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东南玉米高产栽培研究及高产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建娜 陈国立 +4 位作者 祁丽敏 李清峰 刘峰 李元力 倪闪闪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9期42-46,共5页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钾肥、锌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氮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锌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达显著水平,磷肥、钾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不显著;并建立了产量回归模型,获得...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钾肥、锌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氮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锌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达显著水平,磷肥、钾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不显著;并建立了产量回归模型,获得各因素的最优组合,即666.7m2种植6 000株、施用尿素30 kg、过磷酸钙0 kg、氯化钾25 kg、硫酸锌4 kg。表明,在高产栽培中,密度仍是制约玉米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尿素的施用量已基本达到玉米生育期的需要,要减少过磷酸钙的施入,增加钾肥和锌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东南 玉米 高产栽培 模型
下载PDF
化控剂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建娜 陈国立 +3 位作者 李清峰 倪闪闪 王大丽 李占森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期175-176,共2页
以泛玉5号为试验材料,在7.5万株,hm2的栽植密度条件下,研究化控剂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控剂后对植株株高、穗位高起到抑制作用,其抽雄吐丝期比清水对照推迟1—2d,成熟期一致。由于对产量的不同影响。四... 以泛玉5号为试验材料,在7.5万株,hm2的栽植密度条件下,研究化控剂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控剂后对植株株高、穗位高起到抑制作用,其抽雄吐丝期比清水对照推迟1—2d,成熟期一致。由于对产量的不同影响。四大天王可以在生产上推广施用,玉米矮吨、恐高、玉米伴侣可以在生产中小面积的推广使用,超大棒、玉大穗在生产中慎用或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化控剂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泛育麦17播期播量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钰 马为 +3 位作者 周艳茹 倪闪闪 程芮 张魁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6期101-102,共2页
通过开展泛育麦17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明,泛育麦17适时早播有利于干物质积累,群体分蘖多,延迟播种能获得较好的结实性。在本年度偏冷冬气候年型条件下,产量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播期与密度互作表现为,泛育麦17的适播期在10月7日至10... 通过开展泛育麦17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明,泛育麦17适时早播有利于干物质积累,群体分蘖多,延迟播种能获得较好的结实性。在本年度偏冷冬气候年型条件下,产量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播期与密度互作表现为,泛育麦17的适播期在10月7日至10月21日,10月28日以后播种的处理减产明显,在遭遇较重冻害的情况下,播量越大,产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育麦17 播期 播量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宏 崔晓东 +3 位作者 倪闪闪 罗家俊 喻婧 张莉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9期144-146,共3页
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产量和效益有一定的影响,合理施肥是促进粮食高产、肥料高效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施肥模式对小麦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氮、磷、钾3种肥料对比,小麦对氮肥最为敏感。平均施肥模式全肥区产量水平最高,氮肥贡献率... 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产量和效益有一定的影响,合理施肥是促进粮食高产、肥料高效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施肥模式对小麦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氮、磷、钾3种肥料对比,小麦对氮肥最为敏感。平均施肥模式全肥区产量水平最高,氮肥贡献率为43.5%,磷肥贡献率为8.0%,钾肥贡献率为10.7%;氮肥农学效率为23.5 kg/kg,磷肥农学效率为7.3 kg/kg,钾肥农学效率为13.0 kg/kg。推荐亩施纯N 13.5 kg/亩、P_(2)O_(5)8 kg/亩、K_(2)O 6 kg/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肥模式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不同包衣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宏 崔晓东 +3 位作者 倪闪闪 罗家俊 张莉 喻婧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8期216-219,共4页
通过不同包衣剂在小麦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包衣剂对小麦冬前和春季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总体安全,对春季纹枯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综合效果较好的包衣剂有处理1(27%苯醚·咯·噻虫)、处理2(威播)、处理6(23%吡虫·... 通过不同包衣剂在小麦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包衣剂对小麦冬前和春季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总体安全,对春季纹枯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综合效果较好的包衣剂有处理1(27%苯醚·咯·噻虫)、处理2(威播)、处理6(23%吡虫·咯·苯甲);处理7(生长调节剂硅丰环)和处理8(氨基酸中药肥)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包衣剂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药剂综合防治试验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蕾 崔晓东 倪闪闪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2期47-50,共4页
