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黄工程总干三级泵站侧向进水前池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1
作者 候佩瑾 张云岗 +1 位作者 卢绮玲 胡青勉 《山西电力》 2002年第A02期37-41,共5页
介绍了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提出的引黄入晋工程总干三级泵站侧向进水前池的优化体型及为调整水流结构而采取的整流板等工程措施 ,这些措施使泵站进水前池中水流流态平稳 ,流速分布均匀 ,避免了在各种工况下前池中产生螺旋流及水面串通漏斗... 介绍了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提出的引黄入晋工程总干三级泵站侧向进水前池的优化体型及为调整水流结构而采取的整流板等工程措施 ,这些措施使泵站进水前池中水流流态平稳 ,流速分布均匀 ,避免了在各种工况下前池中产生螺旋流及水面串通漏斗漩涡 ,能保证水泵安全、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工程 三级泵站 侧向进水前池 水工模型试验 螺旋流 整流板 泥沙淤积
下载PDF
汾河水库泄洪工程布置特点及问题
2
作者 候佩瑾 张云岗 《山西水利科技》 1994年第1期23-28,共6页
汾河水库枢纽工程由土坝、溢洪道、直径4m的泄洪发电洞及新建直径8m的泄洪排沙洞以及非常溢洪道所组成。由于坝址左岸为黄土台地,覆盖层很厚,所有建筑物集中布置于花岗片麻岩组成的右岸。整体模型试验表明:全面行洪时,水流互相... 汾河水库枢纽工程由土坝、溢洪道、直径4m的泄洪发电洞及新建直径8m的泄洪排沙洞以及非常溢洪道所组成。由于坝址左岸为黄土台地,覆盖层很厚,所有建筑物集中布置于花岗片麻岩组成的右岸。整体模型试验表明:全面行洪时,水流互相干扰,形成危及电站及坝脚的强大回流,回流半径达130m,边缘流速不小于1m/s,回流边界距坝脚仅80m,当非常溢洪道建成投入运行时,回流边界直达坝脚。最不利泄洪组合时,最大冲坑深度达24m。因此,对起主要作用的Ⅰ ̄*防洪堤进行了不同方向,不同长度的方案比较,最终选用长168m的刚性防洪堤,在堤的中部及末端与防洪堤轴线成80°、65°的方向设了两道逆向带孔隔板,长度分别为15m、20m,以便切断回流,避免形成太大的集中冲刷,减小沿堤冲刷深度。此方案使原冲刷深度抬高了3m,具有节省工程量,冲刷范围小,流态较好等优点,基本保证了泄量Q=1440m ̄3/s条件下土坝及水电站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溢洪道 泄洪底孔 排沙底孔 枢纽布置 水工模型试验 整体模型 汾河水库
下载PDF
深沟大跨度倒虹吸工程中的若干问题
3
作者 候佩瑾 傅敬娥 《山西水利科技》 1997年第4期25-28,49,共5页
流量大、深沟大跨度的倒虹吸工程,在丘陵山区长距离输水工程中经常出现。此类工程水力学问题很复杂,不可忽视。本文主要反映引黄工程中北干源子河1#倒虹吸水力学试验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处理措施。其中(1)倒虹吸进口前池的... 流量大、深沟大跨度的倒虹吸工程,在丘陵山区长距离输水工程中经常出现。此类工程水力学问题很复杂,不可忽视。本文主要反映引黄工程中北干源子河1#倒虹吸水力学试验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处理措施。其中(1)倒虹吸进口前池的水流波动及稳定措施;(2)倒虹吸空管时不同充水流量的流态及其安全措施;(3)倒虹吸管的水头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虹吸工程 水力学 水工模拟试验 深沟 渡槽
下载PDF
有厚层淤泥的岩塞爆破试验研究
4
作者 卢绮玲 候佩瑾 付敬娥 《山西水利科技》 1999年第4期34-36,共3页
本文介绍汾河水库8m 泄洪排沙洞岩塞爆破水力冲渣的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及与原型观测成果的比较。该工程的主要特点是洞口前库区已有18m 厚的淤泥,且淤积泥沙粒径很细,干容重平均为1-25t/ ,岩石破碎。
关键词 岩塞爆破 水力冲渣 模型试验 汾河水库 淤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