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陈贞君 傅祥浈 李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124-1125,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诊治的80例颅内感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治疗,实验组采用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 目的观察比较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诊治的80例颅内感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治疗,实验组采用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3 w后,实验组脑脊液白细胞数、多核细胞数、蛋白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而葡萄糖含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 w后,实验组3例出现恶心、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7例出现不良反应,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颅内感染效果好于万古霉素,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常规方法 颅内感染疾病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9
2
作者 陈贞君 方嘉阳 +4 位作者 邱星颖 沈丰丰 傅祥浈 戢婷 李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85-2387,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静养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静养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gtt,q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BPPV、DVT发生率及干预前后下肢周径、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BPPV、DVT发生率分别为18.0%和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7%和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肢周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凝血指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长期卧床患者BPPV、DVT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盐酸氟桂利嗪 下肢骨折 长期卧床 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陈贞君 方嘉阳 +4 位作者 邱星颖 沈丰丰 傅祥浈 戢婷 李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72-1574,共3页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VOR)联合两性霉素B(AMB)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CM)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制定合理的临床抗感染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350例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5例;观察...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VOR)联合两性霉素B(AMB)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CM)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制定合理的临床抗感染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350例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剂量AMB联合VOR诱导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剂量AMB联合氟康唑(FLC)诱导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2周的脑脊液(CSF)指标及发热、头痛等症状消退时间、急性期病死率、治疗期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均得到逐步缓解,CSF压力>330mm Hg的患者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SF指标、发热消退时间、头痛减轻时间、头痛消失比例、急性期病死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AMB联合VOR诱导治疗方案与低剂量AMB联合FLC诱导治疗方案对于CM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可作为CM治疗的可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 伏立康唑 氟康唑 两性霉素B 疗效观察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