为了筛选适合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综合防治的高效安全药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泛麦8号为试验材料,对比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小麦初花期每亩施用麦甜60 mL+扬彩70 mL、40%戊唑·多菌灵75 g 2种药剂配方均能够显著降低赤霉... 为了筛选适合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综合防治的高效安全药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泛麦8号为试验材料,对比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小麦初花期每亩施用麦甜60 mL+扬彩70 mL、40%戊唑·多菌灵75 g 2种药剂配方均能够显著降低赤霉病病穗率及病情指数,降低白粉病病情指数,且对提升小麦后期熟相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白粉病 药剂防治
下载PDF
降低夏玉米区域试验误差的技术要点
7
作者 倪闪闪 陈国立 +3 位作者 刘建娜 李清峰 王大丽 李占森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8期101-102,共2页
玉米区域试验的结果是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而试验结果又与管理技术有很大的关系。结合多年的区域试验分析田间操作管理的具体要求,以使试验结果真实、可靠,减少区域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 夏玉米 区域试验 误差 技术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泛育麦29播期播量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倪闪闪 崔晓东 罗家俊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2期71-74,共4页
为探究小麦新品种泛育麦29的最佳播期播量,特进行了不同播期、不同播量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泛育麦29适播期长,10月7~27日播种,均能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10月7~17日播种,每亩播种量应控制在5.0~7.5 kg;10月17日以后播... 为探究小麦新品种泛育麦29的最佳播期播量,特进行了不同播期、不同播量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泛育麦29适播期长,10月7~27日播种,均能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10月7~17日播种,每亩播种量应控制在5.0~7.5 kg;10月17日以后播种,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但最高播种量不宜超过12.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泛育麦29 播期 播量 产量
下载PDF
泛育麦17播期种植密度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崔晓东 倪闪闪 罗家俊 《种业导刊》 2019年第11期14-17,共4页
以半冬性优质小麦新品种泛育麦17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不同播期、不同种植密度对泛育麦17产量及产量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10月5—30日)可影响小麦产量,其中10月5日播种的小麦产量最高,为9 635.4 kg/hm^2,不同种... 以半冬性优质小麦新品种泛育麦17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不同播期、不同种植密度对泛育麦17产量及产量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10月5—30日)可影响小麦产量,其中10月5日播种的小麦产量最高,为9 635.4 kg/hm^2,不同种植密度(150万~225万苗/hm^2)小麦产量不同,当种植密度为450万苗/hm^2时,小麦产量最高,为9 646.9 kg/hm^2。泛育麦17在河南省中部地区的最佳播期为10月5—15日,最佳种植密度为150万~225万苗/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泛育麦17 播期 密度
下载PDF
优质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泛育麦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家传 崔晓东 +4 位作者 罗家俊 倪闪闪 缑国华 葛红根 徐瑛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8期260-261,328,共3页
小麦新品种泛育麦17是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泛麦8号-4为母本、以周麦18为父本,于2009年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通过抗性鉴定、品质分析、多点试验选育而成。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7... 小麦新品种泛育麦17是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泛麦8号-4为母本、以周麦18为父本,于2009年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通过抗性鉴定、品质分析、多点试验选育而成。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7.9 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8%;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8.6 kg,比对照增产3.8%。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6 kg,比对照增产4.4%。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育麦17 小麦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豫东地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晓东 倪闪闪 罗家俊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7期60-65,共6页
为了筛选适合豫东地区栽培的高产稳产玉米品种,对21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及抗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本年度雨水偏多,光照不足,锈病和茎基腐病高发的条件下,株高偏高、生育期偏长、抗病性好的品种表现较好;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有先... 为了筛选适合豫东地区栽培的高产稳产玉米品种,对21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及抗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本年度雨水偏多,光照不足,锈病和茎基腐病高发的条件下,株高偏高、生育期偏长、抗病性好的品种表现较好;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有先玉1466、豫研1501、永优583、郑原玉8、C1212、豫单112、登海605、迪卡653等,可在豫东及相似生态地区高水肥农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筛选 产量 抗性 豫东地区
下载PDF
