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因素诱导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倪建宇 白宁宁 +2 位作者 刘贤莉 龚丽红 寿旗扬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三联造模法(氧嗪酸钾、次黄嘌呤以及30%酵母膏饲料联用)能否在ICR背景小鼠上建立稳定可靠的高尿酸血症模型,并采用阳性药非布司他对该造模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氧嗪酸钾、次黄嘌呤和30%酵母膏饲料,分别单用、两药或三药联用建... 目的探讨三联造模法(氧嗪酸钾、次黄嘌呤以及30%酵母膏饲料联用)能否在ICR背景小鼠上建立稳定可靠的高尿酸血症模型,并采用阳性药非布司他对该造模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氧嗪酸钾、次黄嘌呤和30%酵母膏饲料,分别单用、两药或三药联用建立ICR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检测血清尿酸、肌酐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OD)、尿酸氧化酶(UOX)活性,尿酸转运蛋白(URAT)1、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9、阴离子转运蛋白(OAT)1、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ABCG)2 mRNA水平等指标评价高尿酸血症模型成功与否。结果氧嗪酸钾单用对ICR小鼠血清尿酸水平没有明显改变,与30%酵母膏饲料和次黄嘌呤分别联用组血尿酸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而三联给药组在7 d时显著提高(P<0.01);同时,三联给药组XOD酶活性提升(P<0.001),UOX酶活性降低(P<0.001);URAT1、Glut9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01),OAT1、ABCG2表达水平降低(P<0.001);14 d的动态监测发现三联给药诱导的ICR小鼠血尿酸水平在7 d时达到峰值。此外,三联给药诱导的ICR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对阳性药物非布司他反应敏感,血尿酸水平显著下降(P<0.001)。结论通过三联给药的方法可以在7 d时稳定诱导ICR小鼠的高尿酸血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ICR小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倪建宇 周怀阳 +3 位作者 潘建明 赵宏樵 扈传昱 王方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4-100,共7页
对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的详细研究表明 ,研究区内沉积物处于氧化至弱氧化环境 ,两种色调的沉积物在粒度分布特征以及化学组成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它们是不同沉积环境的反应 .不同色调之间的界面为一沉积间断面 .沉积物中的铁... 对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的详细研究表明 ,研究区内沉积物处于氧化至弱氧化环境 ,两种色调的沉积物在粒度分布特征以及化学组成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它们是不同沉积环境的反应 .不同色调之间的界面为一沉积间断面 .沉积物中的铁和锰具有不同的来源 ,铁可能以岩源碎屑为主 ,而锰则更可能是自生成因 .钙和镁以生物成因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组成 多金属结核 太平洋 中国 沉积环境 海洋沉积物
下载PDF
云南抚仙湖水体营养元素分布及其对人为扰动的响应 被引量:8
3
作者 倪建宇 周怀阳 +3 位作者 张美 刘小涯 王方国 何宗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3-140,共8页
本文分析了云南抚仙湖水体营养元素和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大洋协会在湖区进行的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试验,探讨了采矿系统在湖底行走而导致的人为扰动对湖区营养元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湖区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 本文分析了云南抚仙湖水体营养元素和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大洋协会在湖区进行的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试验,探讨了采矿系统在湖底行走而导致的人为扰动对湖区营养元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湖区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主要受湖区气候水文条件的影响;采矿系统行走时所扰动的沉积物对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尤其是近底层水体的营养元素分布,影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再悬浮的沉积物将原先吸附在沉积物上的营养元素再次释放到水体中而导致的,因此,在评价人类湖底采矿试验活动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时还应关注湖底沉积物对水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营养元素 人为扰动 抚仙湖
下载PDF
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生物钡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倪建宇 潘建明 +1 位作者 扈传昱 刘小涯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5-622,共8页
