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乙酰化左旋千金藤啶碱(l-SPD-A)抗精神分裂症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郭扬 俞蕾平 +1 位作者 镇学初 金国章 《中国药理通讯》 2008年第3期48-49,共2页
背景与目的:以往的研究发现,双乙酰化左旋千金藤啶碱(l-SPD-A)对脑内多巴胺受体具有D1激动-D2阻滞的双重药理作用,此外对5-HT1A受体也有部分激动作用,提示l-SPD-A可能具有潜在的抗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作用。方法:我们应... 背景与目的:以往的研究发现,双乙酰化左旋千金藤啶碱(l-SPD-A)对脑内多巴胺受体具有D1激动-D2阻滞的双重药理作用,此外对5-HT1A受体也有部分激动作用,提示l-SPD-A可能具有潜在的抗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作用。方法:我们应用苯环己哌啶(phencyclidine,PCP)诱导的精神分裂症大鼠动物模型,在行为学水平研究l-SPD-A的抗精神分裂症作用。结果: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分裂症 左旋千金藤啶碱 乙酰化 脑内多巴胺受体 大鼠动物模型 苯环己哌啶
下载PDF
左旋千金藤啶碱对左旋多巴诱导运动障碍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莫骄 俞蕾平 +1 位作者 金国章 镇学初 《中国药理通讯》 2006年第4期58-59,共2页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5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1%,临床症状表现为静止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受损.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明确,主要的病理学变化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5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1%,临床症状表现为静止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受损.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明确,主要的病理学变化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死亡,导致黑质-纹状体通路失去其运动调节功能。目前PD治疗策略仍以对症治疗为主,多巴胺(DA)前体——左旋多巴(L-DOPA)替代DA疗法是PD治疗的首选方案。在长期的L—DOPA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开始接受治疗2—5年内出现了疗效减低和一系列副反应,其中最严重的是L—DOPA引起的运动障碍(LID)。LID很大程度地削弱了L—DOPA的治疗作用,甚至部分患者不能忍受而停止治疗。运动障碍的神经机理还很不清楚,当前的研究表明,LID与多巴胺受体受到间歇性刺激有关,下游的蛋白、基因表达改变以及非DA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异常也参与了LID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诱导运动障碍 左旋千金藤啶碱 防治作用
下载PDF
芳基哌嗪苯并噁嗪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永勇 解鹏 +4 位作者 张瑾 李建其 郭琳 俞蕾平 周斌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5-763,共9页
以具有5-HT再摄取/5-HT1A双重活性化合物为训练集分子,构建药效团模型,设计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芳基哌嗪苯并噁嗪类新化合物,结构经1H NMR及HR-MS分析确证。5-HT再摄取和5-HT1A受体结合实验显示,VI1和VI7为5-HT再摄取/5-HT1A双重活... 以具有5-HT再摄取/5-HT1A双重活性化合物为训练集分子,构建药效团模型,设计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芳基哌嗪苯并噁嗪类新化合物,结构经1H NMR及HR-MS分析确证。5-HT再摄取和5-HT1A受体结合实验显示,VI1和VI7为5-HT再摄取/5-HT1A双重活性化合物。VI1和VI7可作为先导结构指导后续活性新化合物的设计和合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哌嗪苯并噁嗪衍生物 药效团模型 5-HT再摄取 5-HT1A
原文传递
3,4-二氢喹啉-2(1H)-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精神分裂活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辜顺林 马志龙 +2 位作者 李亚莉 俞蕾平 李建其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81-87,共7页
目的设计合成3,4-二氢喹啉-2(1H)-酮类化合物,考察其对D2、5-HT2A、5-HT1A受体的亲和力,并对代表化合物进行体内抗精神分裂活性测试。方法 7-羟基-3,4-二氢喹啉-2(1H)-酮与二卤代烷进行O-烷基化反应,再与相应的哌啶衍生物反应得到... 目的设计合成3,4-二氢喹啉-2(1H)-酮类化合物,考察其对D2、5-HT2A、5-HT1A受体的亲和力,并对代表化合物进行体内抗精神分裂活性测试。方法 7-羟基-3,4-二氢喹啉-2(1H)-酮与二卤代烷进行O-烷基化反应,再与相应的哌啶衍生物反应得到目标产物(Ⅰ1~Ⅰ11);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D2、5-HT2A、5-HT1A受体亲和力初步试验,并选择化合物Ⅰ7进行体内抗阿朴吗啡诱导的小鼠精神分裂模型实验。结果与结论共合成了11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其中化合物Ⅰ7体内外活性良好,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二氢喹啉-2(1H)-酮 抗精神分裂 合成
原文传递
N-吲哚烷基哌啶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冠 张桂森 +2 位作者 郭琳 俞蕾平 李建其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61-169,共9页
