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书论范畴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1
作者 周睿 傅志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本文梳理了中国书论范畴的层次与结构,融汇体验美学、解释学、语言哲学等中西思想资源,结合多年范畴研究经验,提出几种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体验、共通感、对话精神、历史思维、语言智慧和学派角度,借此提撕书论范畴的历史线索和演变内涵... 本文梳理了中国书论范畴的层次与结构,融汇体验美学、解释学、语言哲学等中西思想资源,结合多年范畴研究经验,提出几种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体验、共通感、对话精神、历史思维、语言智慧和学派角度,借此提撕书论范畴的历史线索和演变内涵,在建构丰实有序的书论范畴知识体系时,也不失其灵动性、开放性与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论范畴 结构 研究方法 体验美学 解释学
下载PDF
书法中的“轻”
2
作者 傅志源 周睿 《中国书画》 2022年第8期26-28,共3页
一、“轻”的意义溯源“轻”本义为古时一种轻便战车,后引申为事物之分量不大。《说文解字》载:“轻,轻车也,从车至声,去盈切。”“轻”具有“轻便”“轻薄”之意,而后逐渐引申为主观态度上的“轻视”“轻”。《孟子·梁惠王上》云... 一、“轻”的意义溯源“轻”本义为古时一种轻便战车,后引申为事物之分量不大。《说文解字》载:“轻,轻车也,从车至声,去盈切。”“轻”具有“轻便”“轻薄”之意,而后逐渐引申为主观态度上的“轻视”“轻”。《孟子·梁惠王上》云:“权,然后知轻重。”又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由于表示事物质量较小的状态,“轻”具有一种上扬的力量感,多表现为灵动、迅捷之势。《广雅·释天》云:“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中和为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感 民为贵 主观态度 《说文解字》 梁惠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