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对小动脉闭塞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行rt-PA溶栓的小动脉闭塞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CM...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对小动脉闭塞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行rt-PA溶栓的小动脉闭塞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CMB分为CMB阳性组与CMB阴性组,其中CMB阳性组根据CMB的个数分为低负荷组(1〜4个)和高负荷组CMB(≥5个)。所有患者均在时间窗内进行rt-PA静脉溶栓,并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7d的出血转化及90d的功能结局情况,判断CMB是否对小动脉闭塞型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产生影响。结果:共收集到CMB阳性组患者36例(40%),CMB阴性组患者53例(59%)。通过对患者溶栓后功能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发现,CMB阳性组(χ^(2)=7.456,P=0.024),CMB高负荷组(χ^(2)=13.95,P=0.000)的患者有更高的功能结局不利和(或)不良。通过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MB阴性(OR=0.307,95%CI—2.340——0.021)以及既往无高血压病史(OR=0.193,95%CI,—3.054——0.234)较C M B阳性的及合并高血压病史的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功能预后不利和(或)不良的发生率更低。比较发现CMB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7d出血转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①CMB的存在及CMB的负荷程度不增加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风险;但可增加rt-PA静脉溶栓后功能结局不利和(或)不良的发生率;②虽然CMB的存在可导致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更高的90 d功能结局不利和(或)不良率,但总体比例是比较低的,故对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患者,在溶栓前行多模式的颅脑MRI检查可能是不必要的,因为这可能导致DNT时间的延长,从而降低静脉溶栓的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富马酸二甲酯(DM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手术组、溶剂对照(DMSO)组和DMF组,每组20只,制备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MCAO)模型,并记录术前和造模后1、3、7 d的神经功能...目的研究富马酸二甲酯(DM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手术组、溶剂对照(DMSO)组和DMF组,每组20只,制备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MCAO)模型,并记录术前和造模后1、3、7 d的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大鼠术后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和病理结构改变;各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取材,Western blot测各组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胱甘肽转移酶1(GSTα-1)、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通道蛋白4(AQP4)、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蛋白表达。结果 DMF组较手术组和DMSO组术后1、3、7 d Longa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DMF组大鼠较手术组和DMSO组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DMF组较DMSO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细胞水肿、核固缩边缘化、成空泡状排列等病理改变减少,且术后7 d DMF组大鼠Nrf2(1.08±0.26 vs 0.79±0.21)、HO-1(1.09±0.42 vs 0.62±0.22)、NQO1(1.37±0.32 vs 0.58±0.35)、GSTα-1(1.12±0.09 vs 0.50±0.28)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而GFAP、Iba1和AQP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DMF可改善tMCAO模型的神经功能及预后,其机制可能与DMF减轻神经细胞Nrf2介导氧化应激和抑制胶质增生相关。展开更多
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和《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显示[1-2],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约80%以上为缺血性卒中。除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疾病危...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和《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显示[1-2],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约80%以上为缺血性卒中。除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疾病危险因素外[3],酒精摄入也是与卒中发病相关的前十位可控危险因素之一[4]。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对小动脉闭塞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行rt-PA溶栓的小动脉闭塞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CMB分为CMB阳性组与CMB阴性组,其中CMB阳性组根据CMB的个数分为低负荷组(1〜4个)和高负荷组CMB(≥5个)。所有患者均在时间窗内进行rt-PA静脉溶栓,并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7d的出血转化及90d的功能结局情况,判断CMB是否对小动脉闭塞型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产生影响。结果:共收集到CMB阳性组患者36例(40%),CMB阴性组患者53例(59%)。通过对患者溶栓后功能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发现,CMB阳性组(χ^(2)=7.456,P=0.024),CMB高负荷组(χ^(2)=13.95,P=0.000)的患者有更高的功能结局不利和(或)不良。通过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MB阴性(OR=0.307,95%CI—2.340——0.021)以及既往无高血压病史(OR=0.193,95%CI,—3.054——0.234)较C M B阳性的及合并高血压病史的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功能预后不利和(或)不良的发生率更低。比较发现CMB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7d出血转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①CMB的存在及CMB的负荷程度不增加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风险;但可增加rt-PA静脉溶栓后功能结局不利和(或)不良的发生率;②虽然CMB的存在可导致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更高的90 d功能结局不利和(或)不良率,但总体比例是比较低的,故对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患者,在溶栓前行多模式的颅脑MRI检查可能是不必要的,因为这可能导致DNT时间的延长,从而降低静脉溶栓的效果。
文摘目的研究富马酸二甲酯(DM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手术组、溶剂对照(DMSO)组和DMF组,每组20只,制备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MCAO)模型,并记录术前和造模后1、3、7 d的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大鼠术后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和病理结构改变;各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取材,Western blot测各组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胱甘肽转移酶1(GSTα-1)、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通道蛋白4(AQP4)、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蛋白表达。结果 DMF组较手术组和DMSO组术后1、3、7 d Longa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DMF组大鼠较手术组和DMSO组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DMF组较DMSO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细胞水肿、核固缩边缘化、成空泡状排列等病理改变减少,且术后7 d DMF组大鼠Nrf2(1.08±0.26 vs 0.79±0.21)、HO-1(1.09±0.42 vs 0.62±0.22)、NQO1(1.37±0.32 vs 0.58±0.35)、GSTα-1(1.12±0.09 vs 0.50±0.28)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而GFAP、Iba1和AQP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DMF可改善tMCAO模型的神经功能及预后,其机制可能与DMF减轻神经细胞Nrf2介导氧化应激和抑制胶质增生相关。
文摘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和《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显示[1-2],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约80%以上为缺血性卒中。除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疾病危险因素外[3],酒精摄入也是与卒中发病相关的前十位可控危险因素之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