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制备及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 被引量:3
1
作者 傅华康 叶维娟 +3 位作者 刘梦颖 胡极 杜淼 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8-544,共7页
通过硝酸处理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生成了羧基(—COOH)基团,随后采用尿素法在其水悬浮液中原位合成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获得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物(LDH/CNTs),考察了CNTs用量对LDH形貌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 通过硝酸处理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生成了羧基(—COOH)基团,随后采用尿素法在其水悬浮液中原位合成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获得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物(LDH/CNTs),考察了CNTs用量对LDH形貌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的用量对LDH的产率及结构无显著影响;但当CNTs用量较低(<0.2 g/L)或过高(>4.0 g/L)时,会导致LDH的粒径分布变宽.对LDH/CNTs进行氯化及有机化处理,获得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根离子(DBS)插层的DBS-LDH/CNTs.对DBS-LDH/CNTs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分散及剥离程度的研究发现,DBS-LDH/CNTs在丁醇、乙醇及二甲苯中均可良好分散且其悬浮液较稳定,LDH在不同溶剂中的剥离程度为丁醇>乙醇>二甲苯>四氢呋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碳纳米管 复合物 剥离
下载PDF
车用除醛型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傅华康 盛健 +2 位作者 罗祎玮 马国维 杨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4,共5页
通过原位合成反应使锰的氧化物负载在活性炭的表面及孔洞中,得到复合填料(FP),并对其结构、形态及催化降解性能进行表征。随后,在聚氨酯(PU)发泡过程中加入FP,得到具有除醛功能的聚氨酯泡沫,并考察了FP添加量、环境温度、光照及循环周... 通过原位合成反应使锰的氧化物负载在活性炭的表面及孔洞中,得到复合填料(FP),并对其结构、形态及催化降解性能进行表征。随后,在聚氨酯(PU)发泡过程中加入FP,得到具有除醛功能的聚氨酯泡沫,并考察了FP添加量、环境温度、光照及循环周期对其除醛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各方面性能考虑,FP的最佳含量为4%,而相应PU泡沫的催化降解性能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小,且只要能充分接触空气并提供足够长的反应时间,复合型PU泡沫的催化降解性能衰减程度非常小,使用寿命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甲醛 降解 聚氨酯
下载PDF
蔓蔓青萝,花开漫漫——LDH/CNT复合材料
3
作者 叶维娟 傅华康 +1 位作者 吕维扬 杜淼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9-39,共1页
取图时间:2012.04?2012.06仪器型号:JEM?123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三春过后诸芳尽”,荼蘼花开,极显繁华灿烂,却也昭示着春尽之时。故而,我更钟爱青藤,那么肆意地从春天的额头跳下,初见的几片嫩芽,转眼就轰轰烈烈碧绿了整个... 取图时间:2012.04?2012.06仪器型号:JEM?123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三春过后诸芳尽”,荼蘼花开,极显繁华灿烂,却也昭示着春尽之时。故而,我更钟爱青藤,那么肆意地从春天的额头跳下,初见的几片嫩芽,转眼就轰轰烈烈碧绿了整个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透射电子显微镜 30型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发泡材料开发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罗祎玮 陈柏存 +2 位作者 傅华康 何亚东 王树华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21年第6期34-38,I0005,共6页
概述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发泡材料的性能优势,对比了国内外开发进展,PET连续挤出发泡技术主要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企业中;介绍了PET发泡材料的应用领域,包括风电、交通运输、包装和保温隔热、建筑、光学器件等领域。国内PET泡沫... 概述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发泡材料的性能优势,对比了国内外开发进展,PET连续挤出发泡技术主要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企业中;介绍了PET发泡材料的应用领域,包括风电、交通运输、包装和保温隔热、建筑、光学器件等领域。国内PET泡沫生产厂家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发,正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认为PET挤出发泡专用装备的开发、产品种类和应用领域的拓宽,将是未来我国PET发泡材料生产发展的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发泡材料 性能 应用
下载PDF
含相变材料的动力电池组用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香娣 张春晖 +2 位作者 陈世龙 傅华康 吴强 《有机硅材料》 CAS 2017年第S1期48-50,共3页
