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癌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傅锦业 高静 +3 位作者 郑家伟 张志愿 钟来平 项永兵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16-322,共7页
目的:进行口腔癌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为口腔癌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方法,在国内8个城市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全身疾病和口腔疾病史、口腔卫生习惯、吸烟与被动... 目的:进行口腔癌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为口腔癌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方法,在国内8个城市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全身疾病和口腔疾病史、口腔卫生习惯、吸烟与被动吸烟、饮用水及常用的饮料情况、运动及劳动情况、家族史等7个方面。采用SAS 8.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罹患口腔癌的关系。结果:经常参加运动、饮用牛奶、饮用水处理、高血压、口腔白斑、不良修复体、吸烟史、戒烟史、吸有过滤嘴烟等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危险度越高(OR分别为3.57、4.78)。运动、饮用牛奶及饮用水处理可降低口腔癌的危险(OR分别为0.48,0.48和0.53)。结论:吸烟是口腔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吸过滤嘴烟不能降低口腔癌的发生;运动、饮用牛奶及饮用水处理可降低口腔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Ki-67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傅锦业 范跃祖 +1 位作者 赵泽明 陈春球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对人胆囊癌GBC SD细胞系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Ki 67的影响。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人胆囊癌GBC SD细胞的培养和传代 ;将去甲斑蝥素作用于经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GBC SD细胞 ,应用SABC法检测其对GBC SD细...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对人胆囊癌GBC SD细胞系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Ki 67的影响。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人胆囊癌GBC SD细胞的培养和传代 ;将去甲斑蝥素作用于经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GBC SD细胞 ,应用SABC法检测其对GBC SD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和Ki 67表达影响。结果 对照组GBC SD细胞可见核仁或胞核呈不同程度的PCNA或Ki 67棕褐染色 ,PCNA和Ki 67阳性指数分别达 0 .93 2和 0 .964;去甲斑蝥素 (60 μg/ml)作用 48h后 ,PCNA表达和Ki 67表达阳性的细胞数明显减少 ,PCNA和Ki 67阳性指数仅为 0 .3 18和 0 .2 97,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去甲斑蝥素可影响GBC SD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和Ki 67的表达 ,这可能是其抑制人原发性胆囊癌G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细胞培养 去甲斑蝥素 PCNA KI-67
下载PDF
我国东南地区口腔黏膜鳞癌发病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傅锦业 高静 +3 位作者 郑家伟 罗剑锋 张志愿 项永兵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东南地区口腔黏膜鳞癌近年来的发病特点。方法:对791例我国东南地区的口腔黏膜鳞癌病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整理,成组资料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疾病发病的... 目的:分析我国东南地区口腔黏膜鳞癌近年来的发病特点。方法:对791例我国东南地区的口腔黏膜鳞癌病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整理,成组资料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疾病发病的时间和地区变化。结果:本组资料的男女性别比为1.94∶1;男女病例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6.9岁和57.5岁。男性发病部位前3位的是舌(49.8%)、口底(15.1%)和牙龈(14.6%);女性发病部位前3位的是舌(60.2%)、颊(21.9%)和牙龈(13.4%)。结论:与20世纪的统计资料相比,我国东南地区口腔黏膜鳞癌的高发年龄后移近10年;男女性别比的地区差异明显,年代变化不大。舌是目前口腔黏膜鳞癌最主要的发病部位;口底和颊分别位男女口腔黏膜鳞癌的第2位;牙龈癌的占比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鳞癌 描述性分析 中国人群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异位脑膜瘤的临床特点:附23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傅锦业 高学舸 +2 位作者 李思毅 王丽珍 胡永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分析异位脑膜瘤在口腔颌面部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8年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3例异位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及随访情况。结果:①本组病例中位年龄37岁,总体性别差... 目的:分析异位脑膜瘤在口腔颌面部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8年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3例异位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及随访情况。结果:①本组病例中位年龄37岁,总体性别差异不明显,但4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②好发部位依次为咽旁间隙(13例),颞下窝/翼腭窝(5例),颞部(3例);眶部、颊部各1例。③影像学表现与颅内脑膜瘤相同。④23例均行手术治疗,彻底切除17例,部分残留6例。⑤随访12例,复发3例;出现相应神经损伤症状8例。