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竞争中性:国内法与国际法视角下的问题分野
1
作者 倪斐 逯鑫赫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1-75,共15页
竞争中性历经澳大利亚国内法构建、OECD推广和美国在双边协议与多边协议中的积极引入,已成为国际贸易的基本准则之一.单纯从国际法层面考量竞争中性,容易陷入“圈套论”的大国竞争政治话语体系,无助于理性思考竞争中性对我国国内公平市... 竞争中性历经澳大利亚国内法构建、OECD推广和美国在双边协议与多边协议中的积极引入,已成为国际贸易的基本准则之一.单纯从国际法层面考量竞争中性,容易陷入“圈套论”的大国竞争政治话语体系,无助于理性思考竞争中性对我国国内公平市场竞争法治环境长期构建的积极意义.单纯从国内法层面考量竞争中性,则放弃了对尚在形成中的竞争中性国际规则构建的主导权,不利于为国内企业营造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甚至会破坏国有企业现有改革成果.按照时空维度对竞争中性进行国内法与国际法问题的分野,是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一体化思考并综合采用法治化手段应对的理论前提,国际法问题的有效应对能为国内法改革带来缓冲空间,国内法的完善有助于掌握国际规则构建的主导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中性 国企改革 营商环境 规则主导权
下载PDF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时代使命与立法走向
2
作者 倪斐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2023年第9期37-41,共5页
在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被赋予了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创新、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时代使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征求意见稿)》回应了公平竞争审查的政策功能定位,提升了公平竞争审查工... 在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被赋予了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创新、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时代使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征求意见稿)》回应了公平竞争审查的政策功能定位,提升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权威性,强化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效落实的保障机制。按照良法善治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公平竞争审查条例》需要进一步提升规范性、体系性和价值性,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政策制定机关与市场监管部门及第三方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竞争审查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良法善治
下载PDF
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权及其法治化改进 被引量:11
3
作者 倪斐 奚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共6页
中国出于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中央和地方政策法律文件赋予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权。先行先试权在内涵上包括先行立法权、变通规定权和试错免责权三个方面,在实践中采取"具体授权+暂停法规+复制推广"的一般运行模式... 中国出于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中央和地方政策法律文件赋予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权。先行先试权在内涵上包括先行立法权、变通规定权和试错免责权三个方面,在实践中采取"具体授权+暂停法规+复制推广"的一般运行模式。在目前运行模式下,国家级新区仍存在法治化改进空间,需提升具体授权依据的立法层级,在立法法中完善有关法规暂停实施的规定,以地方立法形式重塑先行先试经验的复制推广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先行先试权 区域法治
下载PDF
公共利益法律化:理论、路径与制度完善 被引量:15
4
作者 倪斐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8-50,共13页
在多元社会背景下,为了整合各种形态的特殊利益,代表公共利益的国家借助法律的形式,建立起一种法律秩序,使其对社会的控制和管理合法化。公共利益也表现出从法律外的抽象政治理念到具有实质内容法律概念的现代转向,公共利益法律化的主... 在多元社会背景下,为了整合各种形态的特殊利益,代表公共利益的国家借助法律的形式,建立起一种法律秩序,使其对社会的控制和管理合法化。公共利益也表现出从法律外的抽象政治理念到具有实质内容法律概念的现代转向,公共利益法律化的主要内容在于寻求公共利益的确定法律内涵。从实体和程序两个角度探讨公共利益的法律化忽视了公共利益作为法律概念与非法律概念的区分。将公共利益视为一个不确定法律概念,围绕着其规范目的进行具体化研究是公共利益法律化的有效路径。因而,公共利益的法律化不应停留在立法对公共利益概念的表述,更应当完善确定公共利益法律内涵的法律界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法律化 规范目的 制度完善
下载PDF
论公共利益的现代法律转向 被引量:8
5
作者 倪斐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2-55,共4页
公共利益是政治学和法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在西方,公共利益理论的思想源远流长。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公共利益理论发生了从法律外抽象的政治理念向法律内具体概念的转向。公共利益理论的这一转向既是多元社会整合的需要,也是破解公... 公共利益是政治学和法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在西方,公共利益理论的思想源远流长。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公共利益理论发生了从法律外抽象的政治理念向法律内具体概念的转向。公共利益理论的这一转向既是多元社会整合的需要,也是破解公共利益虚幻之谜的必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现代转向 外在法律视角 内在法律视角
下载PDF
公共利益法律化——基于思想流变的中西方考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倪斐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7-233,共7页
