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福建沿海的商业化浪潮 被引量:7
1
作者 傅宗文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2-29,共8页
(一) 福建三面环山,一面滨海,自成一格地理单元。境内山多田少,向为人稠粮缺之乡。入宋而后,海陬平静,人口逐年增加。两宋之交,华北人口被战祸驱迫,大量南下,人口骤然猛增。福、泉、漳州,兴化军沿海一带,尤其严重。依现代实测统计,沿海... (一) 福建三面环山,一面滨海,自成一格地理单元。境内山多田少,向为人稠粮缺之乡。入宋而后,海陬平静,人口逐年增加。两宋之交,华北人口被战祸驱迫,大量南下,人口骤然猛增。福、泉、漳州,兴化军沿海一带,尤其严重。依现代实测统计,沿海四州军面积,约达56,439平方公里,只占路总面积的46%。但人口却较建、南剑、汀州,邵武军上四州军为多。太平兴国五年(980),有户248,765,元丰三年(1080),跃为576,584,淳祐(1241—1251)中更增至741,188,递增率为100、231、298。“人口压迫生产力。”(马克思语)“以农立国’的陈俗旧规,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强宗右姓,力于兼并,游手隋农,因之以游荡”。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农业以外人口的衣食问题,具有极大的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港 宋代福建 兴化军 蔡襄 商业 绍兴 山志 沿海州 晋江 漳州
下载PDF
后渚古船:宋季南外宗室海外经商的物证——古船牌签研究并以此纪念古船出土15周年 被引量:7
2
作者 傅宗文 《海交史研究》 1989年第2期77-83,共7页
十五年前,一艘沉埋在泉州湾后渚港滩泥中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古代帆船残骸,经发掘而得见天日,震惊世人。它不但为国内十三世纪的远洋海船提供了珍贵标本,而且也为当年泉州湾烟帆浪舶,泛亚航非的盛况捧出了可靠实物。所以,自那时以来,研究... 十五年前,一艘沉埋在泉州湾后渚港滩泥中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古代帆船残骸,经发掘而得见天日,震惊世人。它不但为国内十三世纪的远洋海船提供了珍贵标本,而且也为当年泉州湾烟帆浪舶,泛亚航非的盛况捧出了可靠实物。所以,自那时以来,研究者给予巨大关注,长论短评,连篇累牍;但此船究系谁家之物?风帆(?)驶,究出谁人之手?至今仍无定论,读者瞠目。笔者不揣谫陋,试作探讨,恳方家赐正。一牌签文字释读古船出土木质牌签计96件,目前可辨认而又与货品物主有关者约73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外宗正司 古船 泉州湾 宗室 海船 船舶 咸安郡
下载PDF
宋代福建科第盛况试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傅宗文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8年第3期47-52,共6页
北宋太平老人《袖中锦·天下第一》罗列了当时国内的工艺及农、林、牧、渔著名产品后,随即将“福建出秀才”的社会现象也列为天下第一。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陈必复为林尚仁《端隐吟稿》作序也指出:福建举子“负笈来试于京者,常半... 北宋太平老人《袖中锦·天下第一》罗列了当时国内的工艺及农、林、牧、渔著名产品后,随即将“福建出秀才”的社会现象也列为天下第一。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陈必复为林尚仁《端隐吟稿》作序也指出:福建举子“负笈来试于京者,常半天下,家有庠序之教,人被诗书之泽,而仕于朝为天子侍从亲近之臣,出牧大藩持节居方面者亦常半。而今世之言衣冠文物之盛,必称七闽。”据不完全统计,两宋三百二十年间,福建历届进士人数多达6,869人,占宋代进士总数35,093人的近五分之一。其中,官至宰相、执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年 兴化军 试析 衣冠文物 书院 朱熹 北宋 执政者 科举 持节
下载PDF
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管理传统与早期海关 被引量:1
4
作者 傅宗文 《海交史研究》 1997年第1期1-9,共9页
