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动态增强结合血循环肿瘤细胞、循环游离DNA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研究
1
作者 张倩 俱京涛 +1 位作者 张雅琼 张春谦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32-736,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结合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游离DNA(cfDNA)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病人82例(乳腺癌组)。另选同期65例乳腺良性病变且未合并其他疾...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结合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游离DNA(cfDNA)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病人82例(乳腺癌组)。另选同期65例乳腺良性病变且未合并其他疾病者作为良性组。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CTCs、cfDNA水平,对比MRI特征,分析DCE-MRI结合CTCs、cfDNA诊断乳腺癌的价值。结果乳腺癌组DCE-MRI定量参数速度常数(K^(trans))值、速率常数(K_(ep))值、Alu247/115水平及CTCs计数分别为(0.18±0.04)min、(1.32±0.27)min、(12.97±2.14)个/毫升、0.97±0.32,比良性组高(0.05±0.01)min、(0.51±0.11)min、(10.15±1.45)个/毫升、0.55±0.12(P<0.05)。良性组边缘多光滑,形状规则,内部强化以均匀为主,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以Ⅰ型多见,早期增强率<60%;乳腺癌组边缘毛刺征、形状不规则,内部不均匀强化为主,以TIC分型Ⅲ型多见,早期增强率<60%占比高。两组MRI形态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Ⅲ~Ⅳ期者CTCs数量、Alu247/115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者(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三者联合(DCE-MRI+CTCs+cfDNA)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0.93、0.84,诊断效果优于单一检测CTCs、cfDNA检测(P<0.05)。结论乳腺癌病人CTCs、cfDNA存在异常表达,可能与病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相对单一实验室检测,DCE-MRI结合CTCs、cfDNA检测能获取更多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细胞 循环 磁共振成像 循环游离DNA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FLAIR序列表现阴性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病灶检测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俱京涛 陈楠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4-166,170,共4页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是导致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常见原因之一,Ⅰ型在FCD中的占比为38.3%,而Ⅱ型占比为61.7%。手术是治疗FCD的有效方式。术前发现病灶并精准定位是决定手术方式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FC...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是导致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常见原因之一,Ⅰ型在FCD中的占比为38.3%,而Ⅱ型占比为61.7%。手术是治疗FCD的有效方式。术前发现病灶并精准定位是决定手术方式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FCD的诊断主要依赖MRI检查,但是,高达40%的Ⅱ型FCD和85%的Ⅰ型FCD病灶在常规MRI上表现为阴性,给诊断和手术带来极大的难度。随着MRI硬件、软件及后处理技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FCD在常规MRI表现为阴性的检出率(综合诊断增益率为31%),对病灶准确定位、指导手术、降低术后癫痫发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提高常规MRI表现为阴性的FCD检出率的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脑磁图 癫痫 三维容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双反转恢复序列 液体和白质抑制序列 三维边缘增强梯度回波序列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形态学分析程序 基于表面形态学技术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前列腺癌六例MRI特点及误诊原因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俱京涛 张士朋 许士强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10期13-15,19,共4页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6例前列腺癌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例因尿急、尿频、尿潴留、排尿困难就诊,误诊为前列腺增生,均接受前列腺切除...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6例前列腺癌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例因尿急、尿频、尿潴留、排尿困难就诊,误诊为前列腺增生,均接受前列腺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1例因尿痛、血尿、排尿困难,1例因腰骶部疼痛,1例因髋关节疼痛就诊,分别误诊为膀胱癌、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症,均经前列腺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累及膀胱1例、前列腺癌骨转移2例。本组确诊后,给予手术、内分泌、放射治疗等,随访至今均存活。结论MRI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首选方法,但也应注意结合其他医技检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充分考虑其侵犯、转移情况,并提高穿刺准确性,可减少前列腺癌的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误诊 前列腺增生 膀胱肿瘤 腰椎间盘突出 骨质疏松
下载PDF
