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审美乌托邦”的当下价值——简评席勒的美育思想
被引量:
1
1
作者
倪武业
朱婷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3-34,共2页
席勒的美育思想在西方美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代表著作《美育书简》中,席勒首次提出"美育"这一概念,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论证。本文立足于对席勒美学思想的整体把握,着重从理论背景和理论内涵两方面对席勒的美育思想...
席勒的美育思想在西方美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代表著作《美育书简》中,席勒首次提出"美育"这一概念,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论证。本文立足于对席勒美学思想的整体把握,着重从理论背景和理论内涵两方面对席勒的美育思想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价,并紧扣当下,阐释其美育思想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美育
理论背景
理论内涵
当代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人格美刍议
被引量:
1
2
作者
倪武业
朱婷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9-93,37,共6页
作为一个具体、鲜活的个体,孔子的整体生命存在表现出一种特有的人格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夫子大气象,是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风采,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意义。孔子人格美可借用我国古代文论中两个特有的美学范畴来概括,即"风"和&...
作为一个具体、鲜活的个体,孔子的整体生命存在表现出一种特有的人格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夫子大气象,是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风采,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意义。孔子人格美可借用我国古代文论中两个特有的美学范畴来概括,即"风"和"骨"。"风"偏重于感情的飘逸和真挚,实为"风清意爽";"骨"偏重于意志的端正和遒劲,实为"刚健遒劲"。两者俱备,即为"风清骨峻"。孔子合而有之,终而遍体光华,如鸾如凤,成为中国审美文化史上一个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独特文化人格存在。它所透露出来的美感染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夫子大气象
人格美
风骨
人格境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伦理视阙中的孔子“比德”说
被引量:
1
3
作者
倪武业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0-23,共4页
在对自然美的观照方式中,孔子被公认为"比德"说的代表,其"比德"说的基本涵义就是,自然物之所以美并为人们所观赏,主要在于自然物的性质与人的品格、精神有相似和相通之处。文章力图规避对自然美本质的相关探讨,仅...
在对自然美的观照方式中,孔子被公认为"比德"说的代表,其"比德"说的基本涵义就是,自然物之所以美并为人们所观赏,主要在于自然物的性质与人的品格、精神有相似和相通之处。文章力图规避对自然美本质的相关探讨,仅从孔子面对自然时所产生的这种特定的"比德"思维方式和观赏方式出发,探讨其体现出来的人和自然的相通(精神相通和生理相通),并把它提升到古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的高度,阐述这一思想所蕴含的生态伦理价值对缓和当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而构建全新的生态伦理所具有的积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比德
自然
价值
生态伦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的艺术化人生观及其生成
4
作者
倪武业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0-35,共6页
庄子人生哲学的特质和品位是独特的,它不是现实功利的人生观,也不是彼岸救赎的人生观,而是艺术化的人生观,也可谓之为审美的人生观或人生的艺术化。庄子的艺术化人生观在历史和逻辑的生成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步骤:对儒家道德体系的怀疑和...
庄子人生哲学的特质和品位是独特的,它不是现实功利的人生观,也不是彼岸救赎的人生观,而是艺术化的人生观,也可谓之为审美的人生观或人生的艺术化。庄子的艺术化人生观在历史和逻辑的生成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步骤:对儒家道德体系的怀疑和批判——庄子艺术化人生观的奠基;对生死、是非等"成心"的破除——庄子艺术化人生观的初步形成;由"心斋"、"坐忘"而达"逍遥游"——庄子艺术化人生观的完成。艺术化人生观是庄子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对此作深入的体味、阐释和展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人生观
艺术化人生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的美学意蕴浅析
5
作者
倪武业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6-119,共4页
大乘佛教的般若空宗讲求"空"观万象,认为诸相"无常"、无"自性",即是"空"。当然,这种"空"不是说外物是真的虚无或是要求人们彻底离开现象界,而是启悟众生保持清净本心,无须执著于现...
大乘佛教的般若空宗讲求"空"观万象,认为诸相"无常"、无"自性",即是"空"。当然,这种"空"不是说外物是真的虚无或是要求人们彻底离开现象界,而是启悟众生保持清净本心,无须执著于现象表层和人生诸名利得失,脱离时空的具体环境限制,超越原先固定的意义,从而达到对万物、诸相的真如体悟。深入地分析,这样的"空"观智慧也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意义。通过对"空"的细致解读和深入分析,结论认为:"空"体现了主客圆融、感性直观的审美特质;"空"彰显了真幻相即、有无相生的艺术与审美的辩证法;"空"蕴涵着虚境纳物、澄怀味象的审美体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空宗
般若
空
美学意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庄子美学的启蒙精神
6
作者
倪武业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9,共5页
庄子美学是与其人生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庄子崇尚主体精神的"逍遥",追求一种"道"境的人生。庄子美学可谓一种人生境界美学,它以主体精神的自由和解放为旨归。无疑,在庄子的人生境界美学追求中,体现出丰富的人学...
