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BI-ME对病变表面微血管分型在诊断结直肠早期肿瘤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宇虎 陈桂权 +6 位作者 钟东 傅利萍 陈晓春 李志坚 陈荣国 张志坚 柳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结直肠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进行观察分型,研究NBI-ME对检出早期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方法肠镜检查发现新生性病变后,用NBI-ME模式观察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并进行分型,所有病变均在内镜下切除...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结直肠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进行观察分型,研究NBI-ME对检出早期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方法肠镜检查发现新生性病变后,用NBI-ME模式观察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并进行分型,所有病变均在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将NBI-ME判断病变的性质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NBI-ME在2115例患者中发现新生性病变2778个,MP-0型诊断为炎性息肉的准确率为97.4%,MP-Ⅰ型诊断为增生性息肉的准确率为93.3%,MP-Ⅱ型诊断为管状腺瘤准确率为97.2%,MP-Ⅲ型诊断为绒毛状腺瘤准确率为98.3%,MP-Ⅳ型诊断为绒毛状-管状腺瘤准确率为94.5%,MP-Ⅴ型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准确率为96.9%,MP-Ⅵ型诊断为黏膜内癌准确率为90.9%,MP-Ⅶ型诊断为浸润癌准确率为88.0%,MP-Ⅷ型诊断为进展期癌准确率为100.0%。NBI-ME对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判断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8.8%,敏感度为99.2%,特异性为94.9%。结论 NBI-ME内镜技术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分型,对判断病变是否是肿瘤性病变的准确率高,对早期结直肠肿瘤或结直肠癌的病理诊断预测准确率高,NBI-ME将成为发现结直肠早期肿瘤的更有效的内镜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肿瘤 窄带成像 放大内镜 微血管形态
下载PDF
NBI-ME内镜技术在结直肠早期肿瘤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宇虎 陈桂权 +6 位作者 钟东 傅利萍 陈少芬 陈晓春 程树红 吴高梅 柳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结直肠病变进行观察,研究NBI-ME内镜技术对发现结直肠新生性病变的优势,以及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判断的精准度。方法 680例患者进行了完整普通肠镜、NBI-ME、色素内镜检查。对新生性病变分别用普...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结直肠病变进行观察,研究NBI-ME内镜技术对发现结直肠新生性病变的优势,以及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判断的精准度。方法 680例患者进行了完整普通肠镜、NBI-ME、色素内镜检查。对新生性病变分别用普通光镜、NBI-ME模式及色素放大方法观察病变表面结构,记录微血管形态(MP)和腺管开口分型(pit),对病变性质的判断结果与病理诊断比较。结果 NBI-ME在385例患者发现新生性病变513个,而普通光镜只检出其中的74.1%(380/51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色素内镜能检出86.0%(441/513),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光镜漏检主要为微小病变及平坦型病变。NBI-ME对判断病变肿瘤性或非肿瘤性准确率为94.2%,敏感性90.2%,特异性95.3%,显著高于普通光镜和色素内镜(P<0.001)。结论 NBI-ME内镜技术有利于发现微小病变和平坦型病变,能清晰观察病变表面pit形态结构、微血管形态,对判断病变肿瘤性或非肿瘤的准确率明显比普通内镜和色素内镜高,检查操作时转换模式方便,NBI-ME将成为发现结直肠新生性病变和鉴别是否肿瘤性的更有效的内镜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肿瘤 窄带成像 放大内镜
下载PDF
国产双甲脒驱杀黄牛微小牛蜱的试验
3
作者 周婉丽 蒋学良 +5 位作者 姜芝桂 杨锋 王光富 罗时兰 袁维友 傅利萍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2年第9期30-31,共2页
微小牛蜱对四川丘陵和山区的黄牛危害十分严重,每年蜱活跃期黄牛的感染率几乎高达100%。蜱不仅吸食血液,刺伤皮肤,全身出现弥散性结节,而且传播双芽焦虫病,造成黄牛大批死亡。为防治牛蜱的危害,我们参考国内外文献,选用双甲脒于1991年7... 微小牛蜱对四川丘陵和山区的黄牛危害十分严重,每年蜱活跃期黄牛的感染率几乎高达100%。蜱不仅吸食血液,刺伤皮肤,全身出现弥散性结节,而且传播双芽焦虫病,造成黄牛大批死亡。为防治牛蜱的危害,我们参考国内外文献,选用双甲脒于1991年7~9月在汶川县、峨眉山市进行了本项试验。(一)药品及配制12.5%双甲脒(Amitraz)乳油为江苏泰县兽药厂生产,批号910319,500ml瓶装。试验时取定量双甲脒乳油加常水配成125ppm、250ppm、375ppm浓度乳液供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牛 微小牛蜱 双甲脒 驱虫
下载PDF
AHP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傅利萍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8X期280-281,共2页
在采用AHP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对同一问题,不同人评价产生不同的层次结构,直接影响到决策的正确性.对于层次结构合理性的评估,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方法一重要度评价法.