分析了南海东部5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生物钡、铝以及有机碳和生物硅等生源物质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海东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在研究区的北部陆架区出现高值,而在吕宋岛以西的深海则最低;生物硅的平面分布则表现为在吕宋岛以... 分析了南海东部5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生物钡、铝以及有机碳和生物硅等生源物质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海东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在研究区的北部陆架区出现高值,而在吕宋岛以西的深海则最低;生物硅的平面分布则表现为在吕宋岛以西的深海低沉积速率区出现高值,而低值则出现在高沉积速率的北部海域;生物钡的平面分布与生物硅的分布特征相似,高值出现在吕宋岛以西的深海区,且表现出自北而南沉积物中生物钡的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研究区内初级生产力表现为从北向南增加的趋势,而沉积物中生物钡的含量也呈现相似的趋势,表明沉积物中生物钡的含量和上层水体的生产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表层沉积物中生物钡与有机碳呈弱的负相关关系,而与生物硅显著相关,且生物钡和生物硅与水深的相关性均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在采用沉积物中生物钡含量研究南海上层水体初级生产力时应谨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钡 表层沉积物 初级生产力 南海
下载PDF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的深海环境 被引量:11
5
作者 倪建宇 周怀阳 +1 位作者 彭晓彤 梁楚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7,共5页
阐述了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深海环境的水文、生物和化学特征。开辟区海域水柱由表层混合层、温跃层、海底温跃层和海底边界层等不同水层构成 ,整个海域水动力条件总体上较为缓慢 ,但也存在着周期性的水流速度大于 15 cm / s的海底风暴 ... 阐述了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深海环境的水文、生物和化学特征。开辟区海域水柱由表层混合层、温跃层、海底温跃层和海底边界层等不同水层构成 ,整个海域水动力条件总体上较为缓慢 ,但也存在着周期性的水流速度大于 15 cm / s的海底风暴 ;区内海底生态系统的显著特点是极低的生产力和生物过程速率 ,但生物多样性极高 ;整个区域内表层沉积物分布较均一 ,以低有机含量的硅质粘土、深海软泥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环境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 东北太平洋
下载PDF
赤道东北太平洋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剖面分布及其海底扩散通量 被引量:6
6
作者 倪建宇 Michael Maggiulli +2 位作者 刘小涯 王方国 周怀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7-594,共8页
对赤道东北太平洋海域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等营养盐的剖面分布三个航次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在采样深度内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解以硝化作用为主。在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都存在着极陡的浓度梯度,F... 对赤道东北太平洋海域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等营养盐的剖面分布三个航次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在采样深度内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解以硝化作用为主。在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都存在着极陡的浓度梯度,Fick扩散定理的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的海底扩散通量分别为-886.45~42.62μmol/(m2·d)、-3.04~5.83μmol/(m2·d)和-189.43~21.05μmol/(m2·d),且硅酸盐和硝酸盐主要是从沉积物向底层水体扩散,是底层水体营养盐的来源之一;研究区内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的海底扩散通量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这可能与因全球气候变化而导致的沉积环境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海底表层沉积物 间隙水 海底扩散通量 赤道东北太平洋
下载PDF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倪建宇 周怀阳 +1 位作者 潘建明 扈传昱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7,共7页
分析了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中Ba、Ce、Co、Cr、Cu、Mo、Ni、Sr、V、Y和Zn等11个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表明,开辟区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在不同沉积单元中的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地质历史上沉积环境的不同。沉积物中的Zn、Ni与M... 分析了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中Ba、Ce、Co、Cr、Cu、Mo、Ni、Sr、V、Y和Zn等11个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表明,开辟区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在不同沉积单元中的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地质历史上沉积环境的不同。沉积物中的Zn、Ni与Mn具有共同来源,反映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对这些元素的吸附控制作用;Sr、Ba以及Ce和Y等元素在东区主要与岩源碎屑有关,而西区则主要来自生物碎屑;Cu具有多种来源,东区主要与生物组分和岩源碎屑有关,西区则主要与自生铁锰氧化物的吸附有关。而通常认为与有机物有关的Cr、V等元素在研究区内则主要来自岩源碎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沉积物 多金属结核区 赤道太平洋 铁锰氧化物 沉积环境
