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西南医院骨科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分型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轶男 凤梓涵 +6 位作者 徐磊 姜北 黎庶 傅景曙 谢肇 王海连 胡晓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了解骨科感染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分析其分型特点和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重庆西南医院骨科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1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以mec A-fem B双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 目的:了解骨科感染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分析其分型特点和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重庆西南医院骨科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1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以mec A-fem B双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MRSA,应用葡萄球菌染色体mec耐药盒(SCCme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基因(spa)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确定菌株序列型别,并检测所有菌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利福平及四环素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162株金葡菌中共检出34株MRSA(20.99%),包括SCCmecⅠ型16株,SCCmecⅣ型17株,SCCmecⅤ型1株,未检测到SCCmecⅡ、Ⅲ型.spa及MLST分型结果显示,所有MRSA菌株共分为14个spa型,9个ST型.药敏试验显示菌株多重耐药现象较少,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MRSA.结论:西南医院骨科MRSA主要为SCCmecⅠ、Ⅳ型,ST59-MRSA-Ⅳ-t437为主要流行克隆,其对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生素 骨科感染 分子分型 耐药谱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循证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谢肇 李伟 +2 位作者 傅景曙 黄科 喻盛鹏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4期440-440,共1页
循证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生利用各种方式来获得最佳研究证据,结合医生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经验,并考虑患者的意愿制定出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案[1].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生成一个逼真的、具有视、听、触等多种感知的虚拟... 循证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生利用各种方式来获得最佳研究证据,结合医生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经验,并考虑患者的意愿制定出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案[1].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生成一个逼真的、具有视、听、触等多种感知的虚拟环境,使人感觉身临其境[2].利用该技术也已经可以模拟复杂的骨科手术,如关节成形术、关节离断术等[3].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疾病诊断、康复治疗、远程医疗等许多医疗方面得到应用[4].虚拟现实技术在循证骨科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虚拟解剖学方面和虚拟手术学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教学 循证医学 虚拟现实技术
下载PDF
Cbfβ人工miRNA干扰载体构建及稳定细胞株系的获得与鉴定
3
作者 黄科 胡宗凯 +4 位作者 喻胜鹏 傅景曙 李伟 董世武 谢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82-686,共5页
目的构建Cbfβ基因干扰载体,获得Cbfβ人工miRNA干扰载体和稳定细胞株系,检测其对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设计特异性干扰小鼠Cbfβ基因的人工miRNA序列,构建Cbfβ干扰载体Blockit miRNA-cbfβ-miRNA1/miRNA2,将... 目的构建Cbfβ基因干扰载体,获得Cbfβ人工miRNA干扰载体和稳定细胞株系,检测其对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设计特异性干扰小鼠Cbfβ基因的人工miRNA序列,构建Cbfβ干扰载体Blockit miRNA-cbfβ-miRNA1/miRNA2,将其转入C3H10T1/2细胞获得稳定细胞株;用BMP-2诱导3 d后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Cbfβ、Runx2和成骨标志基因ALP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成骨转录因子Cbfβ的干扰载体并获得了稳定细胞株系,成骨标志基因ALP和Cbf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Runx2下降不显著(P>0.05)。结论 miRNA-cbfβ-miRNA1/miRNA2载体可以抑制成骨转录因子Cbfβ的功能,进而降低成骨标志基因ALP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获得可以影响成骨过程的稳定细胞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fβ amiRNAs amir-Cbfβ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喻胜鹏 傅景曙 +3 位作者 李伟 黄科 黄强 谢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630-1634,共5页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骨髓炎骨缺损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本科收治的25例长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和局部使用的不同剂量的万古霉素对骨愈合过程可能...