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企业文化建设要有合理的组织模式
- 1
-
-
作者
杰理
-
出处
《中国工商》
1997年第2期30-31,共2页
-
-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文化建设
组织模式
-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 2
-
-
作者
杰理
-
出处
《中国工商》
1997年第5期62-63,共2页
-
-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企业形象
-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第十四讲 儒家(七)
- 3
-
-
作者
傑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14期46-46,共1页
-
文摘
儒家经典。儒家经典主要指儒学《十三经》。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六经古称六艺,就是孔子所指定的教科书一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在儒家地位上升后,这些教科书被尊为“经”。“六经”一词,首见于《庄子·天运》,然而直到西汉,也还是记载为六艺(见《汉书·艺文志》),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乐经》经秦火一炬,从此失传,六艺自此仅余其五。在董仲舒的努力下,儒学在武帝建元五年取得独尊地位,朝廷从此设立了五经博士,儒学从显学成为官学,终于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而经学也由此成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
关键词
儒家经典
“六经”
中华文化
《春秋》
《周易》
《仪礼》
《尚书》
焚书坑儒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第二十讲 道家(二)
- 4
-
-
作者
傑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20期45-45,共1页
-
文摘
汉朝建立后,在反思秦统治思想的基础上,开始选择道家作为治国思想,并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武帝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崇尚儒术”,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魏晋南北朝时期,谈玄之风兴起,道家思想重新复活,不过这一次的重点不是黄老,而是对老庄的重新阐释,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魏晋玄学。此后老庄成为道家正统,一直延续至今。
-
关键词
道家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景之治”
统治思想
治国思想
重新阐释
魏晋玄学
汉武帝
-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第十六讲 儒家(九)
- 5
-
-
作者
傑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16期45-45,共1页
-
文摘
儒家历代重要代表人物。
张载,1020年(北宋真宗天禧四年)生。创关学,提出太虚即气说,从儒家天道论的观点拒斥道、佛的形上学观点。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等区分之观点。著有《张子全书》。1077年卒。
-
关键词
儒家
代表人物
太虚即气
德性之知
气质之性
天地之性
宋真宗
天道论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第七讲 诸子百家
- 6
-
-
作者
傑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7期44-44,共1页
-
文摘
“诸子百家”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庶人不议”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反映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各阶层利益的各种不同思想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及著作被合称为“诸子”。
-
关键词
诸子百家
思想学派
代表人物
学术思想
战国时期
“天道”
阶层利益
创立者
-
分类号
D80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第十九讲 道家(一)
- 7
-
-
作者
傑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19期46-46,共1页
-
文摘
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伏羲一划开天,春秋时期,老子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介绍,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
关键词
道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
思想学派
诸子百家
春秋时期
道德理论
无不为
老子
-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第九讲 儒家(二)
- 8
-
-
作者
杰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9期44-44,共1页
-
文摘
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到秦始皇时,受到了重创,便是所谓的“焚书坑儒”。再到了汉代,汉王朝以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为其文化建设的基本路线,而这三代中原文化正是儒家六经,因孔子以继承华夏民族文化着称,所以儒学本身便成为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
-
关键词
儒家
华夏民族文化
中原文化
先秦时期
焚书坑儒
基本路线
文化建设
文化精华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第十五讲 儒家(八)
- 9
-
-
作者
傑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15期46-46,共1页
-
文摘
儒家历代代表人物。孔子,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生。提倡仁、义、礼等价值,挺立道德主体,开创了儒家学派。弟子记其言行,杂以己言,战国初年成《论语》一书。公元前479年卒。颜回,公元前521年(鲁昭公二十九年)生。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公元前481年卒。
-
关键词
儒家学派
公元前
代表人物
道德主体
《论语》
孔子
弟子
仁人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第二讲太极图
- 10
-
-
作者
傑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2期44-44,共1页
-
文摘
太极图是中国古代先民概括阴阳易理、探讨宇宙人生变化发展规律的图式。后世所绘太极图种类有很多,如天地自然河图、唐朝的太极先天图、北宋周敦颐的周氏太极图、明朝来知德的来氏太极图、明朝左辅制作的景岳太极图与左辅太极图、
-
关键词
太极图
天地自然
周敦颐
明朝
易理
阴阳
河图
先天
-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第三讲 五行
- 11
-
-
作者
傑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3期44-44,共1页
-
文摘
