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与诱发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倪程佩 王婧怡 +2 位作者 沈艳华 周慧英 周正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6-41,49,共7页
目的为比较自发与诱发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在糖代谢,胰岛素抵抗以及炎症反应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诱发模型组和自发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11周龄C57BL/6J小鼠;诱发模型组:用高脂饲料结合STZ诱导11周龄C57BL/6... 目的为比较自发与诱发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在糖代谢,胰岛素抵抗以及炎症反应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诱发模型组和自发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11周龄C57BL/6J小鼠;诱发模型组:用高脂饲料结合STZ诱导11周龄C57BL/6J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自发模型组:选择8周龄的C57BL/Ks J-db/db鼠;监测各组动物八周内体重,空腹血糖,糖耐量变化;检测实验前后FINS,AUC,HOMA-IR以及TNF-α,IL-18,IL-1β,INF-γ含量的变化;八周后处死动物取肝、肾、胰腺、睾丸、骨骼肌等组织做病理分析。结果在实验周期内,自发模型组体重持续上升,而诱发模型组体重明显下降;诱发模型组小鼠血糖八周后有所下降,而自发模型组小鼠稳定维持高血糖;诱发模型组的FINS上升,AUC以及HOMA-IR明显下降,自发模型组FINS无显著变化,AUC以及HOMA-IR均显著上升;模型建立初,两种模型鼠血清中促炎症因子(TNF-α,IL-18,IL-1β,INF-γ)的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要高。在第八周时,诱发模型组鼠促炎症因子部分含量有所下降,自发模型组促炎症因子的含量都明显的升高;两种模型鼠的胰腺等组织均出现明显的炎性病变。结论八周后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糖代谢异常以及炎症反应都日渐加重,长时间维持高血糖症状;诱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在饲养八周后糖代谢以及炎症反应部分缓解,高血糖症状部分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小鼠模型 促炎因子
下载PDF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链脲佐菌素致胰岛素瘤细胞损伤的保护与修复作用
2
作者 何大付 倪程佩 +2 位作者 王禹斌 王婧 周正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458-46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0H)zD3)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损伤的保护与修复作用。方法将INS-1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置于CO:培养箱中进行培养,药物干预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 目的初步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0H)zD3)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损伤的保护与修复作用。方法将INS-1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置于CO:培养箱中进行培养,药物干预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ELISA法分别检测培养液中的胰岛素浓度、丙二醛(MDA)浓度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1,25-(0H):D3可以促进INS-1细胞的活力和胰岛素的分泌(P〈0.01)。STZ所致模型组的细胞活力降低(P〈0.001),胰岛素分泌量减少(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T-AOC能力下降(P〈0.01)。与STZ组比较,1,25-(OH)2D3保护组与修复组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上述指标(P〈0.01)。结论1,25-(oH)2D3可以促进INS-1细胞分泌胰岛素,对STZ损伤的胰岛细胞具有-定的保护与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基维生素D3(1 25-(OH)2D3) 胰岛素瘤(INS-1)细胞 链脲佐菌素(STZ) 胰岛素
下载PDF
鞭毛蛋白对丁酸梭菌黏附肠上皮细胞的影响
3
作者 马婷 丁焕 +3 位作者 沈诗雅 倪程佩 周伟杰 高嵩 《医学动物防制》 2024年第5期445-450,共6页
目的研究鞭毛蛋白对丁酸梭菌黏附肠上皮细胞的影响,为阐释丁酸梭菌作为益生菌发挥有益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提取纯化丁酸梭菌DSM 10702鞭毛蛋白,并通过质谱对蛋白进行鉴定;将鞭毛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小鼠获得抗血清,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 目的研究鞭毛蛋白对丁酸梭菌黏附肠上皮细胞的影响,为阐释丁酸梭菌作为益生菌发挥有益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提取纯化丁酸梭菌DSM 10702鞭毛蛋白,并通过质谱对蛋白进行鉴定;将鞭毛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小鼠获得抗血清,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抗血清效价;最后用人结肠腺癌细胞系HT-29和Caco-2构建肠上皮细胞黏附模型,利用鞭毛蛋白处理细胞和抗鞭毛蛋白抗血清预处理细菌,两种细胞黏附模型均采用t检验将两个处理组的黏附水平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丁酸梭菌DSM 10702表达的鞭毛蛋白由FF104_14415基因编码,其分子量为29.56kDa,获得的抗血清效价为1∶16000。在HT-29细胞黏附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鞭毛蛋白预处理组和抗鞭毛蛋白抗血清预处理组丁酸梭菌的黏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0、6.135,P<0.05);在Caco-2细胞黏附模型中,两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黏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78、18.020,P<0.05)。结论鞭毛蛋白有助于丁酸梭菌黏附肠上皮细胞,本研究为深入了解丁酸梭菌黏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鞭毛蛋白 黏附 肠上皮细胞 黏附模型
原文传递
2016—2021年无锡市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和耐药性分析及分子分型研究
4
作者 曹文婷 管红霞 +1 位作者 倪程佩 沙丹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82-1490,共9页
目的分析2016—2021年无锡市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耐药性和分子分型结果。方法采用多重荧光PCR、微量肉汤稀释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别对204株分离自无锡市各类监测样本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tlh/tdh/trh毒力基因检测... 目的分析2016—2021年无锡市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耐药性和分子分型结果。方法采用多重荧光PCR、微量肉汤稀释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别对204株分离自无锡市各类监测样本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tlh/tdh/trh毒力基因检测、耐药试验和分子分型。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4株菌tlh基因携带率为100%(204/204),tdh基因携带率为82.35%(168/204),trh基因携带率为2.45%(5/204),食品及环境分离株与病患分离株tdh基因携带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菌株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达96.08%(196/204),对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2.94%(6/204),食品及环境分离株与病患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磺胺甲唑/甲氧苄啶、环丙沙星耐药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04株副溶血性弧菌经过聚类分析,分为123个PFGE带型,相似度49.1%~100.0%,按85%的相似度聚类可分为18个带型簇。结论无锡市副溶血性弧菌病患分离株大部分携带tdh基因;菌株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PFGE型别呈多态性,优势带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毒力基因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分子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