以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原料,复合氢氧化铝、超细硅微粉和气相法二氧化硅为填料,氯铂酸配合物为催化剂,添加相变材料,制得含相变材料的有机硅灌封胶。探讨了氢氧化铝用量、相变材料的用量对硅橡胶阻燃性能的影响。并对硅橡胶的相变... 以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原料,复合氢氧化铝、超细硅微粉和气相法二氧化硅为填料,氯铂酸配合物为催化剂,添加相变材料,制得含相变材料的有机硅灌封胶。探讨了氢氧化铝用量、相变材料的用量对硅橡胶阻燃性能的影响。并对硅橡胶的相变温度范围和吸热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复合氢氧化铝用量为45%,相变材料PCM-1含量为13%时,可制得具有良好阻燃性的有机硅灌封胶。DSC测试结果表明,该灌封胶在60~70℃可以发生相变,并吸收大量的热量。该产品可用于锂电池组的灌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灌封胶 相变材料 动力电池
下载PDF
1种汽车内饰用低反应热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6
作者 傅华康 梁静静 盛健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16年第4期21-24,共4页
结合发泡升温曲线、泡沫生长高度及凝胶时间考察了Al2O3、TPU、PE与GP这4种微粉对于PU泡沫内部高反应热的影响。结果表明,PE微粉最适合用在PU发泡体系中起降温效果,可解决烧芯问题,同时对PU发泡生长过程影响较小,还可缩短凝胶时间,主要... 结合发泡升温曲线、泡沫生长高度及凝胶时间考察了Al2O3、TPU、PE与GP这4种微粉对于PU泡沫内部高反应热的影响。结果表明,PE微粉最适合用在PU发泡体系中起降温效果,可解决烧芯问题,同时对PU发泡生长过程影响较小,还可缩短凝胶时间,主要是由于PE的相变储能效应,即在反应前期体系升温时吸热熔融,储存了部分能量,而在反应后期体系降温时结晶产生放热效应,有利于缩短泡沫的养生期。当PE添加质量分数为3%时,PE/PU泡沫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分别比PU泡沫提高了67%、26%与35%,且在1.5-6.0 k Hz时的吸声系数亦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 低反应热 相变储能 吸声系数
下载PDF
第三单体含量对ETFE结晶行为及光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胡鑫路 王影 +6 位作者 宋立新 周黎旸 王树华 陈振华 傅华康 史颖 刘立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第三单体的添加通常会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产生明显影响。选取第三单体类型相同但含量不同的三种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广角衍射分析(WAXD)、小角散射分析(SAXS)、偏光显微(POM)等方法深入研究了不同第... 第三单体的添加通常会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产生明显影响。选取第三单体类型相同但含量不同的三种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广角衍射分析(WAXD)、小角散射分析(SAXS)、偏光显微(POM)等方法深入研究了不同第三单体含量对ETFE结晶行为及晶体结构的影响,并对材料进行了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第三单体含量的增加,ETFE主链上会引入更多短支链并使支化度提升,这使得材料的结晶行为受到明显抑制并使结晶度下降,进一步地会形成更多排列不规则的破碎片晶并使材料无法生长出规则球晶,从而使材料的雾度降低并使透过率得到提升。通过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第三单体含量对ETFE结构与性能所产生的影响,对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单体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结晶行为 光学性能
下载PDF
生物过滤型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梁静静 傅华康 盛健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34-38,I0004,I0005,共7页
以聚氨酯泡沫结构的顶棚为基材,采用3种工艺将活性炭引入复合材料结构中,并采用表面喷淋的方式将复合生物酶制剂喷淋在复合板的表面,开发低气味性低挥发性有机物(VOC)的生物过滤型汽车内饰材料。研究了材料结构的优化对复合材料气味性、... 以聚氨酯泡沫结构的顶棚为基材,采用3种工艺将活性炭引入复合材料结构中,并采用表面喷淋的方式将复合生物酶制剂喷淋在复合板的表面,开发低气味性低挥发性有机物(VOC)的生物过滤型汽车内饰材料。研究了材料结构的优化对复合材料气味性、VOC、力学性能和声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制备工艺对汽车顶棚复合材料气味性和VOC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撒粉工艺制备的吸附层吸附性能最佳,可将聚氨酯(PU)复合板的甲醛释放量降低82.5%,将气味性提升至6级。生物过滤型汽车内饰材料(XP-PU)具有优异的吸附稳定性,可满足日常使用。生物过滤型汽车内饰材料与传统材料在力学与声学性能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内饰材料 活性炭 生物酶 复合材料 气味性 挥发性有机物
下载PDF
无光催化涂料的制备及其甲醛降解效果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盛健 罗祎玮 +2 位作者 傅华康 梁静静 付晓美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20-23,27,I0003,共6页
通过机械分散的方法引入纳米金属氧化物(纳米MOx)成功制备了可在常温、无光环境下催化降解甲醛的无光催化涂料,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使用自行搭建的测试舱评价了甲醛降解效率,探究了光照、纳米MOx含量、... 通过机械分散的方法引入纳米金属氧化物(纳米MOx)成功制备了可在常温、无光环境下催化降解甲醛的无光催化涂料,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使用自行搭建的测试舱评价了甲醛降解效率,探究了光照、纳米MOx含量、分散工艺对甲醛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涂料无需光照即可在室温条件下降解甲醛;纳米MOx的质量分数为10%时,涂料的甲醛降解效果最好,且其甲醛去除率保持率达到81.0%。优于同类市售产品。随着分散程度的提高,甲醛降解效果有所下降。无光催化涂料在室内空气净化领域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催化降解 涂料 分散
下载PDF
