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力的三大自然力来源及其人学内涵 被引量:4
1
作者 元晋秋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5-59,共5页
长期以来被当作生产力基本构成要素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实则是"劳动过程"的构成要素。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生产力来源于三大自然力:人自身的自然力、社会劳动的自然力、自然界的自然力,其发展水平就取... 长期以来被当作生产力基本构成要素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实则是"劳动过程"的构成要素。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生产力来源于三大自然力:人自身的自然力、社会劳动的自然力、自然界的自然力,其发展水平就取决于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对这三大自然力的开发利用程度。强调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并不足以表明生产力的人学内涵,只有将生产力视为作为"共同体"的人的力量,我们才能够理解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三大自然力 人学 来源 内涵
下载PDF
马克思资本概念的三重规定与公有制资本的三大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元晋秋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5,20,共7页
马克思的资本概念有如下三重规定:其一,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其内核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其二,资本是一种负载于物上的生产关系,物作为价值实体能够被计量(货币化);其三,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价值增值是资本的本性。马... 马克思的资本概念有如下三重规定:其一,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其内核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其二,资本是一种负载于物上的生产关系,物作为价值实体能够被计量(货币化);其三,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价值增值是资本的本性。马克思对资本的分析有其特定的理论语境。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建立的特殊性,资本的历史使命并没有终结。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我们要实现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公有制资产的资本形式——公有制资本。从本质看,公有制资本是一种公有制基础上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从形式看,作为载体的公有制企业要有明晰的资产价格核算;从目的看,公有制资本的价值增值是手段而非目的。公有制资本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承担起如下历史使命:一是承担起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任务;二是引领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社会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资本学说 资本本质 公有制资本
下载PDF
从文化到意识形态:文化的意识形态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元晋秋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3-158,共6页
文化与意识形态首先具有本质的不同: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附加在物质载体上的精神内容,而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中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是被赋予了特定阶级意志的思想或精神体系的形式。其次,文化的意识形态化表明了文化与意识形态之... 文化与意识形态首先具有本质的不同: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附加在物质载体上的精神内容,而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中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是被赋予了特定阶级意志的思想或精神体系的形式。其次,文化的意识形态化表明了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负载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的一系列操控,文化内容被赋予一种特定的存在形式、一种具体的解读方式———文化的意识形态化由此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意识形态 文化的意识形态化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资本论》之间的人学关联考辨 被引量:2
4
作者 元晋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6-862,共7页
"两个马克思"论者错误地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思想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并在潜意识当中视《资本论》为一部非人学著作,由此才得以制造出《手稿》和《资本论》之间的思想对立(也即所谓的"两个马克思&q... "两个马克思"论者错误地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思想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并在潜意识当中视《资本论》为一部非人学著作,由此才得以制造出《手稿》和《资本论》之间的思想对立(也即所谓的"两个马克思")。事实上,《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人学著作,它还与《手稿》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人学关联:在《手稿》中,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思想、异化劳动向自由劳动转变的思想,分别是《资本论》中劳动二重性学说、剩余价值学说的最初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资本论》 人学
下载PDF
财富的伦理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元晋秋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0,共4页
