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前负荷条件下去神经平滑肌的应力松弛与膜电流特征
1
作者 倪志展 李洁垚 +8 位作者 张培 夏莉 叶思琪 Annie Christel Bell 樊守艳 朴伶华 陈志斌 高凌峰 王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588-3594,共7页
背景:肌丝牵拉实验是检验去神经后的肌丝标本在不同受力负荷状态下的肌肉自身力学变化的实验方法。目的:探讨不同前负荷平滑肌组织在肌动图上产生的自主性舒缩波形特点以及自主性舒缩时的膜电流特点。方法:平滑肌肌丝取自昆明小鼠主动... 背景:肌丝牵拉实验是检验去神经后的肌丝标本在不同受力负荷状态下的肌肉自身力学变化的实验方法。目的:探讨不同前负荷平滑肌组织在肌动图上产生的自主性舒缩波形特点以及自主性舒缩时的膜电流特点。方法:平滑肌肌丝取自昆明小鼠主动脉平滑肌层及膀胱壁肌层。肌丝标本松弛状态下在任氏液中稳定5 min后将两端固定,微量步进定位器调整标本长度,使前负荷至1 g。以此作为标本初长度(L0)。微量器快速牵拉标本1次(L0+1)即低前负荷,每间隔5min快速牵拉标本1次,第10次为高负荷(L0+10),在快速牵拉前滴加3%Ca Cl2及0.05%Nitrendipine干预,观察L0+1及L0+10后标本的自主舒缩。制备2μm玻璃微电极,显微镜下贴附平滑肌组织并高阻封接,测量L0+1及L0+10两种前负荷后应力松弛时间相的膜电位变化。结果与结论:(1)平滑肌标本应力松弛期随前负荷上升而变短,且膀胱平滑肌张力松弛期短于主动脉平滑肌,显示两种组织在顺应性上存在差异;(2)应力松弛期自主舒缩幅度随前负荷的增加而加大;(3)主动脉平滑肌膜电流波动随前负荷的增加而显著;(4)高钙环境显著提高了主动脉平滑肌膜电流的幅度及频率,这可被L-型钙通道阻断剂(0.05%Nitrendipine)抑制而减弱;(5)结果提示,前负荷的增长会引起应力松弛期肌源性自主收缩加强,这种顺应性变化与机械性牵拉引起的跨膜离子流动有关。高负荷状态下的高钙环境引起平滑肌膜电流的加强,这种变化可被L-型钙通道阻断剂所抑制。从而说明快速牵拉不仅直接作用于平滑肌机械门控通道,同时也影响到L-型钙通道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 去神经支配 应力 物理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去神经平滑肌 快速牵拉 高负荷状态 自主性舒缩 膜电流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倪志展 王松 +3 位作者 朱俩辰 黄陈申 葛步军 黄琦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患者远期再发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寻找预防再发严重并发症的方法。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市同济医院普通外科接受穿孔修补术的117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随访术后3个月内...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患者远期再发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寻找预防再发严重并发症的方法。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市同济医院普通外科接受穿孔修补术的117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随访术后3个月内是否行内镜检查,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术后是否继续吸烟.饮酒,是否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溃疡症状,是否出现穿孔出血,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果﹑本组117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行胃镜检查22例(21.4%),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根治治疗5例。共有10例患者(12例次)发生严重溃疡并发症,其中幽门梗阻6例,再次穿孔4例,溃疡出血2例。从穿孔手术至首次发生严重并发症平均间隔(24.8±5)个月。2例穿孔及1例反复梗阻者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行保守治疗。与严重并发症组比较,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组患者术后早期行胃镜检查比例较高(23.7%比0,P=0.184)。结论﹑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患者的内镜检查及内科正规治疗依从率较低,长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穿孔 胃镜检查 消化性溃疡出血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组织分离技术治疗腹壁肿瘤切除后腹壁缺损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刁红亮 倪志展 +2 位作者 王松 葛步军 黄琦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3-464,465-467,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分离技术(CST)治疗腹壁肿瘤切除后腹壁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同济医院和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因腹壁肿瘤行CST手术治疗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腹壁肿瘤患者均采用CST技术... 目的探讨组织分离技术(CST)治疗腹壁肿瘤切除后腹壁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同济医院和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因腹壁肿瘤行CST手术治疗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腹壁肿瘤患者均采用CST技术治疗。肿瘤病理类型以隆突性皮纤维肉瘤最多(4例),其次为硬纤维瘤(2例)和结肠癌腹壁转移(2例)。术前CT测量平均肿瘤最大横径(5.3±1.5)cm,肿瘤切除后平均腹壁缺损最大横径(9.4±1.4)cm。7例患者采用前入路CST(2例保留脐周腹壁穿支血管神经束,5例采用腹横肌松解技术)。10例患者使用合成补片,2例因为感染切口或联合肠管切除未使用补片。术后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3例,腹腔高压及肺不张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患者于术后17个月死于结肠癌肝转移,其余11例无肿瘤复发,无腹壁切口疝发生。结论在保证充分切缘的前提下,在腹壁肿瘤患者中使用CST技术可以有效关闭缺损,重建腹壁功能,防止切口疝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 腹部 组织分离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