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指定的社群——乡村公共艺术中参与权力的弱化
1
作者 俞衫杉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1,共4页
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公共艺术作为新文化的代表成为了学界的关注点,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这也将公共艺术带入到广博的乡村语境当中。21世纪初,各类公共艺术在乡村的实践呈普遍化趋势,... 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公共艺术作为新文化的代表成为了学界的关注点,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这也将公共艺术带入到广博的乡村语境当中。21世纪初,各类公共艺术在乡村的实践呈普遍化趋势,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指涉统筹方(当地政府、艺术家、团体组织、赞助方等)与参与者(村民)在参与式公共艺术的权力平衡上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引入“社群”概念,结合国内案例讨论在中国乡村公共艺术市场化后公众权力的异化。通过对乡村公共参与式艺术公众权力的讨论,以及探讨如何解构这种异化的可能性,为乡村公共艺术权力机制现存问题的论述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 公共艺术 社群 参与 合作
原文传递
现代雕塑的内部转变:从城市雕塑走向公共艺术
2
作者 俞衫杉 《公共艺术》 2023年第4期99-103,共5页
艺术作品作为思想的载体,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叙述方式。我国雕塑的早期的纪念碑性雕塑更多地承载着国家的历史记忆以及时代意义。至20世纪末,建造于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大型雕塑逐渐走向材料的多元性、媒介的外延性以及更强的与公众对话的... 艺术作品作为思想的载体,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叙述方式。我国雕塑的早期的纪念碑性雕塑更多地承载着国家的历史记忆以及时代意义。至20世纪末,建造于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大型雕塑逐渐走向材料的多元性、媒介的外延性以及更强的与公众对话的意味,一些城市雕塑因具备公共性、人民性、参与性等公共艺术属性而逐渐成为了公共艺术的一部分。公共艺术的概念尽管源自西方,但是在我国的艺术史发展逻辑上生发出了中国式的公共艺术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 纪念碑性 城市雕塑 共艺术
原文传递
小冷
3
作者 俞衫杉 《黄河》 2009年第1期173-179,共7页
蓝得空明的天,白云如宣纸上一点。"小冷,打工结束了吗?"栏杆上靠着几个男生,嬉笑着。"是的。"那个叫小冷的女孩,穿白色的衬衫,牛仔热裤,齐肩的茸茸直发。过了篮球场,耳边变得安静起来。眼前的地上,突然出现斑斑点点。
关键词 芥子 头发 男生 打工 阳光 地铁 声音 白色 父亲 蝴蝶
原文传递
尹秀珍:与其对抗,不如关注本身
4
作者 俞衫杉 《艺术当代》 2019年第5期108-109,共2页
作为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的领军人物,在艺术界'女性''女权主义''女性艺术家身份'这类关键词颇为活跃的大环境下,她似乎对自己'女性艺术家'的头衔避之不及—'女性特质,是我从来没有强调过,也从来没... 作为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的领军人物,在艺术界'女性''女权主义''女性艺术家身份'这类关键词颇为活跃的大环境下,她似乎对自己'女性艺术家'的头衔避之不及—'女性特质,是我从来没有强调过,也从来没有考虑过的。'她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对于大多数女性艺术家刻意地表达身体、性别、自我的环境下,尹秀珍似乎并不想把女性群体从艺术史中孤立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旅行箱 十面埋伏 全球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