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建筑的艺术本性——诗意栖居的场所和家园
1
作者 习丽 傅立宪 《美与时代(城市)》 2023年第9期5-7,共3页
建筑艺术在审美上有着与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门类同样的艺术特征,然而,建筑的艺术本质并非以审美为准绳。作为一门实用性艺术,建筑艺术不仅应具有形式的外观,同时还要满足人们居住和生活的需要,它包含了人的自我认同,即对居住场所的认... 建筑艺术在审美上有着与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门类同样的艺术特征,然而,建筑的艺术本质并非以审美为准绳。作为一门实用性艺术,建筑艺术不仅应具有形式的外观,同时还要满足人们居住和生活的需要,它包含了人的自我认同,即对居住场所的认同,并产生家园感。从艺术的本源上来看,它乃是对生活世界的构建、指引和超越。它的本性在于一种“诗意地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艺术本性 诗意栖居 家园
下载PDF
环境艺术中空间与场所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傅立宪 尹洪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0-134,共5页
在环境艺术中,空间与场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空间相对抽象,且具有开阔、自由的特点,而场所则相对具体,其性质也更加封闭、安全和稳固;场所具有空间性,但空间未必具有场所性。因此,场所比空间具有更加丰富的意义和特性。纵观环境艺... 在环境艺术中,空间与场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空间相对抽象,且具有开阔、自由的特点,而场所则相对具体,其性质也更加封闭、安全和稳固;场所具有空间性,但空间未必具有场所性。因此,场所比空间具有更加丰富的意义和特性。纵观环境艺术的发展,不同时期艺术界对待空间和场所的理解及侧重是有所不同的,传统视域下的环境艺术强调场所的意义,而现代则更注重空间的分析。空间与场所存在着对立和冲突,具体表现为自由与家园、园林景观与现代建筑、现代主义与后现代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艺术 空间 场所
下载PDF
论克莱夫·贝尔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以艺术的自治原则为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傅立宪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3-136,共4页
克莱夫·贝尔是现代形式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从艺术作品中将形式抽象出来,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艺术应具有自身的意义和目的,艺术世界应与生活世界相分离。于是,他在艺术与日常生活世界划了一条泾渭分明的... 克莱夫·贝尔是现代形式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从艺术作品中将形式抽象出来,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艺术应具有自身的意义和目的,艺术世界应与生活世界相分离。于是,他在艺术与日常生活世界划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我们可以将他的艺术理论归结为艺术的自治原则,并以此为视角对其形式主义美学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原则 有意味的形式 形式的透明性 形式主义美学 克莱夫·贝尔
下载PDF
论西方传统建筑艺术中空间与场所的象征意义——以哥特式教堂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傅立宪 杨斌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7年第3期71-73,共3页
现代建筑空间是量化的和抽象的,其意义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西方传统建筑的空间和场所则具有象征的意义。西方自古希腊开始,人们对空间的理解不断完善,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将建筑空间和场所的象征意义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教堂的... 现代建筑空间是量化的和抽象的,其意义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西方传统建筑的空间和场所则具有象征的意义。西方自古希腊开始,人们对空间的理解不断完善,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将建筑空间和场所的象征意义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教堂的内部还是外部,空间处处充满了意蕴,这些意义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并为人们提供了生存的尺度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统建筑 空间 场所 象征 哥特式教堂
下载PDF
论马丁·海德格尔思想中的空间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傅立宪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5-97,共3页
西方形而上学和技术的思维方式将空间对象化,并将其视为均质、静止和中性的客观事实,但空间问题在海德格尔那里发生了转向。海德格尔关于空间的思考是同存在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观点。在其早期的思想中,思考的重... 西方形而上学和技术的思维方式将空间对象化,并将其视为均质、静止和中性的客观事实,但空间问题在海德格尔那里发生了转向。海德格尔关于空间的思考是同存在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观点。在其早期的思想中,思考的重点是此在的在世存在,空间表现为意蕴的空间;在其中期的思想中,思考的重点是历史性的存在,空间乃是生成和开放的;在其晚期的思想中,语言成为了主题,空间则成为了天地人神四元游戏的场所。海德格尔对空间探讨乃是对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空间的拒绝,对人类无家可归的命运的回应和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 空间
