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土建类专业集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1
作者 田悦 傅柏权 王志博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9期83-86,共4页
土建类专业集群是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土木工程学院为基础建立的专业集群。通过“土建特色”这个纽带将各专业进行整合,使专业集群中各专业互为支撑、互相关联又各具特色。通过分析专业集群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建设... 土建类专业集群是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土木工程学院为基础建立的专业集群。通过“土建特色”这个纽带将各专业进行整合,使专业集群中各专业互为支撑、互相关联又各具特色。通过分析专业集群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建设逻辑、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特点、课程体系实施条件等方面展开研究,打造产教协同育人高水平专业集群,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应用型本科 土建类专业集群 课程体系
下载PDF
高校“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内涵、特征与建设
2
作者 李楠 何江英 傅柏权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5期0133-0136,共4页
高校“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作为现代教育创新的产物,旨在通过虚拟平台深化课程思政融合,强化师德师风与课程育人的统一。该教研室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强化师生互动、促进资源共享等显著特征。其建设需注重平台搭建、师资培训等方面,以... 高校“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作为现代教育创新的产物,旨在通过虚拟平台深化课程思政融合,强化师德师风与课程育人的统一。该教研室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强化师生互动、促进资源共享等显著特征。其建设需注重平台搭建、师资培训等方面,以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虚拟教研室将成为高校思政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课程思政 虚拟教研室
下载PDF
大掺量粉煤灰对高韧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傅柏权 蔡向荣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8-91,共4页
为了提高高韧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发展绿色环保型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以大掺量粉煤灰为基础,以粉煤灰掺量为参变量,研究不同粉煤灰掺量对高韧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流动度、抗压强度和弯曲性能的影响。研... 为了提高高韧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发展绿色环保型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以大掺量粉煤灰为基础,以粉煤灰掺量为参变量,研究不同粉煤灰掺量对高韧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流动度、抗压强度和弯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掺量粉煤灰情况下,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流动度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抗压强度呈线性降低,且试件破坏时没有出现砂浆剥落现象,抗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极限抗弯荷载呈现降低、增加又降低的变化趋势;极限挠度呈下降趋势,弯曲弹性刚度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掺量粉煤灰 高韧性 流动性 抗压强度 抗弯性能
下载PDF
绿色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弯曲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傅柏权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94,共4页
为了提高材料的应变硬化性能,以微观力学为基础,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砂灰比对PVA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试件尺寸400 mm&#215;100 mm&#215;15 mm。研究表明:纤维含量为2%时,材料的极限挠度高达40 mm,极限强度在10~1... 为了提高材料的应变硬化性能,以微观力学为基础,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砂灰比对PVA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试件尺寸400 mm&#215;100 mm&#215;15 mm。研究表明:纤维含量为2%时,材料的极限挠度高达40 mm,极限强度在10~14 MPa之间;随着砂灰比的增加,材料的极限荷载和挠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并且所有砂灰比试件都表现出了应变硬化现象和纯弯曲段的多缝开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复合材料 微观力学 砂灰比 应变硬化 多缝开裂
下载PDF
高韧性混凝土在城市建筑修复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傅柏权 蔡向荣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年第1期81-82,共2页
高韧性混凝土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为混凝土结构的修复加固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本文研究分析了高韧性混凝土在城市建筑修复加固方面的特有性能,包括拉伸应变硬化特性、多缝开裂特性、高损伤容限特性、与钢筋协调一致的变形特性和细化裂... 高韧性混凝土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为混凝土结构的修复加固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本文研究分析了高韧性混凝土在城市建筑修复加固方面的特有性能,包括拉伸应变硬化特性、多缝开裂特性、高损伤容限特性、与钢筋协调一致的变形特性和细化裂缝宽度的特性,并介绍了高韧性混凝土在国外修复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高韧性混凝土以其独特的性能将在国内的城市建筑修复加固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韧性混凝土 城市建筑 修复加固