庄子美学是与其人生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庄子崇尚主体精神的"逍遥",追求一种"道"境的人生。庄子美学可谓一种人生境界美学,它以主体精神的自由和解放为旨归。无疑,在庄子的人生境界美学追求中,体现出丰富的人学形而上学意味,比如对自然人性的渴慕,对自由的追求,对审美人生及个体意识的倾注,等等。这些思考在人学阙如的中国语境中是具有启蒙意义的。因为,就实质而言,中国语境中的启蒙正是建基于"立人"这个终极目标上。可以说,只要人类的不成熟状态、偏见和蒙昧不断地出现,启蒙就不可能终结。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将伴随着不断的启蒙过程。尤其是在当下,关注人、人的诗意生存是历史所赋予的崇高使命。唯有如此,真正的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国家民族的现代性想象才算完成。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厘清启蒙话语的所指和能指后,再来回望庄子的美学精神,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庄子美学所表现出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诉求,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启蒙的意义:批判和怀疑精神;人生的艺术化;回归自然;享受孤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庄子》
启蒙
启蒙精神
现代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徘徊于“谋道”与“谋食”之间──古代读书人历史性格解
7
作者
倪武业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7-19,共3页
回望历史,我们看到了读书人在"谋道"与"谋食"之间的"此意徘徊"。也可以说,"谋道"与"谋食"的问题贯穿于我国古代读书人历史性格形成之中,也正是在"谋道"与"谋食"...
回望历史,我们看到了读书人在"谋道"与"谋食"之间的"此意徘徊"。也可以说,"谋道"与"谋食"的问题贯穿于我国古代读书人历史性格形成之中,也正是在"谋道"与"谋食"的相互扭结、缠扯甚至冲突、分裂之下,我国古代读书人艰难地作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人
谋道
谋食
知识分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的美学意蕴论析
8
作者
倪武业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6-70,160,共6页
分析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和追求不仅是在分析其哲学、政治思想,更是在分析其美学思想,因为对于一种成熟、有影响的文化思想来说,其蕴涵的道论、人论、美论、文艺论等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更何况我国古代的"道"...
分析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和追求不仅是在分析其哲学、政治思想,更是在分析其美学思想,因为对于一种成熟、有影响的文化思想来说,其蕴涵的道论、人论、美论、文艺论等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更何况我国古代的"道"论本来就具有深刻的美学意韵。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道"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甚至可以把它上升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范畴之列。而厘清儒道两家"道"范畴涵指的殊异与审美特征,对于深入领会、确切把握中国美学之精髓及其它相关范畴,将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儒家
道家
美学范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陈国恩教授等著《俄苏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出版
9
作者
倪武业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59,共1页
武汉大学文学院陈国恩教授等所著的《俄苏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下文简称《俄苏文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出版),作为"中外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丛书及武汉大学十五"211工程"项目,自出版以来就在学界产生了积极反响。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传播与接受
俄苏文学
出版社
陈国恩
教授
武汉大学
2009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审美乌托邦”的当下价值——简评席勒的美育思想
被引量:
1
1
作者
倪武业
朱婷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3-34,共2页
文摘
席勒的美育思想在西方美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代表著作《美育书简》中,席勒首次提出"美育"这一概念,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论证。本文立足于对席勒美学思想的整体把握,着重从理论背景和理论内涵两方面对席勒的美育思想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价,并紧扣当下,阐释其美育思想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席勒
美育
理论背景
理论内涵
当代价值
分类号
G40-01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人格美刍议
被引量:
1
2
作者
倪武业
朱婷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
出处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9-93,37,共6页
文摘
作为一个具体、鲜活的个体,孔子的整体生命存在表现出一种特有的人格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夫子大气象,是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风采,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意义。孔子人格美可借用我国古代文论中两个特有的美学范畴来概括,即"风"和"骨"。"风"偏重于感情的飘逸和真挚,实为"风清意爽";"骨"偏重于意志的端正和遒劲,实为"刚健遒劲"。两者俱备,即为"风清骨峻"。孔子合而有之,终而遍体光华,如鸾如凤,成为中国审美文化史上一个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独特文化人格存在。它所透露出来的美感染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关键词
孔子
夫子大气象
人格美
风骨
人格境界
Keywords
Confucius
Master's great image
personality beauty
backbone
personality acme
分类号
B941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伦理视阙中的孔子“比德”说
被引量:
1
3
作者
倪武业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0-23,共4页
文摘
在对自然美的观照方式中,孔子被公认为"比德"说的代表,其"比德"说的基本涵义就是,自然物之所以美并为人们所观赏,主要在于自然物的性质与人的品格、精神有相似和相通之处。文章力图规避对自然美本质的相关探讨,仅从孔子面对自然时所产生的这种特定的"比德"思维方式和观赏方式出发,探讨其体现出来的人和自然的相通(精神相通和生理相通),并把它提升到古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的高度,阐述这一思想所蕴含的生态伦理价值对缓和当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而构建全新的生态伦理所具有的积极启示。
关键词
孔子
比德
自然
价值
生态伦理
Keywords
Confucius
comparison
nature
value
eco-ethics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的艺术化人生观及其生成
