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龄儿童动脉顺应性的年龄性别分布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力 米杰 +3 位作者 程红 赵小元 候冬青 单晓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自然人群动脉顺应性(AC)的基本特点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一所全日制学校每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通过问卷排除患心血管疾病个体后, 对其余学生进行体量、血压、青春发育情况检测。采用Pulse...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自然人群动脉顺应性(AC)的基本特点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一所全日制学校每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通过问卷排除患心血管疾病个体后, 对其余学生进行体量、血压、青春发育情况检测。采用Pulsetrace指端脉搏波测量仪测定动脉硬化指数(SI),并以此判断被测者AC的情况(AC与SI呈反比),每人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进行分析。共检测6-17岁儿童288名(男161名, 女127名,平均年龄11.16±2.92岁)。结果:男女生的SI没有差异。SI呈现出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即AC随年龄增加而升高)。10岁之前AC的上升速度显著高于10岁之后;而青春期发育启动前AC的上升速度也明显高于青春期发育成熟后。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和体重指数与SI的偏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龄儿童的AC逐渐上升。建议结合年龄和青春发育水平来建立儿童期AC的参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动脉顺应性
下载PDF
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状况与血压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汪芸 王天有 +6 位作者 王俐 米杰 候冬青 程红 赵地 梁路 李竞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644-646,共3页
目的调查6~18岁中小学生血压和青春期发育情况,探讨性发育成熟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市6个区的中小学学生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测量血压,同时检测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及性征发育等相关指标。高血压定义为反复... 目的调查6~18岁中小学生血压和青春期发育情况,探讨性发育成熟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市6个区的中小学学生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测量血压,同时检测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及性征发育等相关指标。高血压定义为反复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或两者的结果≥第95百分位值,在第90~94百分位值之间为高血压前期,在第90百分位值以下者为正常血压。青春期性发育参照Tanner分期标准。对资料进行Partial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参加人数19591名,有效人数18990名(96.93%),男9374名(49.4%),女9616名(50.6%),平均年龄(12.59±3.29)岁。检出高血压1690名(8.9%),高血压前期1659名(8.7%)。②Tanner分期血压百分位值显示男女血压均随着性发育成熟而增高。③总体样本中SBP及DBP与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等呈正相关,性发育成熟与SBP呈正相关。④高血压中TannerⅤ期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各期(掊2=62.45,P﹤0.001)。结论青春期发育过程中除身高﹑体重﹑BMI﹑腰围等指标对血压有影响外,性成熟亦会对血压产生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可能与性发育成熟有关,但还需进一步在激素水平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高血压 Tanner分期 性成熟
下载PDF
女童青春期线性生长与性发育时相的定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亚钦 李辉 +2 位作者 候冬青 米杰 宗心南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女童青春期线性生长与性发育时相的定量关系,为青春期身高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城区和郊区的9 630名6-19岁女童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和月经初潮年龄,采用Person... 目的探讨女童青春期线性生长与性发育时相的定量关系,为青春期身高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城区和郊区的9 630名6-19岁女童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和月经初潮年龄,采用Person相关方法分析性发育与身高的相关性、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各个性发育时相身高的差别。结果 1)性发育进程与身高水平呈正相关,尤其9-12岁更为明显(相关系数为0.41-0.55)。2)处于性发育不同时相的同龄儿身高存在明显差别,如8-12岁性发育前期者比性发育中期者身高平均低5-7cm、11-13岁性发育中期者比同龄性发育后期者平均低4-6cm;按年龄别身高标准计算身高百分位数值,性发育前期比性发育中期身高低约17-27个百分位,中期比后期低13-23个百分位。3)与未考虑性发育特征的身高曲线比较,8-9岁性发育处于中期、10-12岁性发育处于后期的女童,其身高明显高于相同年龄的平均身高约12-24个百分位;而10-11岁性发育前期、12-13岁性发育中期者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女童平均身高约10-30个百分位。结论处于性发育不同时相的同龄女童身高存在明显差别,应用生长曲线图进行身高评价可根据性发育时相上调或下调一条曲线粗略校正性发育对身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童 性发育 青春期时相 身高
原文传递
我国中年人群QT间期与出生体重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程红 丁秀原 +3 位作者 米杰 候冬青 张志坤 赵小元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中年人群QT间期与出生体重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974例“宫内发育与成人疾病”队列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身体测量、血生化指标检测,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用Bazett公式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设定QTc>0.41s... 目的:探讨中国中年人群QT间期与出生体重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974例“宫内发育与成人疾病”队列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身体测量、血生化指标检测,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用Bazett公式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设定QTc>0.41s为QT延长,采用Logisiti回归方法分析中年人群QT间期与出生体重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人群QT间期延长者262例(27.0%),男女QT间期延长检出率分别为21.6%,32.6%,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总检出率分别为64.85%,36.33%(均P<0.01),且男性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其检出率和患病危险度呈下降趋势。单项TG升高或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聚集与QT间期延长检出率有显著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在中年期,男性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与QT间期延长有明显相关性;中年女性的QT间期延长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可能与出生体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出生体重 危险因素 QT间期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