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密度的麦秸砖墙导热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傅志前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9-292,共4页
在麦秸砖墙传热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密度麦秸砖墙导热系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麦秸砖墙导热系数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低能耗、经济的绿色墙体绝热材料.同时,试验结果还表明麦秸砖墙导热系数随密度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 在麦秸砖墙传热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密度麦秸砖墙导热系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麦秸砖墙导热系数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低能耗、经济的绿色墙体绝热材料.同时,试验结果还表明麦秸砖墙导热系数随密度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另外,根据麦秸砖的制作、砌筑和试验结果,确定了秸秆砖墙导热系数较小的合理密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建筑 麦秸砖 密度 导热系数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麦秸砖墙导热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傅志前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7-1019,共3页
对不同含水率(质量分数)、不同密度麦秸砖墙的导热系数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温度区段对麦秸砖墙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秸砖墙导热系数随其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随其密度的增大而升高.不同温度区段影响麦秸砖墙的导热系数,相同含... 对不同含水率(质量分数)、不同密度麦秸砖墙的导热系数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温度区段对麦秸砖墙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秸砖墙导热系数随其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随其密度的增大而升高.不同温度区段影响麦秸砖墙的导热系数,相同含水率麦秸砖墙导热系数随温度区段升高呈近似线性增加.麦秸砖墙含水率应保证小于13.0%,以使其具有高热阻值,确保其隔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砖墙 含水率 导热系数
下载PDF
贲卦美学初探——对中国传统建筑斗拱艺术嬗变的反思 被引量:8
3
作者 傅志前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1,共6页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端,孕育了中华民族特定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倾向,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贲卦是体现《周易》美学思想的重要一卦,本文在文与质的关系上研究贲卦的美学思想,梳理贲卦美学思想对...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端,孕育了中华民族特定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倾向,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贲卦是体现《周易》美学思想的重要一卦,本文在文与质的关系上研究贲卦的美学思想,梳理贲卦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符号——斗拱演变历程的影响,探求其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卦 建筑艺术 美学 斗拱
下载PDF
基于老子哲学“无”“有”观的建筑空间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傅志前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老子认为道生万物,天下万物既生于"无"又生于"有":道之"无"蕴涵着无限生机,道之"有"具有创生万物的无穷潜力。建筑由"道"所生,建筑的"无",是天、地、物、人交互生发与融... 老子认为道生万物,天下万物既生于"无"又生于"有":道之"无"蕴涵着无限生机,道之"有"具有创生万物的无穷潜力。建筑由"道"所生,建筑的"无",是天、地、物、人交互生发与融合的生命场所,建筑的"有"是天、地、物、人协同构建的空间实体。建筑遵循"道"的规律性:建筑的"无"与"有"相互依存,相反相成,建筑的"有"必然向建筑的"无"回归。建筑的"无"使得构筑建筑"无成法"。我们只有用"无为"的态度去对待建筑,依循建筑的本性构筑建筑,才能实现"无不为"的建筑,成就建筑的生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有与无 无为 建筑空间
下载PDF
暧昧秩序的演绎——藤本壮介建筑作品解读 被引量:6
5
作者 傅志前 舒珊 《华中建筑》 2016年第9期22-26,共5页
空间秩序影响和控制着建筑的结构、组织和存在方式。探寻建筑新秩序是新生代建筑师们广泛关注的议题。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基于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对物理学的研究以及森林系统的启示,提出具有多重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的建筑新秩序—... 空间秩序影响和控制着建筑的结构、组织和存在方式。探寻建筑新秩序是新生代建筑师们广泛关注的议题。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基于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对物理学的研究以及森林系统的启示,提出具有多重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的建筑新秩序——暧昧秩序。该文结合设计案例深入探讨暧昧秩序的内涵,即有序与无序的共存、单纯性与复杂性的兼容、空间与主体的交互,以期揭示藤本独特的思考过程和设计手法,对当代建筑创作思维与设计表达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本壮介 暧昧 秩序