结论:口腔颌面部异位脑膜瘤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及老年女性;好发于颌面深部间隙,多与颈鞘及后组颅神经关系密切;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彻底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相邻的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口腔颌面部 临床特点 诊断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2003-2012年上海地区口腔恶性肿瘤发病状况与时间趋势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傅锦业 吴春晓 +4 位作者 张陈平 孙坚 郑家伟 张志愿 郑莹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 :描述上海地区2003—2012年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病流行状况,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探寻病因学线索。方法: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口腔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应用Excel和SPSS 17.0软件包统计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性别比及年龄别... 目的 :描述上海地区2003—2012年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病流行状况,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探寻病因学线索。方法: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口腔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应用Excel和SPSS 17.0软件包统计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性别比及年龄别发病状况;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Z检验和加权卡方检验,分析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03—2012年,上海全市共诊断口腔恶性肿瘤新发病例4935例,发病粗率为35.8/100万,发病标率为18.8/100万,性别比为1.36∶1;中位首诊年龄为63岁,女性略大于男性。发病危险度随年龄的上升而增高。10年间口腔恶性肿瘤的粗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随着上海城市老龄化的发展,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老年群体的发病状况需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恶性肿瘤 发病率 流行病学 时间趋势 上海地区
下载PDF
2002—2013年上海市唾液腺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傅锦业 吴春晓 +3 位作者 沈淑坤 郑莹 张陈平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2—2013年唾液腺恶性肿瘤的人群发病状况,阐明疾病在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唾液腺恶性肿瘤病例资料,通过数据重新核实,采用SPSS 17.0软件包统计唾液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性别...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2—2013年唾液腺恶性肿瘤的人群发病状况,阐明疾病在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唾液腺恶性肿瘤病例资料,通过数据重新核实,采用SPSS 17.0软件包统计唾液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性别比、年龄分布状况、解剖部位占比以及病理分布情况;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年度之间的变化情况。结果:2002—2013年,上海市共诊断唾液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2 308例,发病粗率为13.93/100万,标率为8.54/100万,性别比为1.08∶1;中位首诊年龄为58岁。12年间,发病率变化平稳。唾液腺恶性肿瘤中,1/3来自小唾液腺,其中1/3来自腭腺;大唾液腺的发病比为12∶3∶1。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和非特异性腺癌是最常见的3大病理类型。结论:目前上海市唾液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的好发人群差异较大,提示发病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恶性肿瘤 发病率 流行病学 人口学特征 上海市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傅锦业 胡永杰 张陈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0例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以1997年WHO的临床分型为依据,采用以切除术或...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0例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以1997年WHO的临床分型为依据,采用以切除术或刮治术为主的治疗方法,病变累及范围较广者,辅以放疗和(或)化疗。对12例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男18例,女12例,中位年龄8岁;66.7%的病例病变累及下颌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骨组织破坏和软组织侵犯。对病变局限的14例患者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病变范围较广、累及骨外软组织的6例患者,采用手术加术后放疗;对有明显全身症状的5例患者,采用手术配合化疗。随访的12例患者中,无病生存10例。结论: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有一定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 组织细胞增生症 口腔颌面部
下载PDF
婴幼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自愈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傅锦业 胡永杰 +1 位作者 张陈平 王丽珍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61-664,共4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朗格汉斯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在全身或局部增生所致的一类疾病。3岁以内的婴幼儿多见急性播散型,病变累及全身多脏器多系统,预后较差,不经治疗的自然病程多在6个月以内。本文报告1例19个月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朗格汉斯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在全身或局部增生所致的一类疾病。3岁以内的婴幼儿多见急性播散型,病变累及全身多脏器多系统,预后较差,不经治疗的自然病程多在6个月以内。本文报告1例19个月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未经治疗而痊愈,随访9年余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 自愈 婴幼儿