清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684—1685),清廷相继设立闽(福州、厦门)、粤(广州)、浙(宁波)、江(镇江云台山)四海关。从此,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正式被置于海关的管辖之下。海关长官称监督,其出任途径不同,闽海关由将军兼;江、浙海关由巡抚兼... 清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684—1685),清廷相继设立闽(福州、厦门)、粤(广州)、浙(宁波)、江(镇江云台山)四海关。从此,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正式被置于海关的管辖之下。海关长官称监督,其出任途径不同,闽海关由将军兼;江、浙海关由巡抚兼;粤海关在总共一百七十多任监督中,由督抚兼职者不过五十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贸易 市舶司 中国古代 粤海关 贡舶贸易 商品经济 监督 广州 皇帝 早期
下载PDF
末代江山犹有一枝俏——《光明之城》所展示的世界大贸易港刺桐图卷 被引量:1
5
作者 傅宗文 《海交史研究》 2001年第2期1-20,37,共21页
一   公元1271年8月25日,意大利犹太学者兼商人雅各·德安科纳经商来华,逗留当时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刺桐,次年2月22日出境回国,前后半年.时间跨度相当于中国宋朝度宗皇帝咸淳七年七月中旬迄八年正月下旬.期间他亲历港口、城厢并一... 一   公元1271年8月25日,意大利犹太学者兼商人雅各·德安科纳经商来华,逗留当时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刺桐,次年2月22日出境回国,前后半年.时间跨度相当于中国宋朝度宗皇帝咸淳七年七月中旬迄八年正月下旬.期间他亲历港口、城厢并一度为采购转口商品而出城入郊,对近城乡间也有所踏访.又在翻译李芬利的陪同下,参与多次的各界代表人士辩讼会或私人采访.回国后根据亲身见闻及李芬利的随译笔录,整理为系统化的经商旅游见闻评论手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 安科纳 蕃商 咸淳 刺桐城 市舶司 商人 剥削者 江山
下载PDF
关系宋季政权存亡的钓鱼城与Ya门寨战役
6
作者 傅宗文 《天府新论》 1991年第2期82-87,共6页
关键词 重庆 南宋 宋季政权存亡 Ya门寨战役 钓鱼城战役 战略体系
下载PDF
丁儒龙溪诗篇与宋代漳州平原农业
7
作者 傅宗文 《古今农业》 1991年第3期15-20,共6页
漳州平原面积567平方公里,是福建沿海最大的冲积海积平原。平坦开阔,气候湿润,河网密布,灌溉方便,农业素称发达。自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建州以后,经济和文化逐渐得到开发,其中尤以漳州平原独领风骚,进展最快。但明代以前的状况却鲜为人... 漳州平原面积567平方公里,是福建沿海最大的冲积海积平原。平坦开阔,气候湿润,河网密布,灌溉方便,农业素称发达。自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建州以后,经济和文化逐渐得到开发,其中尤以漳州平原独领风骚,进展最快。但明代以前的状况却鲜为人知。端赖据传是丁儒的龙溪诗篇,使人们得以略窥当年漳州平原的农业概貌。笔者不揣谫陋,试据丁氏后裔所藏《白石丁氏古谱》,对丁儒《冬日到泉郡进次九龙江与诸公唱和十三韵》、《退闲二十韵》二诗稍加考定,并申论其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儒 武后 平原农业 海积平原 泉州港 福建沿海 平坦开阔 唐末农民战争 太平兴国 《太平寰宇记》
下载PDF
宋元时期的闽台交往与东洋航线 被引量:2
8
作者 傅宗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一) 古代福建是闽越人的故乡.汉武帝无鼎7年(前110年),中原汉廷的军队击渍闽越王余善,将大部分闽越人内迁江淮流域,终止其独立状态,从而开辟中原人口入闽定居的新纪元。之后,历魏晋南北朝隋唐各代,一次又一次的人口南迁浪潮,推动福建... (一) 古代福建是闽越人的故乡.汉武帝无鼎7年(前110年),中原汉廷的军队击渍闽越王余善,将大部分闽越人内迁江淮流域,终止其独立状态,从而开辟中原人口入闽定居的新纪元。之后,历魏晋南北朝隋唐各代,一次又一次的人口南迁浪潮,推动福建的开发日益成熟.盛唐以后,闽南三江流域——木兰溪、武荣江(后改称晋江)与柳营江(后改称九龙江)也相继获得发展.人口定居的前锋,由陆上沿海带,延伸至近海诸岛屿.唐德宗贞元19年(803).柳冕任福建观察使.“会冕奏闽中本南朝畜牧地,可息羊马,置牧区于东越,名万安监,又置五区于泉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期 泉州 航线 澎湖 闽台 群岛 东洋 交往 魏晋南北朝 中原人口
