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傅罗文(Rowan K.Flad)教授访谈录
1
作者 傅罗文(Rowan K.Flad) 李水城 朱萍(译)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6,共9页
李水城:你大学本科就读于芝加哥大学的社会人类学.其后选择了中国考古?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吗?傅罗文:这是我自己选的。上大学之前我就对考古学有点不深的爱好,和很多同龄学生一样,我喜欢看有关考古的东西。我申请大学的时候与其他人有点... 李水城:你大学本科就读于芝加哥大学的社会人类学.其后选择了中国考古?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吗?傅罗文:这是我自己选的。上大学之前我就对考古学有点不深的爱好,和很多同龄学生一样,我喜欢看有关考古的东西。我申请大学的时候与其他人有点不同。在美国,一个学生可以申请很多大学,每次申请费50到100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文 访谈录 芝加哥大学 社会人类学 考古学 大学本科 申请费 学生
原文传递
新几内亚、乌干达及西罗马帝国的盐业生产、交换及消费——重庆地区先秦时期盐业生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傅罗文 陈伯桢 《盐业史研究》 2003年第1期95-104,共10页
盐作为人类所必需,存在着不同的用途,并总是伴随着盐的生产、交易、分配等全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盐业的生产对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古代非洲、欧洲等地区发现的早期盐业生产遗址及陶器与中坝遗址出土的... 盐作为人类所必需,存在着不同的用途,并总是伴随着盐的生产、交易、分配等全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盐业的生产对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古代非洲、欧洲等地区发现的早期盐业生产遗址及陶器与中坝遗址出土的同一时期的大量单一陶器以及相关的生产遗迹雷同,是否说明中国在汉代以前的盐业生产、组织、交换和消费也有相似之处?通过比较研究,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盐业的生产带动了区域之间的互动,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几内亚 乌干达 西罗马帝国 古代 中国 盐业生产遗址 陶器 中坝遗址 比较研究 消费
下载PDF
从西方到东方:海洋考古的一次遇见——《亚太地区早期航海:海洋考古学的视野》序
3
作者 傅罗文 佟珊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9-200,191,共3页
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考古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快速发展,东亚与太平洋地带也是如此。日益成熟的水下技术手段确保了对一系列原本难以触及的水下遗址的调查与发掘,
关键词 考古学 海洋 亚太地区 航海 早期 东方 西方 世界范围
下载PDF
齐家坪:齐家文化典型遗址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洪玲玉 吴浩森 +5 位作者 哈克 周静 王辉 李水城 陈伯桢 傅罗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74,共12页
甘肃省洮河流域的齐家坪遗址是齐家文化的一处大型聚落。此次通过一系列地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数字测绘、采集遗物分析和针对性的试掘,对这座遗址的结构和内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揭露了这座早期青铜时代遗址的复杂性。初步结果显示... 甘肃省洮河流域的齐家坪遗址是齐家文化的一处大型聚落。此次通过一系列地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数字测绘、采集遗物分析和针对性的试掘,对这座遗址的结构和内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揭露了这座早期青铜时代遗址的复杂性。初步结果显示,齐家坪遗址有明显的分区规划,可分为生活居住区、公共墓地和制陶手工业区域。而且在生活居住区的中心也有墓葬的分布。上述结果有助于我们在齐家文化交互作用圈的脉络下深入考察齐家坪的聚落形态,同时也验证我们这个项目采用的方法在洮河流域考古研究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洮河流域 调查与试掘 齐家文化 聚落
下载PDF
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2016—2017年度浮选结果的考古学观察
5
作者 郭荣臻 傅罗文 +1 位作者 周静 靳桂云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46,63,共9页
齐家坪遗址2016—2017年度浮选结果显示,齐家文化的作物组合为粟、黍、小麦、大麦,宋金时期增加了燕麦、荞麦2种作物;作物构成由粟黍为主演变为以小麦、大麦为主,暗示着多种作物种植体系中麦作农业规模的扩大和比重的提升。此外,齐家文... 齐家坪遗址2016—2017年度浮选结果显示,齐家文化的作物组合为粟、黍、小麦、大麦,宋金时期增加了燕麦、荞麦2种作物;作物构成由粟黍为主演变为以小麦、大麦为主,暗示着多种作物种植体系中麦作农业规模的扩大和比重的提升。此外,齐家文化及宋金时期的其他植物遗存中,也不乏具有食用功能者,但与粮食作物相较,它们所占比重较低,可能并非聚落先民植食资源利用的主体。齐家坪遗址的浮选结果为齐家文化农业乃至生业经济讨论提供了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坪 齐家文化 植物考古 生业系统 农业经济
下载PDF
论中国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家养动物的来源及特征 被引量:61
6
作者 傅罗文 袁靖 李水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86,共7页
