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沙马王堆汉墓研究综述(上) 被引量:7
1
作者 傅举有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5-120,共6页
17年前,由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一位在地下“长眠”二千多年的西汉軑侯夫人重见天日,这不仅震动了长沙城,而且震动了中国和世界。据新华社统计,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报纸,几乎都毫无例外地对此进行了报导,成为当时世界上一... 17年前,由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一位在地下“长眠”二千多年的西汉軑侯夫人重见天日,这不仅震动了长沙城,而且震动了中国和世界。据新华社统计,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报纸,几乎都毫无例外地对此进行了报导,成为当时世界上一大新闻。放置軑侯夫人尸体的湖南省博物馆内,万头攒动,人山人海,都想见一见这位二千多年前的贵夫人的容貌。随着时间的流驶,这种万众参观的热潮已经过去了,但是,另一个热潮却正在中国和世界升起,那就是对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以及出土的三千多件珍贵文物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彗星 帛书 墓主 马王堆医书 地图 研究综述 侗族 苗族 性医学
下载PDF
长沙马王堆汉墓研究综述(下) 被引量:4
2
作者 傅举有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09-114,共6页
七 哲学研究 (一)哲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哲学著作有《老子》甲本和乙本、《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等,有的学者认为,这都是所谓的“黄老”著作,即“黄帝”、“老子”的著作,属于道家的哲学流派。它是战国... 七 哲学研究 (一)哲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哲学著作有《老子》甲本和乙本、《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等,有的学者认为,这都是所谓的“黄老”著作,即“黄帝”、“老子”的著作,属于道家的哲学流派。它是战国到西汉哲学流派中一个很著名的学派。尤其在汉文景之时,它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哲学学派,并是当时政府向全国推行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画 马王堆汉墓 文物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漆器 研究综述 绒圈 考古 律管 湘绣
下载PDF
湖南出土的战国秦汉玻璃璧 被引量:10
3
作者 傅举有 徐克勤 《上海文博论丛》 2010年第2期27-38,共12页
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会不会制造玻璃,曾经是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地下发掘出了大量距今两千多年的中国早期玻璃器,品种非常丰富,有礼器、生活用品、葬器、佩饰等,数以千百计。经过科学检测,这些玻璃器... 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会不会制造玻璃,曾经是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地下发掘出了大量距今两千多年的中国早期玻璃器,品种非常丰富,有礼器、生活用品、葬器、佩饰等,数以千百计。经过科学检测,这些玻璃器的化学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纹 战国秦汉 楚墓 考古工作者 蒲纹 博物馆藏 化学组成 汉墓 陶敦 陶壶
下载PDF
长沙国述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傅举有 《求索》 1984年第3期106-113,共8页
长沙国建于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废于新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中经吴氏、刘氏二姓,十四代,共二百多年。长沙国主要在今湖南地区,但版图最大的时候,北界到达今湖北与河南交界处,东界到今江西鄱阳湖以东,南界到今广东的连县,西界到... 长沙国建于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废于新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中经吴氏、刘氏二姓,十四代,共二百多年。长沙国主要在今湖南地区,但版图最大的时候,北界到达今湖北与河南交界处,东界到今江西鄱阳湖以东,南界到今广东的连县,西界到今广西东部的灌阳和全州,地跨今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等五个省份。 由于年代久远,历史文献资料对长沙国的记载甚少,但解放以来,湖南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掘了数以千计的长沙国时代的墓葬,其中特别是对长沙国丞相利苍以及几个长沙王墓葬的发掘,为我们研究长沙国的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物资料,本文根据湖南地区的考古资料,结合历史文献,对西汉长沙国作一粗略的论述,望同志们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国 汉书 刘邦 刘氏 汉墓 诸侯王 英布 汉初 平方 淮南国
