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并发症 被引量:8
1
作者 傅西安 钱苏荣 +4 位作者 王剑刃 林荔青 桑春生 潘耀华 蒲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62例,单发动脉瘤53例,多发动脉瘤9例(2个动脉瘤8例,3个动脉瘤1例),共计72个动脉瘤,...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62例,单发动脉瘤53例,多发动脉瘤9例(2个动脉瘤8例,3个动脉瘤1例),共计72个动脉瘤,除1例外,均行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治疗.结果完全填塞53个(74.64%),近全填塞17个(23.94%),部分填塞1个(1.42%).根据GOS预后评分,GOS5分52例,GOS 4分6例,GOS 3分3例,GOS 2分1例.预后良好的患者(GOS 4~5分)58例(93.5%).并发症发生率为14.5%,其中急性血栓形成3例;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2例;术中脑血管痉挛3例;术中造影未见明显异常,术后有局灶性缺血性改变并伴轻度神经功能缺失1例.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但应当在临床操作中提高临床技能、总结分析临床处理经验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发生后的及时、正确处理亦相当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PPAR-γ在液压脑损伤大鼠皮层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傅西安 高国一 +4 位作者 蒲军 冯军峰 张夔鸣 江基尧 徐蔚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研究侧方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皮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2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的早期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12只,随...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研究侧方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皮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2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的早期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液压冲击脑损伤组(n=6),建立侧方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模型,3 h后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法检测伤侧皮层PPAR-γmRNA变化。结果侧方液压打击组与对照组比较,PPAR-γ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抑制PPAR-γ的表达,促进炎性因子的释放可能为脑损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急性创伤昏迷大鼠中脑calpainⅡ、Nach6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傅西安 蒲军 +5 位作者 高国一 冯军峰 张夔鸣 冯忠堂 江基尧 徐蔚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研究急性创伤昏迷大鼠中脑钙蛋白酶Ⅱ(CalpainⅡ)及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ch6)的早期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n=6);急性创伤昏迷组(n=6)。建立急性创伤昏迷大鼠模型,1h后通过实时定量...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研究急性创伤昏迷大鼠中脑钙蛋白酶Ⅱ(CalpainⅡ)及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ch6)的早期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n=6);急性创伤昏迷组(n=6)。建立急性创伤昏迷大鼠模型,1h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中脑钙蛋白酶Ⅱ及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ch6)变化。结果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结果显示钙蛋白酶Ⅱ在创伤昏迷组的中脑表达相对含量增加(P<0.01),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ch6)在创伤昏迷组的中脑组织表达相对含量增加(P<0.05)。结论急性创伤昏迷早期钙蛋白酶Ⅱ激活、钠离子内流导致中脑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损伤可能为急性创伤昏迷早期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昏迷 RT—PCR 钙蛋白酶Ⅱ Nach6
下载PDF
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傅西安 冯忠堂 +5 位作者 徐蔚 蒲军 赵丹楠 赵宁辉 李宝成 曹毅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12期39-40,42,共3页
目的研究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致病原因,探讨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检查;1例脑室内小动静... 目的研究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致病原因,探讨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检查;1例脑室内小动静脉畸形,行吖刀治疗;3例因复查CT发现出血量增加形成脑内血肿而紧急手术;24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发现6例动脉瘤。结果40例患者中保守治疗30例,29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经全脑血管造影、MRI检查及手术探查发现10例阳性结果,经吖刀、手术及介入治疗痊愈。结论对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SAH患者在治疗上应重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或结合临床行MRI或MRA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症状 诊断 治疗 致病原因
下载PDF
选择性低温脑保护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傅西安 徐蔚 冯忠堂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4期361-363,共3页
本文从亚低温及深低温脑保护两个方面重点叙述低温脑保护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其中亚低温研究方法包括头部冰帽法、股颈动脉分流法、股颈静脉分流法、上呼吸道冷却及咽部降温法等;深低温研究方法包括股颈动脉分流法、肱动脉灌注法、颈部... 本文从亚低温及深低温脑保护两个方面重点叙述低温脑保护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其中亚低温研究方法包括头部冰帽法、股颈动脉分流法、股颈静脉分流法、上呼吸道冷却及咽部降温法等;深低温研究方法包括股颈动脉分流法、肱动脉灌注法、颈部静脉灌注法、颈部动脉灌注法。其中颈部动脉灌注法研究最多也最为深入。各种方法在实验研究、临床应用中证实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选择性脑低温具有效果可靠、降温迅速、并发症少、脑温控制方便等优点。为我们今后研究中选择低温脑保护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脑保护
下载PDF