4
作者
倪武业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0-35,共6页
文摘
庄子人生哲学的特质和品位是独特的,它不是现实功利的人生观,也不是彼岸救赎的人生观,而是艺术化的人生观,也可谓之为审美的人生观或人生的艺术化。庄子的艺术化人生观在历史和逻辑的生成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步骤:对儒家道德体系的怀疑和批判——庄子艺术化人生观的奠基;对生死、是非等"成心"的破除——庄子艺术化人生观的初步形成;由"心斋"、"坐忘"而达"逍遥游"——庄子艺术化人生观的完成。艺术化人生观是庄子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对此作深入的体味、阐释和展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
庄子
人生观
艺术化人生观
Keywords
Chuang Tzu
Outlook on Life
Outlook on Artistic Life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的美学意蕴浅析
5
作者
倪武业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6-119,共4页
文摘
大乘佛教的般若空宗讲求"空"观万象,认为诸相"无常"、无"自性",即是"空"。当然,这种"空"不是说外物是真的虚无或是要求人们彻底离开现象界,而是启悟众生保持清净本心,无须执著于现象表层和人生诸名利得失,脱离时空的具体环境限制,超越原先固定的意义,从而达到对万物、诸相的真如体悟。深入地分析,这样的"空"观智慧也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意义。通过对"空"的细致解读和深入分析,结论认为:"空"体现了主客圆融、感性直观的审美特质;"空"彰显了真幻相即、有无相生的艺术与审美的辩证法;"空"蕴涵着虚境纳物、澄怀味象的审美体验论。
关键词
大乘空宗
般若
空
美学意蕴
Keywords
Madhyamika of Mahayana
Prajnā
Sunya
aesthetic implication
分类号
B02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庄子美学的启蒙精神
6
作者
倪武业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9,共5页
文摘
庄子美学是与其人生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庄子崇尚主体精神的"逍遥",追求一种"道"境的人生。庄子美学可谓一种人生境界美学,它以主体精神的自由和解放为旨归。无疑,在庄子的人生境界美学追求中,体现出丰富的人学形而上学意味,比如对自然人性的渴慕,对自由的追求,对审美人生及个体意识的倾注,等等。这些思考在人学阙如的中国语境中是具有启蒙意义的。因为,就实质而言,中国语境中的启蒙正是建基于"立人"这个终极目标上。可以说,只要人类的不成熟状态、偏见和蒙昧不断地出现,启蒙就不可能终结。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将伴随着不断的启蒙过程。尤其是在当下,关注人、人的诗意生存是历史所赋予的崇高使命。唯有如此,真正的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国家民族的现代性想象才算完成。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厘清启蒙话语的所指和能指后,再来回望庄子的美学精神,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庄子美学所表现出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诉求,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启蒙的意义:批判和怀疑精神;人生的艺术化;回归自然;享受孤独。
关键词
庄子
《庄子》
启蒙
启蒙精神
现代性
Keywords
Zhuangzi
"Zhuangzi"
initiation
initiation spirit
modernity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徘徊于“谋道”与“谋食”之间──古代读书人历史性格解
7
作者
倪武业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7-19,共3页
文摘
回望历史,我们看到了读书人在"谋道"与"谋食"之间的"此意徘徊"。也可以说,"谋道"与"谋食"的问题贯穿于我国古代读书人历史性格形成之中,也正是在"谋道"与"谋食"的相互扭结、缠扯甚至冲突、分裂之下,我国古代读书人艰难地作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关键词
读书人
谋道
谋食
知识分子
Keywords
Scholar
plan of seeking road
plan of seeking food
intellectuals
分类号
G03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的美学意蕴论析
8
作者
倪武业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6-70,160,共6页
文摘
分析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和追求不仅是在分析其哲学、政治思想,更是在分析其美学思想,因为对于一种成熟、有影响的文化思想来说,其蕴涵的道论、人论、美论、文艺论等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更何况我国古代的"道"论本来就具有深刻的美学意韵。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道"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甚至可以把它上升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范畴之列。而厘清儒道两家"道"范畴涵指的殊异与审美特征,对于深入领会、确切把握中国美学之精髓及其它相关范畴,将不无裨益。
关键词
道
儒家
道家
美学范畴
Keywords
Tao
Confucianism
Taoists
aesthetical category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K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国恩教授等著《俄苏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出版
9
作者
倪武业
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59,共1页
文摘
武汉大学文学院陈国恩教授等所著的《俄苏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下文简称《俄苏文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出版),作为"中外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丛书及武汉大学十五"211工程"项目,自出版以来就在学界产生了积极反响。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传播与接受
俄苏文学
出版社
陈国恩
教授
武汉大学
2009年
分类号
G322.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审美乌托邦”的当下价值——简评席勒的美育思想
倪武业
朱婷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孔子人格美刍议
倪武业
朱婷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态伦理视阙中的孔子“比德”说
倪武业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庄子的艺术化人生观及其生成
倪武业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空”的美学意蕴浅析
倪武业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庄子美学的启蒙精神
倪武业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徘徊于“谋道”与“谋食”之间──古代读书人历史性格解
倪武业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道”的美学意蕴论析
倪武业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陈国恩教授等著《俄苏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出版
倪武业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