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骨髓炎骨缺损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本科收治的25例长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和局部使用的不同剂量的万古霉素对骨愈合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25例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22例患者末次随访获得了影像学骨愈合。根据SamanthaX线评分标准,常规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术后4个月Samantha评分分别是4.16和3.90。局部常规剂量抗生素组(12例),1例切口延迟愈合,3例炎症复发。局部大剂量抗生素组(10例),术后无复发病例。结论Masquelet技术是一种可靠、易行的骨髓炎治疗办法,特别在感染、创伤引起的大段骨重建中具有显著优势。骨水泥中含有大剂量万古霉素比普通剂量的万古霉素骨水泥控制骨髓炎炎症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诱导膜 自体 移植
下载PDF
Ⅰ期自体松质骨移植修复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喻胜鹏 杨子洋 +2 位作者 傅景曙 黄科 谢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Ⅰ期自体松质骨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8例胫骨骨髓炎患者,包括11例感染性骨不连。彻底清创后Ⅰ期移植颗粒状自体松质骨,外置锁定钢板作为外固定支架。结果18例患... 目的探讨Ⅰ期自体松质骨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8例胫骨骨髓炎患者,包括11例感染性骨不连。彻底清创后Ⅰ期移植颗粒状自体松质骨,外置锁定钢板作为外固定支架。结果18例患者随访12-34个月,平均21个月。其中15例获得骨愈合;2例患者同时发生炎症复发和骨吸收;1例骨不连患者获得骨愈合但需要再次清创;2例患者发生钉道感染,其中1例同时发生骨吸收需要再次植骨。结论结合外固定支架,彻底清创后选择一些小节段的骨髓炎骨缺损患者行Ⅰ期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外固定架 自体 移植
下载PDF
膜诱导技术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 被引量:4
6
作者 沈杰 孙东 +3 位作者 汪小华 傅景曙 王舒琳 谢肇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0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41(22~5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膜...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41(22~5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膜诱导技术结合内固定治疗。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填塞,钢板内固定;6~8周感染控制后行诱导膜内植骨重建骨缺损,同时更换内固定。记录随访期间患者的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7(24~30)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影像学及临床愈合,影像学愈合时间平均为4.5(4~6)个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6(5~8)个月。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一期清创后感染复发,经过再次清创感染控制后二期重建达到骨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下肢功能量表(LEFS)评分平均为70(59~80)分。结论膜诱导技术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感染复发率低、骨愈合快、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固定术 感染性骨不连 膜诱导技术
下载PDF
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临床循证指南(2023版) 被引量:11
7
作者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沈杰 +39 位作者 陈林 董世武 傅景曙 官建中 何洪波 侯春丽 侯志勇 李刚 李杭 刘凤祥 刘雷 马锋 聂涛 覃承诃 石健 舒衡生 孙东 孙立 王光林 汪小华 王志强 吴宏日 邢军超 许建中 徐永清 杨大威 于腾波 袁志 张文明 赵枫 郑佳状 周大鹏 朱晨 朱跃良 谢肇 吴新宝 张长青 唐佩福 张英泽 罗飞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7-120,共14页
感染性骨缺损是指伴有感染或在骨感染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骨质缺损,需要外科干预,但治疗过程繁琐而复杂:既要控制骨感染又要修复骨缺损,有时还涉及复杂的软组织重建,任何环节未达到相应的目标都可能导致整体治疗失败。因此,感染性骨缺损一... 感染性骨缺损是指伴有感染或在骨感染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骨质缺损,需要外科干预,但治疗过程繁琐而复杂:既要控制骨感染又要修复骨缺损,有时还涉及复杂的软组织重建,任何环节未达到相应的目标都可能导致整体治疗失败。因此,感染性骨缺损一直是骨科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常规治疗方法主要为彻底清创、植骨或骨搬移、全身及局部抗生素应用。彻底外科清创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基石,而清创范围、骨缺损重建时机和方式长期存在争议。随着膜诱导技术的临床应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在有效感染控制和快速缺损修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越来越多的临床骨科医师开始关注膜诱导技术,但因忽略骨感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细节,其疗效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并发症。为此,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组织国内骨科领域相关专家,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订《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临床循证指南(2023版)》,从感染性骨缺损的精准诊断、术前评估、手术过程及术后管理和康复等方面提出推荐建议,为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清创术 骨移植 指南
