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管隧道基槽开挖及设备 被引量:2
1
作者 傅智伟 《世界隧道》 2000年第6期14-16,共3页
简要介绍了沉管隧道基槽开挖的过程及所使用设备的特点,并对设备的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沉管隧道 基槽开挖 开挖设备 定位测量仪 水下隧道
下载PDF
未注册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从Ipad等热门商标争议说起
2
作者 傅智伟 《商情》 2012年第11期216-217,共2页
近年来,外国知名品牌在中国遭遇商标权属争议的案例时有发生,其中往往涉及未注册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问题。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存在有其客观原因,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使用风险及其法律保护也有鲜明的特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使用者在关注相... 近年来,外国知名品牌在中国遭遇商标权属争议的案例时有发生,其中往往涉及未注册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问题。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存在有其客观原因,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使用风险及其法律保护也有鲜明的特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使用者在关注相关法律制度的同时,也应当充分利用包括平等协商在内的商业措施,以达成既有利于自身品牌的树立,又不触犯我国法律制度的良好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注册商标驰名商标商标抢注
下载PDF
话剧《铸剑》与小说《铸剑》:表现主义的两副面孔
3
作者 傅智伟 符杰祥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2-66,共15页
1927年4月,鲁迅在当时的革命策源地广州完成了自己的小说创作《铸剑》。时隔九十年,波兰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Grzegorz Jarzyna)在中国上海将《铸剑》搬上了话剧舞台。自2017年12日10日起,亚日那的话剧《铸剑》开始在上海、哈尔滨... 1927年4月,鲁迅在当时的革命策源地广州完成了自己的小说创作《铸剑》。时隔九十年,波兰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Grzegorz Jarzyna)在中国上海将《铸剑》搬上了话剧舞台。自2017年12日10日起,亚日那的话剧《铸剑》开始在上海、哈尔滨、北京三地巡演。巡演的过程中,亚日那对话剧做了诸多调整,最后带着经过完善的话剧于2018年5月5日-7日重返上海。因为改编的效应,话剧《铸剑》在上演之后引发热议。其中的焦点问题便是:是一个《铸剑》,还是两个《铸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剑》 话剧舞台 小说创作 表现主义 1927年 焦点问题 上海 哈尔滨
下载PDF
遂昌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4
作者 唐健 傅智伟 《浙江房地产》 2009年第5期56-56,共1页
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遂昌县房管处制定《遂昌县房地产管理处对干部职工违反工作纪律规定》,推行和完善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理制、责任追究制,窗口考勤制度,实行责任连带,具体责任落实到科室,落实到每一人。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 遂昌县 岗位责任制 房地产管理处 首问负责制 责任追究制 工作纪律
下载PDF
叶嘉莹对传统词学的体系化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傅智伟 《文艺评论》 CSSCI 2015年第2期87-90,共4页
叶嘉莹的抱负所在颇可从下面这句话见出:“在如何评定词之意义与价值的词学方面,则自北宋以迄今日却似乎一直未能为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谬钺曾高度评价叶嘉莹的词学建构“所论能融会古今中外,对词之特质做出了根本的探讨... 叶嘉莹的抱负所在颇可从下面这句话见出:“在如何评定词之意义与价值的词学方面,则自北宋以迄今日却似乎一直未能为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谬钺曾高度评价叶嘉莹的词学建构“所论能融会古今中外,对词之特质做出了根本的探讨,体大思精,发前人所未发,是继《人间词话》后,对中国词学又一次值得重视的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化建构 叶嘉莹 词学 传统 《人间词话》
原文传递
从社会控制视角对我国能动司法的再思考
6
作者 傅智伟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2年第2期96-97,共2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能动司法的一般理论,对能动司法理念的提出及其概念的内涵作了一个概况的总结。然后,作者从社会控制理论的原理及其在司法问题上的适用性出发,分析了能动司法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与问题,提出了能动司法理念下对司法权性质... 本文首先介绍了能动司法的一般理论,对能动司法理念的提出及其概念的内涵作了一个概况的总结。然后,作者从社会控制理论的原理及其在司法问题上的适用性出发,分析了能动司法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与问题,提出了能动司法理念下对司法权性质的新认识。社会控制理论在能动司法问题上的运用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司法 社会控制 司法权
原文传递
重审郁达夫留日小说中的“东方主义”问题:文化抵抗之可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傅智伟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7,共9页
郁达夫留日小说在显性层面贬抑传统中国,又在象征、隐喻、寓言的层面颂扬传统中国,将其作为对抗西方文明、克服身份危机的文化策略。其主人公歆羡西方文明又为西方文明所否定,由民族屈辱感获得民族自觉,使得主人公文化身份与民族身份从... 郁达夫留日小说在显性层面贬抑传统中国,又在象征、隐喻、寓言的层面颂扬传统中国,将其作为对抗西方文明、克服身份危机的文化策略。其主人公歆羡西方文明又为西方文明所否定,由民族屈辱感获得民族自觉,使得主人公文化身份与民族身份从分裂走向统一,破除了对西方文明的崇拜并发起对西方文明的抗争。以往的研究将郁达夫的留日小说看作东方主义叙事,固然有助于说明郁达夫的文化倾向,却将其认同危机简化为东方主义心态,消除了反抗的可能性和主体性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东方主义 文化抵抗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沉沦》的爱国情感与个人情感之辨——愤世之情与被压迫感的产生
8
作者 傅智伟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39-47,146-147,共10页
不必怀疑郁达夫后来的爱国言论和行为,但他留日时期写作的《沉沦》表达的并非爱国情感,而只是个人的情感。伊藤虎丸的民族屈辱感之说虽然比爱国情感更为接近《沉沦》的事实,但它同样将《沉沦》政治化了,把主人公的情感视为民族情感。《... 不必怀疑郁达夫后来的爱国言论和行为,但他留日时期写作的《沉沦》表达的并非爱国情感,而只是个人的情感。伊藤虎丸的民族屈辱感之说虽然比爱国情感更为接近《沉沦》的事实,但它同样将《沉沦》政治化了,把主人公的情感视为民族情感。《沉沦》表达的毋宁说是属于个人性质的愤世之情和被压迫感。郁达夫视诗人为现世的被压迫者与反抗者,并以这样的诗人自居。这是郁达夫接受《夜宿》中的愤世思想的基础,也是《沉沦》表达的愤世之情的根源所在。主人公被压迫的情况实则是虚拟的,被压迫感出自于他的自我想象。郁达夫对王尔德“生活模仿艺术”的观念的接受是理解《沉沦》主人公的被迫害感的关键,主人公将自我想象为屈原一类的被迫害的诗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自我 唯美主义 爱国情感 民族情感 生活模仿艺术
原文传递
舍勒与孟子:感受作为价值的来源
9
作者 李南麟 傅智伟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347-371,共25页
在哲学史上,有很多建立价值理论的尝试,在当代哲学中也一样。有三种观点在相互竞争,即价值论的理性主义、价值论的情感主义和价值论的意欲主义。它们分别把理性、感受和欲望(意欲)作为价值的来源。正如我将在下面表明的,马克斯·舍... 在哲学史上,有很多建立价值理论的尝试,在当代哲学中也一样。有三种观点在相互竞争,即价值论的理性主义、价值论的情感主义和价值论的意欲主义。它们分别把理性、感受和欲望(意欲)作为价值的来源。正如我将在下面表明的,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20世纪最重要的现象学家之一,和孟子(公元前371?—前289?),儒学的创始人之一,两者都把感受当作价值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义 现象 意欲 创始人 价值 价值论 来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