目的以5-羟色胺转运体和5-HT2A受体为靶点,设计合成N-吲哚烷基哌啶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研究它们的体内外生物活性。方法以苯并五元氮杂化合物为原料,经烷基化反应,再与相应的哌啶或哌嗪类化合物进行缩合制备系列化合物。经5-羟色胺再摄... 目的以5-羟色胺转运体和5-HT2A受体为靶点,设计合成N-吲哚烷基哌啶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研究它们的体内外生物活性。方法以苯并五元氮杂化合物为原料,经烷基化反应,再与相应的哌啶或哌嗪类化合物进行缩合制备系列化合物。经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实验和5-HT2A受体结合实验进行体外筛选,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对其中优选化合物10c、10e进行体内镇痛活性实验;通过阿片受体结合试验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考察目标化合物作为新型非阿片类镇痛剂的潜在开发价值。结果与结论共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经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确证结构。体内外药理研究表明:化合物10c和10e具有较强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作用,且与5-HT2A受体有较高亲和力;10c、10e在两种镇痛模型上均显示出很强的镇痛活性,与阿片μ、δ、κ受体无明显亲和力,毒性较小,具有作为非阿片类新型镇痛剂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吲哚烷基哌啶类化合物 合成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5-HT2A受体 非阿片类镇痛活性
原文传递
Differential distributions and trafficking properties of dopamine D1 and D5 receptors in nerve cells
6
作者 和友 俞蕾平 金国章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3-53,共11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differential trafficking properties of the dopamine D 1-like receptor subtypes, D 1 receptor and D5 receptor. Methods To visualize distributions of dopamine D 1-like receptor subtypes...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differential trafficking properties of the dopamine D 1-like receptor subtypes, D 1 receptor and D5 receptor. Methods To visualize distributions of dopamine D 1-like receptor subtypes at subcellular level, the yellow and cyan variants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were used to tag D1 and D5 receptors. After transfection with the tagged dopamine receptors, the neuroblastoma cells NG108-15 were treated with D1 agonist SKF38393 or acetylcholine (ACh). Then we observed the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s of the tagged receptors under the confocal microscopy and tried to determine trafficking properties by comparing their distribution patterns before and after the drug treatment. Results In resting conditions, D 1 receptors located in the plasma membrane of NG108-15 cells, while D5 receptors located in both plasma membrane and cytosol. With the pre-treatment of SKF38393, the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D1 receptors was changed. The yellow particle-like fluorescence of tagged D 1 receptors appeared in the cytosol, indicating that D 1 receptors were internalized into cytosol from the cell surface. Same situation also occurred in ACh pre-treatment. In contrast, the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D5 receptors was not changed after SKF38393 or ACh treatment, indicating that D5R was not translocated to cell surface. Interestingly, when D1 and D5 receptors were co-expressed in the same cell, both kept their distinct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the trafficking properties. Conclusion Our present study reveals that in NG108-15 nerve cells, dopamine D1 and D5 receptors exhibit differential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only D1 receptor has a marked trafficking response to the drug stimulation. We further discuss the potential role of the differential trafficking properties of D1-like receptors in complex modulation of DA signa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amine D1 receptor dopamine D5 receptor TRAFFICKING INTERNALIZATION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SKF38393 ACETYLCHOLINE
