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秀山花灯艺术中舞蹈语态的文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傅兰媚 《北方音乐》 2014年第4期6-7,共2页
秀山花灯艺术是融合了歌舞、戏剧、音乐、杂技等多种艺术性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历经数百年至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形式特点。近十年来,秀山花灯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非遗”保护与传统民间乐舞续接的热点话题。笔者通过大量的... 秀山花灯艺术是融合了歌舞、戏剧、音乐、杂技等多种艺术性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历经数百年至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形式特点。近十年来,秀山花灯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非遗”保护与传统民间乐舞续接的热点话题。笔者通过大量的田野考察与史料研习发现,秀山花灯的保护与研究,关键在于其承载整个艺术形式的动态语言,将经过历史演变的舞蹈语态提取研究,并横向延展出对秀山花灯艺术中文本唱词,表演技法和道具使用的考证与相互联系;更具有“艺术考古”的史学价值,对当今的舞台创作与表演提供无限的基础与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山花灯 历史流变 舞蹈语态
下载PDF
汉代袖舞艺术特征分析——以重庆地区陶舞俑为例
2
作者 傅兰媚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期133-133,136,共2页
汉代有着丰富的服饰样式,在强盛的政治文化背景催化下,刺激了中国古代袖舞的发展。由于"市井文化"的推崇,袖舞也经历了雅而化其俗的过程,在民间得到了很好普及。笔者站在汉代袖舞发展的视角上,通过文献与图文资料整理,分析重... 汉代有着丰富的服饰样式,在强盛的政治文化背景催化下,刺激了中国古代袖舞的发展。由于"市井文化"的推崇,袖舞也经历了雅而化其俗的过程,在民间得到了很好普及。笔者站在汉代袖舞发展的视角上,通过文献与图文资料整理,分析重庆地区陶舞俑的袖舞的形态结构,以期最大限度地重塑舞蹈本身的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袖舞 陶舞俑 艺术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变迁研究
3
作者 傅兰媚 《文化产业》 2021年第36期157-160,共4页
文章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渝东南地区摆手舞的文化生存环境与族群的文化认同展开,以文化场域、生态为一体的非遗生态论为原则,试图在现有“文化语境断裂”“文化形态模糊”“传播方式的改变”等问题中寻求合理路径,通过构筑本区域... 文章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渝东南地区摆手舞的文化生存环境与族群的文化认同展开,以文化场域、生态为一体的非遗生态论为原则,试图在现有“文化语境断裂”“文化形态模糊”“传播方式的改变”等问题中寻求合理路径,通过构筑本区域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实现文化的有效保护与精神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精神文明建设 摆手舞 文化场域 文化变迁 渝东南地区 合理路径 历史记忆
下载PDF
重庆汉族仪式舞蹈的文化形态研究
4
作者 傅兰媚 朱娅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第13期66-68,共3页
重庆地区汉族仪式舞蹈,是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而发生的精神文化现象,是以身体为载体进行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情感沟通,在千百年间不断的进行涵化、融合,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是其在公共的时间、空间,以独特的行为,构造出的一... 重庆地区汉族仪式舞蹈,是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而发生的精神文化现象,是以身体为载体进行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情感沟通,在千百年间不断的进行涵化、融合,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是其在公共的时间、空间,以独特的行为,构造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空间,用于树建该区域人们的文化记忆与铸牢民族文化认同,核心意义在于优化人们的道德、礼仪,倡导良好价值观,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舞蹈 跳端公 合川架香童子舞
下载PDF
合川架香童子舞口述史研究
5
作者 傅兰媚 《艺术家》 2021年第6期138-141,共4页
合川架香童子舞是重庆地区汉族仪式舞蹈的代表,以童子拜观音的庙会活动而闻名,伴随着传承人的辞世,文化与技艺渐行渐远。此时的口述史记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田野调查、口述史记录等几个层面,多维度解析文化本体,以期通过记录对文化... 合川架香童子舞是重庆地区汉族仪式舞蹈的代表,以童子拜观音的庙会活动而闻名,伴随着传承人的辞世,文化与技艺渐行渐远。此时的口述史记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田野调查、口述史记录等几个层面,多维度解析文化本体,以期通过记录对文化有更加鲜活、客观的认知;对文化持有者的"生存困境""文化价值"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同时,为探索文化生存环境所面临困境的解决路径开启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川 架香童子舞 口述史研究
下载PDF
重庆开县跳端公舞蹈形态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海涛 傅兰媚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6-90,共5页