下载PDF
帛书、帛画出土记——长沙子弹库1号楚墓的盗掘与再发掘 被引量:3
5
作者 傅举有 《上海文博论丛》 2005年第2期42-48,共7页
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一座两千多年前的楚国墓葬,先后两次被人们打开。第一次是1942年,是由一伙盗墓分子打开的。他们从中盗取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和最珍贵的帛书。第二次是相隔31年之后的1973年,是由湖南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发掘的,这次又... 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一座两千多年前的楚国墓葬,先后两次被人们打开。第一次是1942年,是由一伙盗墓分子打开的。他们从中盗取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和最珍贵的帛书。第二次是相隔31年之后的1973年,是由湖南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发掘的,这次又出土了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极其珍贵的帛画。一座千年古墓,先后出土了两件国宝级文物,缘起与故事扑朔迷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墓 国宝级文物 考古工作者 白膏泥 蔡季襄 湖南省长沙市 墓主 汉墓 古玩商 李学勤先生
下载PDF
中国漆器金银装饰工艺之二 金银平脱漆器 被引量:13
6
作者 傅举有 《紫禁城》 2007年第4期136-143,共8页
延续上期所讲漆器金银装饰的话题,这次介绍金银平脱漆器,这种技法为唐代新兴起的漆工艺,而该类装饰的漆器,多在黑色或深色的漆地上,镶嵌黄金和白银做成的各种图形。虽然同是金银镶嵌,却与前次介绍的贴金银箔手法大相径庭……金银平脱工... 延续上期所讲漆器金银装饰的话题,这次介绍金银平脱漆器,这种技法为唐代新兴起的漆工艺,而该类装饰的漆器,多在黑色或深色的漆地上,镶嵌黄金和白银做成的各种图形。虽然同是金银镶嵌,却与前次介绍的贴金银箔手法大相径庭……金银平脱工艺的源与流古老的金银箔贴花漆器,经过一千多年发展至唐代的时候,人们发现由于贴花太薄,粘附的也不够牢固,经过长时间的磨损后,金银箔贴花极易被磨掉或脱落。于是,人们就开始采用较厚的黄金片和白银片镶嵌于漆器上,就是最初的金银平脱。金银平脱漆器制造的工艺过程,大致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金银 唐代 装饰工艺 长时间 源与流 工艺过程 贴花 银片 上海博物馆
下载PDF
中国漆器金银装饰工艺之三 金银釦漆器 被引量:10
7
作者 傅举有 《紫禁城》 2007年第7期162-171,共10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在全国各地,连续不断地发掘出各个历史时代的金釦、银锃和涂金铜釦漆器,这些釦器,虽然经历过一两千年的漫长岁月,但甫一出土,仍金银交辉,熠熠闪光……传世釦器亦不鲜见,如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中,即有明清皇宫所使... 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在全国各地,连续不断地发掘出各个历史时代的金釦、银锃和涂金铜釦漆器,这些釦器,虽然经历过一两千年的漫长岁月,但甫一出土,仍金银交辉,熠熠闪光……传世釦器亦不鲜见,如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中,即有明清皇宫所使用的非常精美的银釦漆器。什么是"釦器"釦器在千年前是家喻户晓的,史书中也不乏记载。但是,时至今日却很少见到了,因其已渐渐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这里首先要对"釦器"稍加解释。东汉许慎所编字典《说文》中的解释是:"釦,金饰器口。"古代所说的"金",是泛指金属,如金、银、铜等都统称为金。许慎所说是指:凡是用金属加固和装饰器物口缘的,就叫"釦器"。《后汉书》有"蜀汉釦器"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故宫博物院 汉代 金银 考古发现 黄金 出土 涂金 加固 收藏
下载PDF
厚螺钿漆器——中国漆器螺钿装饰工艺之一 被引量:8
8
作者 傅举有 《紫禁城》 2007年第10期118-129,共12页