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改性PU/PMMA的制备及其弛豫行为 被引量:5
10
作者 余雯雯 傅华康 +2 位作者 张德志 杜淼 郑强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12-1218,共7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氨酯(PU)/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纳米复合体系(PU/PMMA/LDH).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W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热失重(TGA)、动态力学分析(DMA)和宽频...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氨酯(PU)/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纳米复合体系(PU/PMMA/LDH).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W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热失重(TGA)、动态力学分析(DMA)和宽频介电谱(BDRS)研究了LDH含量(φ)对PU/PMMA体系热稳定性和弛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φ<1 wt%时,LDH在聚合物基体中以剥离结构为主,PU/PMMA/LDH体系的玻璃化温度(Tg)降低,最大损耗因子(tanδmax)增大;而当φ>1 wt%时,LDH在聚合物基体中以插层结构为主,插层结构对聚合物分子链的限制使复合体系的Tg升高、tanδmax降低.LDH表面与PU硬段间的氢键作用,使复合体系的α介电弛豫转变随φ增加而向高温方向移动,弛豫过程激活参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纳米LDH 形态 弛豫
原文传递
氢键作用对聚乙烯醇水溶液流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叶维娟 吕维扬 +3 位作者 梅清青 傅华康 杜淼 郑强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16-1222,共7页
聚乙烯醇(PVA)水溶液的流变行为不同于一般高分子溶液,与其体系内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流变测试结果表明,其稳态流变曲线可分为4个区域,即第一平台区、第一剪切变稀区、第二平台区和第二剪切变稀区.结合理论分析确定第一平台区... 聚乙烯醇(PVA)水溶液的流变行为不同于一般高分子溶液,与其体系内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流变测试结果表明,其稳态流变曲线可分为4个区域,即第一平台区、第一剪切变稀区、第二平台区和第二剪切变稀区.结合理论分析确定第一平台区及第一剪切变稀区与分子间氢键形成的网络结构有关,而第二剪切变稀区与PVA大分子链的解交叠有关.此外,醇解度、剪切历史、静置时间等因素均可改变PVA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其流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稳态流变行为 氢键
原文传递
纤维状填料/HDPE复合体系的导电渗流与流变渗流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淼 傅华康 郑强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56-762,共7页
研究了纤维状导电材料不锈钢纤维(SSF)填充高密度聚乙烯(HDPE)导电复合体系的导电渗流与流变渗流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与颗粒状导电颗粒炭黑(CB)/HDPE导电复合体系进行了比较.发现当SSF含量极低(0.3vol%)时,SSF/HDPE体系即发生导电渗流现象... 研究了纤维状导电材料不锈钢纤维(SSF)填充高密度聚乙烯(HDPE)导电复合体系的导电渗流与流变渗流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与颗粒状导电颗粒炭黑(CB)/HDPE导电复合体系进行了比较.发现当SSF含量极低(0.3vol%)时,SSF/HDPE体系即发生导电渗流现象,且导电渗流转变区域极窄;而仅当SSF含量达到4.8vol%时,该复合体系才表现出流变渗流现象,这一结果与CB/HDPE体系及纳米级导电纤维填充体系截然不同.此外,通过正温度系数效应的研究发现SSF形成的导电通路稳定性高于CB/HDPE体系.我们认为,SSF/HDPE体系呈现的这些特点均与SSF较大的直径及长径比且其导电通路及流变渗流网络的形成机理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纤维 复合体系 导电渗流 流变渗流
原文传递
聚乙烯醇/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膜的原位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维扬 叶维娟 +2 位作者 傅华康 杜淼 郑强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9-705,共7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原位制备了聚乙烯醇(PVA)/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复合材料(PVA/LDH).与溶液共混法相比,原位生成法具有实验操作简单、制备周期短等优势.广角X射线衍射(WXRD)结果显示,利用该方法可在PVA溶液中原位生成晶型完整的LDH片... 采用一步水热法,原位制备了聚乙烯醇(PVA)/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复合材料(PVA/LDH).与溶液共混法相比,原位生成法具有实验操作简单、制备周期短等优势.广角X射线衍射(WXRD)结果显示,利用该方法可在PVA溶液中原位生成晶型完整的LDH片状粒子.与溶液共混法制备所得复合体系的流变行为不同,原位合成体系在低剪切速率下的表观黏度随LDH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得益于LDH在PVA中的良好分散,填料含量为1.0 wt%时,复合膜的力学拉伸强度及弹性模量较纯PVA膜分别提高105.40%和133.20%.在保持复合材料高透光性基础上,薄膜的耐水性也有一定的提升,但其耐水蒸汽的提高仅当LDH含量达3.0 wt%才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制备 聚乙烯醇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力学性能 透光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