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2022年合肥市水痘时空分布及空间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候立娟 黄三唤 +2 位作者 施婷婷 彭宝珍 靳玉惠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38-542,共5页
目的 了解2017—2022年合肥市水痘流行的时空分布特征,为防控水痘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2年合肥市水痘病例信息和人口资料;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运用Geo Da 1.18.0软件对各年水痘发病率进行... 目的 了解2017—2022年合肥市水痘流行的时空分布特征,为防控水痘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2年合肥市水痘病例信息和人口资料;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运用Geo Da 1.18.0软件对各年水痘发病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运用SaTScan 10.0.2软件对2017—2022年水痘进行逐月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17—2022年合肥市共计报告水痘病例37 29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3.26/10万;每年水痘发病高峰期在11月至次年1月。除2019年外,2017—2022年水痘发病均呈显著的空间聚集性(P<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共发现23个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于包河区、庐阳区、蜀山区等主城区内部分乡镇(街道)。2017—2022年内共扫描出6个高风险聚集区域,Ⅰ类聚集区由庐阳区、蜀山区、长丰县、肥西县共23个乡镇(街道)构成,均为主城区中人口相对聚集的乡镇(街道),聚集月份均为10月至次年2月,持续4~5个月不等。结论 2017—2022年合肥市水痘发病总体具有较高的时空聚集性,聚集范围主要集中在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等人口相对聚集的乡镇(街道),聚集时间主要在冬春之际,应加强对高风险聚集区域、高峰时段的水痘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空间自相关分析 时空聚集分析
原文传递
安徽省两市18岁及以上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李涛 唐继海 +6 位作者 候立娟 玄坤 毛雷婧 徐海洋 闫建强 任中杰 王斌冰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8-1315,共8页
目的评价安徽省两市≥18岁人群大规模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简称新冠灭活疫苗)在真实世界中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研究,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亳州市谯城区招募≥18岁人群大规模接种新... 目的评价安徽省两市≥18岁人群大规模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简称新冠灭活疫苗)在真实世界中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研究,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亳州市谯城区招募≥18岁人群大规模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将研究对象分为健康组和慢性基础疾病(简称基础疾病)组,评价两组接种每剂次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2257人,其中健康组9984人,基础疾病组2273人;完成新冠灭活疫苗两剂次接种的研究对象共11874人,全程接种率为96.88%,基础疾病患病率占比居于前3位的分别为高血压(68.28%)、糖尿病(18.43%)、脑梗死(8.32%);(2)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2%(51/12257),所有不良反应均发生于28 d内,基础疾病组和健康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0%和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P=0.868);(3)除硬结/肿胀外,其余不良反应健康组与基础疾病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严重程度以1级为主(45例),1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7%,两组的1级、2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健康组、基础疾病组第1剂次与第2剂次不良反应均以1级为主,2剂次间不良反应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的成年人在接种不同剂次新冠灭活疫苗时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岁及以上人群 慢性基础疾病人群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不良反应 安全性
原文传递
2016―2021年安徽省百日咳空间自相关及时空聚集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涛 候立娟 +4 位作者 李清茹 玄坤 庞兴亚 查震球 唐继海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47-1253,共7页
目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分析2016―2021年安徽省百日咳空间自相关及时空聚集性,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1年安徽省百日咳报告病例,利用GIS建立数据库,进行... 目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分析2016―2021年安徽省百日咳空间自相关及时空聚集性,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1年安徽省百日咳报告病例,利用GIS建立数据库,进行空间自相关及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2016―2021年安徽省共报告百日咳92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25/10万;每年5―8月为发病高峰;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2016、2018、2019及2021年百日咳发病呈显著空间聚集性。2016、2018―2021年共扫描出28个“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于六安市、芜湖市、宣城市、黄山市、滁州市、蚌埠市、合肥市、淮南市的部分县区。安徽省2016―2021年百日咳发病共扫描出13个显著性聚集区,Ⅰ类聚集区主要位于六安市、蚌埠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合肥市的部分县区,聚集时间以6―9月为主,2018、2021年聚集时间从6月持续至12月。结论2016―2021年安徽省百日咳发病以夏季聚集为主,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省际交界县区及交通便捷的省会及大型城市周边,应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测及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自相关 时空聚集性
原文传递
百日咳流行现状及免疫策略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涛 候立娟 唐继海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92-496,共5页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鲍特菌(Bp)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白喉-破伤风-全细胞百日咳(DTwP)联合疫苗上市并投入使用后,全球百日咳发病率大幅下降。近年来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发达国家出现“百日咳再现”,我国近年来各省份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鲍特菌(Bp)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白喉-破伤风-全细胞百日咳(DTwP)联合疫苗上市并投入使用后,全球百日咳发病率大幅下降。近年来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发达国家出现“百日咳再现”,我国近年来各省份百日咳报告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百日咳的再现受到百日咳鲍特菌病原学特点、疫苗种类及效果的改变、监测与诊断水平的提高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本文综述了百日咳流行现状及全球百日咳各人群免疫策略,为我国百日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流行现状 免疫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