用螺壳、蚌壳、贝壳等材料经加工,镶嵌于漆器上,蚌壳的天然光彩加之漆器的光泽如锦如霞,人们称这种漆器为螺钿漆器。按镶嵌的材料,螺钿漆器可分为厚螺钿和薄螺钿两大类。两类的区分全在壳片的厚度,厚螺钿的螺片厚度一般在0.5至2毫米之间... 用螺壳、蚌壳、贝壳等材料经加工,镶嵌于漆器上,蚌壳的天然光彩加之漆器的光泽如锦如霞,人们称这种漆器为螺钿漆器。按镶嵌的材料,螺钿漆器可分为厚螺钿和薄螺钿两大类。两类的区分全在壳片的厚度,厚螺钿的螺片厚度一般在0.5至2毫米之间,薄螺钿则—般在0.5毫米以下。厚镙钿又称硬螺钿,薄螺钿又名软螺钿。中国早期螺钿漆器,都是厚螺钿即硬螺钿漆器。明代黄成的《髹饰录》"螺钿"条扬明注说:"壳片古者厚,而今渐薄也。"厚螺钿是中国螺钿漆器的主流,贯穿古今,由上古商周时代一直流传至今。本文所介绍的即是厚螺钿漆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螺钿 明代 西周 镶嵌 装饰工艺 贝壳 蚌壳 发现 博物馆
下载PDF
中国漆器金银装饰工艺之一 金银箔贴花漆器 被引量:7
9
作者 傅举有 《紫禁城》 2007年第3期176-189,共14页
把黄金、白银捶打成极薄的薄片,再在极薄的金箔上镂刻出各种图形,或直接运用这样的金箔,借助漆面粘性极强的特性把金箔贴于漆器表面,这样,黑、红等深色的漆器上就布满璀璨的图形,华美灿烂如繁星闪耀的星空。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漆器装饰... 把黄金、白银捶打成极薄的薄片,再在极薄的金箔上镂刻出各种图形,或直接运用这样的金箔,借助漆面粘性极强的特性把金箔贴于漆器表面,这样,黑、红等深色的漆器上就布满璀璨的图形,华美灿烂如繁星闪耀的星空。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漆器装饰工艺,在中国已流行了数千年之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金箔 装饰工艺 金银 贴花 薄贴 银箔 西汉墓 汉代 故宫博物院
下载PDF
薄螺钿漆器 中国漆器螺钿装饰工艺之二 被引量:5
10
作者 傅举有 《紫禁城》 2008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交阯北,南海中,有大文贝,质白而文紫,天姿自然,不假雕琢,磨莹而光色焕烂。"——《南州异物志》"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髹饰录》一、漆器螺钿的"薄"与"厚"前一期已经介绍了螺钿漆... "交阯北,南海中,有大文贝,质白而文紫,天姿自然,不假雕琢,磨莹而光色焕烂。"——《南州异物志》"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髹饰录》一、漆器螺钿的"薄"与"厚"前一期已经介绍了螺钿漆器工艺中的厚螺钿装饰,本次所讲的"薄螺钿",与厚螺钿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顾名思义,薄螺钿就是螺片比较薄,这是相对厚螺钿而说的。厚螺钿螺片的厚度,一般在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装饰工艺 艺术博物馆 明代 元代 黑漆 元明清 图案 楼阁 毫米
下载PDF
描金银漆器——中国漆器金银装饰工艺之五 被引量:5
11
作者 傅举有 《紫禁城》 2007年第9期156-169,共14页
描金又叫泥金画漆,是在漆地上描金花纹的技法。这种漆艺,发明于战国早期,(或许还会更早一些)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漆艺史上,描金漆艺技术曾有过两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一个是战国,一个就是清代。故官博物院至今还收藏着大量清... 描金又叫泥金画漆,是在漆地上描金花纹的技法。这种漆艺,发明于战国早期,(或许还会更早一些)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漆艺史上,描金漆艺技术曾有过两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一个是战国,一个就是清代。故官博物院至今还收藏着大量清代皇室旧藏的描金漆器,由于是为皇官所用,其档次之高品质之精,都可代表我国描金漆器的最高水平。描银漆器由于受到银质属性限制一银色会因存放时问日久而发暗变色,因而很少流行。描金漆艺在中国和日本古代漆艺交流中曾扮演过重要角色,两国的描金漆艺相互间都产生过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金 漆器 漆艺 战国 技法 花纹 金银 楚墓 银粉 故宫博物院
下载PDF
戗金漆器——中国漆器金银装饰工艺之四 被引量:4
12
作者 傅举有 《紫禁城》 2007年第8期154-165,共12页
用锥或特制的针、刀,在朱色或黑色漆地上刻划出纤细的纹样,再在刻划的纹样凹槽中打金胶,然后泥金或贴金箔,便形成了闪烁生动的金色花纹。这就是戗金漆器的做法。戗金漆艺在西汉中期发明。二千年来,得到不断的继承和发展,至明清两代,这... 用锥或特制的针、刀,在朱色或黑色漆地上刻划出纤细的纹样,再在刻划的纹样凹槽中打金胶,然后泥金或贴金箔,便形成了闪烁生动的金色花纹。这就是戗金漆器的做法。戗金漆艺在西汉中期发明。二千年来,得到不断的继承和发展,至明清两代,这种璀璨富丽的戗金漆器作为高档漆器得到皇帝的青睐,因而也把戗金漆艺技术推向了顶峰。故官博物院收藏大量明清精美戗金漆器,就是当时戗金漆艺高度繁荣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西汉中期 漆艺 明清两代 金银 花纹 纹饰 继续发展 技法 收藏家
