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对TKI敏感性相关的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薛琴琴 张菊 +4 位作者 俞青苗 金雯 杨梅 刘宁侠 高艳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3-586,592,共5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中是否存在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药物敏感性相关的18、19及21外显子突变,为本地区宫颈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中是否存在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药物敏感性相关的18、19及21外显子突变,为本地区宫颈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0例宫颈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标本,提取DNA,以特异性引物PCR扩增EGFR基因外显子18、19及21,进行DNA测序并分析序列相似性。结果 70例宫颈癌组织提取质量良好的DNA中,均未检测到EGFR基因18、19及21外显子突变。结论宫颈癌组织EGFR基因外显子18、19及21突变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多聚酶链式反应 DNA测序
下载PDF
宫颈癌中HPV感染分型与EGFR靶向治疗药物敏感突变、EGFR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姜英浩 张潍 +7 位作者 俞青苗 强少盈 梁平 程红 高艳娥 赵星烨 郭晏海 张菊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69-74,共6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宫颈癌组织标本中感染HPV病毒型别与EGF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EGFR靶向治疗药物敏感相关基因突变状态的分布与关联性,为指导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和分子诊断技术方法。方法分别提取180例宫颈癌组织DNA,GP5+... 目的检测并分析宫颈癌组织标本中感染HPV病毒型别与EGF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EGFR靶向治疗药物敏感相关基因突变状态的分布与关联性,为指导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和分子诊断技术方法。方法分别提取180例宫颈癌组织DNA,GP5+/GP6+非对称扩增荧光偏振检测方法检测每例宫颈癌标本组织DNA的HPV16、18、58、52型。非对称扩增荧光偏振检测方法检测每例宫颈癌标本组织的亚硫酸氢盐转变DNA的EGFR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测序法检测每例宫颈癌标本组织DNA的EGFR基因18、19、21外显子突变状态;统计分析检On,0结果。结果本研究成功检测了宫颈癌标本组织DNA中HPV16、18、58、52型和EGFR基因18、19、21外显子突变状态,成功检测了宫颈癌标本组织亚硫酸氢盐转变DNA的EGFR启动子甲基化状态。EGFR启动子甲基化阳性65例,阳性率为36.1%。单纯HPV16阳性54例,其中EGFR启动子甲基化34例,占63.0%。HPV16阳性样本中EGFR启动子甲基化阳性比率最高。结论本研究中,宫颈癌标本中HPV感染率为100%,宫颈癌标本中未发现EGFR药物敏感相关基因EGFR18、19、21外显子突变,宫颈癌标本中EGFR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较高,其中,HPV16感染的宫颈癌标本中EGFR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较其他病毒型显著增高,提示HPV16感染与EGFR启动子甲基化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甲基化 突变 人乳头瘤病毒
原文传递
宫颈癌中EGFR启动子甲基化荧光偏振技术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姜英浩 张潍 +6 位作者 俞青苗 强少盈 梁平 程红 高艳娥 赵星烨 张菊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1期2162-2165,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荧光偏振技术的宫颈癌组织标本中EGFR启动子甲基化检测的新方法。方法:设计通用引物,在封闭管中同时扩增EGFR启动子甲基化与非甲基化等位基因片段,再同时用序列特异的FAM或TAMRA荧光标记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杂交检测,...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荧光偏振技术的宫颈癌组织标本中EGFR启动子甲基化检测的新方法。方法:设计通用引物,在封闭管中同时扩增EGFR启动子甲基化与非甲基化等位基因片段,再同时用序列特异的FAM或TAMRA荧光标记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杂交检测,利用荧光偏振仪检测扩增杂交反应的荧光偏振值,确定EGFR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应用荧光偏振法检测63例宫颈癌组织样本,并与直接测序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本方法检测EGFR启动子甲基化结果与直接测序法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且最低检测浓度为50拷贝/μl,最低检测含量可达10%,敏感度高。结论:本方法检测EGFR启动子甲基化灵敏度与准确度较高,为临床宫颈癌个体化治疗相关检测提供了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偏振检测 宫颈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甲基化
原文传递