原文传递
膜诱导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外置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 被引量:20
8
作者 傅景曙 汪小华 +4 位作者 吴宏日 沈杰 黄科 喻胜鹏 谢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36-541,共6页
目的 探讨应用膜诱导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外置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采用膜诱导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外置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107例患者资料.其中62例二期手术去除骨水泥后植骨修复骨... 目的 探讨应用膜诱导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外置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采用膜诱导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外置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107例患者资料.其中62例二期手术去除骨水泥后植骨修复骨缺损时将外置锁定加压钢板更换为髓内钉内固定(简称内固定组),45例保留原有外固定(简称外固定组).内固定组62例患者,男52例,女10例,年龄18~61岁,平均39.6岁;骨缺损长度3~17 cm,平均6.93cm;Cierny-Mader分型:Ⅲ型15例,Ⅳ型47例;病因:血源性9例,创伤性53例;部位:近端15例,中段28例,远端19例.外固定组45例,年龄18~65岁,平均41.3岁;骨缺损长度5~12 cm,平均7.12 cm;Cierny-Mader分型:Ⅲ型13例,Ⅳ型32例;病因:血源性6例,创伤性39例;部位:近端12例,中段19例,远端14例.结果 10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平均23.5个月.其中一期术后20例感染复发,复发率为18.7%(20/107),再次行清创手术,术后10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二期术后101例(内固定组58例,外固定组43例)骨缺损获得骨愈合,内固定组平均影像学骨愈合时间6.2个月,外固定组平均影像学骨愈合时间6.9个月;6例(内固定组4例,外固定组2例)患者发生骨不连,骨不连发生率为6.5%(4/62)、4.4% (2/45).二期术后内固定组3例、外固定组2例患者感染复发,复发率分别为4.8%(3/62)、4.4% (2/45).术后外固定组5例发生钉道感染,6例发生外固定松动.结论 LCP外固定结合膜诱导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存在钉道感染和外固定架松动,不利于移植骨的重建塑形.同LCP相比较,髓内钉组影像学愈合与临床骨愈合时间更短,因此更适合于二期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创伤和损伤 外固定器 胫骨
原文传递
En bloc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长骨Cierny-MaderⅣ型创伤后骨感染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宏日 贾硕 +4 位作者 傅景曙 喻胜鹏 余鑫 沈杰 谢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探讨en bloc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对长骨Cierny—MaderⅣ型创伤后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6例长骨创伤后骨感染患者,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21-68岁,平均41岁。Cierny—Mader... 目的探讨en bloc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对长骨Cierny—MaderⅣ型创伤后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6例长骨创伤后骨感染患者,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21-68岁,平均41岁。Cierny—Mader分型均为Ⅳ型。均采用en bloc切除清除病灶及膜诱导骨重建技术分期治疗。观察患者感染治愈、骨愈合、肢体功能活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6例患者Ⅰ期清创后形成2—10.9cm(平均5.5cm)的节段性骨缺损。7例需行局部皮瓣转移覆盖伤口。5例行二次清创。全身使用抗生素及Ⅱ期植骨时间分别为2—6周(平均2.5周)和6-36周(平均12周)。随访24-45个月,平均29.5个月。1例复发,予再次清创及永久抗生素骨水泥填充后痊愈。骨感染治愈率为97%(35/36)。所有患者于术后4—8个月(平均5.9个月)获得骨愈合,并最终能独立行走。30例恢复原本工作或体力劳动。患者无疼痛及再骨折等并发症,6例出现邻近关节僵硬。结论采用en bloc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能够彻底清除病灶,降低复发率并保存患肢功能,是根治性保肢治疗长骨Cierny—MaderⅣ型创伤后骨感染简单、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骨折 膜诱导技术
原文传递
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 被引量:51
10
作者 汪小华 傅景曙 +1 位作者 沈杰 谢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7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19.67岁,平均40.9岁。I期清创后平均骨缺损长度6.7cm(2.0—18.5cm),在骨缺...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7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19.67岁,平均40.9岁。I期清创后平均骨缺损长度6.7cm(2.0—18.5cm),在骨缺损处填塞抗生素骨水泥诱导生物膜形成,Ⅱ期在膜内植骨重建骨缺损,观察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疗效。结果17例患者随访24-32个月(平均27个月),均获得临床骨愈合。术后4~6个月均获得影像学骨愈合。其中2例I期术后感染复发,再次清创后,1例发生外固定架近端钉道感染,拆除外固定钢板螺钉并局部换药处理后控制感染;2例出现功能障碍,1例足内翻畸形,1例踝关节僵直,1例出现金属排斥反应。结论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可取得良好疗效,尤其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中具有显著的优势。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关注患肢功能性并发症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胫骨骨折 膜诱导技术