原文传递
4-氨基哌啶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对单胺递质再摄取的抑制活性
7
作者 郑永勇 俞蕾平 +1 位作者 郭琳 李建其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76-483,共8页
目的设计合成4-氨基哌啶类化合物并研究其对中枢单胺递质(5-HT/NA/DA)的再摄取抑制活性。方法取代的4-氨基哌啶与氯代芳酮进行N-烷基化反应,经成盐制得目标产物Ⅰ1~Ⅰ9,再经硼氢化钠还原、成盐酸盐后制得目标产物Ⅰ10~Ⅰ17;经单胺递... 目的设计合成4-氨基哌啶类化合物并研究其对中枢单胺递质(5-HT/NA/DA)的再摄取抑制活性。方法取代的4-氨基哌啶与氯代芳酮进行N-烷基化反应,经成盐制得目标产物Ⅰ1~Ⅰ9,再经硼氢化钠还原、成盐酸盐后制得目标产物Ⅰ10~Ⅰ17;经单胺递质再摄取抑制试验,对目标化合物的活性进行了初步测试。结果与结论共合成了1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经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确证结构。其中5个化合物对单胺递质再摄取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哌啶 单胺递质再摄取抑制剂 合成
原文传递
3,4-2[1H]-二氢喹啉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精神分裂症活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彭少平 俞蕾平 李建其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94-1001,共8页
以多巴胺D2受体和5-HT2A受体为靶点,设计合成了22个3,4-2[1H]-二氢喹啉酮类化合物,并测定它们体内外的抗精神分裂症活性。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HR-MS确证。所合成的多个化合物对D2和5-HT2A受体具有较高亲和力,其中化合物20对两受体的亲... 以多巴胺D2受体和5-HT2A受体为靶点,设计合成了22个3,4-2[1H]-二氢喹啉酮类化合物,并测定它们体内外的抗精神分裂症活性。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HR-MS确证。所合成的多个化合物对D2和5-HT2A受体具有较高亲和力,其中化合物20对两受体的亲和力最高,符合新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受体药理学特征。腹腔注射0.05mg·kg-1化合物20能明显改善阿朴吗啡精神分裂症模型小鼠的刻板行为,其作用效果与0.1mg·kg-1的阿立哌唑相当(P<0.05)。化合物20具有作为新型抗精神分裂症先导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分裂症 部分激动剂 合成
原文传递
四氢原小檗碱同类物(THPB)对DA受体的新药理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金国章 周启霆 +7 位作者 陈丽娟 俞蕾平 朱子涛 胡江元 丁允闽 唐放鸣 金昔陆 傅雨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2000年第5期300-304,共5页
我们实验室通过把科研工作的方向集中于脑内多巴胺(dopamine,DA)受体的研究领域,并选准我国天然产物四氢原小檗碱同类物(tetrahydropro-toberberines,THPB)为研究靶目标。经过20多年的系统研究,工作逐步深入和发展,在这个领域创造出自... 我们实验室通过把科研工作的方向集中于脑内多巴胺(dopamine,DA)受体的研究领域,并选准我国天然产物四氢原小檗碱同类物(tetrahydropro-toberberines,THPB)为研究靶目标。经过20多年的系统研究,工作逐步深入和发展,在这个领域创造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已经取得一些结果。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HP 中药 延胡索 多巴胺受体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氯代斯阔任旋光异构体作用于多巴胺受体对动物行为的比较(英文)
10
作者 陈丽娟 周启霆 +2 位作者 董兆君 俞蕾平 金国章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9年第10期884-888,共5页
目的:比较氯代斯阔任(CSL)旋光异构体对DA受体的作用特性。方法:采用小牛纹状体DA受体结合分析和小鼠、大鼠的行为实验。结果:d-CSL对D_1和D_2受体的K_i值分别是135和9150nmol·L^(-1),而l-CSL对D_1和D_2的亲和力(K_i)均为5.7nmol&#... 目的:比较氯代斯阔任(CSL)旋光异构体对DA受体的作用特性。方法:采用小牛纹状体DA受体结合分析和小鼠、大鼠的行为实验。结果:d-CSL对D_1和D_2受体的K_i值分别是135和9150nmol·L^(-1),而l-CSL对D_1和D_2的亲和力(K_i)均为5.7nmol·L^(-1),分别为d-CSL的24倍和1605倍。dl-CSL对D_1和D_2受体的K_i值分别为8.9和9.6nmol·L^(-1),比l-CSL稍弱。大鼠刻板活动和木僵实验、小鼠的跳跃和自发活动实验均证明CSL旋光异构体对DA受体有阻滞作用。结论:CSL旋光异构体为DA受体阻滞剂的作用特性,其作用强度为:l-CSL>dl-CSL>>d-C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氯代斯阔任 阿朴吗啡 强直性木僵 药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