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对小白鼠实验性乳腺增生症抑制作用的病理形态定量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修贺明 刘丽军 +1 位作者 徐铮 李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59-561,共3页
对雌二醇(E2)造模的小鼠乳腺,采用连续纵切片方法,研究乳腺腺泡的病变程度与针刺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乳腺腺泡的改变及增生程度与针刺的抑制作用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针刺确有抑制E2所致实验性乳腺增生作用。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病理学 乳腺增生症
下载PDF
“屋翳”穴与多穴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乳腺腺体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修贺明 刘丽军 刘彦卿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以乳腺增生病病理形态计量学为标准,筛选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关键穴位。方法:将Wistar未孕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单穴(屋翳)组、多穴组。除正常组外,以苯甲酸雌二醇0.5 mg/kg每日腹腔注射,25 d后改为每日腹腔注射黄体... 目的:以乳腺增生病病理形态计量学为标准,筛选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关键穴位。方法:将Wistar未孕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单穴(屋翳)组、多穴组。除正常组外,以苯甲酸雌二醇0.5 mg/kg每日腹腔注射,25 d后改为每日腹腔注射黄体酮4 mg/kg,连续5 d,复制乳腺增生病模型。单穴组取“屋翳”穴,多穴组取“屋翳”“膻中”“合谷”“足三里”穴,每日针刺1次,留针5 min,9次为1疗程,共针刺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取大鼠第2对乳房做病理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美国IPP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腺泡腔直径及面积。结果:模型组乳腺导管扩张,腺泡腔直径及面积均较正常组增大(均P<0.01);单穴组、多穴组腺泡腔直径及面积较模型组减小(P<0.01);单穴组与多穴组腺泡腔直径及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屋翳”穴可明显抑制雌激素注射引起的乳腺增生,说明“屋翳”穴是治疗乳腺增生的关键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针刺 屋翳 形态计量
下载PDF
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提取及诱骨活性的研究
3
作者 修贺明 徐铮 +1 位作者 吴彦桥 时丽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6年第5期335-336,401,共3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存在于各类动物骨基质中,为一种低分子量酸性糖基化多肽,分子量20kDa左右。可诱导未分化的间质细胞分化成软骨细胞,继而形成骨细胞。它能跨种属诱导成骨,且无排异反应,这为从动物骨中提...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存在于各类动物骨基质中,为一种低分子量酸性糖基化多肽,分子量20kDa左右。可诱导未分化的间质细胞分化成软骨细胞,继而形成骨细胞。它能跨种属诱导成骨,且无排异反应,这为从动物骨中提取BMP应用于临床治疗骨缺损及骨不连等疾病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较简便的提取方法,并能纯化出具有较高诱骨活性的bB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诱骨活性 成软骨细胞 提取方法 骨不连 骨缺损 间质细胞 组织形态学 成骨细胞 牛骨
下载PDF
黄芩苷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胡聪 韩聚强 +3 位作者 徐铮 修贺明 刘景东 郝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黄芩苷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细胞 ,以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放线菌素D(ActD)诱导细胞凋亡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A值 ) ;溴甲酚绿法检测细胞功能 (ALB值 ) ;琼脂糖凝胶电...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黄芩苷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细胞 ,以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放线菌素D(ActD)诱导细胞凋亡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A值 ) ;溴甲酚绿法检测细胞功能 (ALB值 ) ;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法定性定量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经 0 .2 ,2 .0 μg·ml-1浓度黄芩苷作用后肝细胞活性 (A值 )及分泌白蛋白功能 (培养上清中ALB值 )均高于凋亡模型组 (A值P <0 .0 5 ,ALB值P <0 .0 1) ,其中 0 .2 μg·ml-1浓度组肝细胞的ALB值比空白对照组还高 (P <0 .0 1)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 :只有凋亡模型组出现了典型的”梯状”条带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 :各中药组的凋亡率与凋亡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均对TNF α和ActD所诱导的肝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肝细胞 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益肝浓缩煎剂”等活血化淤药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姚希贤 姚欣 +3 位作者 修贺明 孙泽明 宋梅 冯丽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 研究“益肝浓缩煎剂”、丹参复方 (丹参 +当归 +水蛭 )、当归、水蛭对大鼠肝纤维化预防与治疗作用 ,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以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造模前 2周及造模结束后分别予相应药物进行防治 ,各持续 10周 ;... 