下载PDF
楚绣 被引量:1
13
作者 傅举有 《紫禁城》 2008年第10期132-145,共14页
刺绣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传说四千年前,舜令禹刺绣,作衣裳。3000年前,商周官府设有绣坊,民间的刺绣也很发达。考古学家在商、西周墓葬中,发现了刺绣的印痕和残片。刺绣经过千多年的发展,到战国时期,已空前发达,在遍及全国各地的刺绣中,以... 刺绣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传说四千年前,舜令禹刺绣,作衣裳。3000年前,商周官府设有绣坊,民间的刺绣也很发达。考古学家在商、西周墓葬中,发现了刺绣的印痕和残片。刺绣经过千多年的发展,到战国时期,已空前发达,在遍及全国各地的刺绣中,以楚国的刺绣最著名,不仅楚绣产量最多,而且质量最好:绣工极其精美,颜色五彩缤纷,纹样神奇浪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绣 楚墓 湖南长沙 出土 凤鸟 楚国 江陵 花卉 绣品 湖北荆门
下载PDF
长沙走马楼简牍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举有 《学习导报》 2005年第6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长沙走马楼 简牍 1996年 考古发掘 长沙市 工作者 古井 吴国
下载PDF
人物龙凤帛画 被引量:1
15
作者 傅举有 《学习导报》 2005年第12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帛画 人物 湖南省博物馆 出土 楚墓 战国 盗墓
下载PDF
根根相连 脉脉相通——记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秦孝仪先生
16
作者 傅举有 《紫禁城》 2008年第2期10-25,共16页
《紫禁城》2007年第10期,发表了郑欣淼先生回忆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秦孝仪先生的文章《短简小诗忆旧游》和李文儒先生《两院两岸,根脉相连》的文章。这两篇文章,情深意长,我连读了两遍。海峡两岸,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和北京故宫博物... 《紫禁城》2007年第10期,发表了郑欣淼先生回忆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秦孝仪先生的文章《短简小诗忆旧游》和李文儒先生《两院两岸,根脉相连》的文章。这两篇文章,情深意长,我连读了两遍。海峡两岸,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和北京故宫博物院今院长相会情景、书信往来,诗词唱和,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感人至深。李文儒先生的文章说得好:"两位院长素昧平生,就年事经历而言,也算是两代人了,为何一见如故,一往情深?答案只有一个——说具体些,两院主要藏品源自一个故宫,本是一家;说大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一脉相承,中华文明根脉相连,走到何时何地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大家都是一家人。""大陆和台湾,大陆人和台湾人,根根相连,脉脉相通,心心相印。"读罢两位先生的文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秦孝仪院长努力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平统一"的话虽然没有说出口,但谁都知道,这是他多年深藏心中的愿望。我与秦院长交往多年,一桩桩,一件件,往事不断涌上心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 海峡两岸 院长 台北 努力促进 文化交流 文章 诗心 大陆 回忆
下载PDF
两千年前的健身体操图璧
17
作者 傅举有 《学习导报》 2005年第2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体操 健身 中外 兴趣 导引图 身体 学者 气功 养生术 马王堆
下载PDF
晶莹如玉的玻璃璧
18
作者 傅举有 《学习导报》 2005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出土 楚墓 考古发现 战国 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 相同 使用价值 湖南 长沙
下载PDF
两千年前的药枕
19
作者 傅举有 《学习导报》 2005年第3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药枕 马王堆 保存 长沙 汉墓 坟墓 西汉
下载PDF
两千年前的中国油画
20
作者 傅举有 《学习导报》 2005年第9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长沙马王堆汉墓 漆器 油漆画 油画 中国 考古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