下载PDF
刺桐港史初探(专著连载之二) 被引量:3
9
作者 傅宗文 《海交史研究》 1991年第2期105-151,共47页
第四章丝瓷香药海上路第一节花艳泉缎玉琢青瓷(十三)刺桐港腹地是古老而又著名的"泉缎"之乡。唐代"泉、建、闽之绢"已经品列全国第八。①"泉州清源郡土贡绵、丝、蕉、葛。"②标志着泉州地方丝绵纺织原料... 第四章丝瓷香药海上路第一节花艳泉缎玉琢青瓷(十三)刺桐港腹地是古老而又著名的"泉缎"之乡。唐代"泉、建、闽之绢"已经品列全国第八。①"泉州清源郡土贡绵、丝、蕉、葛。"②标志着泉州地方丝绵纺织原料及其成品生产稳定、质量上乘,因而列入朝廷贡纳系统。今开元寺西圃存有古桑一株,盘根虬干,老态龙钟,传说是唐人黄守恭大桑园原树的孑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港 海外贸易 腹地 海商 蕃商 兴化军 泉州港 经济区 商人 市舶提举司 泉州城
下载PDF
钓鱼城之战浅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傅宗文 吴如嵩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一二五九年宋蒙战争中,钓鱼城(今四川合川县东十里)南宋军民在围敌重重、孤垒悬江的险恶情况下,凭借钓鱼城所处的有利地形,充分发挥了作战力量,最后终于取得了重创蒙哥、扭转整个战局的巨大胜利。钓鱼城军民的光辉战绩,一直受到后人的赞... 一二五九年宋蒙战争中,钓鱼城(今四川合川县东十里)南宋军民在围敌重重、孤垒悬江的险恶情况下,凭借钓鱼城所处的有利地形,充分发挥了作战力量,最后终于取得了重创蒙哥、扭转整个战局的巨大胜利。钓鱼城军民的光辉战绩,一直受到后人的赞誉,吸引着中外学者对它的历史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了了解钓鱼城的实在情形,加深对这一要点防御的典型战例的理解,我们曾前往现地踏勘。现结合文献资料,试从这次作战本身探讨其取得胜利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蒙古 中外学者 钓鱼城 元史 战争 入蜀 兵力 成吉思汗 耶律铸
下载PDF
刺桐港史初探(专著连载之一) 被引量:2
11
作者 傅宗文 《海交史研究》 1991年第1期76-115,共40页
春末夏初,枝干挺拔,绿叶稀疏的刺桐树挂满一串串红艳艳的花朵。要是叶先花发,必兆年丰。所以,刺桐不但是观赏树,而且是祥瑞物。"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①。正因"剌桐花泉州有之,故谓之刺桐城"~②,或"... 春末夏初,枝干挺拔,绿叶稀疏的刺桐树挂满一串串红艳艳的花朵。要是叶先花发,必兆年丰。所以,刺桐不但是观赏树,而且是祥瑞物。"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①。正因"剌桐花泉州有之,故谓之刺桐城"~②,或"桐花城"~③。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茁壮成长,这一艳称传闻天下,饮誉寰中,成为五代、宋、元时期世界最大港口之一泉州港的雅致别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舶提举司 海外贸易 市舶司 刺桐港 泉州港 泉州城 海船 船舶 蕃商 广州港 港口 福建路 闽南人 晋江县 帆船队
下载PDF
宋代泉州市舶司设立问题探索 被引量:4
12
作者 傅宗文 《福建论坛》 1983年第3期68-73,共6页
北宋初年,太祖、太宗二朝先后设立广、杭、明州市舶司。一个世纪后,哲宗元祐二、三年(1087年、1088年)才又设立泉、密州市舶司。一个有着悠久海外贸易历史的泉州港,为什么却迟迟才设立市舶司?对此扑朔迷离的问题,本文试作探索。
关键词 市舶司 泉州港 北宋初 市易司 哲宗 市易务 海外贸易 吕嘉问 熙宁 神宗
下载PDF
中国古代海关探源 被引量:1
13
作者 傅宗文 《海交史研究》 1988年第1期14-23,共10页