亚低温对液压脑损伤大鼠海马髓鞘基本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傅西安 高国一 +3 位作者 冯军峰 冯忠堂 江基尧 徐蔚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7,20,共4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侧方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海马MBP mRNA的早期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6);液压冲击脑损伤组(n=6),亚低温组(n=6).建立侧方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模型,3 h后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海马MBP ...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侧方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海马MBP mRNA的早期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6);液压冲击脑损伤组(n=6),亚低温组(n=6).建立侧方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模型,3 h后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海马MBP mRNA变化.结果侧方液压打击脑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MBP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亚低温组与侧方液压打击脑损伤组比较,MBP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低温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可能通过增加MBP的表达减轻髓鞘降解及脱髓鞘作用来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MBP 低温
下载PDF
尿激酶在治疗颅内血肿中的应用
7
作者 傅西安 李俊武 李俊彦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12期760-761,共2页
关键词 尿激酶 颅内血肿 CT 血栓溶解药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48例诊治分析
8
作者 傅西安 张剑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7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MDM_2、p53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9
作者 傅西安 李安民 《铁道医学》 2000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探讨MDM2 、p5 3蛋白在星形细胞瘤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患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 (SABC)法对确诊并有随访的 45例星形细胞瘤标本进行MDM2 、p5 3蛋白定位观察。结... 目的 探讨MDM2 、p5 3蛋白在星形细胞瘤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患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 (SABC)法对确诊并有随访的 45例星形细胞瘤标本进行MDM2 、p5 3蛋白定位观察。结果 发现MDM2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8.9% (2 2 /4 5 )和 46 .7% (2 1/4 5 ) ,其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本组中MDM2 和p5 3共同阳性表达 12例 ,占 2 6 .7% ;共同阳性表达者与单独MDM2 蛋白或p5 3蛋白阳性表达及两种蛋白表达均阴性病例的 1年和 3年存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P <0 .0 5及P <0 .0 1)。结论 MDM2 、p5 3蛋白检测有助于判断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及预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瘤 MDM2蛋白 P53蛋白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先天性复杂寰枕畸形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8
10
作者 肖其华 吴建东 +8 位作者 傅西安 钱苏荣 林荔青 王晨 黄思庆 毛伯镛 游潮 雷町 纪卉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先天性复杂寰枕畸形的临床和放射学特征、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我科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612例先天性复杂寰枕畸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显微手术586例,基本术式分3类,即:枕后正中入路行枕...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先天性复杂寰枕畸形的临床和放射学特征、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我科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612例先天性复杂寰枕畸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显微手术586例,基本术式分3类,即:枕后正中入路行枕下减压、小脑扁桃切除及枕大池扩大重建术;枕下后外侧入路行齿状突切除术;枕颈内固定与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5个月至11年。结果586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和改善443例(有效率75.6%),1个月内有1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2.0%)。远期获随访503例,平均随访时间52.4个月,总有效率83.1%,症状恶化25例,其中5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对于大多数寰枕畸形来说显微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的关键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放射学特征进行准确的诊断,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寰枕畸形 Arnoid-Chiari's畸形 脊髓空洞症 寰枢脱位 融合术 显微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主要表现为癫痫的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被引量:12
11
作者 肖其华 黄思庆 +5 位作者 王晨 纪卉明 傅西安 吴建东 钱苏荣 游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1-713,共3页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主要表现的脑海绵状血管瘤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3年1月~2009年12月治疗的以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资料35例。单纯药物治疗组(17例):按照血药浓度检测结果进行药物剂量调整及换药,且...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主要表现的脑海绵状血管瘤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3年1月~2009年12月治疗的以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资料35例。单纯药物治疗组(17例):按照血药浓度检测结果进行药物剂量调整及换药,且全部病例疗程都在3年以上;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组(18例):严格根据癫痫手术要求进行术前评估及术中监测,切除致痫灶,术后继续使用抗癫药平均1年以上。对两组患者癫痫控制情况及抗癫药使用种类进行对比分析(平均随访2.9年)。结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组患者有16例癫痫得到良好控制,药物治疗组仅6例得到控制(2=8.4777,P<0.05),而且手术联合组较药物治疗组抗癫药使用种类明显减少。结论对于主要表现为癫痫的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联合药物比单纯药物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海绵状血管瘤 癫痫 手术