下载PDF
中国传统漏窗文化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3
6
作者 傅立宪 赵燚博 《山西档案》 2018年第2期148-150,共3页
从形式美法则及应用出发,以形式美、节奏美、层次美、秩序美等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漏窗之美。发现其遵循了设计美学规律,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漏窗 古典园林 视觉艺术 设计美
下载PDF
浅析设计与个性化市场的矛盾 被引量:1
7
作者 尹洪 傅立宪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4-105,共2页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也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对矛盾:一方面,消费者期望与自己生活环境相关的产品与众不同,符合自己的喜好,成为自己趣味的主人;另一方面,设计师又不断的设计出各种模型,变换各种形式的趣味...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也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对矛盾:一方面,消费者期望与自己生活环境相关的产品与众不同,符合自己的喜好,成为自己趣味的主人;另一方面,设计师又不断的设计出各种模型,变换各种形式的趣味及风格,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要。在这里,消费者所谓的“个性”是设计师创造的“个性”,只不过是对市场上已有的原型产品的选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而是相对的。为了解决这对矛盾,一方面,要求设计师引导时尚和潮流;另一方面,要求消费者参与设计,设计师对其进行启发和教育,以便设计出真正适合消费者个性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 共性 产品的异化 参与设计
下载PDF
浅析环境艺术中边界与空间的关系
8
作者 李名飞 傅立宪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2年第10期64-66,共3页
在环境艺术中,边界不是置于空间中的附属品,也不是仅仅用来划分和分隔空间的媒介。没有边界的空间是难以想象的,在其中人们可能会完全没有方向感和安全感。而在过于强化边界的密闭的空间之中,人们同样感觉到不舒服。边界的意义除了界定... 在环境艺术中,边界不是置于空间中的附属品,也不是仅仅用来划分和分隔空间的媒介。没有边界的空间是难以想象的,在其中人们可能会完全没有方向感和安全感。而在过于强化边界的密闭的空间之中,人们同样感觉到不舒服。边界的意义除了界定空间之外,还具有庇护、定向、渗透、交流等作用,进一步讲,边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空间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艺术 空间 边界 附属品 安全感 方向感
下载PDF
论自然观对建筑中空间语言的影响
9
作者 习丽 傅立宪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6-8,16,共4页
建筑乃是关于空间的艺术,因此对空间的理解和阐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很多建筑理论家将语言学引入了建筑空间中,英国学者布莱恩·劳森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空间语言"的概念,但此概念的使用并不严谨,且过于强调空间语言的... 建筑乃是关于空间的艺术,因此对空间的理解和阐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很多建筑理论家将语言学引入了建筑空间中,英国学者布莱恩·劳森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空间语言"的概念,但此概念的使用并不严谨,且过于强调空间语言的社会含义,而忽视了其自然意义。空间语言一方面意味着人对空间含义的理解和认知,并与空间产生关联和交流,另一方面空间语言对人具有规定性,规范、塑造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和观念在建筑的空间语言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空间语言中的部分社会含义也源自于人们的自然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自然观 空间语言
下载PDF
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变奏——大卫·哈维的空间哲学探赜 被引量:6
10
作者 傅立宪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3,共5页
与以往孤立、抽象地探讨空间的理论不同,大卫·哈维从人们的体验出发来研究空间问题,打破了时间优于空间的特权,赋予了空间与时间同等重要的地位。他在探讨空间的过程中,紧密地将时间与空间结合起来,即时间空间化(空间的存在)和空... 与以往孤立、抽象地探讨空间的理论不同,大卫·哈维从人们的体验出发来研究空间问题,打破了时间优于空间的特权,赋予了空间与时间同等重要的地位。他在探讨空间的过程中,紧密地将时间与空间结合起来,即时间空间化(空间的存在)和空间时间化(空间的生成),从而形成特有的时间—空间辩证法。哈维用其特有的辩证法来描画各个时代的特点,从空间的维度来探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并试图通过对乌托邦中的空间和时间的深入研究来廓清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哈维 空间 时间-空间辩证法 时空压缩
原文传递
建筑与绘画的关联——以建筑艺术的画境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傅立宪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1-122,共2页