我国历史悠久,海关源远流长。有人根据今本《周礼》,主张海关萌芽于西周,但更多的研究者,则主张始于唐代的市舶司。笔者不揣谫陋,试立新说。兼就海关萌芽形成期间多源头、多模式特点略作探索。一地球上某一地域一旦出现国家,其周边也就... 我国历史悠久,海关源远流长。有人根据今本《周礼》,主张海关萌芽于西周,但更多的研究者,则主张始于唐代的市舶司。笔者不揣谫陋,试立新说。兼就海关萌芽形成期间多源头、多模式特点略作探索。一地球上某一地域一旦出现国家,其周边也就或早或迟地要出现保卫境土主权的边关。我国夏代有无边关,缺乏记载,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关 李隆基 万骑 交市 裴矩 市舶司 市舶使
下载PDF
宋代的私庄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宗文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2年第2期85-90,共6页
我国地主田庄经济出现得很早,汉代已颇为发达.《史记》卷三十《平准书》记武帝通过杨可告缗打击商贾地主,“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引《昌言·理乱》说:“... 我国地主田庄经济出现得很早,汉代已颇为发达.《史记》卷三十《平准书》记武帝通过杨可告缗打击商贾地主,“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引《昌言·理乱》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二则史料,告诉我们,汉代地主占有广大田地,使用奴婢或依附农从事生产活动,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住宅设备.《平准书》所谓“宅亦如之”者,盖谓住宅也加田地之多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庄经济 地主 田主 庄主 奴婢 庄院 《夷坚志》 北宋中期 《平准书》 文集
下载PDF
《宋代草市镇研究》
15
作者 傅宗文 《海交史研究》 1987年第2期40-40,共1页
乡镇企业是当前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一朵花!您要了解乡镇企业,知今宜鉴古,请也了解乡镇的历史,有必要一读我国古代乡镇历史黄金岁月的宋代草市镇历史的这本专著。本书三十万言,分上下二卷。上卷分章节述论草市镇的起源与发展;宋代草市镇发... 乡镇企业是当前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一朵花!您要了解乡镇企业,知今宜鉴古,请也了解乡镇的历史,有必要一读我国古代乡镇历史黄金岁月的宋代草市镇历史的这本专著。本书三十万言,分上下二卷。上卷分章节述论草市镇的起源与发展;宋代草市镇发达的历史条件及其具体情状;剖析草市镇的各个侧面(市容、市政、市民、市场);阐明草市镇的社会影响及其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市镇 乡镇企业
下载PDF
唐末农民战争的伟大历史作用
16
作者 傅宗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66-81,共16页
波澜壮阔的唐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封建社会转折时期的一个阶级斗争高潮。我国封建社会从前期转向后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动。它们都或多或少和这次农民战争有关。因之唐末农民战争就具有许多特点。研究和阐明这些特点,无疑... 波澜壮阔的唐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封建社会转折时期的一个阶级斗争高潮。我国封建社会从前期转向后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动。它们都或多或少和这次农民战争有关。因之唐末农民战争就具有许多特点。研究和阐明这些特点,无疑地是史学工作者的战斗任务。本文仅就其中的若干问题略作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末农民战争 历史作用 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 李唐王朝 黄巢起义 历史时期 两税法 土地所有制 欧阳修
下载PDF
宋代的草市镇 被引量:11
17