下载PDF
多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特征(附15例报告)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其华 钱苏荣 +7 位作者 吴建东 傅西安 王晨秋 王剑刃 黄思庆 毛伯镛 游潮 雷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93-495,共3页
目的本文通过对15例多发性脑膜瘤的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我科1992~2008年共确诊多发性脑膜瘤15例。15例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其中8例辅以伽玛刀放疗。本文对其临床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7例;... 目的本文通过对15例多发性脑膜瘤的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我科1992~2008年共确诊多发性脑膜瘤15例。15例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其中8例辅以伽玛刀放疗。本文对其临床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7例;6例手术全切除大部分肿瘤,不能手术者用伽玛刀治疗;部分切除加伽玛刀治疗2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平均随访7.3年,有13例者存活。而2例非典型脑膜瘤死于术后复发,平均存活15个月。结论多发性脑膜瘤应尽量追求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对不能全切除或无法手术者,伽玛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伽玛刀
下载PDF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荔青 傅西安 +1 位作者 吴建东 钱苏荣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5期457-458,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术治疗,治疗组则采取显微镜下锁孔手术治疗。记录并且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术治疗,治疗组则采取显微镜下锁孔手术治疗。记录并且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为(136.87±21.92)m 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25.10±59.34)m L;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1%(均P<0.05)。结论: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可以明显减少颅内肿瘤患者手术创伤,提高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手术 神经外科 颅内肿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荔青 傅西安 +1 位作者 吴敏娅 钱苏荣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943-945,共3页
【目的】分析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开放组(n=40,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与微创组(n=50... 【目的】分析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开放组(n=40,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与微创组(n=50,行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记录两组围术期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开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创组切口长度短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创组围术期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放组,但其中仅出血、皮下气肿、甲状腺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7,均P〈0.05);且微创组术后3个月各并发症发生率均略低于开放组,但其中仅气管狭窄、内芽/瘢痕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7、5.235,均P〈0.05)。【结论】采用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可畅通重症脑卒中患者呼吸道,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外科学 气管切开术 气管造口术/方法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贾卫华 李建平 +3 位作者 张小义 刘进 赵丹楠 傅西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8期2194-2195,共2页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研究标准大骨瓣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及预后的影响情况。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标准大骨瓣手术组(n=54)及常规手术组(n=30)。两组在病人临床表现、损伤程度、受伤后至手术时间、术后处理上等...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研究标准大骨瓣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及预后的影响情况。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标准大骨瓣手术组(n=54)及常规手术组(n=30)。两组在病人临床表现、损伤程度、受伤后至手术时间、术后处理上等无显著差异。结果标准大骨瓣手术组同常规手术组比较,ICP降低有明显差异(P<0.01),标准大骨瓣手术组预后良好率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死亡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有明显差异(P<0.05),但增加了重残及植物生存率。结论大骨瓣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有明显治疗作用,并预后良好,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大骨瓣手术 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熊海洋 徐蔚 +3 位作者 付国平 傅西安 唐一平 应建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2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下安全运用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方法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下3种脑脊液置换方法治疗的42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中治愈40例,占95.2%;自动出院1例,占2.4%。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下行脑脊液置换治愈率...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下安全运用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方法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下3种脑脊液置换方法治疗的42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中治愈40例,占95.2%;自动出院1例,占2.4%。