建筑和绘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常常被视为姊妹艺术。"画境"作为17世纪欧洲大陆一种重要的建筑风格,是建筑和绘画的交叉和融合。它的出现和发展源于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具体表现为当时中国园林审美意识在西方的出现及风景... 建筑和绘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常常被视为姊妹艺术。"画境"作为17世纪欧洲大陆一种重要的建筑风格,是建筑和绘画的交叉和融合。它的出现和发展源于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具体表现为当时中国园林审美意识在西方的出现及风景画的兴起。"画境"乃是基于对绘画而非建筑自身的理解,也就是用绘画艺术的标准来衡量建筑,它不仅反映出了绘画和建筑的一些共性,也反映出了建筑和绘画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绘画 画境
原文传递
论环境艺术的中心空间与边缘性空间
12
作者 傅立宪 李名飞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132,共5页
环境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空间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划分,并且由此影响甚至是塑造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的方式,因此空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故对于空间的理解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在很多人的眼里,空间常常被视为静止的... 环境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空间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划分,并且由此影响甚至是塑造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的方式,因此空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故对于空间的理解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在很多人的眼里,空间常常被视为静止的、均质的、可以量化的客观对象,似乎是除了作为一个容器之外,空间与人毫不相干。与之相反,很多学者和地理学家已经证实:不同民族、种族,乃至个人对空间的体验是不同的。实际上,空间是动态的和有差异的,并且有其中心和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空间 边缘性 行为模式 客观对象 地理学家
原文传递
环境艺术设计文化与文脉的切入点——符号学 被引量:5
13
作者 尹洪 傅立宪 《装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39,共1页
本文从文化与文脉的角度解读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以符号学为切入点对设计中的文化互动进行分析,提出符号学在设计文化中是一种工具,它为设计者在设计中处理文化要素提供了方法论,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符号 文化 文脉 文化互动
原文传递
“诗意居住”的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艺术的比较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习丽 傅立宪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2-246,共5页
在艺术的分类中,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艺术同属于造型艺术,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混淆了它们的界限。尽管它们在审美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建筑艺术在空间和实用性方面却与绘画、雕塑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用绘画、雕塑的艺术性去... 在艺术的分类中,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艺术同属于造型艺术,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混淆了它们的界限。尽管它们在审美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建筑艺术在空间和实用性方面却与绘画、雕塑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用绘画、雕塑的艺术性去规范建筑艺术。从根本上讲,审美只是建筑艺术的一部分,建筑的艺术本性更多源自人们对居住、家园及人之存在的理解,即作为一种为人类提供"诗意居住"的空间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艺术 艺术本性 诗意居住 空间艺术
原文传递
多尔的“第三空间”及其缺陷——以艺术教育为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习丽 傅立宪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44,共6页
后现代教育中存在着理性(科学)和感性(叙事)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此相应的则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分裂甚至对立。艺术教育既包含感性的内容,也包含理性的认知,因此可以跨越两种思维和教育模式。在威廉·多尔提出的"第三空间... 后现代教育中存在着理性(科学)和感性(叙事)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此相应的则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分裂甚至对立。艺术教育既包含感性的内容,也包含理性的认知,因此可以跨越两种思维和教育模式。在威廉·多尔提出的"第三空间"中,"情境""情感""精神""生命力"等重要内容都与艺术及艺术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前教育"使得"第三空间"成为可能,为弥合教育二元分裂提供了契机,因此,在后现代社会中艺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空间 后现代 艺术 艺术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