HBV感染的孕妇外周血microRNA表达谱及免疫因子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贇 张霞 +2 位作者 俞青苗 金帆 姜啸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781-784,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和外周血免疫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对182例HBV感染孕妇、40名无HBV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和外周血免疫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对182例HBV感染孕妇、40名无HBV感染孕妇和35名无HBV感染非妊娠期妇女的PBMC中的RNA进行检测,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与无HBV感染的孕妇比较,HBV感染孕妇的PBMC有18个差异表达的miRNA(P<0.01),其中miR-3607-3p、miR-20a、miR-1296、miR-153-1和miR-X4能直接诱导调控靶基因IL-10、IL-18、IL-1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核孔蛋白50(NUP50)和趋化因子受体1(CCR1)的转录水平。另外,HBV感染孕妇外周血细胞因子IL-10、IL-18、IL-16和MCP-1明显上调(P<0.01),且IL-16和MCP-1的表达水平与HBV病毒载量呈高度相关关系。结论HBV感染孕妇的miRNA表达谱及细胞因子发生明显变化,提示miRNA和细胞因子可能均参与HBV感染孕妇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 高通量测序 miRNA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调强放疗对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霞 王赟 +2 位作者 俞青苗 郭锦芳 胡晓丽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12期2045-2047,2144,共4页
目的评价小靶区调强放射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该治疗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采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技术(1.8 Gy/次,总剂量45Gy),靶区范围包括髂内淋巴结、髂外淋巴... 目的评价小靶区调强放射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该治疗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采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技术(1.8 Gy/次,总剂量45Gy),靶区范围包括髂内淋巴结、髂外淋巴结及闭孔淋巴结。采用欧洲肿瘤研究与治疗中心研发宫颈癌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EORTC QLQ-CX24)进行长期问卷调查,随访时间分别为放疗前、放疗后、放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问卷内容主要包括3个多项维度和6个单项维度。结果 2006年10月—2015年10月,共79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18.2个月。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生存质量主要与手术方式和ECOG评分有关(P<0.05),与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无关(P>0.05);症状维度得分在放疗后和放疗后3个月升高(P<0.05),在之后随访时间点明显下降(P<0.05);躯体维度得分在放疗后9个月出现明显下降(P<0.05);性功能维度、淋巴水肿维度、周围神经维度、绝经维度、恐惧维度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维度主要在放疗后9个月才出现相关生存质量的提高(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进行小靶区放射治疗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在症状维度和躯体维度,但在放疗结束后6个月,生活质量可逐步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生存质量 中危因素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尼克酰胺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线粒体超氧水平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6
作者 张霞 陈旭伟 +2 位作者 俞青苗 郭锦芳 梁朝霞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4期654-65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尼克酰胺(nicotinamide)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线粒体超氧水平和抗氧化酶的影响,探讨该药物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潜在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妊娠期糖尿病(GDM)大鼠,从妊娠第6~20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50、100、200 mg/kg)尼克酰... 目的通过研究尼克酰胺(nicotinamide)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线粒体超氧水平和抗氧化酶的影响,探讨该药物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潜在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妊娠期糖尿病(GDM)大鼠,从妊娠第6~20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50、100、200 mg/kg)尼克酰胺灌胃。在妊娠第21天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取胎鼠脑组织和大鼠骨骼肌组织,检测线粒体超氧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分别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抗氧化酶的表达量。结果尼克酰胺治疗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血糖显著降低,其神经元线粒体超氧水平显著低于未给药组。尼克酰胺给药组的GDM大鼠骨骼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的mRNA/蛋白水平和活性均显著高于未给药GDM大鼠(P<0.05),而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的表达量和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未给药组比较,尼克酰胺治疗组的线粒体去乙酰化酶SIRT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线粒体SOD2蛋白乙酰化水平降低。结论尼克酰胺(nicotinamide)通过促进SIRT3蛋白功能降低线粒体SOD2蛋白乙酰化水平,增强SOD2活性从而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大鼠的线粒体超氧水平,并可作为潜在的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尼克酰胺 超氧化物歧化酶 线粒体超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