起源于古希腊政治思想的公共利益概念历经西方中世纪经院派哲学家、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家的经典阐释,在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二分的西方传统民主共和政治体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传统中国"家国同构"的宗法体制下,虽然没能产生西... 起源于古希腊政治思想的公共利益概念历经西方中世纪经院派哲学家、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家的经典阐释,在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二分的西方传统民主共和政治体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传统中国"家国同构"的宗法体制下,虽然没能产生西方意义上的公共利益概念,但发轫于春秋战国时期、集大成于明末清初的儒家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对封建统治者起着道德约束作用。然而,伴随着近现代中西方社会的深刻变革,利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促使思想家们对公共利益概念的功能作出重新认定与思考,进而在制度层面推动公共利益从法律外在视角下的执政理念到法律内在视角下作为公权行使合法性依据和私权行使界限的法律概念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政体正当性 民本思想 法律化
下载PDF
自贸区金融生态的法律营造与再生——以可复制、可推广原则为中心 被引量:7
7
作者 倪斐 逯鑫赫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41-50,共10页
自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我国已先后4批共设立了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自贸区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营造出相对独立的金融生态区,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创新制度。为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从金... 自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我国已先后4批共设立了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自贸区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营造出相对独立的金融生态区,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创新制度。为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从金融生态主体上看,自贸区放宽了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机制;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自贸区致力于推进金融创新制度法治化与健全金融纠纷解决机制;在金融生态调节能力上,自贸区通过强化对区内金融服务业的监管来提高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可复制、可推广是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实践宗旨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但受不同区域金融生态基础和法治环境差异的制约,自贸区金融生态的复制和推广呈现出一种渐进式的再生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金融生态 法治环境 金融创新
下载PDF
法律形式理性化的历史逻辑及其经验启示 被引量:5
8
作者 倪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1-596,共6页
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方的法制现代化的是一个日益形式合理性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发生既有裁判方式的变革、法律教育的方式、法学者群体的形成、法律实务者的利益取向、对罗马法的继承等内在因素的驱动,也受政治权力、经济条件、宗教的理... 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方的法制现代化的是一个日益形式合理性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发生既有裁判方式的变革、法律教育的方式、法学者群体的形成、法律实务者的利益取向、对罗马法的继承等内在因素的驱动,也受政治权力、经济条件、宗教的理性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他的考量对于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启示有:将政治权力对法制现代化的主导地位纳入法治机制;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形成具有独立利益主张的市民阶层;法律职业者共同担负起推动法制现代化的使命;基于我国法制现状正确定位法学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理性化 内在逻辑 外在逻辑 经验启示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命题与逻辑转向 被引量:4
9
作者 倪斐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84,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几代法学学者们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总结不同时期中国法治发展的理论研究,可以发现其中有一条逻辑主线,即围绕中国为什么要走法治道路、什么是中国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几代法学学者们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总结不同时期中国法治发展的理论研究,可以发现其中有一条逻辑主线,即围绕中国为什么要走法治道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以及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三个主要议题展开。每一个议题的理论探讨背后都是对所处时代问题的回应。中国特色法治理论的延续需要考虑当代中国法治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和最大国情,实现从国家法治到地方法治研究的逻辑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法治国情 发展不平衡 地方法治
下载PDF
论独立监管机构的经济法主体地位——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权力机构学说为视角 被引量:5
10
作者 倪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87,共7页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经预见到社会权力机构的兴起,这一预见已被中西方主要国家独立监管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实践所证明。作为日益重要的经济管理主体,独立监管机构的公益代表性与权力合一性完全契合经济法主体特征的基本要求...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经预见到社会权力机构的兴起,这一预见已被中西方主要国家独立监管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实践所证明。作为日益重要的经济管理主体,独立监管机构的公益代表性与权力合一性完全契合经济法主体特征的基本要求,亟需在经济法主体理论上对此作出回应。纳入独立监管机构考量后的经济法主体理论更加完善,可以明晰国家与政府在经济法主体类型上的差别,解释政府作为经济法主体和行政法主体在性质上的不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社会中间层的经济法主体地位问题。基于独立监管机构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经济法主体将呈现出"政府——独立监管机构——市场主体"互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监管机构 经济法主体 互动模式