下载PDF
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弯曲韧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傅柏权 《北方交通》 2014年第3期44-47,共4页
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砂灰比对PVA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弯曲韧性性能的影响。定义韧性指标为残余变形能与总变形能的比值。采用变形指标和能量吸收指标进行试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能量耗散能力,并且在研究的砂... 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砂灰比对PVA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弯曲韧性性能的影响。定义韧性指标为残余变形能与总变形能的比值。采用变形指标和能量吸收指标进行试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能量耗散能力,并且在研究的砂灰比范围内存在一个临界砂灰比,使变形指标和能量指标随砂灰比的变化在临界值处出现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纤维 水泥基复合材料 砂灰比 弯曲变形 能量吸收 韧性
下载PDF
中职升本土木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傅柏权 吴陶俊 《科教文汇》 2017年第2期95-96,共2页
中职升本土木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有别于土木工程类的高职教育和本科类教育。其对人才的培养应以具有宽阔知识面、侧重实践能力、擅长实际应用为培养目标,并结合对中职升本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定位与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技能型人才培... 中职升本土木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有别于土木工程类的高职教育和本科类教育。其对人才的培养应以具有宽阔知识面、侧重实践能力、擅长实际应用为培养目标,并结合对中职升本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定位与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期为高等教育工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升本 土木工程 技能型 课程体系
下载PDF
高韧性混凝土粘结界面力学分析
8
作者 傅柏权 于明鑫 《北方交通》 2017年第3期1-4,共4页
针对高韧性混凝土修复技术,基于弹性力学模型,对高韧性混凝土修复结构中粘结界面内力进行分析,推导了界面正应力和切应力公式,建立了在复杂应力作用下高韧性混凝土修复结构的开裂破坏准则,为高韧性混凝土结构修复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高韧性混凝土 粘结 正应力 切应力 理论计算
下载PDF
高韧性混凝土损伤容限特性研究
9
作者 傅柏权 蔡向荣 《北方交通》 2016年第3期1-3,共3页
通过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高韧性混凝土的损伤容限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高韧性混凝土具有优秀的控制裂缝发展的能力以及抵抗由缺陷、裂纹或其它损伤而导致破坏的能力。与基体相比,高韧性混凝土的起裂荷载提高了约4倍,峰值荷载提高了约5倍,... 通过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高韧性混凝土的损伤容限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高韧性混凝土具有优秀的控制裂缝发展的能力以及抵抗由缺陷、裂纹或其它损伤而导致破坏的能力。与基体相比,高韧性混凝土的起裂荷载提高了约4倍,峰值荷载提高了约5倍,峰值荷载对应的裂缝口张开位移提高了约50倍,高韧性混凝土试件的荷载-裂缝口张开位移曲线更加丰满,其破坏模式为多缝开裂的延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韧性混凝土 初始裂缝 多缝开裂 损伤容限
下载PDF
住宅建筑的碳排放量分析与节能减排措施 被引量:65
10
作者 蔡向荣 王敏权 傅柏权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S1期428-431,共4页
以低碳为特征的绿色建筑技术是解决我国资源和环境瓶颈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本文以控制住宅建筑的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绿色建筑为目标,从建材的生产、运输、建筑施工、正常使用、拆除以及拆除以后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对住宅建筑... 以低碳为特征的绿色建筑技术是解决我国资源和环境瓶颈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本文以控制住宅建筑的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绿色建筑为目标,从建材的生产、运输、建筑施工、正常使用、拆除以及拆除以后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对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CO2排放量及节能减排的措施和潜力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建筑能耗的类别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住宅建筑在使用阶段和建材生产阶段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占建筑总能耗和总碳排放量的90%以上,而且这2个阶段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均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其它3个阶段的能耗和碳排放量相对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建筑 低碳 能耗特征 碳排放量 减排措施
下载PDF