五行的“五”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行”就是行动变化、行而不息的意思。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圣贤独创的朴素辩证唯物思想,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现象的发展和变化,都是由这五种不同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
关键词
五行学说
唯物思想
相互作用
“五”
“行”
自然界
物质
朴素
-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第十三讲儒家(六)
- 12
-
-
作者
傑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13期46-46,共1页
-
文摘
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儒家学说主要是一种“人学”或曰“人本哲学”,十分自然,入的问题特别是人性、心性问题,必然成为儒学探讨的核心内容。儒家学说探讨人性、心性,正是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其教化社会、统摄人心的意识形态功能。为此,儒家学说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自始至终用力甚深,采取了哲理化和神学化双重运思道路,所以说,儒家说学的核心内容具有哲理化与神学化双重趋向的特点。先秦儒家学说初创时期,虽说也讲人性、心性,但总体上呈现出长于伦理而疏于哲理、详于人道而略于天道的特征。至两汉儒家学说作为统治思想而定于一尊,因而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诱惑力以便更好地实现其意识形态功能,就成为儒家学说发展的迫切任务。
-
关键词
儒家学说
意识形态功能
哲理化
人本哲学
“人学”
初创时期
统治思想
神学化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第十八讲 墨家
- 13
-
-
作者
傑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18期45-45,共1页
-
文摘
墨家是中国先秦学派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墨子(约前468-前376),姓墨名翟,世称墨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曾做过宋国大夫,当过制作器具的工匠,善于制造守城器械。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
关键词
墨家
《墨子》
战国时期
自然科学家
社会活动家
中国先秦
“非乐”
“非攻”
-
分类号
B22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第二十一讲 法家(一)
- 14
-
-
作者
傑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21期46-46,共1页
-
文摘
法家,亦称之为刑名、刑名之学,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为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该学派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重要思想。《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
关键词
法家
中国历史
诸子百家
富国强兵
重要思想
以法治国
艺文志
刑名
-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第二十二讲 法家(二)
- 15
-
-
作者
傑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22期46-46,共1页
-
文摘
秦晋法家的创始人之一李悝,任魏文侯相,提倡“尽地力之教”,主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调整租谷。创“平籴”法,兼顾农人与市民的利益。他还收集当时诸国刑律,编成《法经》六篇。《法经》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与李悝同时期的吴起先在魏国进行兵制改革,后又在楚国进行政治改革,“明法审会,损不急之官”,“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打破旧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强迫旧贵族徙边垦荒,奖励“战斗之士”。
-
关键词
法家
《法经》
世卿世禄制
农业生产
兵制改革
政治改革
创始人
魏文侯
-
分类号
D909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第二十四讲 法家(四)
- 16
-
-
作者
傑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24期46-46,共1页
-
文摘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商鞅,原名卫鞅,也叫公孙鞅,战国时期魏国人。商鞅早年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孙痤病死后,魏王并没有重用商鞅。后来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者,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商鞅得到了施展他变法理想的舞台。
-
关键词
法家
秦孝公
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
《法经》
治国之策
商鞅
变法
-
分类号
D66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第五讲 《周易》的基本内容
- 17
-
-
作者
傑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5期44-44,共1页
-
文摘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代研究、占测宇宙万物变易规律的古哲学典籍,亦称《易经》,简称《易》。主要内容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
关键词
《周易》
内容
《易经》
《易》
哲学
变易
万物
-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第六讲 《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18
-
-
作者
傑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6期44-44,共1页
-
文摘
《易经》作为最早的文明典籍,不但是中国思想的源头、华夏哲学的鼻祖、民族文化的先河,甚至是汉语的先声、民俗的总脉,对中国的儒家、道教、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等系列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易经》
中国思想
民族文化
哲学
民俗
文明
-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
-
题名第一讲太极
- 19
-
-
作者
傑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1期44-44,共1页
-
文摘
太极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后人据《周易》的哲思逐渐推演出成熟的太极观念。
-
关键词
太极
中国文化史
《周易》
世界本原
范畴
-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第二十三讲 法家(三)
- 20
-
-
作者
傑理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4年第23期46-46,共1页
-
文摘
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通过具体的刑名赏罚来实现目的。法家主要有下列代表人物。
-
关键词
法家
代表人物
刑名
-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