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3
1
作者 傅彩峰 高朝 +1 位作者 苏天慧 张春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0-153,193,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12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入r TMS患侧刺激组、健侧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患侧刺...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12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入r TMS患侧刺激组、健侧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患侧刺激组给予M1区100%运动阈值(MT)的r TMS,健侧刺激组给予M1区70%MT的r TMS。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潜伏期并计算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ermotion conduction time,CMCT)。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的FMA评分、BI及MEP潜伏期、CMCT均改善(P<0.05),r TMS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治疗组间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频r TMS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低频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恢复期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川芎嗪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傅彩峰 高朝 +6 位作者 王佩佩 刘云霞 任万雷 曹春燕 张春玲 刘志华 吕少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7期1900-1902,共3页
目的探讨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盐酸川芎嗪联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IF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2组均采用地塞米松及血栓通静脉注射、TDP灯照射、口服维生素B1治疗,... 目的探讨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盐酸川芎嗪联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IF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2组均采用地塞米松及血栓通静脉注射、TDP灯照射、口服维生素B1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川芎嗪治疗。观察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面部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RI潜伏期、CAMP波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川芎嗪治疗IFP疗效确切,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面部神经功能,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盐酸川芎嗪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傅彩峰 高朝 +4 位作者 王佩佩 吕少萍 刘云霞 曹春燕 刘志华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物理因子及针灸、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治...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物理因子及针灸、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治疗28天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两组总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均缩短、波幅升高,瞬目反射R1波的潜伏期缩短,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基础药物、康复理疗及针灸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超声波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傅彩峰 高朝 +2 位作者 楚妍峰 邢锐 潘尚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55,共3页
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eialpainsyndrome,MPS)是一种常见的、以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软组织损害性疾病,发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是腰部骨骼肌内有肌筋膜疼痛触发点(trig—gerpoint)。关于疼痛触发点的形成机制尚无统一定论。
关键词 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超声波联合悬吊运动疗法 患者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联合综合消肿疗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傅彩峰 高朝 +3 位作者 张懿 郑兆燕 侯彩霞 吕少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观察低能量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综合消肿疗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击波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综合消肿疗法进行治疗(每周治疗6 d,连... 目的观察低能量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综合消肿疗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击波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综合消肿疗法进行治疗(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2周),冲击波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低能量ESWT治疗(每周3次,连续治疗2周)。综合消肿治疗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检测2组患者的上肢周径和上臂软组织厚度,同时采用上肢功能评定(DASH)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肘点、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冲击波组治疗后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肘点、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冲击波组治疗后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冲击波组和对照组患者的DASH评分分别为(9.32±4.05)分和(13.47±5.96)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冲击波组治疗后的DASH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ESWT联合综合消肿疗法可显著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程度,并改善其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 综合消肿治疗 乳腺癌术后 淋巴水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