财富的本质是对象化了的人类剩余劳动,它不仅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worth),同时也具有能够满足人们伦理需求的伦理价值(value)。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财富首先作为使用价值而存在,此外,它还具有承载、表达、建构人们之间... 财富的本质是对象化了的人类剩余劳动,它不仅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worth),同时也具有能够满足人们伦理需求的伦理价值(value)。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财富首先作为使用价值而存在,此外,它还具有承载、表达、建构人们之间各种伦理情感和伦理关系的伦理功能,这是因为:财富的创造、分配和使用过程同时是表现和形成人们之间各种伦理情感和伦理关系的过程,也是表现和形成人们的各种伦理观念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财富 伦理价值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思想及其性质 被引量:1
6
作者 元晋秋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27,共5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思想一方面带有明显的抽象人性论遗迹,另一方面也不乏科学的人学思想萌芽。从这一思想出发,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以及人类历史发展的认识一方面达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顶峰,另一方面又成为其科学社会主义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思想一方面带有明显的抽象人性论遗迹,另一方面也不乏科学的人学思想萌芽。从这一思想出发,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以及人类历史发展的认识一方面达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顶峰,另一方面又成为其科学社会主义的起点。以此来反观流行于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些理论思潮,它们不仅不是关于人类社会实践的"科学认识",其理论水平甚至远逊于手稿中马克思所阐述的空想社会主义。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指导我们事业的科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学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下载PDF
《资本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1
7
作者 元晋秋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2,共6页
从《资本论》所揭示的走向社会主义的两大条件出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成逻辑可描述如下:资本的全球扩张导致"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在空间上分离,由此使"资本积累"不足而"贫困积累&qu... 从《资本论》所揭示的走向社会主义的两大条件出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成逻辑可描述如下:资本的全球扩张导致"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在空间上分离,由此使"资本积累"不足而"贫困积累"有余成为近代中国社会之最大现实——由于"贫困积累"被转移到了中国等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和地区("贫困积累"有余),导致革命的主体条件在这里日趋成熟,从而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通过革命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而由于物质条件的贫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本积累"不足),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发展生产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后的中国的首要任务。由此,以"资本积累"不足而"贫困积累"有余为理论起点,以如何在经济落后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为逻辑主线,依据各个时期的不同任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主题,产生了相应的理论成果,续写出了《资本论》的当代新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生成逻辑
下载PDF
“原理”课教学过程中引入经典著作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元晋秋 《高教论坛》 2016年第1期67-69,73,共4页
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指导学生学习经典著作应当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具体而言,要对经典著作进行有针对性地选取,有计划性地使用,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著作,还要将学生对经典著作的学习... 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指导学生学习经典著作应当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具体而言,要对经典著作进行有针对性地选取,有计划性地使用,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著作,还要将学生对经典著作的学习过程和效果纳入课程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理”课教学 经典著作
下载PDF
面向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
9
作者 元晋秋 程文琴 《大学教育》 2015年第12期66-68,共3页
面向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资源、以对具体问题的探究和讨论为主要途径、以教师的引导为基本保障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马克思主... 面向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资源、以对具体问题的探究和讨论为主要途径、以教师的引导为基本保障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问题 《原理》课教学 高校
下载PDF
“对象性存在”的三重规定性及其意义
10
作者 元晋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439-444,共6页
新唯物主义中存在物的"对象性存在"意味着(1)存在物的对象性关系:存在物与其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2)存在物的对象性活动:存在物与其对象之间的内在相互作用;(3)存在物的对象性活动过程:存在物与其对象之间的内在相互作用过程... 新唯物主义中存在物的"对象性存在"意味着(1)存在物的对象性关系:存在物与其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2)存在物的对象性活动:存在物与其对象之间的内在相互作用;(3)存在物的对象性活动过程:存在物与其对象之间的内在相互作用过程。由此,新唯物主义向人们揭示出了一种存在物在与其对象的内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生成着的世界图景。而人类历史就是"对象性存在"的人的对象性活动过程,也即"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存在 对象性关系 对象性活动 对象性活动过程 唯物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意蕴的研究路径探析——从福斯特提出的“六个紧密相连的论据”谈起