不同除草剂对麦田阔叶杂草的防效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晓东 倪闪闪 罗家俊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本试验比较了不同除草剂对麦田荠菜、婆婆纳的防效。结果表明,金植·马灵能够快速防治荠菜,15 d株防效达66.8%;骄马+双氟、麦豹2种药剂防治效果较慢,持效期长,60 d株防效分别达96.2%、92.2%;金植·马灵、阔极2种除草剂对婆婆纳9... 本试验比较了不同除草剂对麦田荠菜、婆婆纳的防效。结果表明,金植·马灵能够快速防治荠菜,15 d株防效达66.8%;骄马+双氟、麦豹2种药剂防治效果较慢,持效期长,60 d株防效分别达96.2%、92.2%;金植·马灵、阔极2种除草剂对婆婆纳90 d鲜重防效分别为100.0%、99.3%,且株防效不低于89.6%。因此荠菜、婆婆纳2种杂草混生的麦田地块,建议用金植·马灵防治,其次是阔极、麦丰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阔叶杂草 除草剂 防效
下载PDF
小麦绿色栽培技术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家俊 崔晓东 +1 位作者 倪闪闪 罗家传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2期203-206,共4页
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和化肥减量等绿色小麦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亩施有机肥500 kg+绿色防控”技术,平均亩产379 kg,“亩施有机肥250 kg+生物防控”处理,平均亩产353 kg,不施肥不进行病虫害防控处理,平均亩产340 kg,三种绿色栽培模式... 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和化肥减量等绿色小麦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亩施有机肥500 kg+绿色防控”技术,平均亩产379 kg,“亩施有机肥250 kg+生物防控”处理,平均亩产353 kg,不施肥不进行病虫害防控处理,平均亩产340 kg,三种绿色栽培模式比常规栽培减产26.9%~34.4%,按差异化价格计算,亩效益1730~1847元,明显高于常规栽培.减肥10%的处理,平均亩产459 kg,比常规施肥减产11.5%,二者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绿色 栽培
下载PDF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泛育麦2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家传 崔晓东 +1 位作者 罗家俊 倪闪闪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3期212-214,共3页
泛育麦20是以泛麦5号作母本、PH82-2-2作父本杂交,选出优系09-3536后,再与泛麦8号优4进行复交,于2015年选育而成,2019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20年被安徽省引种。该品种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种,株型较紧凑,成穗较多,三要素比较协调,较抗倒伏,抗... 泛育麦20是以泛麦5号作母本、PH82-2-2作父本杂交,选出优系09-3536后,再与泛麦8号优4进行复交,于2015年选育而成,2019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20年被安徽省引种。该品种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种,株型较紧凑,成穗较多,三要素比较协调,较抗倒伏,抗条锈病和叶锈病,籽粒角质,达中强筋标准,适合在黄淮南片中高水肥地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育麦20 小麦品种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高产多抗型小麦泛育麦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家俊 崔晓东 倪闪闪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3期217-219,共3页
泛育麦18是用泛麦8号优4、百农AK58、豫农038作亲本,采用复合杂交、接种鉴定、多点试验、品质分析等技术,于2014年选育而成。该品种属于半冬性多抗高产型小麦品种,2019年获河南省审定。笔者介绍了泛育麦18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抗逆抗... 泛育麦18是用泛麦8号优4、百农AK58、豫农038作亲本,采用复合杂交、接种鉴定、多点试验、品质分析等技术,于2014年选育而成。该品种属于半冬性多抗高产型小麦品种,2019年获河南省审定。笔者介绍了泛育麦18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抗逆抗病性、适应区域及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育麦18 小麦品种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黄泛区农场最低气温分析及对小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家传 崔晓东 +5 位作者 罗家俊 倪闪闪 张钰 马骞斐 高华利 郭戈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9期78-81,共4页
通过对黄泛区农场1954-2017年64年逐日最低气温分析表明,全年均温为9.7℃,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为-3.4℃,最高温度出现在为8月,为23.22℃。年≤0℃天数82.22 d,出现在10月至翌年4月,以1月最多;≤-5℃天数全年18.75 d,出现在11月至翌年3月;... 通过对黄泛区农场1954-2017年64年逐日最低气温分析表明,全年均温为9.7℃,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为-3.4℃,最高温度出现在为8月,为23.22℃。年≤0℃天数82.22 d,出现在10月至翌年4月,以1月最多;≤-5℃天数全年18.75 d,出现在11月至翌年3月;≤-10℃天数全年2.14 d,出现在12月至翌年3月;≤-15℃天数全年0.48 d,出现在12月至翌年2月;≤-20℃天数全年0.06 d,出现在1月。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小麦低温敏感时段,≤0℃最低气温会对小麦幼穗造成冻害,需进行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气温 小麦 黄泛区农场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发生及防治
17
作者 罗家俊 崔晓东 +2 位作者 倪闪闪 缑国华 马骞斐 《乡村科技》 2016年第6期89-90,共2页
小麦赤霉病2012年在河南省黄泛区大流行,造成严重减产,调查表明,西华县分场重于扶沟县分场,玉米茬重于大豆茬,品种间发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抗性品种缺乏,赤霉病的发生与2011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及2012年3月下旬、4月中旬和5月中... 小麦赤霉病2012年在河南省黄泛区大流行,造成严重减产,调查表明,西华县分场重于扶沟县分场,玉米茬重于大豆茬,品种间发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抗性品种缺乏,赤霉病的发生与2011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及2012年3月下旬、4月中旬和5月中旬降水量呈明显正相关。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以初花期1次或初花期+盛花期2次防治为宜,药剂为43%戊唑醇SC 15 g+48%氰烯·戊唑醇SC 70 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发生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