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鲁迅研究座谈会侧记
1
作者 倪锡文 《当代文坛》 1988年第1期31-31,共1页
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鲁迅研究室、中国鲁迅研究学会《鲁迅研究》编辑部和四川省鲁迅研完学会联合召开的鲁迅研究座谈会,一九八七年九月廿日至廿四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四十多位研究鲁迅的专家、学者、教授、报... 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鲁迅研究室、中国鲁迅研究学会《鲁迅研究》编辑部和四川省鲁迅研完学会联合召开的鲁迅研究座谈会,一九八七年九月廿日至廿四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四十多位研究鲁迅的专家、学者、教授、报刊编辑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聚会一堂,分析、研讨鲁迅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至1986年底,国内发表的鲁迅研究的文章7000余篇,论著近300部。全方位、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促进了对鲁迅的全面认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出现了新的突破。如对鲁迅美学思想的研究,“改造国民性”的研究,人道主义思想的研究,以及对《呐喊》、《仿徨》、《故事新编》、《野草》等作品的新研究,都有了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座谈会 人道主义思想 研究课题 《故事新编》 研究室 美学思想 改造国民性 报刊编辑 《呐喊》
下载PDF
学习《邓小平文选》关于文艺批评的论述
2
作者 倪锡文 《当代文坛》 1983年第12期15-16,共2页
文艺战线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正常开展,是开创社会主义文艺新局面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通过实事求是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缺点,发扬成绩,进一步密切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这对文艺工作者是非常必要的。文艺批评,应当成为文艺工... 文艺战线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正常开展,是开创社会主义文艺新局面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通过实事求是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缺点,发扬成绩,进一步密切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这对文艺工作者是非常必要的。文艺批评,应当成为文艺工作的重要一翼。可是,一段时期以来,文艺批评处于软弱无力的状态,不适应文艺创作发展的需要。一些文艺部门对错误倾向和不良现象开展批评相当困难。一些文艺工作者爱听表扬,怕听批评,尤其听不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批评 批评和自我批评 文艺工作者 社会主义文艺 《邓小平文选》 思想战线 文艺战线 文艺部 文艺创作 文艺界
下载PDF
浓墨重彩写新人——谈刘耀辉的报告文学
3
作者 倪锡文 《当代文坛》 1983年第2期15-17,共3页
刘耀辉同志是我省新涌现出来的一位报告文学作者。近几年中,他先后在《时代的报告》、《青春》、《散文》、《中国青年》、《羊城晚报》、《飞天》、《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科学文艺》等报刊上发表了二十篇报告文学作品,显示出... 刘耀辉同志是我省新涌现出来的一位报告文学作者。近几年中,他先后在《时代的报告》、《青春》、《散文》、《中国青年》、《羊城晚报》、《飞天》、《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科学文艺》等报刊上发表了二十篇报告文学作品,显示出一定的独创性和艺术特色,颇受读者的欢迎,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 刘耀辉同志的报告文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满腔热情地用浓墨重彩来描写社会主义新人。 作者三上羌寨,不怕山高路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文学 重彩 新人 语言 羌寨 钓鱼城 姑娘 勇士 报告文学作品 水战
下载PDF
面向新人 表现新人——学习耀邦同志关于文艺创作的一封信
4
作者 倪锡文 《当代文坛》 1982年第10期2-4,共3页
翻阅各地报刊,读到耀邦同志关于文艺创作的一封信。这封信,是一九五一年八月写给川北区党委和行署宣传文化部门几位负责同志的。《川北日报》曾于当年八月十四日全文刊载过。耀邦同志的信中,既充分肯定了川北文艺工作者在伟大历史大变... 翻阅各地报刊,读到耀邦同志关于文艺创作的一封信。这封信,是一九五一年八月写给川北区党委和行署宣传文化部门几位负责同志的。《川北日报》曾于当年八月十四日全文刊载过。耀邦同志的信中,既充分肯定了川北文艺工作者在伟大历史大变革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又明确地指出了当时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热忱的鼓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人物 文艺创作 文艺工作者 川北 深入生活 新时期 英雄人物 人民群众 基本任务 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一段难忘的历史——抗捐军斗争史实记
5
作者 倪锡文 《四川文物》 1985年第1期32-44,共13页
今年是红军长征过彝区五十周年。红军凭借党的民族政策顺利通过彝族区,是我党我军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中国彝民红军沽基支队”和“抗捐军”,是红军留在大凉山地区的“两兄弟”,他们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本刊特发表《一段... 今年是红军长征过彝区五十周年。红军凭借党的民族政策顺利通过彝族区,是我党我军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中国彝民红军沽基支队”和“抗捐军”,是红军留在大凉山地区的“两兄弟”,他们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本刊特发表《一段难忘的历史》一文,以资纪念红军长征五十周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 刘伯承 五十周年 革命委员会 部队 陈云同志 大凉山 聂荣臻 中央军委 战士