组成材料对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分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唐明 傅柏权 孙小巍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7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应用分形几何理论,探索了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的分形特征,为定量描述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试验采用平板约束法,对多种因素(水泥用量、砂率、硅灰掺量、粉煤灰掺量)下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进行跟踪测试,并计算了各因... 目的应用分形几何理论,探索了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的分形特征,为定量描述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试验采用平板约束法,对多种因素(水泥用量、砂率、硅灰掺量、粉煤灰掺量)下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进行跟踪测试,并计算了各因素下混凝土塑性开裂的分形维数,探索了各因素对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水泥用量的增加、砂率的增大及硅灰掺量的增加都会使裂缝的分形维数增加,裂缝复杂化趋势加剧;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减小了裂缝的分形维数,裂缝复杂化趋势减缓.结论水泥用量、砂率、硅灰掺量、粉煤灰掺量影响着塑性裂缝分形特征的变化,并且与6 h时开裂总长度、最大裂缝宽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应用分形理论分析评价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特征是十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塑性开裂 分形特征 组成材料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特征及分形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唐明 傅柏权 张戚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602-605,614,共5页
目的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塑性开裂特征的影响,为改善混凝土塑性开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约束法,研究不同掺量、不同长度的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塑性开裂特征的影响,并应用分形理论,计算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塑性开裂的分形维数.... 目的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塑性开裂特征的影响,为改善混凝土塑性开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约束法,研究不同掺量、不同长度的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塑性开裂特征的影响,并应用分形理论,计算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塑性开裂的分形维数.结果聚丙烯纤维的掺入阻碍了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且随着体积掺量的增加、长度的增长阻裂效果增强;裂缝分形维数的发展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长度的增长而减缓,裂缝复杂化程度减缓.结论聚丙烯纤维能有效地延缓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应用分形理论分析评价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特征是十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缝 聚丙烯纤维 分形维数
下载PDF
混凝土早期随机塑性开裂特征及分形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明 傅柏权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共3页
针对混凝土早期裂缝日益严重的现象,研究不同水灰比混凝土早期开裂的规律及分形特征,为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早期裂缝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平板约束法对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的早期开裂进行测试;并应用分形理论测量并计算不同水灰比混凝土... 针对混凝土早期裂缝日益严重的现象,研究不同水灰比混凝土早期开裂的规律及分形特征,为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早期裂缝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平板约束法对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的早期开裂进行测试;并应用分形理论测量并计算不同水灰比混凝土裂缝的分形维数。水灰比从0.44减小到0.28,6h裂缝总长增加2.1倍,最大裂缝宽度增加了5.9倍,分形维数从0.95增加到1.14。研究表明,水灰比的减小加剧了混凝土的塑性开裂;应用分形理论定量描述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分布规律是十分有效的,为评价早期开裂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缝 水灰比 分形维数
下载PDF
面向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研究——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常玲 傅柏权 《高教学刊》 2020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培养该行业的应用型人才以解决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紧缺问题,是当下建筑类院校的一项重要责任与使命。因此,建筑类高校应积极构建与建筑产业链对接的专业集群,面向建筑产业的全生命周期,探... 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培养该行业的应用型人才以解决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紧缺问题,是当下建筑类院校的一项重要责任与使命。因此,建筑类高校应积极构建与建筑产业链对接的专业集群,面向建筑产业的全生命周期,探索一种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合理、适应当前产业发展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脚手架式的教学方法,培养适应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脚手架式教学
下载PDF
中职升本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明鑫 傅柏权 《高教学刊》 2017年第1期38-39,共2页
文章针对中职升本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的构建方面进行研究。文章基于中职升本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原则、校企深度合作内容,以及校企深度合作保证措施,并从这三方面对中职升本土木工程... 文章针对中职升本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的构建方面进行研究。文章基于中职升本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原则、校企深度合作内容,以及校企深度合作保证措施,并从这三方面对中职升本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总结了机制构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升本 校企合作 专业建设