下载PDF
XRCC1基因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傅锦业 吴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2-94,共3页
肿瘤是一种基因病,基因组的稳定与否和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XRCC1基因是一种DNA损伤修复基因,在基因组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预防肿瘤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XRCC1基因的生物学特点,该基因单核苷酸多态... 肿瘤是一种基因病,基因组的稳定与否和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XRCC1基因是一种DNA损伤修复基因,在基因组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预防肿瘤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XRCC1基因的生物学特点,该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以及该基因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为该基因用于肿瘤的预防、诊治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C1基因 肿瘤
下载PDF
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基因差异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锦业 吴毅 王卓颖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980-984,共5页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预后较好的一种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其主要的转移方式。近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基因芯片技术是研究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本研究拟比较初治有颈部淋巴结转移(cN1)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预后较好的一种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其主要的转移方式。近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基因芯片技术是研究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本研究拟比较初治有颈部淋巴结转移(cN1)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基因差异表达,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相关基因。方法:分别用Cy3和Cy5两种荧光染料标记两组组织的总mRNA,与含有14112个基因位点的芯片进行杂交。通过对荧光信号的扫描、分析,筛选两组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共有1212个基因位点在两组间出现差异表达,占总基因点位数的8.71%。其中22个位点呈显著差异表达(上调或下调8倍以上)。在显著下调的6个位点中,有2个位点代表同一个基因序列(NM-001920)——decorin蛋白的mRNA序列。结论:基因芯片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表达改变的有效方法之一。PTC的发生发展(包括颈部淋巴结转移)涉及众多的基因参与。Decorin蛋白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基因芯片 DECORIN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癌化疗的现状和评价 被引量:13
11
作者 傅锦业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73-75,78,共4页
关键词 原发性胆囊肿瘤 化学治疗 临床评价
下载PDF
口底脂肪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2
作者 傅锦业 刘浏 胡永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45-448,共4页
位于口底黏膜下的脂肪瘤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口底脂肪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手术要点。
关键词 脂肪瘤 口底肿物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研究的现状
13
作者 傅锦业 吴毅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6期572-574,共3页
甲状腺肿瘤是头颈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约为每年1~4/10万,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2~3),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有所上升,与种族人群差异、电离辐射暴露、饮食中碘含量等因素有关.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 carcinoma,PTC)... 甲状腺肿瘤是头颈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约为每年1~4/10万,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2~3),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有所上升,与种族人群差异、电离辐射暴露、饮食中碘含量等因素有关.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全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近年统计研究发现PTC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可能与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癌基因 原癌基因 基因 P53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对原发性胆囊癌GBC-SD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范跃祖 傅锦业 +1 位作者 赵泽明 陈春球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4,139-140,共6页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 (norcantharidin ,NCTD)对人胆囊癌GBC SD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NCTD作用于经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GBC SD细胞 ,采用四氮唑盐比色 (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杀伤实验 ,测定NCTD对GBC SD细胞生长的...