下载PDF
保护文物 人人有责
6
作者 倪锡文 《四川文物》 1984年第4期68-68,共1页
我国是世界上伟大的文明古国,素有“文物大国”的美称。我们的祖先在祖国大地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遗存。这些遗存,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无可替代的实物见证,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历史唯... 我国是世界上伟大的文明古国,素有“文物大国”的美称。我们的祖先在祖国大地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遗存。这些遗存,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无可替代的实物见证,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百闻不如一见”,当人们面对那些历史文物的时候,必然会激发起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忱,成为鼓舞人们为振兴中华而斗争的精神力量。近代革命历史文物,反映了中华民族经历的一个巨大变革的历史时代,它是百多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工作 纪念建筑 文物保护法 历史文物 革命文物 革命遗址 祖国 革命传统 见证 历史遗存
下载PDF
安装工程中使用等径膨胀螺栓的介绍
7
作者 倪锡文 《设备维修》 1986年第3期37-38,共2页
看了本刊1985年第3期《用膨胀螺栓安装设备》一文后,笔者认为,对于振动不大的一般机械,特别是轻工机械、纺织机械等,这种螺栓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但由于现国内市场上所能买到的膨胀螺栓,其膨胀部分要比螺纹大4到8毫米(后称大套管膨胀螺... 看了本刊1985年第3期《用膨胀螺栓安装设备》一文后,笔者认为,对于振动不大的一般机械,特别是轻工机械、纺织机械等,这种螺栓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但由于现国内市场上所能买到的膨胀螺栓,其膨胀部分要比螺纹大4到8毫米(后称大套管膨胀螺栓),且膨胀套管能沿螺杆上下活动,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螺栓 安装工程 安装设备 轻工机械 纺织机械 国内市场 插入深度 搬运工作 找正 冲击钻
下载PDF
答读者来信
8
作者 倪锡文 《设备维修》 1987年第5期44-,共1页
自本刊1986年第3期刊登了《安装工程中使用等径膨胀螺栓的介绍》一文后,全国各地曾来信询问有关等径膨胀螺栓的问题,经归纳答复如下:1.市场上能购到的大套管膨胀螺栓及等径膨胀螺栓,从 M6到 M16共5种规格的膨胀体尺寸、最小埋深、螺栓... 自本刊1986年第3期刊登了《安装工程中使用等径膨胀螺栓的介绍》一文后,全国各地曾来信询问有关等径膨胀螺栓的问题,经归纳答复如下:1.市场上能购到的大套管膨胀螺栓及等径膨胀螺栓,从 M6到 M16共5种规格的膨胀体尺寸、最小埋深、螺栓全长均列于表1,供选择冲击钻钻头及考虑安装条件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螺栓 冲击钻 安装工程 安装条件 压入 使用单位
下载PDF
王者神威 大家手笔
9
作者 倪锡文 《神州》 2005年第6期94-95,共2页
虎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古往今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对老虎有着异常的好感,爱慕它的美丽,崇尚它的力量,尊重它的威严。老虎历来是画家笔下常见的题材,寓意吉祥的虎画随处可见,而周明安画的老虎更被人们称为... 虎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古往今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对老虎有着异常的好感,爱慕它的美丽,崇尚它的力量,尊重它的威严。老虎历来是画家笔下常见的题材,寓意吉祥的虎画随处可见,而周明安画的老虎更被人们称为虎画中的珍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书法 动物画 题材 作品 写意画 艺术家 珍品 艺术实践 绘画
下载PDF
情系高原 根深叶茂——藏族诗人作家学者蒋永志创作初探
10
作者 倪锡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4-78,共5页
蒋永志在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上均取得相当的成功,其以《高原抒情诗》为代表的诗作,把握了藏民族最为根本的民族精神,展示出可贵的人格力量,得力于他对民族现实生活和历史文化的深刻体念、研究。
关键词 创作 研究 民族精神 人格力量
原文传递
四川玉堂窑青瓷欣赏
11
作者 倪锡文 卓庆跃 《东方收藏》 2010年第7期45-46,共2页
玉堂窑因地处四川都江堰市玉堂镇而得名。玉堂窑是近年在成都地区新发现的一座古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高古瓷,其中尤为珍贵的是玉堂窑青瓷。玉堂窑始于唐,终于宋,历经唐、五代、北宋、南宋,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关键词 青瓷器 成都地区 都江堰市 新发现 四川 宋代 隋唐五代 唐代 珍贵 古瓷
原文传递
情系高原 根深叶茂——藏族诗人作家学者蒋永志创作初深
12
作者 倪锡文 《草地》 1997年第6期55-60,共6页
(一) 认识蒋永志一晃快二十年了。1983年省文联在都江堰举办四川省青年文学创作培训班,蒋永志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朴实,厚道、随和、充实、不温不火,既抓住机会认真学习,又不停地为会议忙碌着,勤勤恳恳,尽心尽职,在省里来的作家... (一) 认识蒋永志一晃快二十年了。1983年省文联在都江堰举办四川省青年文学创作培训班,蒋永志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朴实,厚道、随和、充实、不温不火,既抓住机会认真学习,又不停地为会议忙碌着,勤勤恳恳,尽心尽职,在省里来的作家艺术家面前,他十分自谦,却又不卑不亢;讲起川西北高原上的民族风情和地方习俗及对文艺创作的想法,他博闻强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高原 文学创作 藏族文化 文化研究 文艺创作 藏传佛教 四川省 诗歌创作 嘉绒藏族 民俗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