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胛切迹的骨性观测及定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傅渊源 王华军 +3 位作者 李义凯 潘长卿 袁仕国 沈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为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提供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对200例成人干燥肩胛骨的肩胛切迹形状及以肩峰角为标志来确定肩胛切迹的定位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肩胛切迹分为U型、大弧型、V型、O型及部分骨化型,其中以U型居多(52.50... 目的:为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提供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对200例成人干燥肩胛骨的肩胛切迹形状及以肩峰角为标志来确定肩胛切迹的定位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肩胛切迹分为U型、大弧型、V型、O型及部分骨化型,其中以U型居多(52.50%);肩胛切迹宽度为(10.52±4.27)mm,深度为(6.12±2.24)mm;肩胛切迹到肩胛冈的垂线交点到肩峰角的距离为(43.12±4.82)mm,从交点至肩胛切迹的深度为(31.42±4.01)mm,肩峰角多为钝角,突起明显,位置恒定。结论:肩峰角可作为肩胛切迹的定位标志,从肩峰角沿肩胛冈上缘水平向内约4cm,再向前约3cm即为肩胛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应用解剖 肩胛切迹 肩峰角 封闭疗法
下载PDF
肩胛冈和肩峰角的骨性观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傅渊源 王华军 +2 位作者 李义凯 潘长卿 袁仕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为肩胛冈及肩峰角的定位和肩部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对200例成人干燥肩胛骨的肩胛切迹、肩胛冈以及肩峰角的形状、走形及定位方法等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肩胛切迹宽度为(10.52±4.27)mm,深度为(6.12±2.24)mm;... 目的为肩胛冈及肩峰角的定位和肩部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对200例成人干燥肩胛骨的肩胛切迹、肩胛冈以及肩峰角的形状、走形及定位方法等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肩胛切迹宽度为(10.52±4.27)mm,深度为(6.12±2.24)mm;肩胛切迹到肩胛冈的垂线交点到肩峰角的距离为(43.12±4.82)mm,从交点至肩胛切迹的深度为(31.42±4.01)mm;肩胛冈部位表浅,走形恒定。长度为(118.28±4.37)mm,基底长度为(81.12±4.56)mm,冈中隆凸宽度为(11.38±2.64)mm,冈中隆凸高度为(18.72±2.67)mm;肩峰角分为三型,肩峰角(119.9±8.53)°,其中C型占68.00%,肩峰角(124.6±6.49)°;L型占22.50%,肩峰角(104.8±5.54)°;双角型占9.50%。结论 (1)肩胛冈上缘及肩峰角走形恒定,部位表浅可作为肩部疾病的诊治定位标志。(2)从肩峰角沿肩胛冈上缘水平向内约4cm,再向前约3cm即为肩胛切迹。(3)不同类型肩峰角在定位时的特点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肩胛切迹 肩胛冈 肩峰角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