下载PDF
秋季黄海和东海海域沉降颗粒物及其地球化学组成 被引量:4
8
作者 倪建宇 张美 +1 位作者 刘小涯 林以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8-162,共5页
关键词 沉降颗粒物 地球化学组成 沉降通量 黄海和东海
下载PDF
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水体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倪建宇 刘小骐 +2 位作者 赵宏樵 江巧文 姚旭莹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9,共9页
探讨了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的总有机磷(TOP)、总有机氮(TON)以及无机溶解营养盐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TOP和TON含量占TP和TN的大部分,TOP和TON的平均含量分别占TP和TN的57.5%~94.2%和75.0%~98.4%,高值出现在表层,而低... 探讨了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的总有机磷(TOP)、总有机氮(TON)以及无机溶解营养盐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TOP和TON含量占TP和TN的大部分,TOP和TON的平均含量分别占TP和TN的57.5%~94.2%和75.0%~98.4%,高值出现在表层,而低值出现在深层水体中。空间分布上,表层海水中的TOP在总磷中所占的比例自西向东是降低的,在20°N附近的西太平洋海区水体中的磷以有机态为主,而10°N附近的东太平洋海区则只占58%~67%。表层水体中不同形态的氮在整个研究区的分布都较为一致,有机氮在总氮中占大部分,通常在75%以上,并在140°W附近出现高值。水体中总氮总磷的比值表明,20°N附近的西太平洋海区,氮磷的比值在Redfield比值附近,说明限制该海区初级生产的因素可能是氮、磷以外的元素;而10°N附近的海区,氮磷比值低于Redfield比值,说明该海区以氮限制为主。总体而言,研究海区的垂直扩散和水平输送以及生物固氮作用,可能是控制研究区这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TOP和TON对研究海区的初级生产以及营养盐的循环起着显著的作用,是初级生产所需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磷 总有机氮 营养盐 北太平洋
下载PDF
南印度洋海区营养盐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倪建宇 王方国 +2 位作者 姚旭莹 郑旻辉 赵宏樵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2-331,共10页
探讨了南印度洋海区总有机磷(TOP)、总有机氮(TON)以及溶解无机营养盐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区内溶解无机营养盐受水体中生物活动和物理过程的综合影响,表层水体由于生物活动的消耗,其磷酸盐等无机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是采样... 探讨了南印度洋海区总有机磷(TOP)、总有机氮(TON)以及溶解无机营养盐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区内溶解无机营养盐受水体中生物活动和物理过程的综合影响,表层水体由于生物活动的消耗,其磷酸盐等无机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是采样水深范围内最低的;中深层水体由于生物活动的降低以及有机质矿化作用的影响,无机营养元素的变化范围较小。表层水体中TOP和TON含量占TP和TN的主要部分,说明表层水体中的氮和磷主要以有机态形式存在,且沿着37.8°S从西向东,TOP和TON的含量以及TOP/TP和TON/TN的比值呈降低的趋势。研究海区叶绿素a的分析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可能是控制研究海区TON和TOP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不同形态氮、磷营养元素的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营养盐和无机营养盐之间互为补充,且表层水体中有机氮和磷是水体初级生产所需营养盐的重要来源,总氮、总磷的关系表明研究区初级生产力并不受氮、磷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磷 总有机氮 营养盐 南印度洋
下载PDF
贵州晚二叠世煤中硫同位素的组成特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倪建宇 洪业汤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3-69,共7页
报道了贵州主要开采矿山晚二叠世煤中不同形态硫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形成于海水影响较小环境中的煤以低的硫含量 ,偏正的δ34S值为特点 ;形成于海相或受海水影响较大的环境中的煤 ,则具有高的硫含量和偏负的δ34S值 ;在高硫含量的煤中 ,... 报道了贵州主要开采矿山晚二叠世煤中不同形态硫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形成于海水影响较小环境中的煤以低的硫含量 ,偏正的δ34S值为特点 ;形成于海相或受海水影响较大的环境中的煤 ,则具有高的硫含量和偏负的δ34S值 ;在高硫含量的煤中 ,有机硫和无机硫具有弱的相关性 ,可能它们具有一致的来源 ;煤中有机硫的同位素组成对成煤环境是灵敏的 ,可作为成煤环境划分指标 ,根据有机硫含量和同位素组成 ,可分出海水对煤层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晚二叠世 煤矿床 贵州
