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时的纳潮生态混养探索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范航清 钟云旭 +3 位作者 苏治南 罗砚 倪孔平 王欣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95-203,共9页
为了在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2017年2月到2020年1月在广西防城港1.1927 hm^(2)的废弃虾塘内进行7种肉食性和2种杂食性鱼类的纳潮生态混养试验研究。在塘底挖掘0.8-1.2 m深的庇护沟、水面设置植物遮阴浮床、塘内设红... 为了在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2017年2月到2020年1月在广西防城港1.1927 hm^(2)的废弃虾塘内进行7种肉食性和2种杂食性鱼类的纳潮生态混养试验研究。在塘底挖掘0.8-1.2 m深的庇护沟、水面设置植物遮阴浮床、塘内设红树林造林监测样地。在塘底基础水位设为0.5 m深的条件下,年均渔获生物量为691 kg/(hm^(2)·a),饵料综合效率为35.09%。3年中9种鱼类成活率、占渔获总尾数和占总生物量比例最高的均是黄鳍鲷(Sparus latus),分别达到38.16%、65.2%和35.28%。2020年1月的全捕渔获显示,鲻鱼(Mugil cephalus)、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和灰鳍鲷(Sparus berda)等野生经济鱼苗可随潮水进入塘内生长,个体数可占渔获总尾数的16.9%。在全日潮15 d的潮汐周期中,塘底淹水日数小于6 d时木榄幼苗可正常生长,成活率93.5%。扩大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及生态养殖的规模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社会对红树林良好环境及高质量产品的认识,可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废弃虾塘 退塘还林 生态混养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红树林人工湿地生态养殖黄鳍鲷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童立豪 谭凡民 +1 位作者 罗砚 倪孔平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48-255,共8页
为了解红树林人工湿地生态养殖黄鳍鲷(Sparus latus)形态性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内在联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对其常规形态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黄鳍鲷体质量(Y)与各形态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为了解红树林人工湿地生态养殖黄鳍鲷(Sparus latus)形态性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内在联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对其常规形态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黄鳍鲷体质量(Y)与各形态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体高(X_(6))与体质量(Y)的相关性系数最大(0.937),头长(X_(2))与体质量(Y)的相关性系数最小(0.549)。主成分分析发现黄鳍鲷主要表现为整体结构的协同生长发育。通径分析表明体高(X_(6))对体质量(Y)的直接作用最大(0.424),其后依次为体长(X_(8))、尾柄高(X_(7))和躯干长(X_(3))。决定系数显示,体高(X_(6))和体长(X_(8))对体质量(Y)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23),表明体高和体长可以较好地表征体质量;体高(X_(6))、体长(X_(8))、尾柄高(X_(7))和躯干长(X_(3))4个性状共同决定系数的总和为0.954,表明这4个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244.020+22.019 X_(6)+6.892 X_(8)+35.383 X_(7)+5.535 X_(3)。以上结果表明,红树林人工湿地生境生长的黄鳍鲷在养殖及选育过程中应以体高、体长、尾柄高和躯干长作为主要测量形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人工湿地 黄鳍鲷 形态性状 体质量 主成分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