原文传递
Masquelet技术治疗创伤后长骨骨髓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傅景曙 喻胜鹏 +2 位作者 汪小华 李伟 谢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6-179,共4页
创伤后长骨骨髓炎常继发于严重开放性骨折及部分闭合性骨折患者,一直以来都是临床骨科治疗的难题。Masquelet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骨重建方法,在急性骨缺失、肿瘤、感染等方面的治疗都证实了其有效性。该技术主要分2期进行:一期通过彻... 创伤后长骨骨髓炎常继发于严重开放性骨折及部分闭合性骨折患者,一直以来都是临床骨科治疗的难题。Masquelet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骨重建方法,在急性骨缺失、肿瘤、感染等方面的治疗都证实了其有效性。该技术主要分2期进行:一期通过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控制感染,并诱导形成一层具有生物活性的膜;二期取出骨水泥,膜内植骨重建骨缺损。Masquelet技术使骨快速愈合以及重建大节段骨缺损的能力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就Masquelet技术治疗创伤后长骨骨髓炎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创伤和损伤 骨缺损 Masquelet技术
原文传递
骨髓炎清创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傅景曙 谢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7-669,共3页
骨髓炎的治疗一直是骨科医师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炎症的控制及清创后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是骨髓炎治疗的两大难题.反复清创和置管冲洗不断增加患者的痛苦,让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如何通过清创实现对炎症的有效控制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问题.... 骨髓炎的治疗一直是骨科医师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炎症的控制及清创后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是骨髓炎治疗的两大难题.反复清创和置管冲洗不断增加患者的痛苦,让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如何通过清创实现对炎症的有效控制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问题.虽然目前一些新型辅助工具如负压封闭引流(VSD)、脉冲冲洗等使清创变得简单,但效果并不满意,且炎症容易复发.真正彻底而有效的清创才是控制感染的关键.清创手术既要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又要完整切除失活组织和去除内固定材料,因此,清创手术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的外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创技术 骨髓炎 负压封闭引流 置管冲洗 清创手术 内固定材料 骨科医师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3
作者 傅景曙 汪小华 +6 位作者 王舒琳 贾超 吴宏日 沈杰 黄科 喻胜鹏 谢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4月—2017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21例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9~60岁[(44.1±5...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4月—2017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21例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9~60岁[(44.1±5.8)岁]。初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例,Ⅴ型14例,Ⅵ型6例。感染时间:<3周3例,3~10周12例,>10周6例。所有患者采用清创后骨缺损区放置骨水泥的膜诱导技术分两期进行手术;Ⅰ期去除内固定并彻底清创后放置抗生素骨水泥与内固定钢板;Ⅱ期行植骨骨重建。记录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评估感染控制、骨缺损愈合及并发症等情况;以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获随访12~62个月,平均23.5个月。Ⅰ期术前感染指标与Ⅱ期术后3个月相比,WBC由术前(10.6±2.3)×10.9/L降至(6.7±3.5)×10.9/L,ESR由术前(26.0±5.3)mm/h降至(12.1±4.3)mm/h,CRP由术前(10.0±1.5)mg/L降至(5.8±1.0)mg/L(P均<0.05)。17例患者Ⅰ期术后感染控制,4例出现感染复发,予以再次Ⅰ期清创,随访期内再无复发;2例因Ⅰ期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予以局部皮瓣转移术覆盖伤口;2例行膝关节融合术,无一例截肢。21例患者术后均获骨性愈合,随访期内均达到临床骨愈合标准。1例患者出现取骨区感染。无骨不连、感染复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感染时间<3周及3~10周患者ROM由术前(95.2±10.4)°和(85.7±11.5)°提升至(120.2±10.5)°和(98.6±12.2)°(P<0.01),而感染时间>10周患者无显著改善(P>0.05)。所有患者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5.6±8.2)分提高至术后(82.0±6.6)分(P<0.01)。结论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可有效控制感染,实现临床骨性愈合,并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感染 膜诱导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