下载PDF
风险社会中的宏观调控及其法律规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倪斐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8-233,239,共6页
基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启示,在现代社会中,宏观调控本身也是一种风险,呈现出人为性、不可预测性、二重性、个体性和延伸性等特征。这种风险既源自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宏观调控行为功能的多重性,也源自政府... 基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启示,在现代社会中,宏观调控本身也是一种风险,呈现出人为性、不可预测性、二重性、个体性和延伸性等特征。这种风险既源自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宏观调控行为功能的多重性,也源自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局限性和主观随意性。风险规制是法律的基本功能之一。因而,有必要在宪法层面对宏观调控行为进行专章规定,在宏观调控基本法律原则层面确立经济稳定增长原则和一致行动原则,在具体法律制度层面完善宏观调控权力制约机制和宏观调控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理论 宏观调控 风险 法律规制
下载PDF
论经济法教学中的选择困境及其解决原则 被引量:7
12
作者 倪斐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26期263-264,共2页
经济法学是我国高校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然而,经济法学存在理论基础不成熟、内容体系零散以及法律规则变动性强等问题,给经济法教学带来教材选择、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式选择等困境。解决这些困... 经济法学是我国高校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然而,经济法学存在理论基础不成熟、内容体系零散以及法律规则变动性强等问题,给经济法教学带来教材选择、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式选择等困境。解决这些困境的基本原则是:在教材选择上遵循差别原则和适用性原则;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遵循必要性原则;在教学方式上遵循案例辅助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学 教学 选择困境 解决原则
下载PDF
地方法治: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生型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倪斐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8-253,共6页
区域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之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状态的加剧容易引发政治、经济和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我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是形成区域发展不平衡状态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是用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 区域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之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状态的加剧容易引发政治、经济和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我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是形成区域发展不平衡状态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是用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不同区域发展政策实施方案及其实施过程中对地方法治建设重视程度不同,区域政策对地方法治建设产生了激励和替代双重效应,进而也带来不同的政策效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构建与区域政策相协调的地方法治,发挥地方法治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内生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不平衡 双重效应 地方法治 内生型路径
下载PDF
公共利益作为不确定概念的法律化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倪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5-570,共6页
公共利益是我国现行法律中的一个重要法律概念,却经常容易发生混淆,导致了法律实践中的诸多困境。公共利益法律化的可能性在于:不确定概念并非绝对不能确定;其他国家已有立法先例可以借鉴;行政和司法能够提供制度保证。在我国立法至上... 公共利益是我国现行法律中的一个重要法律概念,却经常容易发生混淆,导致了法律实践中的诸多困境。公共利益法律化的可能性在于:不确定概念并非绝对不能确定;其他国家已有立法先例可以借鉴;行政和司法能够提供制度保证。在我国立法至上体制下,公共利益法律化的现实路径在于构建以立法为中心的多元主体界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不确定性 法律化 多元主体界定模式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学说中两大基本命题的逻辑论证——兼对凯尔森观点的批驳 被引量:1
15
作者 倪斐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3,共4页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解读,可以从恩格斯的论述中抽象出有关国家消亡学说的两个基本命题:政治国家消亡定律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回归定律。凯尔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学说中存在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与经济上的权威主义之间的矛盾...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解读,可以从恩格斯的论述中抽象出有关国家消亡学说的两个基本命题:政治国家消亡定律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回归定律。凯尔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学说中存在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与经济上的权威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一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学说的错误理解。政治国家消亡不等于无政府主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回归也不等于经济上的权威主义,二者有各自的理论逻辑,并且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模式下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政治国家消亡 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国家与社会关系