11
作者 元晋秋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S1期96-97,共2页
从福斯特提出的"六个紧密相连的论据"来思考马克思主义生态意蕴的呈现方式可知:将目光聚焦于经典文本中有关生态问题论述的具体词句,则整体映像上的理论价值可能有被遮蔽的危险;在理论整体映像中挖掘其生态意蕴,则造成理论视... 从福斯特提出的"六个紧密相连的论据"来思考马克思主义生态意蕴的呈现方式可知:将目光聚焦于经典文本中有关生态问题论述的具体词句,则整体映像上的理论价值可能有被遮蔽的危险;在理论整体映像中挖掘其生态意蕴,则造成理论视域缺陷潜在地生成,使得生态意蕴的呈现无法真正展开;面向现实生态问题本身,则可以修补在理论整体映像中挖掘其生态意蕴时出现的理论视域缺陷,使得停滞了的生态意蕴呈现工作继续向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意蕴 整体映像 纵向深入 横向拓展
下载PDF
从古典经济学家到马克思:生产劳动界定标准的嬗变经纬 被引量:1
12
作者 元晋秋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11,共14页
在经济思想史上,关于何种劳动生产财富的讨论引发了人们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界定标准之争。古典经济学家从财富的物质规定出发来理解作为资本财富的剩余价值,致使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问题陷入庸俗化的窘境。马克思... 在经济思想史上,关于何种劳动生产财富的讨论引发了人们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界定标准之争。古典经济学家从财富的物质规定出发来理解作为资本财富的剩余价值,致使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问题陷入庸俗化的窘境。马克思立足财富生产的社会形式规定,在揭露古典经济学家研究症结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澄清了资本财富的生产形式和资本财富观的实质,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界定标准,而且通过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真正的财富”和“真正的生产劳动”的前瞻性规定,实现了对资本财富生产的社会形式和资本财富观的祛魅与超越,继而彻底开显了何为财富,财富为何的价值真谛。马克思考察生产劳动的一般逻辑理路为学界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界定标准提供了学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非生产劳动 财富生产的社会形式 财富观
下载PDF
“人类中心主义”等同于“人类尺度”吗?
13
作者 元晋秋 赖慧婷 《传承》 2010年第21期32-33,157,共3页
人们对于生态问题和"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诸多困惑,源于"人类中心主义"没有被明确。"人类中心主义"不同于"人类尺度"。"人类中心主义"包含双重趋向,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 人们对于生态问题和"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诸多困惑,源于"人类中心主义"没有被明确。"人类中心主义"不同于"人类尺度"。"人类中心主义"包含双重趋向,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在于其对"物的尺度"的完全抛弃和人的自然属性方向的趋近,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肯定在于其对"人的尺度"的彰显和人的社会属性方向的趋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人类尺度 人道主义
下载PDF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东盟政治关系的发展
14
作者 肖安宝 元晋秋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1-64,共4页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理解中国-东盟政治关系的变化看,中国-东盟政治关系的发展状况与中国人民寻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推进小康乃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由此,进一步...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理解中国-东盟政治关系的变化看,中国-东盟政治关系的发展状况与中国人民寻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推进小康乃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于深化中国-东盟政治合作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政治关系 中国-东盟
下载PDF
马克思对重农学派的批判及其理论效应
15
作者 元晋秋 张宝思 《贺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21,共11页
重农学派曾一度引领欧洲经济思想潮流,对重农学派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重农学派的批判集中体现在“描述”与“揭露”两个环节,前者客观地呈现了该学派的基本思想,后者在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同时“揭... 重农学派曾一度引领欧洲经济思想潮流,对重农学派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重农学派的批判集中体现在“描述”与“揭露”两个环节,前者客观地呈现了该学派的基本思想,后者在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同时“揭露”了其学说体系的内在矛盾与不足。从马克思构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看,其对重农学派批判的理论效应主要有三:一是通过对重农学派“最低限度的工资”理论的改造与建构,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二是重农学派关于原预付与年预付的观点为马克思分析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三是通过对魁奈“经济表”相关思想的改造与建构,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重农学派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沃尔泽的干涉理论初探
16
作者 廖春勇 元晋秋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对干涉行为以及随之引起的国际政治冲突进行道德评判,一直以来就是政治哲学、战争伦理领域最重要和最困难的任务之一。作为与麦金太尔齐名的社会批评家和美国著名的公众知识分子以及社群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沃尔泽扎根于深刻的政治哲学... 对干涉行为以及随之引起的国际政治冲突进行道德评判,一直以来就是政治哲学、战争伦理领域最重要和最困难的任务之一。作为与麦金太尔齐名的社会批评家和美国著名的公众知识分子以及社群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沃尔泽扎根于深刻的政治哲学和战争伦理思想,提出了三类可接受的干涉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泽 社群主义 一般正义理论 干涉理论