跳端公是巫傩祭礼的一种代表形式,在我国的西南以及中原地区都有跳端公的活动。重庆开县地属三峡库区,源远流长的长江水孕育了别具审美趣味的开县跳端公。开县跳端公在形式和内容上可归为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仪式形态;二是戏剧演说形态。... 跳端公是巫傩祭礼的一种代表形式,在我国的西南以及中原地区都有跳端公的活动。重庆开县地属三峡库区,源远流长的长江水孕育了别具审美趣味的开县跳端公。开县跳端公在形式和内容上可归为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仪式形态;二是戏剧演说形态。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在了解开县跳端公有着独特的手诀、舞步和舞仪形式,对传承人进行走访之后,梳理出跳端公的演进历史、舞蹈语言和风格特点。开县跳端公的戏剧演说形态(舞仪形态)对现如今濒临失传的活态文化遗产整理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端公 舞蹈形态 戏剧演说形态
原文传递
重庆跳端公“非遗”传承现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海涛 傅兰媚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101,共4页
开县跳端公是重庆地区具有祀神、祭祖、事鬼性质的歌舞仪式,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大力推进,逐渐受到关注。但文化生境的破坏、村落格局的变动、人口结构的转变、新文化的冲击,导致传统的民俗色彩消退、文化根性式微,开县跳端公... 开县跳端公是重庆地区具有祀神、祭祖、事鬼性质的歌舞仪式,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大力推进,逐渐受到关注。但文化生境的破坏、村落格局的变动、人口结构的转变、新文化的冲击,导致传统的民俗色彩消退、文化根性式微,开县跳端公的传承面临极大考验。本文从"非遗"保护的视角出发,探寻文化保护、发展的机理,呼吁重庆开县跳端公活动得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端公 “非遗” 传承现状
原文传递
开县跳端公仪式中手舞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傅兰媚 王永威 《芒种》 2015年第7期125-126,共2页
"跳端公"作为一项珍贵的传统民间祭祀习俗,在我国西南及中原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开县独特的人文习俗和兼容发展的文化背景孕育了神秘而凝重的开县巫文化,其中"跳端公"用精练的舞蹈语汇勾勒出开县地区舞蹈发生的雏形,真实地再现... "跳端公"作为一项珍贵的传统民间祭祀习俗,在我国西南及中原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开县独特的人文习俗和兼容发展的文化背景孕育了神秘而凝重的开县巫文化,其中"跳端公"用精练的舞蹈语汇勾勒出开县地区舞蹈发生的雏形,真实地再现了远古开县先民的精神文化。研究"跳端公"仪式的舞蹈问题,核心在手舞。笔者通过田野调查法,对现有的资源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端公身份的界定;对端公手舞的做出分类论述;从手舞的表象探讨其内在意象,还原其文化内涵;最后从手舞骤减的问题,讨论传统民间技艺的传习问题和文化资源的重构,为传统资源保护的活态整理奉献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县跳端公 手舞 分类 象征 祭祀仪式
原文传递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傅兰媚 《尚舞》 2021年第17期68-69,共2页
摆手舞是赞颂土家族人民本性的赞歌。它是以"同边手""摆手"为核心的舞姿,带有机械与木楞之感。通过千百年的打磨,演化为一种圆润、流畅以及自然的独特舞蹈形态。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娱神,维持民众的一种心理平衡与情... 摆手舞是赞颂土家族人民本性的赞歌。它是以"同边手""摆手"为核心的舞姿,带有机械与木楞之感。通过千百年的打磨,演化为一种圆润、流畅以及自然的独特舞蹈形态。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娱神,维持民众的一种心理平衡与情感外泄,最终获得娱人本质。舞蹈在羁縻时期定型,在改土归流时期稳定,在建国初期没落,改革开放后再次复兴,经过近千年的曲折前进,摆手舞仍以着微弱的光,照亮土家人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摆手舞 羁縻制 改土归流
原文传递
重庆开县跳端公的手舞特征探析
10
作者 傅兰媚 《音乐生活》 2017年第3期69-70,共2页
开县跳端公独特的人文习俗和兼容发展的文化背景孕育了神秘而凝重的巫文化。本文对重庆开县跳端公的手舞进行探讨,提出了曲的形态、流的路线、韵的内涵,舞蹈强调人体在空间中的流动本身,即舞蹈线条的运动感与美感,跳端公的手舞更是讲求... 开县跳端公独特的人文习俗和兼容发展的文化背景孕育了神秘而凝重的巫文化。本文对重庆开县跳端公的手舞进行探讨,提出了曲的形态、流的路线、韵的内涵,舞蹈强调人体在空间中的流动本身,即舞蹈线条的运动感与美感,跳端公的手舞更是讲求意气贯通的形态,讲究手舞的造型韵味与饰神者的神韵高度统一,即神与形的统一。它的美学特征与宗教舞蹈的图腾崇拜的文化精神有着内在联系,影射世间的规律与秩序的调和,通过对祀神歌舞的舞蹈美学追踪,是民族精神意识的身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祀神歌舞 美学特征 文化生态 祭祀仪式
原文传递
重庆“非遗”舞蹈跳端公在“后移民时期”的文化传播研究
11
作者 傅兰媚 《尚舞》 202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重庆"非遗"舞蹈跳端公盛行于开县、云阳、万州、巫溪、巫山等地,是当地人延续千年的重要民俗事象,其隐喻的民族精神特质与认同力量是巨大、恒久的。随着2008年三峡移民工程的结束,迁徙后的宗族分散与传播语境破裂使文化本身... 重庆"非遗"舞蹈跳端公盛行于开县、云阳、万州、巫溪、巫山等地,是当地人延续千年的重要民俗事象,其隐喻的民族精神特质与认同力量是巨大、恒久的。随着2008年三峡移民工程的结束,迁徙后的宗族分散与传播语境破裂使文化本身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使之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呈现日渐式微的境况。文章从传播的视角与"后移民"的时间维度去审视跳端公的传播活动,试图依据现有问题寻求合理的策略,通过构筑本区域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移民时期” 跳端公 文化传播 调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