新石器时代的甘青地区是一个接纳来自不同方向的多种家养动物的区域。羊和马可能是从西面传入,牦牛可能来自西藏地区,骆驼可能是在阿尔泰地区被驯化成家养动物,也可能是直接从中亚地区传入的。猪和狗几乎可以肯定是从东部地区传入。这... 新石器时代的甘青地区是一个接纳来自不同方向的多种家养动物的区域。羊和马可能是从西面传入,牦牛可能来自西藏地区,骆驼可能是在阿尔泰地区被驯化成家养动物,也可能是直接从中亚地区传入的。猪和狗几乎可以肯定是从东部地区传入。这些家养动物的传播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群的接触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家养动物 新石器时代
原文传递
专业化与生产:若干基本问题以及中坝制盐的讨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傅罗文 吕红亮 《南方民族考古》 2010年第1期11-40,共30页
本文检讨了考古语境中的'专业化生产'的概念问题。这一概念虽已在西方的考古学中得到相当重视,但在中国考古学中却较少涉及。本文对西方考古学中如何定义'专业化'这一基本主题作了界定和比较,以表明这个概念本身的复杂... 本文检讨了考古语境中的'专业化生产'的概念问题。这一概念虽已在西方的考古学中得到相当重视,但在中国考古学中却较少涉及。本文对西方考古学中如何定义'专业化'这一基本主题作了界定和比较,以表明这个概念本身的复杂性。本文介绍并讨论了一个在专化或非专化背景下去有效理解'生产组织'的模型,并特别关注产品生产者和产品最终控制者之间的关系。在理论探讨基础之后,根据建立的分析模型,本文以重庆忠县中坝遗址为个案作了讨论。这一个案显示了如何以中国考古学的例子去检视生产组织的多个要素,同时也以此说明现有的模型还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中坝遗址的主要产品是盐,为了解中坝的盐业生产,我们必须从制盐工具、遗址的空间布局以及其他间接证据入手。中坝的盐业最早可能为附近的少数消费者开发,然而在公元前第一千纪,多重证据都显示该地区出现了一个小群体并最终控制了盐的交易和分配网络,这种依附形式的生产出现重新界定了中坝附近及其远方人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化生产 中坝
原文传递
北美中国考古学的后张光直时代
8
作者 翟少冬 傅罗文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49,共7页
本文对北美中国考古学在张光直逝世之后20年的发展情况从出版的英文专著方面进行了梳理。出版专著和论文的数量明显增多,以人类学融合历史学的方法讲述中国历史。近20年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科技考古方面,英文考古期刊中有关中国科技考古... 本文对北美中国考古学在张光直逝世之后20年的发展情况从出版的英文专著方面进行了梳理。出版专著和论文的数量明显增多,以人类学融合历史学的方法讲述中国历史。近20年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科技考古方面,英文考古期刊中有关中国科技考古的文章越来越多,大多是中外合作研究的成果,这可能和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的中外合作有关。北美中国考古学者关注并吸纳中国考古新发现的材料和新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分析,对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形成系统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中国考古学 科技考古 生态环境 生业经济
原文传递
宋家河坝:成都平原青铜时代小型聚落的田野调查、发掘及地球物理勘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傅罗文 Tim Horsley +6 位作者 玳玉 何锟宇 关玉琳 陈伯桢 李水城 江章华 姜铭 《南方民族考古》 2015年第1期231-245,共15页
历时五年的成都平原考古调查发现了许多古代活动地点。这些地点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期与汉代的小规模聚落。本文仅对其中一处青铜时代中期的小型聚落遗址的小规模发掘及整体的地磁磁力调查做一简介。这也是第一次在成都平原用高分辨... 历时五年的成都平原考古调查发现了许多古代活动地点。这些地点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期与汉代的小规模聚落。本文仅对其中一处青铜时代中期的小型聚落遗址的小规模发掘及整体的地磁磁力调查做一简介。这也是第一次在成都平原用高分辨率的磁力调查手段研究遗址的大小与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青铜时代 地磁调查
原文传递
成都平原区域考古调查(2005—2007) 被引量:2
10
作者 成都平原国际考古调查队 傅罗文 +7 位作者 江章华 关玉琳 Timothy Jonathan HORSLEY 陈伯桢 林永昌 党国平 戴福尧 李水城 《南方民族考古》 2010年第1期255-278,共24页
自2005年开始,我们在成都平原展开区域系统考古调查,调查目的在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史前聚落模式,进而了解该地区在公元前第二千纪的长时段的文化变迁和社会复杂化进程。本文叙述了此调查计划的目的、方法和初步结果。由于成都平原在内的... 自2005年开始,我们在成都平原展开区域系统考古调查,调查目的在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史前聚落模式,进而了解该地区在公元前第二千纪的长时段的文化变迁和社会复杂化进程。本文叙述了此调查计划的目的、方法和初步结果。由于成都平原在内的中国南方地区水稻种植极其广泛,地表可视性受限。为寻找在成都平原收集聚落形态资料的最佳工作方法,调查队在以往的年度工作中测试了不同研究手段,将地表调查、沿直线方向所作的地下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及地貌形态学几种方法结合,最终探索出这一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尽管调查区域时间有限,但目前已发现的资料已为郫县古城周边区域大范围的聚落分布形态提供了一些线索。可以看出,在公元前两千年某一时段,聚落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至少在青铜时代,人口已明显集中到调查区域靠近成都的南方和东方。这些聚落相对来说面积较小,但这只是一个初步印象。在得到更多的资料以前,这一推测只能是初步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以验证我们的直观印象,同时也使其他方面的形态为大家所逐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考古调查 地球物理技术 社会复杂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