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蓄水型备用水源地藻类生长趋势及控藻技术研究
1
作者 司傲 蒋新跃 +4 位作者 吴银杰 吴翔 成芃荣 傅启飞 丛海兵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1-776,共6页
为了探明以洪泽湖为原水的某蓄水型备用水源地藻类生长情况,探索原位控藻方法,进行了为期1年的藻类数量测定,并进行了遮光控藻实验和清浑混合控藻实验。结果表明,备用水源地优势藻类为硅藻门(Diatom)的针杆藻属(Synedra),持续全年;7—8... 为了探明以洪泽湖为原水的某蓄水型备用水源地藻类生长情况,探索原位控藻方法,进行了为期1年的藻类数量测定,并进行了遮光控藻实验和清浑混合控藻实验。结果表明,备用水源地优势藻类为硅藻门(Diatom)的针杆藻属(Synedra),持续全年;7—8月出现蓝藻门(Cyanobacteria)的微囊藻属(Microcystis)。藻细胞数量夏季多、冬季少,在7—8月达到峰值(2.09×10^(7)个/L),1月达到谷值(9.23×10^(6)个/L)。藻类在复合湿地区比进水口下降约4.8%,在深水净化区比进水口增加0.3%。藻类在0.5 m水深处最多,表面、3.0 m水深处藻类数量分别是0.5 m水深处的92.1%和89.9%。遮盖率为40%、60%、80%、100%的水体稳态控藻率分别为24.2%、41.4%、47.0%、61.1%,稳态高锰酸盐(I_(Mn))削减率分别为24.8%、36.5%、41.6%、47.7%。建议采用太阳能发电板遮蔽水面控藻,遮盖率取60%。清浑混合体积比为6∶4、7∶3、8∶2、9∶1的水体稳态控藻率分别为33.2%、18.8%、11.2%、8.1%,稳态I_(Mn)削减率分别为-15.1%、-7.3%、2.5%、5.6%。浑水体积分数达到40%以上时才能取得较好的控藻效果,但浑水体积分数超过20%后,综合作用导致I_(Mn)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备用水源地 遮光 控藻 清浑混合
下载PDF
驱气混凝沉淀法对含藻超饱和溶解氧水的处理效果
2
作者 丛海兵 张磊 +4 位作者 吴翔 徐俭 成芃荣 吴银杰 傅启飞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2,共7页
针对含藻超饱和溶解氧水混凝沉淀效果差的问题,研究了鼓风曝气驱赶超饱和溶解氧的能力,考察了曝气驱气混凝沉淀法对含藻超饱和溶解氧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超饱和溶解氧在絮凝剂表面凝聚成气泡,为絮体提供浮力,影... 针对含藻超饱和溶解氧水混凝沉淀效果差的问题,研究了鼓风曝气驱赶超饱和溶解氧的能力,考察了曝气驱气混凝沉淀法对含藻超饱和溶解氧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超饱和溶解氧在絮凝剂表面凝聚成气泡,为絮体提供浮力,影响絮体的沉淀效果,甚至上浮形成浮渣;鼓风曝气法能较好地驱赶超饱和溶解氧,水深越浅则驱赶速度越快,当曝气量为9 L/min、水深为1.5~3 m时,曝气驱赶超饱和溶解氧的能力为2.71~1.22 mg/L(以单位体积标准空气驱赶的超饱和溶解氧量计)。含藻超饱和溶解氧水源水经曝气后再混凝沉淀,出水水质大幅度提高,当水源水的溶解氧饱和度分别为156.8%、131.4%、102.7%时,出水浊度分别为12.40、5.85、3.76 NTU,COD_(Mn)去除率分别达到18.2%、29.3%、40.4%,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达到15.0%、45.5%、5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藻水 超饱和溶解氧 曝气 混凝沉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