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下行脑脊液置换治愈率及安全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脑脊液置换 颅内压监测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临床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钱苏荣 傅西安 +5 位作者 潘耀华 吴建东 肖其华 林荔青 王剑刃 王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治疗,总结操作经验,评价长期临床效果。方法总结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行DSA再证实,局麻下行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由于不配合改用全麻,6例患者由于高度狭窄...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治疗,总结操作经验,评价长期临床效果。方法总结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行DSA再证实,局麻下行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由于不配合改用全麻,6例患者由于高度狭窄,术前PWI评价脑灌注,行分次治疗,在支架置入2周后局麻下行球囊扩张术。结果 32例患者支架覆盖斑块良好,术后残余狭窄<10%,1例患者同侧肢体偏瘫,经治疗6h后恢复。术后8例低血压,经多巴胺静脉维持后好转,7例一过性心动过缓,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经1a随访,未出现脑卒中再发作,2例发生再狭窄行球囊扩张。结论术前综合评价、术中轻柔操作、防止低血压为手术成功和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分次治疗可降低高度狭窄病人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 支架置入术 脑卒中
下载PDF
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栓塞枕大孔区动静脉瘘1例
18
作者 熊海洋 徐蔚 +4 位作者 曹毅 靳仓正 傅西安 应建有 唐一平 《云南医药》 CAS 2007年第1期85-87,共3页
病例患者,女,48岁。突发头痛、恶心、呕吐4h入院。查体:T36.4℃,P82次/min,R19次/min,Bp126/6mmHg。神志清楚,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脑膜刺激征阳性。急诊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三、四脑室内积血”(图1)。... 病例患者,女,48岁。突发头痛、恶心、呕吐4h入院。查体:T36.4℃,P82次/min,R19次/min,Bp126/6mmHg。神志清楚,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脑膜刺激征阳性。急诊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三、四脑室内积血”(图1)。给予脱水、降颅压、防治脑血管痉挛等药物治疗。1周后在全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枕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其供血动脉为左侧咽升动脉,引流至岩上窦(图1)。随即行介入栓塞术,经左侧入路将5F单弯导管选择性插管于左侧椎动脉开口处,再将6F导引导管经右侧入路置于左侧咽升动脉开口处,造影明确病变血管情况后,运用同轴导管技术,经导引导管在微导丝引导下,将Margic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于左侧咽升动脉并到达枕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口处,再次造影证实瘘口及引流静脉形态显影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枕大孔区 液态栓塞剂 ONYX 左侧椎动脉 超选择性插管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的影像和病理研究
19
作者 蒲军 方绍龙 +6 位作者 周杰 傅西安 冯忠堂 唐一平 许林峰 江基尧 徐蔚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前后的影像和病理变化。方法4~10岁健康恒河猴10只,随机分为三组:四血管(双侧颈总动脉及椎动脉)阻断冷灌注组,两血管(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等温灌注组,两血管阻断冷灌注组。常温下临时阻断... 目的探讨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前后的影像和病理变化。方法4~10岁健康恒河猴10只,随机分为三组:四血管(双侧颈总动脉及椎动脉)阻断冷灌注组,两血管(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等温灌注组,两血管阻断冷灌注组。常温下临时阻断双侧颈部血管后,通过一侧颈内动脉冷灌注,同侧颈内静脉回流,阻断其它颈部血管,建立选择性脑局部体外循环通路,降低脑温至(15.1±0.9)℃,60min恢复脑血流,实验动物自然复苏.于手术前,恢复脑血流后4h、24h、72h、21d分别行常规MRI(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e weighted imagine,DWI)MRI,手术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术后每周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组织及主要脏器行光镜观察。结果在10只实验猴中,两血管阻断冷灌注组4只恒河猴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灌注60min后安全复苏并长期存活,术后头颅常规MRI和DWI检查未见异常,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无异常,主要器官组织形态未见异常;两血管阻断等温灌注组2只及四血管阻断冷灌注组4只于灌注60min后均未能安全复苏,术后24h内死亡,四血管组1例术后存活超过6h,行DWI发现右基底节区有梗塞灶;余术后全部死亡,主要器官组织形态可见不同程度异常。结论猴脑在选择性超深低温状态下,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60min后可安全复苏,阻断血流及复苏对血流动力学、脑组织形态及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影像 病理
下载PDF
CCN3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肿瘤侵袭作用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泽西 傅西安 +4 位作者 钱苏荣 林荔青 王剑刃 季涛 桑春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以低恶性胶质瘤细胞A172和高恶性胶质瘤细胞U87为研究模型,观察分泌型蛋白肾母细胞瘤过表达基因(NOV/CCN3)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实验检测A172和U87细胞... 目的以低恶性胶质瘤细胞A172和高恶性胶质瘤细胞U87为研究模型,观察分泌型蛋白肾母细胞瘤过表达基因(NOV/CCN3)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实验检测A172和U87细胞中CCN3的表达情况,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172和U8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CN3的蛋白含量,Transwell试验观察CCN3刺激前后A172细胞及U87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U87细胞中CCN3在mRNA的表达水平是A172细胞中的15.63倍,CCN3在A17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含量是48.62 pg/m L,而在U8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含量是549 pg/m L;U87细胞的侵袭能力强于A172细胞,10 ng/m L的CCN3能明显增强A172细胞的侵袭能力,而对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CCN3的表达可能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并与胶质瘤侵袭能力有关,与肿瘤增殖能力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肿瘤微环境 肾母细胞瘤过表达基因 肿瘤侵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