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马素霞 张红 +2 位作者 张丽英 倪诤 尚少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情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方法选取北京市石景山医院103例脓毒症患者测定入院后24 h内的血清BN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等,按照APACHEⅡ评分分为三组...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情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方法选取北京市石景山医院103例脓毒症患者测定入院后24 h内的血清BN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等,按照APACHEⅡ评分分为三组:低危组(n=32)、中危组(n=41)和高危组(n=30),比较三组间血清BNP水平的变化。按照28d结局分为两组:存活组(n=75)和死亡组(n=28),比较两组间血清BNP的变化。结果中危组脓毒症患者血清BNP水平显著高于低危组脓毒症患者[(903±105)ng/L vs(521±97)ng/L,P<0.01],高危组脓毒症患者血清BNP显著高于中危组脓毒症患者[(1 501±197)ng/L vs(903±105)ng/L,P<0.01]。死亡组脓毒症患者血清BNP较存活组明显升高[(1 239±208)ng/L vs(465±120)ng/L,P<0.01)]。结论血清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血清BNP水平是预测脓毒症预后的较为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脑钠肽 APACHE II评分
下载PDF
病例导入教学法在急诊医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丽英 张红 +1 位作者 倪诤 尚少红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9期48-49,共2页
病例导入教学方法是一种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急诊医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病例,并将病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注重突出急诊特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真实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病例导入教学方法是一种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急诊医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病例,并将病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注重突出急诊特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真实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为医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角色转换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导入教学法 急诊医学 教学
下载PDF
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倪诤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3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接诊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个人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n=19)和研究组(n=49)。对... 目的:探讨采用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接诊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个人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n=19)和研究组(n=49)。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静脉溶栓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再灌注的成功率、心脏的功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术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再灌注的成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均较高,术后12个月其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低,P<0.05。结论:采用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提高其再灌注的成功率,改善其心脏的功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 再灌注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
4
作者 倪诤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1256-1257,共2页
目的:将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实施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评定和分析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此文参与研究和分析的样本为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医院收入且开展临床治疗的6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是否知情同意无创通气进行分组... 目的:将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实施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评定和分析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此文参与研究和分析的样本为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医院收入且开展临床治疗的6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是否知情同意无创通气进行分组,一组入组30例,常规治疗方法开展于参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结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开展于实验组,研究和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总计算率、治疗效果满意总计算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总计算率(93.33%)比较于参照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相关计算数值(66.67%)更高,P<0.05,表明数据检测和研究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总计算率(96.67%)比较于参照组患者相关计算数值(73.33%)更高,P<0.05,表明数据检测和研究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展示良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急性呼吸衰竭 效果
下载PDF
醒脑静、速尿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素霞 张红 +1 位作者 倪诤 赵淼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30期244-244,共1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速尿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方法244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三组:I组76例为单纯应用纳洛酮;II组80例为速尿联合纳洛酮;Ⅲ组88例为醒脑静、速尿联合纳洛酮,观察三组治疗后患者的清醒时间。结... 目的:观察醒脑静、速尿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方法244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三组:I组76例为单纯应用纳洛酮;II组80例为速尿联合纳洛酮;Ⅲ组88例为醒脑静、速尿联合纳洛酮,观察三组治疗后患者的清醒时间。结果三组清醒时间比较,Ⅰ组、Ⅱ组与Ⅲ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醒脑静、速尿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度酒精中毒催醒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纳洛酮,且比速尿联用纳洛酮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清醒时间短,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中毒 醒脑静 速尿 纳洛酮
下载PDF
急性腹泻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6
作者 马素霞 张红 +1 位作者 倪诤 赵淼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28期241-241,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的400例急性腹泻患者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资料,结合临床及实验室诊断将病例分成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点差异。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急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的400例急性腹泻患者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资料,结合临床及实验室诊断将病例分成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点差异。结果两组患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发热率、大便中红白细胞检出率、不洁饮食史、接触史、手卫生及病情轻重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患者的体温、大便中红白细胞检出率、不洁饮食史、接触史、手卫生与腹泻患者的传染性相关,且传染性腹泻患者更易出现重者患者,本结论对腹泻的防治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腹泻 临床特点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探讨血液化验对指导急性腹泻患者治疗的意义
7
作者 马素霞 张红 +1 位作者 倪诤 尚少红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29期263-263,共1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红细胞比容(HCT)、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电解质在急性腹泻中的检测价值,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例急性腹泻患者临床治疗,根据预后分成两组,统计分析患者预后与WBC、NE%、...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红细胞比容(HCT)、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电解质在急性腹泻中的检测价值,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例急性腹泻患者临床治疗,根据预后分成两组,统计分析患者预后与WBC、NE%、HCT、CRP、肝肾功能、电解质的相关性。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的HCT及CRP升高水平、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差异(<0.05)。结论 WBC、NE%、CRP增高可指导临床抗生素的选用,HCT、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异常可提高接诊医生的警惕性,早期识别病情严重患者以加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化验 急性腹泻 治疗