CT评估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预后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士朋 陈乃刚 +2 位作者 王彦润 俱京涛 吕英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究CT评估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GI-NEN)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本院5年来GI-NEN患者的病理、CT、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建立ROC曲线分析各计量资料评估GI-NEN预后的最佳诊断值,Log-rank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GI-NEN预后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究CT评估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GI-NEN)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本院5年来GI-NEN患者的病理、CT、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建立ROC曲线分析各计量资料评估GI-NEN预后的最佳诊断值,Log-rank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GI-NEN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有CT表现的患者48例,2年内有22例发生终点事件;肿瘤长径,肿瘤体积,T分期,M分期对GI-NEN预后有影响(P<0.05);肿瘤T分期和M分期是影响GI-NEN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T观察T分期和M分期有助于评估GI-NEN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病理学
下载PDF
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CT与MRI诊断价值对比
5
作者 俱京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5期120-121,共2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CT与MR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1例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分别给予CT诊断及MRI诊断,总结两种诊断方法的局限与优势,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MRI与CT检查均能够进行患者病灶... 目的:观察并探讨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CT与MR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1例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分别给予CT诊断及MRI诊断,总结两种诊断方法的局限与优势,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MRI与CT检查均能够进行患者病灶位置的清晰显示,其中颈静脉孔呈均匀性增大的患者为22例、呈偏心性增大患者为19例;34例患者颈静脉增大呈椭圆形,2例患者为不规则型,5例患者为圆形;25例患者通过CT诊断显示颈静脉孔骨质呈压迫吸收性破坏,16例患者显示为骨质浸蚀破坏,并且在16例骨质浸蚀破坏患者中MRI显示吸收破坏改变患者为6例;MRI显示有26例患者为纵向生长特征者,CT诊断仅仅有9例患者显示;MRI诊断13例神经鞘瘤患者中有10例患者清晰显示囊变,CT诊断仅仅显示1例患者;CT诊断检查18例颈静脉球瘤患者呈或者稍高密度,MRI诊断有14例患者出现条状、点状血管留空低信号影,4例患者瘤内出现迂曲血管。结论:在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临床诊断中应用MRI和CT诊断方法各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颈部静脉孔区 原发肿瘤 临床诊断
下载PDF
颈部富血供包块的CT与MRI诊断研究
6
作者 俱京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4期70-71,共2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颈部富血供包块的CT与MRI诊断。方法:根据随机选择的原则抽取在医院进行颈部富血供包块诊断治疗的40例患者,患者已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等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在临床扫描诊断... 目的:分析并研究颈部富血供包块的CT与MRI诊断。方法:根据随机选择的原则抽取在医院进行颈部富血供包块诊断治疗的40例患者,患者已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等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在临床扫描诊断中,一共出现13例良性包块和9例恶性包块、8例转移淋巴结(其中有6例为CT扫描诊断、2例为MRI扫描诊断)。结论:颈部富血供包块主要表现为富血供肿瘤转移淋巴结或腺体肿瘤,也包括血管源性病灶或炎性病灶等其他病灶,应用CT与MRI诊断病灶位置或性质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富血供包块 肿瘤 CT诊断 MRI诊断 病灶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对肾功能损伤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乃刚 王彦润 +2 位作者 俱京涛 张士朋 王晓纯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22-1425,共4页
目的探讨和研究CT增强扫描在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在本院行CT增强扫描诊断肾功能损伤的41例患者,根据慢性肾脏病(CKD)分级标准分为肾功能轻度、中度、重度损伤三组。同时搜集在本院行CT增强扫描和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 目的探讨和研究CT增强扫描在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在本院行CT增强扫描诊断肾功能损伤的41例患者,根据慢性肾脏病(CKD)分级标准分为肾功能轻度、中度、重度损伤三组。同时搜集在本院行CT增强扫描和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均正常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82例患者双肾皮质厚度、双肾实质厚度、CT增强扫描各期CT值对肾功能损伤诊断的可行性和相关性研究,并分析得出最佳诊断指标的诊断阈值范围。结果双肾皮质厚度、双肾皮质厚度之和、CT增强扫描各期双肾强化CT值、CT增强扫描各期双肾强化CT值之和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双肾皮质厚度之差、双肾实质厚度、双肾实质厚度之和、双肾实质厚度之差、CT增强扫描各期双肾强化CT值之差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肾皮质之和、CT增强扫描各期双肾强化CT值之和与eGFR呈正相关,其中双肾皮质期CT值之和的相关性最高;正常组与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与重度损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损伤组与中度损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正常组CT值范围为≥366 HU,肾功能轻中度损伤组的CT值范围为208~366 HU,肾功能重度损伤组CT值范围为<208 HU。结论CT增强扫描各项测量指标对于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是可行的,其中双肾皮质期CT值之和与eGFR的相关性最高,对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最高,并确定了强化后CT值的阈值范围,这对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及肾功能损伤的初步分级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CT增强扫描可作为肾功能评价的重要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肾功能损伤 肾皮质 肾实质 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