下载PDF
赤道东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生物钡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倪建宇 张美 周怀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4,共6页
分析了赤道东北太平洋海域沉积物中Ba、Ti、Al和有机碳(Corg)的含量。研究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钡为0.198%~0.792%;采用标准陆源物质扣除法获得的生物钡(Babip)的含量为0.162%~0.764%,占沉积物中总钡含量的81.6%~96... 分析了赤道东北太平洋海域沉积物中Ba、Ti、Al和有机碳(Corg)的含量。研究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钡为0.198%~0.792%;采用标准陆源物质扣除法获得的生物钡(Babip)的含量为0.162%~0.764%,占沉积物中总钡含量的81.6%~96.5%,平均为88.7%,其在沉积物中的分布表现为上部一致,下部变化较大;有机碳(Corg)的含量为0.18%~0.58%,并表现为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沉积物中Ba‰/Ti的比值表现为东区高于西区,且向高纬度降低的特点,而沉积物中Corg/Ti和Babio/Ti则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钡可能和上层海洋生产力的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钡 有机碳 赤道东北太平洋
下载PDF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间隙水中铜、锰、镍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倪建宇 GRUPE Bernd +1 位作者 MAGGIULLI Michael 周怀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7,共6页
通过对东北太平洋海域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间隙水中铜、锰、镍等微量元素的详细研究表明,锰主要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其含量的变化范围在0.16~8.61μg/dm^3之间;铜和镍则主要与表层海水的初级生产力有关,研究区内间隙水中铜和镍含... 通过对东北太平洋海域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间隙水中铜、锰、镍等微量元素的详细研究表明,锰主要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其含量的变化范围在0.16~8.61μg/dm^3之间;铜和镍则主要与表层海水的初级生产力有关,研究区内间隙水中铜和镍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6~20.8和0.80~3.12μg/dm^3,且这些元素在沉积物—水界面处均存在最大浓度梯度.利用“Fick扩散定律”计算表明,锰在研究区主要是从上覆海水向沉积物扩散,是沉积物中锰的主要来源之一;而铜和镍则是从沉积物向上覆海水扩散,是底层海水中铜和镍的主要来源。与表层海水中铜和镍向底层海水的输送通量计算结果相比,底层海水中铜和镍的含量主要受沉积物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理元素 间隙水 多金属结核区 太平洋
下载PDF
赤道东北太平洋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倪建宇 MAGGIULLI Michael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5-160,共6页
关键词 溶解有机碳 间隙水 海底扩散通量 赤道东北太平洋
下载PDF
古海洋生产力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6
15
作者 倪建宇 姚旭莹 《海洋地质动态》 2004年第3期30-39,共10页
海洋的初级生产力控制了温室气体CO2在海洋和大气中的分配,进而影响着全球气候变迁,只有通过运用不同的生产力标志物才能探讨地质历史上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变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在古海洋生产力研究领域内使用的主要方法和动... 海洋的初级生产力控制了温室气体CO2在海洋和大气中的分配,进而影响着全球气候变迁,只有通过运用不同的生产力标志物才能探讨地质历史上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变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在古海洋生产力研究领域内使用的主要方法和动态,并分别对生源物质累积率、底栖有孔虫标志物和地球化学标志物等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述,指出在运用生产力标志物研究古生产力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标志物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海洋学 标志物 古生产力 生物地球化学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沉积物-水界面化学参数原位现场测定技术
16
作者 倪建宇 姚旭莹 林以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1-115,共5页
综述了近十年来得到长足发展的化学传感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应用较广的选择性膜微电极、固态伏安微电极以及凝胶树脂探针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技术特点,探讨了它们在研究沉积物-水界面附近发生的复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综述了近十年来得到长足发展的化学传感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应用较广的选择性膜微电极、固态伏安微电极以及凝胶树脂探针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技术特点,探讨了它们在研究沉积物-水界面附近发生的复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传感器 沉积物-水界面 选择性膜微电极 pH微电极