目的 研究“益肝浓缩煎剂”、丹参复方 (丹参 +当归 +水蛭 )、当归、水蛭对大鼠肝纤维化预防与治疗作用 ,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以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造模前 2周及造模结束后分别予相应药物进行防治 ,各持续 10周 ;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 (Hyp)、丙二醛 (MDA)含量 ,光镜、电镜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益肝浓缩煎剂”预防、治疗组Hyp、MDA显著降低 (P <0 .0 5 ) ,胶原沉积及脂肪变性明显减轻 (P <0 .0 5 ) ;丹参复方治疗组Hyp、MDA及纤维增生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当归治疗组Hyp、MDA显著下降 (P <0 .0 5 ) ,胶原沉积无减轻 (P >0 .0 5 ) ;水蛭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无好转 (P >0 .0 5 ) ;“益肝浓缩煎剂”预防组α 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强度减弱。结论 “益肝浓缩煎剂”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明确防治作用 ;丹参复方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明确治疗作用 ,当归次之 ,仅Hyp、MDA显著下降 ,水蛭作用较差 ;上述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或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肝浓缩煎剂” 丹参复方 当归 水蛭 肝纤维化 预防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益肝煎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5
6
作者 姚希贤 唐有为 +1 位作者 姚冬梅 修贺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益肝煎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400 mL·L^(-1)四氯化碳(CCl_4)sc制备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将80只(雌雄各半)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秋水仙碱组(... 目的探讨益肝煎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400 mL·L^(-1)四氯化碳(CCl_4)sc制备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将80只(雌雄各半)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秋水仙碱组(C组)和益肝煎剂组(D组)各20只,后两组于造模的同时开始给药,观察10wk。采用苦味酸-天狼星红(Picric acid-Sirius red)染色显示Ⅰ,Ⅲ型胶原,偏振光显微镜下区分Ⅰ,Ⅲ型胶原。用半定量评分方法判断细胞变性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结果益肝煎剂组大鼠肝组织的脂肪变性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脂肪变性积分分别为2.00±1.36和3.17±0.75(P<0.01);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少于模型组,纤维化程度积分分别为1.32±0.57和2.33±0.82(P<0.01)。结论益肝煎剂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药物疗法 药理学 胶原 生物合成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梅 温进坤 +2 位作者 孙辉臣 徐铮 修贺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871-1873,共3页
目的 :研究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 (AS)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加大剂量VitD3 复制大鼠AS模型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用Westernblot和RT -PCR方法分别检测动脉壁细胞间粘附分... 目的 :研究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 (AS)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加大剂量VitD3 复制大鼠AS模型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用Westernblot和RT -PCR方法分别检测动脉壁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蛋白及mRNA含量。结果 :丹参注射液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明显低于AS大鼠 ,丹参注射液组大鼠血管壁ICAM - 1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AS大鼠。结论 :丹参注射液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ICA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细胞粘附分子 丹参
下载PDF
抗生育剂量雷公藤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路秀英 徐铮 +2 位作者 修贺明 李彬 贾太和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6-118,共3页
雷公藤具有雄性抗生育作用早已被证实,且不影响性功能,可复性好.但是若要开发雷公藤成为一个男性避孕中药,在有效抗生育作用剂量下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必须研究清楚.鉴于雷公藤是一种治疗自身免疫病的药物,人们已公认其在自身免疫病治... 雷公藤具有雄性抗生育作用早已被证实,且不影响性功能,可复性好.但是若要开发雷公藤成为一个男性避孕中药,在有效抗生育作用剂量下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必须研究清楚.鉴于雷公藤是一种治疗自身免疫病的药物,人们已公认其在自身免疫病治疗剂量下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我们以往的实验工作已证实雷公藤有效抗生育阈剂量低于自身免疫治疗用量.而且有文献报道雷公藤在有效抗生育阈剂量下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抗生育剂量比体液免疫抑制剂量低.本文对不同剂量雷公藤糖浆对生殖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有效抗生育阈剂量雷公藤糖浆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避孕 免疫功能 男性避孕中药
下载PDF
大鼠睾丸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涛 马毓梅 +4 位作者 修贺明 赵区生 孙辉臣 徐铮 贲长恩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 :建立大鼠睾丸纤维化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睾丸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打下良好基础。 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 (12只 )和模型组 (40只 ) ,采用制造自身免疫性睾丸炎的经典方法结合单侧睾丸内注射卡介苗 ,建立睾丸纤维化模型。 结... 目的 :建立大鼠睾丸纤维化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睾丸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打下良好基础。 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 (12只 )和模型组 (40只 ) ,采用制造自身免疫性睾丸炎的经典方法结合单侧睾丸内注射卡介苗 ,建立睾丸纤维化模型。 结果 :距第 1次免疫 80d时 ,自身免疫性睾丸炎的发生率为 10 0 % ,睾丸纤维化的发生率为11.1% ;距第 1次免疫 14 0d时 ,自身免疫性睾丸炎的发生率为 10 0 % ,睾丸纤维化的发生率为 81.5 %。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纤维化 自身免疫性睾丸炎 动物模型 卡介苗