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 (norcantharidin ,NCTD)对人胆囊癌GBC SD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NCTD作用于经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GBC SD细胞 ,采用四氮唑盐比色 (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杀伤实验 ,测定NCTD对GBC SD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与剂量效应、时间效应的关系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NCTD处理后的GBC SD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 ;并通过光电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NCTD浓度为 10 μg/ml时 ,对GBC SD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 ,呈剂量效应关系 ,NCTD对GBC SD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为 60 μg/ml;NCTD作用 6h后对GBC SD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48h时抑制作用最明显 ,呈时间效应关系。经NCTD作用后 ,流式细胞仪显示 :G2 +M期的细胞明显增多 ,S期细胞明显减少 ,细胞凋亡率上升 ;光镜检查显示 :GBC SD细胞可出现细胞固缩 ,胞膜突出 ,核碎裂等现象 ,并出现凋亡小体 ;电镜显示 :细胞微绒毛卷缩、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衰退 ,并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结论 NCTD能抑制人胆囊癌GBC SD细胞的生长 ,其作用呈剂量 /时间效应关系。其机制可能与NCTD诱导GBC SD细胞凋亡 ,抑制GBC SD细胞增殖 ,干扰细胞生长周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细胞培养 去甲斑蝥素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8
15
作者 范跃祖 傅锦业 +1 位作者 赵泽明 陈春球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 (NCTD)对人胆囊癌GBC -SD细胞系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分NCTD组 ( 7个浓度梯度组 ,每组 6孔 )和对照组 (n =6 ) ,分别应用MTT、流式细胞术、光学和电子显微镜、SABC法检测NCTD对体外培养GBC -SD细胞的杀...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 (NCTD)对人胆囊癌GBC -SD细胞系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分NCTD组 ( 7个浓度梯度组 ,每组 6孔 )和对照组 (n =6 ) ,分别应用MTT、流式细胞术、光学和电子显微镜、SABC法检测NCTD对体外培养GBC -SD细胞的杀伤抑制率、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和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Ki- 6 7表达。结果 NCTD在浓度 10μg/ml、时间 6h时即对GBC -SD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随浓度升高、时间延长作用增强 ,呈剂量 -时间效应关系。在实验组 ,流式细胞仪示GBC -SD细胞的G2 +M期细胞明显增多 ,S期细胞减少 ,凋亡率上升 ;光镜下出现细胞固缩 ,胞膜突出 ,核碎裂和凋亡小体 ;电镜示微绒毛卷缩、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衰退现象和典型凋亡细胞 ;SABC法检测示PCNA、Ki- 6 7表达阳性的细胞数和阳性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CNA :0 .932± 0 .0 31vs 0 .318± 0 .0 2 3;Ki- 6 7:0 .96 4± 0 .0 92vs 0 .2 97± 0 .0 18;P <0 .0 0 1)。结论 NCTD能抑制人原发性胆囊癌GBC -SD细胞的生长 ;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GBC -SD细胞增殖、干扰生长周期、抑制DNA合成代谢、诱导细胞凋亡和影响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Ki-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去甲斑蝥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PCNA蛋白 KI-67蛋白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生长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跃祖 傅锦业 +1 位作者 赵泽明 陈春球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去甲斑螯素(NCTD)对人胆囊癌 GBC-SD 细胞系生长、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胆囊癌 GBC-SD 细胞;实验分 NCTD 组(6个浓度梯度组,每组6孔)和对照组(n=6),分别用四唑盐比色法(MTT)、Matrigel 实验及过河实验、FCM 检测 NCTD 对 ... 目的探讨去甲斑螯素(NCTD)对人胆囊癌 GBC-SD 细胞系生长、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胆囊癌 GBC-SD 细胞;实验分 NCTD 组(6个浓度梯度组,每组6孔)和对照组(n=6),分别用四唑盐比色法(MTT)、Matrigel 实验及过河实验、FCM 检测 NCTD 对 GBC-SD 细胞的杀伤抑制率、侵袭运动能力、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NCTD 对 GBC-SD 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56.18μg/ml;在5μg/ml时即抑制 GBC-SD 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迁移运动能力;随浓度升高,NCTD 抑制作用增强,GBC-SD 过膜细胞减少、过膜细胞死亡增多,过河时间明显延长(P<0.01),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FCM 分析显示 NCTD 组 G_2+M 期细胞明显增多,S 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上升。结论 NCTD 不仅能抑制人胆囊癌 GBC-SD 细胞生长,亦可在低浓度下抑制其体外侵袭能力;机理可能与抑制 CBC-SD 细胞增殖,干扰生长周期,抑制 DNA 合成,诱导细胞凋亡和直接抑制 GBC-SD 细胞迁移运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胆囊肿瘤 细胞培养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对人胆囊癌细胞系侵袭转移及其相关基因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跃祖 傅锦业 +1 位作者 赵泽明 陈春球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22-525,共4页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 (NCTD)对人胆囊癌细胞侵袭转移及其相关基因的抑制效应。