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外科烟雾对手术环境及其暴露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先会 谢飞(综述) 杨晓莹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571-573,共3页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外科设备和技术已在手术领域广泛应用,促进了手术的顺利开展,但应用电外科器械处理组织时产生的大量烟雾也对手术环境空气带来严重污染。研究报道烟雾中富含有毒有害的化学成分、生物成分、活性颗粒、活...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外科设备和技术已在手术领域广泛应用,促进了手术的顺利开展,但应用电外科器械处理组织时产生的大量烟雾也对手术环境空气带来严重污染。研究报道烟雾中富含有毒有害的化学成分、生物成分、活性颗粒、活性细胞及诱导突变的物质等,对环境中暴露人群健康将带来潜在的风险。因此,提高围手术团队对电外科烟雾危害的认识,加强对手术环境烟雾的的检测和探索电外科烟雾的防护,对减少手术室环境烟雾污染及其暴露人群健康的潜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电外科烟雾的产生特点及其有害影响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外科烟雾 有害成分 空气污染 烟雾暴露 烟雾防护
下载PDF
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病人低体温现况及对预后影响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谢飞 刘延淑 +4 位作者 王雪 王娟 先会 田华菊 杨晓莹 《全科护理》 2020年第13期1640-1643,共4页
[目的]调查胃肠外科腹腔镜胃肠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术中体温变化趋势和低体温发生现状,分析低体温对此类手术病人术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行腹腔镜胃肠恶性肿瘤手术病人75例,使用iThermonitor无线体温传感器监测术中体温,根... [目的]调查胃肠外科腹腔镜胃肠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术中体温变化趋势和低体温发生现状,分析低体温对此类手术病人术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行腹腔镜胃肠恶性肿瘤手术病人75例,使用iThermonitor无线体温传感器监测术中体温,根据术中是否发生低体温将病人分为低体温组(G1)和正常体温组(G2),分析两组病人基本信息、手术时间、出血量、输液量、术后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住院时长和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胃肠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65.33%;两组病人麻醉前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开始后两组病人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术中输液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住院时长、住院费用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肠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低体温病人术中体温呈现“缓慢下降期—继续下降期—平台期”的特点,低体温会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免疫功能受影响。手术室护士须加强手术病人术中体温的监测与管理,促使病人安全度过围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温 腹腔镜手术 病人预后 胃肠恶性肿瘤
下载PDF
PACU妇科全麻手术患者非计划性低体温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雪 谢飞 +2 位作者 先会 韩杰 杨晓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6期811-814,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麻醉复苏室(PACU)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3—5月术后入住PACU的210例择期全麻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基于物联网与AI的无线体温监测系统对本组PACU患者进行连续动态... 目的调查分析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麻醉复苏室(PACU)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3—5月术后入住PACU的210例择期全麻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基于物联网与AI的无线体温监测系统对本组PACU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的实时核心体温监测,观察患者术后在PACU期间核心体温的动态变化、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低体温发生时长占比,并采取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妇科手术患者术后PACU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为37%,在PACU复苏期低体温发生时长占比为0.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非腔镜手术,麻醉诱导时核心体温<36.5℃是妇科手术患者术后PACU低体温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麻妇科患者术后PACU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和低体温发生时长占比均较高,并与患者高年龄、手术类型、手术麻醉前是否进行预保温密切相关。因此提示加强患者术中和进入PACU的持续性核心体温监测,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体温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麻醉恢复室 非计划性低体温 物联网 无创体温监测
下载PDF
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在手术室开启后使用期限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青焱 先会 杨晓莹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研究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在手术室开启后的有效期限,为其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万级手术间内,将32瓶安尔碘皮肤消毒剂随机分为A、B、C组各10瓶,空白对照组2瓶。A组使用频次为11次/d,B组使用频次为19次/d,C组使用频次为27次/d... 目的:研究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在手术室开启后的有效期限,为其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万级手术间内,将32瓶安尔碘皮肤消毒剂随机分为A、B、C组各10瓶,空白对照组2瓶。A组使用频次为11次/d,B组使用频次为19次/d,C组使用频次为27次/d。开启后在第3,5,7,9,11,13,15d对染菌量、对大肠杆菌ATCC25922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的监测,以判断消毒液的抑菌杀菌的稳定性。结果:A组15d内实验标本无菌生长;B组13d内实验标本无菌生长,C组11d内实验标本无细菌生长。使用时间的延长和使用频次的增加,三组MIC与MBC的值变大,但是变化不明显。结论:在洁净手术室环境下,60mL瓶装安尔碘皮肤消毒液规范使用情况下,每天使用频次≤27次,消毒液瓶开启后存放时间至11d未检测出细菌污染,且安尔碘消毒液对大肠杆菌具有稳定的杀菌和抑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尔碘皮肤消毒剂 期限研究 细菌污染 最低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下载PDF
手术室环境下取用无菌棉签三种方法和频次对棉签污染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刘青焱 先会 +1 位作者 丁玉辉 杨晓莹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取用无菌棉签不同方式和频次对棉签污染情况,探讨安全、实用、简便的取用棉签方法。方法:将90包棉签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在洁净手术室恒定的环境下,分别采用3种不同开启一次性无菌棉签包装方法,每... 目的:调查分析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取用无菌棉签不同方式和频次对棉签污染情况,探讨安全、实用、简便的取用棉签方法。方法:将90包棉签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在洁净手术室恒定的环境下,分别采用3种不同开启一次性无菌棉签包装方法,每包棉签采集使用频次为3次,间隔30 min抽取一次,对比不同方法开启棉签和使用频次对棉签细菌污染情况。结果:三种方法取用无菌棉签均无污染;三组组内棉签不同抽取频次分别比较均无污染。结论:在洁净手术室环境下,三种抽取棉签方法和一包无菌棉签(规格5根/袋)开启后使用频次3次(间隔每30 min抽取一次)未发现有细菌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签 取用方式 使用频次 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