下载PDF
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小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丽军 徐铮 +1 位作者 修贺明 李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97-298,共2页
本实验观察了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小鼠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雌二醇(E2)加针刺组乳腺增生病小鼠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与E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刺可提高乳腺增生病模型小鼠NK... 本实验观察了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小鼠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雌二醇(E2)加针刺组乳腺增生病小鼠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与E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刺可提高乳腺增生病模型小鼠NK细胞活性,对预防乳腺增生病癌变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 针刺疗法 乳腺增生病
下载PDF
复方中药体外保护肝细胞的机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韩聚强 胡聪 +3 位作者 刘树贤 修贺明 徐铮 胡大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902-906,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制剂体外保护肝细胞的机制.方法用 MTT 法、荧光染色、透射电镜、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中药复方制剂(包括黄芩、黄柏、板蓝根、山豆根等)抑制 TNF-α+Act-D 诱导正常大鼠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制剂体外保护肝细胞的机制.方法用 MTT 法、荧光染色、透射电镜、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中药复方制剂(包括黄芩、黄柏、板蓝根、山豆根等)抑制 TNF-α+Act-D 诱导正常大鼠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检测各组清蛋白的分泌.结果自组中药复方制剂能明显改善肝细胞的凋亡状况,出现了典型的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但存在药物浓度上的差异.中药组(0.2,2 mg·L^(-1))的凋亡率(10.4%±1.2%,13.9±0.4%)低于凋亡模型组(vs17.4%±1.9%,n=3,P<0.05),中药组(20 mg·L^(-1))的凋亡率(18.30%±1.15%)与凋亡模型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此之外,自组中药复方制剂还促进肝细胞清蛋白的分泌,但存在作用时间和药物浓度的交互作用.结论复方中药制剂能够抑制正常肝细胞凋亡并促进其清蛋白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制剂 细胞凋亡 抑制作用 肝脏 药物作用 白蛋白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合力受体在肝纤维化患者和大鼠肝星状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新 姜慧卿 +3 位作者 杨路亭 王玉珍 扈彩霞 修贺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合力受体(P75)在肝纤维化患者和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的分布及作用机制。方法对四氯化碳(CCl4)法制备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及肝穿刺获取的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大鼠离体培养的活化HSCs离心涂片,行...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合力受体(P75)在肝纤维化患者和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的分布及作用机制。方法对四氯化碳(CCl4)法制备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及肝穿刺获取的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大鼠离体培养的活化HSCs离心涂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P75的表达分布。结果P75在大鼠离体培养的活化HSCs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在肝纤维化患者HSCs膜和肝细胞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在肝纤维化大鼠HSCs膜和肝细胞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在健康人和正常对照大鼠HSCs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阴性,表明人和大鼠活化的HSCs膜表达P75。结论P75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合力受体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大鼠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离体内膜组织IL-6的分泌量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卢 静 江 静 +3 位作者 王振海 吴瑞芳 修贺明 徐 铮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2,39,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体外培养EM患者(12例)的异位内膜细胞和在位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水平并与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细胞作对照...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体外培养EM患者(12例)的异位内膜细胞和在位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水平并与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细胞作对照;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异位内膜细胞分泌IL-6的影响。结果:三种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水平明显不同。异位内膜细胞分泌的IL-6显著高于相应的在位内膜(P<0.01),而后者又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即IL-6分泌量异位内膜细胞>在位内膜细胞>正常子宫内膜细胞。TNF-α作用24h后可明显促进异位内膜细胞IL-6的分泌(P<0.01)。结论:异位内膜细胞可自主分泌高水平IL-6,TNF-α进一步诱导其分泌,与EM患者腹腔免疫和炎症反应相关。EM患者在位内膜细胞分泌IL-6的活性明显升高,可能导致其异位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培养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子宫内膜细胞