下载PDF
胸腹联合心肺复苏在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倪诤 马素霞 张楠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心肺复苏(CPR)在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呼吸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26例),分别对其进行常...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心肺复苏(CPR)在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呼吸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26例),分别对其进行常规的胸外按压CPR治疗、胸腹联合CPR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ROSC)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存率、生存出院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持续进行30 min CPR后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_(2))高于对照组,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血乳酸水平(La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腹联合CPR应用于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中,能有效促进患者ROSC,缩短复苏时间,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联合心肺复苏 急诊 呼吸心脏骤停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关系 被引量:22
9
作者 马素霞 张红 +2 位作者 张丽英 倪诤 尚少红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13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血清Hcy水平分为2组,其中H型高血压组65例,非H型高血压组66例;对2组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2组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H型...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13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血清Hcy水平分为2组,其中H型高血压组65例,非H型高血压组66例;对2组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2组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H型高血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134.1±29.8)g/m^2]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117.8±27.9)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增高可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左心室肥厚 老年人
原文传递
急诊快速PCT检测对评估脓毒症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红 倪诤 +1 位作者 张丽英 尚少红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快速Procalcitonin(PCT)检测结果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急诊收入ICU的61例脓毒症患者急诊首次PCT检测结果、CRP及APECHEⅡ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分析比较组间上述指标... 目的:探讨急诊快速Procalcitonin(PCT)检测结果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急诊收入ICU的61例脓毒症患者急诊首次PCT检测结果、CRP及APECHEⅡ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分析比较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及APECHEⅡ评分与PCT的相关性分析。同时按PCT水平,分为PCT〈2.0ug/L,2.0~〈10.0ug/L,PCT≥10.0ug/L 3组,比较各组的病死率和住院时间。另外,动态观察患者入院后1周PCT变化指标,并比较其与入院首次PCT质量浓度对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结果:不同预后组的PCT、CRP与APECHEⅡ评分明显不同,死亡组的急诊PCT、CRP及APE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分析:PCT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γ=0.85,P〈0.05);PCT水平与病情判断及预后指标的关系:显示随着PCT值增高,脓毒症患者病死率呈增高趋势,住院时间延长。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入院首次PCT值与PCT动态监测比较,敏感性相当,但PCT动态监测的特异性更强。结论:急诊快速PCT检测结果对脓毒症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动态监测其指标变化,对短期预后评估更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脓毒症 预后
原文传递
吗啡滴定法急诊肾绞痛镇痛治疗36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倪诤 张红 王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5期6224-6225,共2页
目的:介绍法国急诊采用吗啡滴定法处理肾绞痛经验。方法:法国急诊对于肾绞痛患者采用吗啡滴定法治疗36例,采用对乙酰氨基酚1 g静脉滴注或酮洛芬100 mg静脉滴注治疗4例。结果:总有效率100%,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吗啡滴定法根据患者个... 目的:介绍法国急诊采用吗啡滴定法处理肾绞痛经验。方法:法国急诊对于肾绞痛患者采用吗啡滴定法治疗36例,采用对乙酰氨基酚1 g静脉滴注或酮洛芬100 mg静脉滴注治疗4例。结果:总有效率100%,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吗啡滴定法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治疗迅速、有效,值得国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痛/药物疗法 吗啡/投药和剂量 肾疾病/药物疗法 人类
原文传递
插入式腹部提压CPR患者颈动脉血流的超声监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楠 张红 +7 位作者 倪诤 尚少红 陈刚 张丽英 李湘 朱京炜 曹正 马素霞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1-694,共4页
目的探讨插入式腹部提压心肺复苏(IAPP-CPR)与传统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STD-CPR)在颈动脉血流超声监测、复苏效果和预后方面的差异。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5例院内呼吸心跳停止... 目的探讨插入式腹部提压心肺复苏(IAPP-CPR)与传统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STD-CPR)在颈动脉血流超声监测、复苏效果和预后方面的差异。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5例院内呼吸心跳停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顺序并结合患者家属意愿分为STD-CPR组和IAPP-CPR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持续胸外按压、开放气道、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发生心室纤颤(室颤)时给予电除颤,按常规给予抢救药物。STD-CPR组按照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CPR指南操作;IAPP-CPR组在常规CPR基础上,待患者胸部按压松弛时,使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在患者中上腹部进行连续交替垂直向下按压与向上提拉(频率100次/min,提压时间比1:1,按压力度约50 kg,提拉力度约30 kg)。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脏停搏(CA)原因;在CPR过程中进行生命体征及颈总动脉超声监测;观察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和48 h存活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ROSC的影响因素。结果75例CA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STD-CPR组38例,IAPP-CPR组3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CA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TD-CPR组相比,IAPP-CPR组颈总动脉血流峰流速明显加快(cm/s:107.16±13.75比78.99±14.77,P〈0.01),颈总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mL/min:989.06±115.88比751.62±118.92,P〈0.01),而颈总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4.55±0.25比4.61±0.21,P〉0.05)。在CPR过程中,IAPP-CPR组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均明显高于STD-CPR组,而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D-CPR组4例患者恢复自主循环,但其中有1例患者因大面积心肌梗死再发室颤,抢救无效死亡,48 h后存活3例;IAPP-CPR组有6例患者实现ROSC,且48 h后仍存活。两组ROSC率和48 h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数值上IAPP-CPR组略优于STD-CPR组〔ROSC率:16.22%(6/37)比10.53%(4/38),48 h存活率:16.22%(6/37)比7.89%(3/3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苏过程中MAP越高,ROSC可能性越大优势比(OR)=1.361,95%可信区间(95%CI)=1.182~1.669,P=0.030。结论IAPP-CPR在改善CA患者颈动脉血流和复苏效果方面明显优于STD-CPR,但在ROSC率和预后方面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入式腹部提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超声多普勒技术 颈总动脉血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