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弯曲锯齿型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子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傅青方 闫晓密 +3 位作者 郝大鹏 何道伟 Terence K.S.W. 王利光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145,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数的B3LYP和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分别对锯齿型单壁(5.0)碳纳米管(SWCNT)及外接Au电极后的电子结构和电子传输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另外用同样的方法,对弯曲的SWCNT和外接Au电极的器件的电子结构、电子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 采用密度泛函数的B3LYP和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分别对锯齿型单壁(5.0)碳纳米管(SWCNT)及外接Au电极后的电子结构和电子传输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另外用同样的方法,对弯曲的SWCNT和外接Au电极的器件的电子结构、电子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发现,两个模型在HOMO状态下的电子分布主要集中在两端,总的传输性能比LUMO状态下要弱。虽然两种模型具有相似的能带结构,但弯曲SWCNT的能隙较未弯曲SWCNT的能隙要小。另外两种模型的传输谱与态密度有着明显的对应性,但弯曲的碳纳米管的传输谱较未弯曲碳纳米管的传输谱峰值大很多,说明弯曲过后SWCNT的电子输运性能要远优于未弯曲SWC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锯齿型单壁碳纳米管 密度泛函理论 非平衡格林函数 电子传输 电子结构
下载PDF
C_(76)富勒烯分子的电子结构与传输特性研究
2
作者 陈志舜 傅青方 +4 位作者 闫晓密 郝大鹏 何道伟 TSUKADA M 王利光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5-879,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基组对Td对称的C76富勒烯分子及其外接Au电极情况下的电子传输系统的能级、电子结构、电子传输特性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其能量的计算得出了分子轨道的能级、HOMO与LUMO的能隙及其分子轨道电子云分布。经...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基组对Td对称的C76富勒烯分子及其外接Au电极情况下的电子传输系统的能级、电子结构、电子传输特性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其能量的计算得出了分子轨道的能级、HOMO与LUMO的能隙及其分子轨道电子云分布。经过对其态密度和传输谱的计算,得出模型的电子传输性质。最后在器件的二端加偏置电压的情况下,计算了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情况,得出了系统的I-V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76 富勒稀分子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传输 态密度 I—V特性
下载PDF
富勒烯C_(74)分子的电子传导特性
3
作者 何道伟 傅青方 +4 位作者 闫晓密 郝大鹏 陈志舜 Terence K.S.W. 王利光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13-417,427,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Green函数的Tight-Binding方法,对C74富勒烯分子及其连接Au电极构成的C74分子器件的电子结构和电子传导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出了电子通过C74分子器件的传输谱、态密度及C74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结果显示C7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Green函数的Tight-Binding方法,对C74富勒烯分子及其连接Au电极构成的C74分子器件的电子结构和电子传导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出了电子通过C74分子器件的传输谱、态密度及C74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结果显示C74分子的传输谱和态密度有明显的对应性,且电子的传导概率随电子的入射能量变化而变化。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了在有限偏压下C74分子的I-V曲线及其电导,其中C74分子的I-V曲线表现出近似的线性特征,电导随电压的变化而出现非周期性的振荡特性,这说明C74分子具有良好的电子传导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74分子 传输谱 态密度 传导特性 富勒烯
下载PDF
石墨烯弯曲形变的电子结构和特性的研究
4
作者 闫晓密 傅青方 +3 位作者 郝大鹏 陈志舜 ZHONGCHANG W 王利光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5-410,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4种不同弯曲曲率的石墨烯的能带、分子轨道分布、态密度和传输谱进行理论研究,通过能带的计算,分析其得失电子的能力;通过对分子轨道分布和态密度的分析,得出了弯曲石墨烯的电子结构;通过对传输概率的计算,研究了弯...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4种不同弯曲曲率的石墨烯的能带、分子轨道分布、态密度和传输谱进行理论研究,通过能带的计算,分析其得失电子的能力;通过对分子轨道分布和态密度的分析,得出了弯曲石墨烯的电子结构;通过对传输概率的计算,研究了弯曲石墨烯的电子传输性质。得出了弯曲石墨烯中π型分子轨道起重要作用,石墨烯随着弯曲曲率的增加,电子传输变得更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弯曲 能隙 态密度 传输概率
下载PDF
NdFeB稀土电永磁材料的励磁条件
5
作者 郝大鹏 王利光 +2 位作者 张向阳 傅青方 闫晓密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81-85,共5页
为了提高钕铁硼电永磁材料在工业生产中的利用效率和性能,以电磁感应理论为依据,应用MYC系列电永磁吸盘智能电源控制器、Agilent 6000型彩色双踪示波器、高斯计等,测出了两种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40号钢和52号钢)的最佳励磁参数,即最... 为了提高钕铁硼电永磁材料在工业生产中的利用效率和性能,以电磁感应理论为依据,应用MYC系列电永磁吸盘智能电源控制器、Agilent 6000型彩色双踪示波器、高斯计等,测出了两种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40号钢和52号钢)的最佳励磁参数,即最佳励磁脉冲数为6,最佳励磁线圈数为90~100匝,最佳励磁电流为29~30A(励磁线圈取90匝);同时发现,52号钢的磁性能略好于40号钢的磁性能,并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材料 钕铁硼 励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