下载PDF
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患者T细胞亚群与性激素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徐铮 刘丽君 +1 位作者 修贺明 李彬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8,共2页
应用抗人淋巴细胞单抗OKT系列,以APAAP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了1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针刺前后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性激素(E2、P、PRL、T、LH、FSH)。结果显示针刺后的CD+8百分率较针刺前明显升高(P... 应用抗人淋巴细胞单抗OKT系列,以APAAP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了1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针刺前后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性激素(E2、P、PRL、T、LH、FSH)。结果显示针刺后的CD+8百分率较针刺前明显升高(P<0.05),CD+4/CD+8较针刺前明显下降(P<0.05)。针刺后血清E2、PRL水平较针刺前下降明显(P<0.05),FSH较针刺前明显升高(P<0.05)。E2对CD+8呈负相关,对CD+4/CD+8呈正相关。提示乳腺增生病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和性激素的紊乱,针刺后可使这种紊乱得以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针刺疗法 T细胞亚群 性激素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及IL-1β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杜志峰 李振彬 +5 位作者 孙春霞 李雪梅 张宝花 沙海静 修贺明 杨静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637-1640,共4页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juvant arthritis,AA)的治疗作用及其对AA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150~180 g的雄性Wistar大鼠,测量双侧足爪容积后,右后足跖部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1 mL/只)建立AA模型...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juvant arthritis,AA)的治疗作用及其对AA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150~180 g的雄性Wistar大鼠,测量双侧足爪容积后,右后足跖部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1 mL/只)建立AA模型,于造模后第19天,将出现二次反应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青蒿琥酯治疗组80 mg/(kg.d)、雷公藤多苷组8 mg/(kg.d),每组8只;并随机取8只正常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组。治疗各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于给药第15天测量各组大鼠足爪容积后采血,放射免疫分析法测量大鼠血清中TNF-α及IL-1β含量。结果 (1)青蒿琥酯对大鼠AA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给药第15天各组造模侧足爪平均肿胀率(%)分别为:模型组177.00±37.5、青蒿琥酯组68.81±28.19、雷公藤多苷组66.00±30.78、空白对照组27.25±4.20;青蒿琥酯组抑制率为61.1%,雷公藤多苷抑制率为63%。在抑制AA大鼠造模侧足爪肿胀方面,青蒿琥酯、雷公藤多苷组和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和雷公藤多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非造模侧平均肿胀度(%)分别为:模型组83.25±21.47、青蒿琥酯组34.50±10.23、雷公藤多苷组35.97±10.82、空白对照组28.00±7.76,青蒿琥酯组抑制率为58.6%,雷公藤多苷的抑制率为56.8%。在抑制AA大鼠非造模侧足爪肿胀方面,青蒿琥酯、雷公藤多苷和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和雷公藤多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x-±s,ng/mL)分别为:模型组8.76±2.34、0.10±0.03,空白对照组5.40±1.15、0.05±0.01,青蒿琥酯组5.79±1.56、0.06±0.01,雷公藤多苷组6.16±0.94、0.06±0.02。青蒿琥酯、雷公藤多苷和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组与雷公多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两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琥酯对大鼠AA具有良好治疗作用,作用机制与其下调AA大鼠外周血TNF-α、IL-1β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佐剂性关节炎 TNF-α IL-1Β
下载PDF
大鼠非特异性睾丸炎模型的建立及生精上皮的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薛丽英 殷秀玲 +2 位作者 李杰 修贺明 王更新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生精上皮在非特异性炎症状态下的变化。方法:20只成年W 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 l/kg),实验组注射细菌内毒素(LPS),剂量为1 mg/kg,两组均隔1 d注射1次,距第1次注射10 d后取... 目的:探讨大鼠生精上皮在非特异性炎症状态下的变化。方法:20只成年W 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 l/kg),实验组注射细菌内毒素(LPS),剂量为1 mg/kg,两组均隔1 d注射1次,距第1次注射10 d后取材。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探讨生精上皮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连接素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睾丸组织有明显炎性改变;生精上皮内PCNA表达量显著降低:每个生精小管(仅精原细胞着色的小管)阳性细胞个数为(59±5)个,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而这种小管占总管数的比例显著升高(P<0.01),为0.673±0.054;实验组大鼠睾丸内α连接素表达量亦减少(P<0.01),阳性反应颗粒平均光密度为0.150±0.014。结论:睾丸炎症时精原细胞增殖和生精上皮内细胞间粘附力度均减弱,这可能是睾丸炎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炎 细菌内毒素 增殖细胞核抗原 α连接素