下载PDF
贞观厥美——谢灵运山水审美易学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傅志前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67,共5页
晋宋之际,山水诗人谢灵运提出"贞观厥美"的山水审美观。"贞观厥美"的核心是"贞"观山水,就是以一种中立不倚的方法来观山水之"正",以体察天地万物之"真"。这种山水审美观,要求排除任... 晋宋之际,山水诗人谢灵运提出"贞观厥美"的山水审美观。"贞观厥美"的核心是"贞"观山水,就是以一种中立不倚的方法来观山水之"正",以体察天地万物之"真"。这种山水审美观,要求排除任何因素的干扰,保持纯净而无杂念的审美状态观察出真实的山水,以此体现山水之原美。与玄学的"得意忘象"相比,谢灵运提倡的这种山水审美观不仅追求物象之本,而且追求符合物性之美,以求象、意合一,因而更能原自然山水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贞观 山水 审美观
下载PDF
论谢灵运《山居赋》植物之美 被引量:1
7
作者 傅志前 《风景园林》 2013年第3期121-124,共4页
谢灵运隐居在始宁庄园著《山居赋》以记载植物之美。他提出"贞观厥美"的观物方法,即以一种中立不倚的方法来观山水之"正",以体察万物之"真"。他在山居中长期细致地观察植物,极物之形、尽物之性、感物之情... 谢灵运隐居在始宁庄园著《山居赋》以记载植物之美。他提出"贞观厥美"的观物方法,即以一种中立不倚的方法来观山水之"正",以体察万物之"真"。他在山居中长期细致地观察植物,极物之形、尽物之性、感物之情,写出植物的美趣、生机。谢灵运将山中植物纳入审美欣趣之中,使其具有一种文人气息;另一方面谢灵运描摹植物的自然清新之美,以此体现植物的自然美,与两汉园林的植物之美有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植物 园林美学 中国园林 谢灵运 山居赋
下载PDF
麦秸砌块墙各向异性的导热系数试验研究
8
作者 傅志前 《新型建筑材料》 2013年第12期31-33,37,共4页
在麦秸砌块墙各向异性传热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密度麦秸砌块墙平行和垂直热流方向的导热系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密度时麦秸砌块墙垂直热流方向的导热系数大,高密度时结果相反。但随着密度的增大,垂直热流方向与平行热流方向... 在麦秸砌块墙各向异性传热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密度麦秸砌块墙平行和垂直热流方向的导热系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密度时麦秸砌块墙垂直热流方向的导热系数大,高密度时结果相反。但随着密度的增大,垂直热流方向与平行热流方向的导热系数差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砌块墙 各向异性 导热系数 试验研究
下载PDF
邹城孟庙亚圣殿庭院古柏空间研究
9
作者 傅志前 李珂 《古建园林技术》 2021年第1期37-41,共5页
柏树作为儒家文化的一种比德符号,隐喻着君子的坚心劲节、道德生命的永恒、儒学的文化传承,具有强烈的教化意义。孟庙亚圣殿殿前庭院内苍劲森郁古柏的规整布局,改变庭院空间的光影,丰富庭院空间的层次,限定视觉空间的主要导向并延长主... 柏树作为儒家文化的一种比德符号,隐喻着君子的坚心劲节、道德生命的永恒、儒学的文化传承,具有强烈的教化意义。孟庙亚圣殿殿前庭院内苍劲森郁古柏的规整布局,改变庭院空间的光影,丰富庭院空间的层次,限定视觉空间的主要导向并延长主要视觉空间距离,凸显亚圣殿的空间位置并丰富亚圣殿视觉体验。古柏的"自然生长"打破了亚圣殿庭院建筑的静态存在,使得祭祀空间蕴含着一股生机,成为孟子道德生命的表征符号。孟庙的古柏与亚圣殿和东西庑殿构成一种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的空间环境,形成一种严整、肃穆、恭敬而又蕴含生机的祭祀空间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柏 孟庙 祭祀空间 儒家文化 氛围
下载PDF
建筑空间的情感量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政坤 傅志前 邵曙光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11期163-164,共2页
基于人工智能中的情感计算与参数化设计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研究法、模拟法对不同的建筑及空间形式的情感进行数字量化研究,通过研究携带不同情感强度e的小空间所产生能量的吸引、传递、衰减的过程,从而得到能够阐释不同情感空间的空间矩... 基于人工智能中的情感计算与参数化设计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研究法、模拟法对不同的建筑及空间形式的情感进行数字量化研究,通过研究携带不同情感强度e的小空间所产生能量的吸引、传递、衰减的过程,从而得到能够阐释不同情感空间的空间矩阵N,并借助参数化设计将其进行可视化操作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强度 空间矩阵 参数化设计
下载PDF
欲望与约束:城市非正式营造现象研究——以功能转变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佳琪 傅志前 +1 位作者 刘一丹 荆树举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3期188-191,共4页
非正式营造,即逾越了现代社会中在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已建立的规则体系,而以使用者的“意志”为主导的营造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非正式营造在城市进化中普遍存在,且保持着其独有的活力与生命力。文章通过理论演化、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 非正式营造,即逾越了现代社会中在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已建立的规则体系,而以使用者的“意志”为主导的营造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非正式营造在城市进化中普遍存在,且保持着其独有的活力与生命力。文章通过理论演化、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非正式营造现象规律性的演化机制进行研究,总结其生成和发展的规律,发现隐藏在“非正式”表皮之下潜在的“正式”秩序,意在提供一种批判性的视野,以重新审视非正式营造存在的意义以及发展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营造 城市演化机制 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国外秸秆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傅志前 朱兰玺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6,共4页