下载PDF
原煤燃烧前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倪建宇 洪业汤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4-69,共6页
当前,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日渐重视,特别是对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导致的污染问题的处理和防治更是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原煤燃烧前脱硫研究的一些新进展,重点介绍了高能辐射脱硫和生... 当前,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日渐重视,特别是对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导致的污染问题的处理和防治更是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原煤燃烧前脱硫研究的一些新进展,重点介绍了高能辐射脱硫和生物脱硫及其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脱硫 生物脱硫 脱硫机制 原煤燃烧
下载PDF
贵州省煤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微量元素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冯新斌 倪建宇 +3 位作者 洪业汤 朱建明 周斌 王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研究了贵州省四大煤田不同层位、不同煤种中Hg,As,Se,Pb,Cd,Tl,Zn,Sb等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贵州省原煤中Hg,As,Se,Pb,Cd,Sb等元素的含量高于地壳克拉克值;Tl,Zn等的含量低于地壳克拉克值;另外,除了Pb,Zn外,贵州省原煤... 研究了贵州省四大煤田不同层位、不同煤种中Hg,As,Se,Pb,Cd,Tl,Zn,Sb等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贵州省原煤中Hg,As,Se,Pb,Cd,Sb等元素的含量高于地壳克拉克值;Tl,Zn等的含量低于地壳克拉克值;另外,除了Pb,Zn外,贵州省原煤中Hg,As,Se,Cd的含量远远高于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微量元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Hg,As,Sb可能主要分布于煤的黄铁矿中;Zn和Se可能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Cd可能部分存在于硫化物中,部分存在于硅酸盐矿物相中;Pb可能主要存在于硅酸盐矿物相中;而Tl在煤中的赋存形式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煤炭 贵州 燃煤 污染源 大气污染
下载PDF
贵州煤中汞的分布、赋存状态及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8
19
作者 冯新斌 洪业汤 +2 位作者 倪建宇 周斌 王羽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14,共3页
对贵州省六枝、水城、盘县和贵阳等4大煤田煤中汞的研究表明:煤中汞的平均含量为0.552μg/g;煤中汞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硅酸盐矿物相中汞的分布量很少;贵州燃煤引起的汞污染问题非常严重。
关键词 空气污染 贵州 分布 赋存状态
下载PDF
抚仙湖叶绿素a的生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36
20
作者 刘镇盛 王春生 +2 位作者 倪建宇 朱根海 周怀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773-1780,共8页
2001年5月、8月和9月,对云南抚仙湖水体、沉积物、沉积物与水界面的叶绿素a,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细胞密度的分布和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浓度。结果表明,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存在着明... 2001年5月、8月和9月,对云南抚仙湖水体、沉积物、沉积物与水界面的叶绿素a,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细胞密度的分布和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浓度。结果表明,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真光层中的动态变化尤其显著,且光照强度对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起主导作用。在观测的3个不同季节中,表层叶绿素a浓度,秋季最高,平均为(2.27±0.12)μg/dm3;春季次之,为(1.85±0.20)μg/dm3;夏季最低,为(1.38±0.15)μg/dm3。分析水体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叶绿素a之间的关系,表明磷是抚仙湖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沉积物叶绿素a浓度的垂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浓度在表层和次表层较高,并随沉积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浮游植物的分析表明,硅藻门的小环藻是抚仙湖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主要来源。而上覆水中叶绿素a浓度与真光层叶绿素a浓度相当的原因,则可能是由水底微型藻类的再悬浮和浮游植物的沉降聚集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浮游植物 生态分布 抚仙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