下载PDF
IL-1β与TMD患者关节病变程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晓龙 焦国良 +2 位作者 王永海 徐铮 修贺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5-778,共4页
目的 :探讨TMD患者关节液中IL 1β的水平与关节组织破坏程度的关系。 方法 :在关节造影或关节冲洗时 ,抽取 5 1名TMD患者 5 6侧关节的关节液 ,依据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将单纯关节囊炎 /滑膜炎、可复性盘前移位的关节液归为轻症组 ,... 目的 :探讨TMD患者关节液中IL 1β的水平与关节组织破坏程度的关系。 方法 :在关节造影或关节冲洗时 ,抽取 5 1名TMD患者 5 6侧关节的关节液 ,依据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将单纯关节囊炎 /滑膜炎、可复性盘前移位的关节液归为轻症组 ,将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盘穿孔及骨关节炎的关节液归为重症组 ,15名正常志愿者 15侧关节的关节液为对照组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ABC ELISA)检测所得关节液标本中的IL 1β水平 (表达为每mg蛋白质中所含IL 1β的pg数 ,pg/mg)。 结果 :关节液中IL 1β水平 ,轻症组 ( 5 2 .62±42 .2 4pg/mg)及重症组 ( 78.78± 43 .65pg/m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9.2 6± 9.86pg/ml) ,其中重症组又显著高于轻症组。结论 :IL 1β参与了TMD关节组织的病理破坏过程 ,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液 白介素1Β 酶联免疫
下载PDF
益肝煎剂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唐有为 姚希贤 修贺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347-348,共2页
鉴于肝纤维化、肝硬变出现蜘蛛痣、舌质青及肝脾大、门脉高压等瘀血征象,以活血化瘀为主兼益气疏肝健脾法治疗肝纤维化已成国内中医药学者的共识.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方的益肝煎剂投产10多年来,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疗效[1].益肝煎剂的主... 鉴于肝纤维化、肝硬变出现蜘蛛痣、舌质青及肝脾大、门脉高压等瘀血征象,以活血化瘀为主兼益气疏肝健脾法治疗肝纤维化已成国内中医药学者的共识.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方的益肝煎剂投产10多年来,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疗效[1].益肝煎剂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黄芪、当归、赤芍、水蛭等,本研究所以往的研究表明本药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增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本研究拟探讨益肝煎剂对HSC增殖的影响,为中药防治肝纤维化提供有效药物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益肝煎剂 增殖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清肝化瘀方对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Notch信号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志云 姚树坤 +1 位作者 殷飞 修贺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33-935,共3页
目的:探讨清肝化瘀方对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Notch信号系统的影响。方法:用二乙基亚硝胺(DEN)建立Solt-Farber二步大鼠肝癌前病变的短期实验模型,应用不同浓度的清肝化瘀方进行干预,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三磷酸腺苷酶(ATP酶)的表达变化,免... 目的:探讨清肝化瘀方对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Notch信号系统的影响。方法:用二乙基亚硝胺(DEN)建立Solt-Farber二步大鼠肝癌前病变的短期实验模型,应用不同浓度的清肝化瘀方进行干预,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三磷酸腺苷酶(ATP酶)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白蛋白(ALB)、Notch1、Notch1配体Jagged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方等效剂量、大剂量组ATP酶、AL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Notch1、Jagged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清肝化瘀方可有效阻断大鼠肝癌前病变,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Notch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实验性/中医药疗法 癌前状态/中医药疗法 @Notch信号
下载PDF
氯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荣莲 孙辉臣 +3 位作者 张易民 修贺明 赵区生 郝晓东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47-550,共4页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 ,分成 3组 ,每组 15只 ,糖尿病治疗组给予氯沙坦灌胃 ,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实验的wk 1,2 ,4取材 ,测定血糖、血肌酐、尿清...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 ,分成 3组 ,每组 15只 ,糖尿病治疗组给予氯沙坦灌胃 ,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实验的wk 1,2 ,4取材 ,测定血糖、血肌酐、尿清蛋白、尿肌酐、尿α1 微球蛋白排泄率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出现血糖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尿清蛋白和尿α1 微球蛋白排泄率升高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和显著意义(P <0 .0 1或P <0 .0 5 ) ,血浆ET水平升高 ,wk 2时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肌酐清除率、尿清蛋白和尿α1 微球蛋白排泄率等指标 ,治疗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动物实验证实氯沙坦可减轻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损害 ,改善肾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大鼠 肾脏功能 保护作用 实验研究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