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生活走进课堂,使多维目标充盈
1
作者 倪宇涛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0年第9期106-106,共1页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有它本身的特点,它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理解,在此...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有它本身的特点,它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将来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奠定坚实的品德基础。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品德与社会课要让生活走进课堂,使多维目标充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能力 进课堂 品德与社会课 道德判断能力 教学实践 社会环境 引导学生 交互作用
下载PDF
关注留守儿童,诠释育人真谛
2
作者 倪宇涛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0年第6期82-83,共2页
感动一个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入,往往是一个热情的问候,温馨的微笑,也足以在人的心灵中洒下一片阳光。留守儿童在日常行为和学习中,所表现出来不符合道德要求和学校规则的某些行为举动,按其表现不同,有以下三种:一是不... 感动一个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入,往往是一个热情的问候,温馨的微笑,也足以在人的心灵中洒下一片阳光。留守儿童在日常行为和学习中,所表现出来不符合道德要求和学校规则的某些行为举动,按其表现不同,有以下三种:一是不守纪律,不爱学习,没有礼貌,上课坐不住,常做小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育人 诠释 日常行为 道德要求 学习 校规 上课
下载PDF
奏响留守儿童心灵成长三部曲
3
作者 倪宇涛 《教育艺术》 2010年第5期6-7,共2页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建设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成长关系国运兴衰、民族复兴。作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小学教育应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成才。
关键词 心灵成长 留守儿童 三部曲 未成年人 民族复兴 小学教育 祖国 接班人
下载PDF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找准最佳教育点
4
作者 倪宇涛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0年第10期116-117,共2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找准教学目标中的最佳教育点、学生品德中的最佳教育点、学生与社会的最佳教育点进行教学.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教育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 学生参与 积极态度 育人为本 主体人格 内心世界
下载PDF
《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立足“生活”
5
作者 倪宇涛 《教育艺术》 2010年第2期76-76,75,共2页
实现儿童品德生活化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课程宗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必须始终立足于生活。只有以此为出发点把握教材.组织教学.指导活动,才能保证《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课 组织教学 课程宗旨 教学效果 生活化 小学 教材
下载PDF
让生活走进课堂,使多维目标充盈
6
作者 倪宇涛 《中国教师》 2009年第S2期333-333,共1页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有他本身的特点,他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
关键词 进课堂 多维目标 儿童 社会生活 社会课 引导学生 生活中 密切相关 发展自己 品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