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引导后路颈内穿刺在输液港置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倪小锋 张明 +2 位作者 丁耘峰 吴万波 王战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1期60-63,共4页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后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行输液港置入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拟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后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行输液港置入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拟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n=28)在B超引导下经后路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B组(n=28)同A组但改行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C组(n=28)采用盲穿法行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所有患者的操作均由同一医疗组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完成。记录颈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等指标。结果 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手术操作过程中采用B超引导较盲穿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且手术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较中路手术用时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后路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易于初学者学习掌握,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颈内置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穿刺 输液港 后路穿刺 超声引导
下载PDF
钼靶引导立体定位乳腺隐匿性病灶精准切除384例分析
2
作者 吴万波 丁耘峰 +1 位作者 倪小锋 黄振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7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引导下导丝立体定位技术在乳腺隐匿性病灶精准切除活检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推广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8月~2019年12月行钼靶引导下导丝定位活检的384例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结果384例病例均一次定位成功...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引导下导丝立体定位技术在乳腺隐匿性病灶精准切除活检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推广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8月~2019年12月行钼靶引导下导丝定位活检的384例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结果384例病例均一次定位成功,其中乳腺癌52例(13.5%),其中乳腺导管内癌37例,导管内癌为主的浸润性导管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小管癌1例;癌前病变113例(29.4%);其他良性病变219例(57.0%)。结论钼靶引导立体定位活检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尤其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隐匿性病灶 乳房X线摄影术 导丝立体定位 乳腺癌
下载PDF
生物反馈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肛肠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柴瑞 倪小锋 +3 位作者 陈晟 万子昂 陈丙辰 屠世良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观察肛肠动力学指标及肛门排便功能评估生物反馈对低位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具体作用环节。方法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组术后予以生... 目的观察肛肠动力学指标及肛门排便功能评估生物反馈对低位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具体作用环节。方法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组术后予以生物反馈治疗3个月,对照组术后不做特别处理,连续观察治疗组术前、术后2周及生物反馈治疗后第1、3、6、9、12个月肛肠动力学指标及患者便意、控便能力、肛肠感觉功能、排便频数和每次排便时间的变化,并与上述同期对照组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通过生物反馈治疗后,随访第12个月的直肠最大耐受容量(t=8.040,P=0.006)、肛管最大收缩压(t=6.737,P=0.007)和肛管静息压(t=9.903,P=0.004)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188.4±41.1) ml 、(189.9±36.4) mmHg(1 mmHg=0.133 kPa)和(47.6±8.0) mmHg。而直肠阈值感觉容量(t=2.362,P=0.823)及直肠便意感觉容量(t=3.507,P=0.583)较生物反馈治疗前未见明显增加[(20.9±5.3) ml及(46.2±10.9) ml]。治疗组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后第12个月肛门直肠排便功能较术后生物反馈治疗前明显改善(χ^2=10.729,P=0.004),治疗组与对照组第12个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37.777,P=0.002)。结论生物反馈治疗主要通过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进而达到治疗低位或极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保肛术 排便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治疗
原文传递
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生物反馈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肛肠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倪小锋 余争垚 +4 位作者 沈苑 朱聪 屠世良 陈晟 柴瑞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53-1756,共4页
目的通过肛门排便功能及肛肠动力学指标评估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临床选择120例拟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45例,B组45例,c组30例)。A组术后予补... 目的通过肛门排便功能及肛肠动力学指标评估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临床选择120例拟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45例,B组45例,c组30例)。A组术后予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生物反馈治疗3个月,B组术后单纯予生物反馈治疗3个月,c组术后不做特别处理,连续观察各组术前、术后2周及干预后第2、6、10、14个月的排便功能及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A组随访第14个月的肛管静息压(t=1.467,P=0.146)、肛管最大收缩压(t=0.774,P=0.441)、直肠阈值感觉容量(t=1.856,P=0.067)、直肠便意感觉容量(t=1.498,P=0.138)及直肠最大耐受容量(t=0.893,P=0.374)较B组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7.8±8.3)、(188.8±19.2)mmHg(1mmHg=0.133kPa)、(22.4±4.5)、(48.1±9.9)、(187.4±25.8)ml。比较A组与c组治疗后第14个月的肛管静息压(t=10.018,P=0.000),肛管最大收缩压(t=15.460,P=0.000)及直肠最大耐受容量(t=12.835,P=0.000)均显著提高,而直肠阈值感觉容量(t=1.546,P=0.127)及直肠便意感觉容量(t=1.754,P=0.084)虽然也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随访第14个月的肛管静息压(t=9.239,P=0.000),肛管最大收缩压(t=16.543,P=0.000)及直肠最大耐受容量(t=11.995,P=0.000)较c组显著提高[(45.2±7.6)mmHg,(185.8±15.8)mmHg及(182.4±26.5)mmHg],直肠阈值感觉容量(t=-0.009,P=0.993)及直肠便意感觉容量(t=0.476,P=0.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6±4.4)ml及(44.9±9.9)m1]。A、B组经处理后第14个月排便功能在一般(5~6分)、差(≤4分)的患者数量较前有明显改善,分别为(X^2=13.105,P=0.000)、(X^2=14.419,P=0.000),与c组同期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15.238,P=0.000)、(X^2=14.364,P=0.000)。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5,P=0.874)。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排便功能障碍,主要与补气升阳,进而加快了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加味 生物反馈治疗 低位直肠癌 排便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