作者 傅宗文 《社会科学战线》 1982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草市镇的繁荣,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成就。阐明其发展状况,探索其内部结构及其对社会发展作用,这将有助于对宋代经济整体的研究。 (一) 草市镇的兴起宋代社会生产力曾有较大的发展。江东犁、踏犁、銐刀、龙骨车、筒车、秧马的应用... 草市镇的繁荣,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成就。阐明其发展状况,探索其内部结构及其对社会发展作用,这将有助于对宋代经济整体的研究。 (一) 草市镇的兴起宋代社会生产力曾有较大的发展。江东犁、踏犁、銐刀、龙骨车、筒车、秧马的应用日益普遍,陡坡(梯田)、陂泽(围田)、荒滩(涂田、沙田)甚至江湖水域(葑田)的多种开发,上百种水稻品种的广泛种植,二麦播种的扩及岭南,灌溉、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市 宋代 市镇经济 手工业 南宋 农民 商品经济 市镇发展 社会发展作用 生活消费
原文传递
宋代的草市镇与扩城建郊 被引量:4
18
作者 傅宗文 《社会科学战线》 1988年第4期162-166,共5页
(一) 北宋建国后,分裂的国家重新统一,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有力,除了西、北两边时有民族战争外,辽阔领域长期安定,社会经济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社会人口因此也就获得迅速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必然要能动地调整了城乡的居住状态。... (一) 北宋建国后,分裂的国家重新统一,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有力,除了西、北两边时有民族战争外,辽阔领域长期安定,社会经济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社会人口因此也就获得迅速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必然要能动地调整了城乡的居住状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京师、府州军监、县、镇各类城市,成为人口集结的重要目标,八方辐辏,万姓奔进。城市人口的膨胀,较早地就成了一个问题。京师首当其冲。太祖、太宗年中,各割据政权相继覆灭,其“诸侯”、“王公”、“陪臣”、“雄军”、“士民”,“小者十郡之众,大者百州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市 宋代 城市人口 临安 社会经济 重要目标 割据政权 北宋 建国后 城市居民
原文传递
宋代的私庄
19
作者 傅宗文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83年第1期11-12,共2页
一、我国地主田庄经济出现得很早,汉代已颇为发达。西汉前期,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渭水、黄河与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曾涌现种植单一作物以应市场需要的田庄。南朝田庄承汉陋习,盛行僮奴部曲制。到唐代,才渐有变更。而唐代普遍发达的田庄... 一、我国地主田庄经济出现得很早,汉代已颇为发达。西汉前期,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渭水、黄河与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曾涌现种植单一作物以应市场需要的田庄。南朝田庄承汉陋习,盛行僮奴部曲制。到唐代,才渐有变更。而唐代普遍发达的田庄经济,是宋代田庄的历史前提。但宋代田庄的更大进展,仍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以土地为根基,并借助其政治权力,通过分成租或定额租,及人身依附诸条件,把貌似自由的客户束缚于田庄,以进行生产活动,是宋代田庄的普遍特点。田庄大体可分三大区域:庄院,即地主家族成员住宅区;庄舍,为佃客住宅;庄田。北宋初年,南宋两淮战后恢复地区,可能会有成片大田庄,但零碎洒花应是一般大中型的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田庄经济 长江中下游 西汉前期 商品经济 市场需要 历史前提 历史条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