方法 :培养人胆囊癌GBC SD细胞 ,应用Matrigel实验、过河实验、SABC方法检测NCTD对GBC SD细胞侵袭、运动和基质溶解相关基因蛋白明胶酶A即金属蛋白酶 2 (MMP...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 (NCTD)对人胆囊癌细胞侵袭转移及其相关基因的抑制效应。方法 :培养人胆囊癌GBC SD细胞 ,应用Matrigel实验、过河实验、SABC方法检测NCTD对GBC SD细胞侵袭、运动和基质溶解相关基因蛋白明胶酶A即金属蛋白酶 2 (MMP2 ) ,金属蛋白酶 2组织抑制剂 (TIM P2 )表达的影响。结果 :NCTD在 5mg·L- 1时即可抑制GBC SD细胞的体外侵袭、运动能力 ,随药物浓度提高过膜细胞减少 ,过膜死亡细胞增多 ,过河时间延长(P <0 .0 1) ;GBC SD细胞MMP2 表达下降 ,TIMP2表达上升 ,MMP2 /TIMP2 比值下降 (P <0 .0 1)。结论 :NCTD在低浓度下即可抑制人胆囊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运动能力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BC SD细胞迁移运动和干扰GBC SD细胞MMP2 ,TIMP2 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肿瘤侵润 明胶酶A 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 去甲斑蝥素
下载PDF
智能胶囊式测压系统在结肠传输功能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永兵 张根福 +5 位作者 姜萍萍 颜国正 朱正纲 张明璈 罗芸葆 傅锦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胶囊式测压系统应用于慢传输性便秘患者结肠压力和传输功能测定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试验分两组:健康组为健康志愿者30例;便秘组为慢性传输性便秘(STC)患者30例。两组均在9AM口服智能胶囊,12AM和6PM进食以刺激胃结肠反射;每... 目的探讨智能胶囊式测压系统应用于慢传输性便秘患者结肠压力和传输功能测定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试验分两组:健康组为健康志愿者30例;便秘组为慢性传输性便秘(STC)患者30例。两组均在9AM口服智能胶囊,12AM和6PM进食以刺激胃结肠反射;每隔7 h腹部超声检查了解智能胶囊的位置,胶囊随粪便自然排出体外后为完成检查。检测指标:胶囊在体内总时间、通过结肠时间、高幅传输波(HAPCs)总数、群发HAPCs、平均收缩幅度和生理响应比。结果所有受检者顺利吞服和自然排出智能胶囊,无任何不适感,胶囊外封硅胶均无破损。与健康组比较,便秘组的胶囊在体总时间、结肠通过时间明显延长,依次为(110.2±13.0)h vs.(29.7±6.5)h,(86.4±15.0)hvs.(14.8±4.6)h,(P=0.000和0.000);HAPCs总数、群发HAPCs较健康组明显减少分别为(12.4±3.4)vs.(18.9±3.5);(4.5±2.8)vs.(12.3±2.1),(P=0.012和0.004),平均收缩幅度和生理响应比显著低于健康组分别为(8.7±0.5)kPa vs.(9.5±0.7)kPa,42.10%vs.64.50%(P=0.026和0.024)。结论智能胶囊式测压系统是一种无创、安全、方便、符合生理功能的检测方法,不仅可检测全结肠动力和传输时间,而且可对便秘的产生及严重程度判断提供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智能胶囊式测压系统 测压法 结肠疾病 功能性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对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泽明 范跃祖 +1 位作者 陈春球 傅锦业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荷瘤裸鼠胆囊癌模型,应用NCTD对该动物模型进行移植瘤增殖、生长的抑制实验,观察并测量荷瘤鼠移植瘤大小、计算抑瘤率,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等观测移植瘤细胞...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荷瘤裸鼠胆囊癌模型,应用NCTD对该动物模型进行移植瘤增殖、生长的抑制实验,观察并测量荷瘤鼠移植瘤大小、计算抑瘤率,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等观测移植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率,PCNA,Ki-67,Cyclin D1,p27基因蛋白表达。结果:NCTD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39.96 mg·kg-1,应用1/5LD50。即可使NCTD组裸鼠移植瘤生长减缦[(5.6±s 0.4)cm3与对照组(9.8±0.6)cm3比较,P<0.011,抑瘤率上升(43±8)%;S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上升;免疫组化检测显示,NCTD组PCNA,Ki-67,cyclin D1表达下降,p27表达上升,与氟脲嘧啶(FU) 联合应用时作用明显。结论:NCTD可明显抑制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的增殖和生长,与FU合用呈协同效应以加强其抗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CTD干扰荷瘤鼠胆囊癌移植瘤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调亡以及改变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动物 实验 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表达 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 CYCLIN D1 P27 去甲斑蝥隶
下载PDF
MAB225对体外培养的ACC-2细胞增殖能力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刘浏 胡永杰 +2 位作者 傅锦业 吕燕 张志愿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14-317,共4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MAB225)对体外培养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比色法、流式细胞分析及克隆形成试验观察经MAB225处理后的ACC-2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以观察MAB225在体外对ACC-2细...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MAB225)对体外培养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比色法、流式细胞分析及克隆形成试验观察经MAB225处理后的ACC-2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以观察MAB225在体外对ACC-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MAB225可以在体外抑制ACC-2细胞的增殖,MAB225还可影响细胞的周期再分布。结论:一定浓度的MAB225可以抑制ACC-2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单克隆抗体 腺样囊性癌 增殖 涎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