通过对国外秸秆建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揭示出秸秆材料的天然可再生、零排放、低能耗、高隔热的特性,满足人们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是国外秸秆建筑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秸秆建筑的结构、防水、防火;建造... 通过对国外秸秆建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揭示出秸秆材料的天然可再生、零排放、低能耗、高隔热的特性,满足人们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是国外秸秆建筑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秸秆建筑的结构、防水、防火;建造技术的发展是国外秸秆建筑发展的技术保证,形成较为成熟的规范体系,这种建筑类型值得我国建筑领域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建筑 天然材料 低能耗 高热阻
原文传递
环境美学视野下的工业建筑设计趋势 被引量:8
13
作者 傅志前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8-201,187,共5页
工业建筑是工业社会的必然产物,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多米诺斯葡萄酒厂和阿普利克斯工厂的案例分析,探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表明工业建筑设计受到环境美学的影响。在环境美学的影响下,建筑师在设计中应当充... 工业建筑是工业社会的必然产物,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多米诺斯葡萄酒厂和阿普利克斯工厂的案例分析,探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表明工业建筑设计受到环境美学的影响。在环境美学的影响下,建筑师在设计中应当充分尊重环境,利用环境,降低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创造出新的景观,使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技术美学 工业建筑 建筑设计
原文传递
《离》卦美学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门窗艺术溯源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志前 《周易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46-52,共7页
《离》卦美学对中国古代建筑有重要影响。《离》卦以"丽"、"明"二义为主。"丽"蕴含着相互附丽、利贞后亨的文化思想,呈现联系、利贞之美;"明"蕴含着上下重明、前后继明的文化思想,呈现"... 《离》卦美学对中国古代建筑有重要影响。《离》卦以"丽"、"明"二义为主。"丽"蕴含着相互附丽、利贞后亨的文化思想,呈现联系、利贞之美;"明"蕴含着上下重明、前后继明的文化思想,呈现"重明丽乎正"、"大人继明照于四方"之美。《离》卦揭示的丽、明的美学思想,将天文之明和人文之明建立联系,以人文之明德传承发展为旨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门窗艺术的文化根基,是中国古代建筑门窗艺术的美学根源,明德相继是门窗艺术"活"的生命,对当今的建筑门窗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卦 《周易》美学 门窗艺术
原文传递
“自然”园林——《山居赋》与《园冶》的自然观比较研究
15
作者 傅志前 《建筑史》 2013年第2期84-91,共8页
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明确山居园林的'自然'意义。他的山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自然'山水园林,与两汉的天然山水园林已经有了质的区别。山水景观成为谢灵运得以超越自身的外在无限性存在。在这种意义下,谢灵运的山居园... 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明确山居园林的'自然'意义。他的山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自然'山水园林,与两汉的天然山水园林已经有了质的区别。山水景观成为谢灵运得以超越自身的外在无限性存在。在这种意义下,谢灵运的山居园林与明人计成《园冶》所阐述的园林美学思想存在差异,前者的重点在于凸显自然山水的本原意义,后者的目的在于显现胸中山水的自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园林 自然观 谢灵运 山居赋 计成 园冶
原文传递
栖盘之意——谢灵运园林思想探源
16
作者 傅志前 《建筑史》 2013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谢灵运在《山居赋》中首先总结了晋宋之前的士人隐居方式,并依据环境条件将隐居划分为岩栖、山居、丘园和城旁四种模式,开启了中国文人园林系统分类的先声。他在园林的形式与本质关系,即心事之辨的基础上,表达了重心又重事的思想,不仅... 谢灵运在《山居赋》中首先总结了晋宋之前的士人隐居方式,并依据环境条件将隐居划分为岩栖、山居、丘园和城旁四种模式,开启了中国文人园林系统分类的先声。他在园林的形式与本质关系,即心事之辨的基础上,表达了重心又重事的思想,不仅使山水成为园林的主体,而且还为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发展打开了'心'门。先秦两汉园林的生产、狩猎和祭祀等实用功能,在山水园林中转变为虚灵思想,即园林'栖盘'、'嘉遁'之'意',这种之意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灵魂。隐逸之'意',使得谢灵运在山居园林的经营中,体现出一种清新、幽深的审美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栖盘 山水 园林 美学
原文传递
俞樾造园思想研究
17
作者 傅志前 《建筑史》 2015年第2期83-89,共7页
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寓居苏州时,利用屋旁的余地筑成曲园。俞樾营造的曲园,朴拙无华,布局规则,但是园主曲意深远,追求'曲则全''曲而达'的生命境界。曲园以'春在'为主旨,园林中春意盎然,充盈着生机活力,展示出园... 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寓居苏州时,利用屋旁的余地筑成曲园。俞樾营造的曲园,朴拙无华,布局规则,但是园主曲意深远,追求'曲则全''曲而达'的生命境界。曲园以'春在'为主旨,园林中春意盎然,充盈着生机活力,展示出园主的生命理想。俞樾以'乐天知命'的生命态度,不以小园为陋,经营着人、园圆融共生的生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园 俞樾 文人园林 生命境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