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目的 了解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工人听力健康现状,探讨听力损失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检测个体接触噪声强度;测量个人声衰减值(personal attenuation rating,PAR);开展双耳6个频段(0.5~6.0 kHz)的气导纯音听阈测试;并使用问卷开展作业人员噪声接触情况和护听器使用情况调查。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分组人群的听力损失发生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281名噪声作业工人,个体接触噪声强度(normalization of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to a nominal 8h working day,L_(EX,8h))范围为80.1~94.5 dB(A)。分析不同使用情况分组的工人之间的基线PAR,发现有无接受培训、是否知道正确佩戴方法、日常是否正确佩戴的工人的基线P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PAR未通过测试有35人,未通过率为12.4%。高频听阈提高检出55人,检出率为19.6%。男性工人年龄≥30岁、工龄≥10年、佩戴护听器后的噪声接触水平≥80 dB(A)的工人高频听阈提高发生较高(χ^(2)=3.064、17.103、2.933,P<0.1);工龄≥10年发生高频听阈提高的风险是工龄<10年者的4.224倍(OR=4.224,95%CI:1.920~9.297,P<0.01)。结论工龄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工人听力健康的影响因素,部分工人佩戴护听器的防护效果不佳,部分工人高估了自己使用护听器的能力,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