下载PDF
论城管执法的困境与重塑——人本主义观念的确立 被引量:6
16
作者 倪斐 李雪冰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7年第6期90-93,共4页
当前在城管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与小摊贩之间的矛盾冲突层出不穷,甚至有许多恶性暴力事件的发生。城管李志强被杀一案,引发人们的许多思考,城管执法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为此,各地政府部门为改善城管执法,缓解社会矛盾,出台了许多新的措施... 当前在城管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与小摊贩之间的矛盾冲突层出不穷,甚至有许多恶性暴力事件的发生。城管李志强被杀一案,引发人们的许多思考,城管执法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为此,各地政府部门为改善城管执法,缓解社会矛盾,出台了许多新的措施,然而这些措施中有的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有的则违背了法治精神。只有在立法中贯彻、在执法中树立人本主义观念,城管执法才能得以顺利进行,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管执法 合法性 人本主义执法观
下载PDF
宏观调控风险:概念、成因及其法律防范 被引量:1
17
作者 倪斐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17,60,共3页
以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为认识论工具,可以得出:在现代社会中宏观调控本身也是一种风险,呈现出人为性、不可预测性、二重性、个体性和延伸性等特征。这种风险既源自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宏观调控行为功能的多重性,也源... 以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为认识论工具,可以得出:在现代社会中宏观调控本身也是一种风险,呈现出人为性、不可预测性、二重性、个体性和延伸性等特征。这种风险既源自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宏观调控行为功能的多重性,也源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局限性和主观随意性。因而,有必要从确立宏观调控措施的实体评判标准、坚持权力制约原则和一致行动原则、完善宏观调控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宏观调控风险进行法律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理论 宏观调控风险 成因 法律防范
下载PDF
案例指导制度构建中的几个法律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倪斐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66-69,共4页
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维护我国法制稳定与统一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司法效率,实现司法公正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案例指导制度在制度构建上存在着指导性案例形成的法律依据问题,在制度运行上存在着指导性案例的法... 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维护我国法制稳定与统一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司法效率,实现司法公正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案例指导制度在制度构建上存在着指导性案例形成的法律依据问题,在制度运行上存在着指导性案例的法律效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增强立法机关对指导性案例形成的监督,赋予指导性案例强制力;对法院和法官的角色正确定位,加强法官在判决书中说明理由的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指导制度 法律方法论 法律效力问题
下载PDF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倪斐 《金陵法律评论》 2015年第1期159-171,共13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体表现为人们的理性精神、诚信守法的精神、尊重法律权威的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称的精神、依法维权和依法解决纠纷的习惯等等,具有客观性、实...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体表现为人们的理性精神、诚信守法的精神、尊重法律权威的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称的精神、依法维权和依法解决纠纷的习惯等等,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和凝聚性三重属性。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对人类法治文明发展历史的深刻认识,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运行的实践属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路径在于实现社会主义法治从社会认知到社会认同、从价值理念到行为指引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价值属性 弘扬路径
下载PDF
完善我国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制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倪斐 逯鑫赫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2022年第10期66-70,共5页
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制度的建立与有效实施,是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家层面已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体系,地方层面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有益的制度创新。我国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制度的... 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制度的建立与有效实施,是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家层面已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体系,地方层面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有益的制度创新。我国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制度的完善应积极借鉴、吸收地方层面行之有效的创新做法,弥补制度定位、程序设计、保障措施等方面的不足,强化第三方评估的外部监督机制功能定位,健全第三方评估机构的遴选机制与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竞争审查 第三方评估 外部监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