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谭平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被引量:2
1
作者 元邦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22-28,共7页
谭平山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核心人物之一.研究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历史,离不开谭平山的活动.谭平山是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曾连续担任第三、四... 谭平山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核心人物之一.研究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历史,离不开谭平山的活动.谭平山是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曾连续担任第三、四、届中共中央委员、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他还历任中国国民党第一、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组织部长.广东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和活动中心.中共中央驻在上海,党的许多干部虽然也参加国共合作的活动,但是多数不负国民党重要职务;有些虽然也负国民党的一定职务,但长期不在广东,参加国民党中央的具体活动也比较少;而谭平山则长驻广东,并负责国民党内的重要职务,所以,国共合作的许多具体任务,就历史地落在谭平山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平山 国民党左派 孙中山 常务委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 广州 青年团员 共产党员
下载PDF
从“平均地权”到“耕者有其田”——孙中山晚年在农民土地问题上认识的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元邦建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26-31,共6页
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领导中国革命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屡经挫折失败之后,他重新寻找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和方法,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充... 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领导中国革命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屡经挫折失败之后,他重新寻找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和方法,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充分体现了他晚年政治思想上的发展,从“平均地权”到“耕者有其田”,具体地反映了孙中山先生在农民土地问题上认识的发展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地权 “耕者有其田” 农民土地 革命经历 联共 农民运动 革命先行者 联俄 国民革命 分配土地
下载PDF
彭湃在农民运动中的策略思想及其运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元邦建 《学术研究》 1981年第6期33-38,共6页
彭湃同志是我党农民运动的先驱,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伟大的农民运动领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他最早为无产阶级找到了广大的同盟军。他领导著名的海丰农民运动,成为中国南方上空的一颗明星,照亮了中国农民解放的道路,推动了广东以... 彭湃同志是我党农民运动的先驱,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伟大的农民运动领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他最早为无产阶级找到了广大的同盟军。他领导著名的海丰农民运动,成为中国南方上空的一颗明星,照亮了中国农民解放的道路,推动了广东以至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无数事实表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仅要有坚定明确的战略目标,而且还必须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阶级力量的对比,确定各种斗争形式、斗争口号,灵活掌握进攻和退却等等一系列的策略原则,才能不断取得胜利。彭湃在农民运动中,正是由于掌握了斗争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因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彭湃对农民运动理论和实践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他在农民运动中的策略思想及其运用,作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运动理论 彭湃 农会 农民教育 策略思想 无产阶级 海丰 策略原则 斗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
下载PDF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区委的历史功绩
4
作者 元邦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1-9,共9页
广东,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工作的重点,实际上也就在广东.中共广东区委在周恩来、陈延年等同志的领导下,在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协助下,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从广东的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和... 广东,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工作的重点,实际上也就在广东.中共广东区委在周恩来、陈延年等同志的领导下,在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协助下,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从广东的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调动了全区党员的积极性,深入发动以工农为中心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群众运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高潮.在中共广东区委的组织、影响和推动下,广东的革命政府迅速取得了东征军阀陈炯明,南讨军阀邓本殷,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胜利,为北伐战争的进行,建立了稳固的后方,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广东区委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伟大功绩,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区委 国民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委员 农民运动 广州 农民协会 历史功绩 罢工 革命运动
下载PDF
关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区委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洛 元邦建 《学术研究》 1981年第4期5-14,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简称广东区委,又叫粤区委,还有的叫两广区委,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_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一个地方党组织,是广东革命根据地的领导核心。它活动的范围,除广东、广西两省外,还有福建南部和香港等地区。由于...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简称广东区委,又叫粤区委,还有的叫两广区委,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_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一个地方党组织,是广东革命根据地的领导核心。它活动的范围,除广东、广西两省外,还有福建南部和香港等地区。由于一九二四年实现了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广东成了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党中央为了加强广东地区工作的领导,先后调周恩来、陈延年等一批重要领导骨干到广东,充实和健全了广东区委的领导。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东区委在党中央领导下及当时担任国民党顾问鲍罗廷的协助和指导下,在建立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国民党右派 广东省 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员 区委 广东革命根据地 周恩来 中共 农民运动
下载PDF
周其鉴与广宁农民运动 被引量:2
6
作者 元邦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66-74,共9页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无产阶级政党能否正确解决农民问题,是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初期和中期,由于党的路线正确,农民运动发展比较快。当时。
关键词 农民运动讲习所 周其鉴 农民协会 农会 广宁 大地主 广东省 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 农民自卫军
下载PDF
毛主席的按语永远鞭策着我前进
7
作者 元邦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4期50-52,共3页
在沉痛哀悼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的日子里,我重新学习了毛主席亲自主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学习毛主席的光辉按语,特别是学习了毛主席对我自己工作过的地方、自己参加写的一篇材料《广宁县江(土布)乡红星农业生产合... 在沉痛哀悼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的日子里,我重新学习了毛主席亲自主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学习毛主席的光辉按语,特别是学习了毛主席对我自己工作过的地方、自己参加写的一篇材料《广宁县江(土布)乡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了多种经济,解决了很大的问题》的按语.二十年前的往事,又呈现在我的眼前,激起了我对毛主席更加无比的热爱和崇敬,也使我对毛主席的逝世更加感到万分悲痛.二十多年前,我参加广宁、四会县的土地改革和复查工作结束后,留在县委政策研究室工作,按县委的指示,来到广宁县江(土布)乡.刚刚参加完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最后一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经济 毛主席 农业社 农业生产合作社 粮食生产 宁县 集体经济 县委 研究推广 国家社会主义
下载PDF
鲍罗廷在广东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8
作者 元邦建 《近代史研究》 1984年第4期129-165,共37页
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驻中国的苏联顾问。他在中国渡过近四年期间,正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由于他在中国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国外研究他的人很多,国内研究他的人反而不多... 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驻中国的苏联顾问。他在中国渡过近四年期间,正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由于他在中国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国外研究他的人很多,国内研究他的人反而不多,对一些与鲍罗廷有关的重要问题,多取回避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罗廷 几个问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的地位 苏联顾问 作用和影响 历史时期 国外研究 广东区委 国内研究
原文传递
香港工人运动历史的几个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元邦建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76-189,共14页
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香港工人运动有许多不同于一般地区工人运动的特点。其主要和突出的有下面四点。 一、香港工运与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一致性 香港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关键词 工人运动 香港 不平等条约 一致性 民主革命时期 《南京条约》 近代史 民族 革命运动 工人罢工
原文传递
高瞻远瞩 实事求是——论中国共产党解决香港问题的伟大胜利
10
作者 元邦建 《特区实践与理论》 1991年第6期26-29,共4页
一、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长期打算1949年夏秋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之后,大军浩浩荡荡继续南下,矛头直指祖国的最南端——广东。10月14日,广东省会广州市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深圳河边,嘎然止步,全世界为之愕然。其实,中国... 一、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长期打算1949年夏秋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之后,大军浩浩荡荡继续南下,矛头直指祖国的最南端——广东。10月14日,广东省会广州市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深圳河边,嘎然止步,全世界为之愕然。其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人民解放军,当时如果要解放香港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急于解放香港,是有自己的战略意图和打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问题 祖国统一 澳门问题 五十年代 从实际出发 台湾问题 矛头直指 现代化建设 港英政府 中英联合声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