下载PDF
人与自然关系演进的逻辑、现实及对策
17
作者 李鹤翔 元晋秋 《魅力中国》 2010年第8期32-34,共3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揭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指明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途径与目标:即通过消除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双重异化,使自然界得以真正复活,也就是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真正解决的...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揭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指明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途径与目标:即通过消除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双重异化,使自然界得以真正复活,也就是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真正解决的状态。伴随人类的实践历程发展到当下,人与自然关系中矛盾凸显出来。如何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我们还需要回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立场去审视当下的发展模式,以正确的指导我们当前的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生态文明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分配制度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被引量:31
18
作者 元晋秋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4,共6页
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分配制度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第三次分配是在我国当前基本分配制度框架下的一种社会再分配调节机制,其推动力量是道德、文化、习惯等因素,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原则,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是实现第... 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分配制度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第三次分配是在我国当前基本分配制度框架下的一种社会再分配调节机制,其推动力量是道德、文化、习惯等因素,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原则,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是实现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形式或途径。第三次分配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有助于我国贫困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克服市场机制弊端以及弥补政府调节机制不足,有助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弘扬和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发挥好第三次分配作用,使之从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到有效补充,必须从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分配制度着手,依据第三次分配自身特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制度 第三次分配 再分配 公益慈善
下载PDF
资本扩张的空间悖论与人的发展空间的生产——兼谈马克思“固定资本就是人本身”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元晋秋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111,共7页
长期以来,人们对固定资本价值核算问题的聚焦导致其所具有的社会历史内涵被遮蔽。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对固定资本的社会历史内涵进行了集中阐述,并提出"固定资本就是人本身"的观点。哈维强调固定资本的空间... 长期以来,人们对固定资本价值核算问题的聚焦导致其所具有的社会历史内涵被遮蔽。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对固定资本的社会历史内涵进行了集中阐述,并提出"固定资本就是人本身"的观点。哈维强调固定资本的空间修复功能,但由于对马克思上述观点的忽视,导致其找不到一个资本主义的替代性方案。空间修复内含着空间生产,而空间生产源于资本扩张的空间悖论,走出这一悖论,核心是通过"节约劳动时间"来生产作为"固定资本"的"人本身",即进行人的发展空间的生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五大发展理念"所规划的空间生产之路,正是马克思这一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资本 空间修复 空间生产 人的发展空间
下载PDF
从副本批判到原本改造: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基本方式及具体环节 被引量:2
20
作者 元晋秋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9,共8页
不同于“解释世界”的理论活动致力“解释”,马克思“改变世界”的理论活动首先致力“批判”,其基本方式即政治经济学批判:它以作为资产阶级社会之“副本”的政治经济学为批判对象,以“描述”“揭露”为主要手段,目的是构建一种彻底的... 不同于“解释世界”的理论活动致力“解释”,马克思“改变世界”的理论活动首先致力“批判”,其基本方式即政治经济学批判:它以作为资产阶级社会之“副本”的政治经济学为批判对象,以“描述”“揭露”为主要手段,目的是构建一种彻底的、能够掌握群众的理论来推动“原本”之改造。其具体环节是:通过对以往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学说的“描述”与“揭露”来发掘政治经济学规律的“历史路标”,进而在这一“历史路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原有理论的改造和新的理论的建构,最终构建出一种彻底的理论。这一理论通过掌握群众而参与人类历史进程,由此使马克思“改变世界”的理论特质得以彰显、理论使命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变世界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路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