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Ni/C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俞贵艳 陈卫祥 +1 位作者 赵杰 徐铸德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107-2111,共5页
用液体多元醇方法合成了PtNi/C纳米电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RD和TEM表征.讨论了合成溶液的pH值对铂镍合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溶液pH值的增加,PtNi合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变小,并且更加均匀.当合成溶液的pH值为4.0、5.5、7.... 用液体多元醇方法合成了PtNi/C纳米电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RD和TEM表征.讨论了合成溶液的pH值对铂镍合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溶液pH值的增加,PtNi合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变小,并且更加均匀.当合成溶液的pH值为4.0、5.5、7.5和9.0时,铂镍合金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分别是4.2、3.7、3.3和3.0 nm.用循环伏安和恒电位极化表征了PtNi/C纳米电催化剂在室温下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合成溶液的pH值为9.0时,合成的PtNi/C催化剂对甲醇的氧化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性能,比Pt/C具有更稳定的电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Ni纳米粒子 乙二醇 甲醇电氧化 电催化性能
下载PDF
Pt/C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俞贵艳 陈卫祥 +1 位作者 赵杰 聂秋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0-333,共4页
以醋酸钠溶液作为稳定剂,采用液体多元醇方法合成了Pt/C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合成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醋酸钠,合成得到的铂纳米粒子具有细小和均匀的粒径,并高度分散在碳载体... 以醋酸钠溶液作为稳定剂,采用液体多元醇方法合成了Pt/C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合成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醋酸钠,合成得到的铂纳米粒子具有细小和均匀的粒径,并高度分散在碳载体上.合成溶液中醋酸钠和铂盐的摩尔比是影响铂纳米粒子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纳米粒子 乙二醇 碳载体 醋酸钠
下载PDF
微波合成PtRu/C纳米催化剂及其对甲醇电化学氧化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卫祥 俞贵艳 +2 位作者 赵杰 LEE Jim-Yang 刘昭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67-1470,共4页
0引言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无污染、无噪音、系统结构简单、能量密度高和燃料补充方便等优点,在交通、通讯、军事和航天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PtRu/C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化学氧化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 0引言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无污染、无噪音、系统结构简单、能量密度高和燃料补充方便等优点,在交通、通讯、军事和航天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PtRu/C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化学氧化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抗CO中毒性能,是DMFC中最主要的阳极催化剂.其传统的制备主要是采用浸渍-还原方法,即:把碳载体充分浸渍在含有贵金属盐的溶液中,然后使吸附在碳载体上的金属盐在还原性气氛下高温还原.但是这种方法难以获得尺寸和形状均匀的纳米粒子.众所周知,催化剂微粒的大小和均匀性是影响其催化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制备粒径适宜、大小均匀,并高度分散在碳载体上的PtRu合金纳米粒子对于获得高性能的DMFC阳极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微波辐射加热具有快速、均匀和高效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多种纳米材料的合成中,如:金属氧化物[1~3]、硒化物[4,5]、硫化物[6]和单分散金属纳米粒子[7~10].最近有报道微波协助加热的多元醇工艺可以合成聚合物保护的多种纳米金属粒子(如Pt,Ru,Pd和Ag等),这些纳米粒子具有细小和均匀的粒径[7~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负载铂钌合金纳米粒子 催化剂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甲醇 电化学氧化性能 微波合成
下载PDF
以2-苯氧乙基为氮支链的[18]和[15]环系氮支套索冠醚的合成及其络合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淑芬 刘春萍 +3 位作者 徐强 孙琳 王志元 俞贵艳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4,共4页
以 2-苯氧乙醇为起始剂, 合成了两种新型氮支套索冠醚: N-(2-苯氧乙基)单氮杂-18-冠-6 (18CE)与 N-(2-苯氧乙基)单氮杂-15-冠-5 (15CE). 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光谱表征了新冠醚及其中间体的结构. 用电导滴定法研究了两冠醚... 以 2-苯氧乙醇为起始剂, 合成了两种新型氮支套索冠醚: N-(2-苯氧乙基)单氮杂-18-冠-6 (18CE)与 N-(2-苯氧乙基)单氮杂-15-冠-5 (15CE). 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光谱表征了新冠醚及其中间体的结构. 用电导滴定法研究了两冠醚与 Na+, K+, Ag+, NH4+, Ni2+, Cu2+, Pb2+和 Co2+在 25 ℃的配位作用, 计算了 1∶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 N-(2-苯氧乙基)引入氮杂冠醚环和参与配位, 18CE 和 15CE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比单氮杂-18-冠-6,N-(2-羟基乙基)单氮杂-18-冠-6, N-(2-甲氧基乙基)单氮杂-18-冠-6 和单氮杂-15-冠-5, N-(2-甲氧乙基)单氮杂-15-冠-5, N-(2-甲氧乙基)单氮杂-15-冠-5 的对应配合物明显提高.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紫外光谱皆提供了支链的苯氧基参与配位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醚 稳定常数 配位 配合物 络合性能 甲氧基 核磁共振氢谱 乙基 合成 AG^+
下载PDF
基于模型建构的"气体摩尔体积"概念教学设计
5
作者 俞贵艳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3年第21期27-29,共3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其实,实际教学中的模型并不是一次成型的,会随着学...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其实,实际教学中的模型并不是一次成型的,会随着学生认知的广度与深度而发生一定的变化,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构建过程.本文以"气体摩尔体积"为例,探索螺旋式构建模型的概念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辩证地明白"学有定法"与"学无定法"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对模型的灵活运用,使学生思维科学化、高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摩尔体积 螺旋上升 定法 化学现象 学生认知 模型建构 概念教学 认知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