下载PDF
水泥粉煤灰砂浆强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小巍 潘文浩 +1 位作者 傅柏权 周丹 《科技信息》 2007年第15期40-41,共2页
为探索粉煤灰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粉煤灰水泥基材料3d、28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探讨了各因素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准确的描述水... 为探索粉煤灰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粉煤灰水泥基材料3d、28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探讨了各因素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准确的描述水胶比、胶砂比、粉煤灰掺量与水泥基材料各龄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相互之间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粉煤灰 优化设计 强度
下载PDF
增钙液态渣及低模数砂制备预拌混凝土的研究
17
作者 李连君 唐明 +1 位作者 傅柏权 王纯峰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113,共3页
研究了增钙液态渣及低模数砂的基本性质,并通过模数调配制备优质的预拌混凝土,并测试评价其综合性能。研究表明,增钙液态渣具有比较好的级配,代替天然砂性能比较稳定。鉴于其细度模数偏高,采用微破碎加工、部分替代砂和直接与天然低模... 研究了增钙液态渣及低模数砂的基本性质,并通过模数调配制备优质的预拌混凝土,并测试评价其综合性能。研究表明,增钙液态渣具有比较好的级配,代替天然砂性能比较稳定。鉴于其细度模数偏高,采用微破碎加工、部分替代砂和直接与天然低模数砂复合三种方式,制备的预拌混凝土,不仅具有很好的物理力学性能,而且,经外加剂调配,可制备优质的预拌混凝土。工程实例表明:采用原状渣与低模数砂复合制备的C30P8F200、C40P8F200预拌混凝土,均满足工作性、强度、抗渗性和抗冻融循环等多项指标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增钙液态渣 低模数砂 泵送
下载PDF
基于鲁班精神的建筑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温景文 傅柏权 潘红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高科技生产建设需要,建筑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既具备鲁班精神,还具备建筑产业发展所需的综合专业素质,毕业就能上岗工作,未来顺利发展成为高技术技能型建筑工程师。分析了鲁班精神的内涵,阐析了具有鲁班精神的... 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高科技生产建设需要,建筑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既具备鲁班精神,还具备建筑产业发展所需的综合专业素质,毕业就能上岗工作,未来顺利发展成为高技术技能型建筑工程师。分析了鲁班精神的内涵,阐析了具有鲁班精神的建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与要求,探讨了基于鲁班精神的建筑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为高校培养合格的建筑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班精神 建筑应用型人才 培养途径 专业技能
下载PDF
工程教育背景下理论力学课程教改探索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楠 于明鑫 +2 位作者 傅柏权 马丽珠 齐琳 《科技视界》 2021年第28期24-25,共2页
理论力学是土木专业及机械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最显著特征就是其实践性较强。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是,涵盖内容较为宽泛:静力学,这一课程内容主要研究方向是物体受力平衡原理、物体受力分析及平衡状态下的未知力求解;运动学,该学科内... 理论力学是土木专业及机械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最显著特征就是其实践性较强。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是,涵盖内容较为宽泛:静力学,这一课程内容主要研究方向是物体受力平衡原理、物体受力分析及平衡状态下的未知力求解;运动学,该学科内容主要研究对象是究物体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及加速度;动力学,该学科内容主要研究对象是质点和质点系运动及其受力间的关系。对于土木工程及机械工程专业学生而言,要学好理论力学这门课程,要拥有扎实的数学、物理课程基础,以这两门学科基础知识为指导,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机械运动等基本规律,从而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践中的简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力学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下载PDF
SAI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飞天 傅柏权 南雪峰 《北方交通》 2009年第5期67-69,共3页
SAI是一种以推迟反射裂缝的发生为主要目的设置在路面结构中的特殊沥青混合料,它在延缓(或抑制)半刚性基层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反射裂缝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采用小梁弯曲试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SAI沥青混合料低温条件下的物理力学性... SAI是一种以推迟反射裂缝的发生为主要目的设置在路面结构中的特殊沥青混合料,它在延缓(或抑制)半刚性基层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反射裂缝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采用小梁弯曲试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SAI沥青混合料低温条件下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从而评价SAI在低温抗裂方面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SAI沥青混合料具有很好的低温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I 沥青混合料 反射裂缝 低温抗裂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