关键词 层次结构 重要度 AHP法 教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探讨鸡血藤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崇梅 赵亚萍 傅利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236-1243,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探讨鸡血藤治疗宫颈癌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药理学系统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鸡血藤的有效成分;利用Drugbank数据库、基因...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探讨鸡血藤治疗宫颈癌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药理学系统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鸡血藤的有效成分;利用Drugbank数据库、基因组注释数据平台(genome annotation database platform,GeneCard)数据库预测和筛选鸡血藤有效成分和宫颈癌相关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借助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the 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利用KEGG数据库构建鸡血藤治疗宫颈癌的通路图。最后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验证分析鸡血藤抗宫颈癌的作用,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得出鸡血藤有21个有效成分,涉及100个作用靶点,鸡血藤抗宫颈癌的关键蛋白为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原癌基因JUN和MYC、胱天蛋白酶3(caspase 3,CAS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鸡血藤通过调节CASP3、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CASP9、氨基末端转移酶(N-terminal kinase,JNK)和肿瘤抑制基因p53通路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癌作用。MTT结果表明,鸡血藤醇提物具有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鸡血藤醇提物能够升高宫颈癌Hela细胞中CASP3和Bax蛋白的表达,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并且调节Vimentin和E-cadherin的表达,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结论]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鸡血藤治疗宫颈癌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交互发挥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鸡血藤 宫颈癌 凋亡 氧化应激 炎症 靶点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野马追内酯O诱导三阴性乳腺癌BT-2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6
作者 赵亚萍 陈湘 +1 位作者 傅利萍 朱瑞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181-1188,共8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野马追内酯O(eupalinolide O,EO)对人乳腺癌BT-20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EO对BT-20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半数抑制浓度,以确定EO浓度。将BT-20细胞分为空白对...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野马追内酯O(eupalinolide O,EO)对人乳腺癌BT-20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EO对BT-20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半数抑制浓度,以确定EO浓度。将BT-2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EO 5μmol·L^(-1)组、EO 10μmol·L^(-1)组,后两组以EO处理24 h,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检测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24只裸鼠通过乳腺脂肪垫注射BT-20细胞,建立乳腺癌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阿霉素组(7 mg·kg^(-1)),EO低剂量组(15 mg·kg^(-1))和EO高剂量组(30 mg·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各组裸鼠连续腹腔注射对应药物治疗21 d,期间测量体表肿瘤体积;结束后称取肿瘤质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Ki-67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和裸鼠肿瘤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关联X(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leaved caspase-3)和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9(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9,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EO对BT-20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O 5、10μmol·L^(-1)组细胞毒性和凋亡率增加(P<0.05,P<0.01),且EO 10μmol·L^(-1)组的细胞周期明显阻滞于G2/M期(P<0.01)。与对照组比较,阿霉素组、EO低剂量组、EO高剂量组的裸鼠肿瘤质量显著降低(P<0.01,P<0.05),肿瘤组织内PCNA和Ki-67抗原表达显著降低(P<0.01),肿瘤体积随治疗进展显著缩小(P<0.01,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组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Bax、PARP、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与对照组裸鼠比较,各给药组的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Bax、PARP、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结论]EO在体内外抑制BT-20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PARP、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马追内酯O 三阴性乳腺癌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阻滞 半胱氨酸蛋白酶 BT-20
下载PDF
从NSAIDs心血管不良反应机制探讨老年人用药管理 被引量:5
7
作者 罗桢敏 杨科朋 +2 位作者 陈劲柏 傅利萍 刘潇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707-710,740,共5页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 ammatory drugs,NSAIDs)是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抑制剂,而COX是前列腺素合成的限速酶,也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的靶酶,其抗炎作用较强,对炎症性疼痛有较好的效果。但长期服用NSAIDs易引发胃肠...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 ammatory drugs,NSAIDs)是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抑制剂,而COX是前列腺素合成的限速酶,也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的靶酶,其抗炎作用较强,对炎症性疼痛有较好的效果。但长期服用NSAIDs易引发胃肠道、心血管等不良反应,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因其机体衰退,特异性COX-2抑制剂的心血管不良反应需要格外重视。临床应用应该结合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炎症状态、合并用药等情况进行仔细评估和分析药物的风险,加强用药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合酶 COX-1 COX-2 非甾体抗炎药 药物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9
8
作者 田崇梅 傅利萍 夏道宗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61,共10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细胞生物学验证探讨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出黄芪有效成分;利用Drugbank数据库、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黄芪有效成分和糖尿病肾病的相关靶点;应用String...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细胞生物学验证探讨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出黄芪有效成分;利用Drugbank数据库、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黄芪有效成分和糖尿病肾病的相关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绘制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绘制黄芪-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利用KEGG数据库构建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通路图;细胞生物学验证分析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结果筛选得到黄芪12个有效成分,涉及56个作用靶点,主要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和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主要调节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缺氧诱导因子(HIF)、ErbB、p53和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其作用机制包含抗氧化、抗炎和抑制细胞凋亡等。细胞生物学验证分析表明槲皮素和山柰酚能够降低高糖引起的细胞凋亡,降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P<0.05)、提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P<0.05)。槲皮素能够显著降低高糖引起的HK-2细胞磷酸化P38 MAPK和JNK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层面探讨了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发现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等途径发挥其治疗作用,黄芪中的活性成分槲皮素和山柰酚可能是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物质基础。体外水平验证了黄芪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和山柰酚能够降低高糖引起的细胞损伤,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抗氧化性,为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糖尿病肾病 网络药理学 MAPK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