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的特点
1
作者
光新伟
《苏区研究》
2017年第3期94-102,共9页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处在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之间,战略地位重要。根据地十年武装斗争的历程跌宕起伏,具有鲜明特点。在根据地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苏区连绵不断对外输送主力红军,同时又致力于培养新的本土红军,进行新的武装斗争。在武...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处在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之间,战略地位重要。根据地十年武装斗争的历程跌宕起伏,具有鲜明特点。在根据地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苏区连绵不断对外输送主力红军,同时又致力于培养新的本土红军,进行新的武装斗争。在武装斗争实践中,湘鄂赣红军形成独特的盘旋式游击战术。他们善于长途奔袭作战,转战湘鄂赣三省。湘鄂赣苏区在与邻近苏区武装力量的协同作战上,配合默契。这些特点凝聚着湘鄂赣红军的战略战术思想和智慧结晶,为中国革命留下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赣根据地
武装斗争
特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泽东与任弼时的革命友谊
2
作者
光新伟
《湘潮》
2018年第2期25-28,共4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社会激烈动荡,各种新思潮传入中国。三湘大地的有志青年,纷纷投身社会变革的大潮中,期盼能求学报国。机缘巧合,同为湖南人的毛泽东和任弼时因此相识。在投身革命的实践中,两人成为尊重彼此、患难与共、肝胆相照...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社会激烈动荡,各种新思潮传入中国。三湘大地的有志青年,纷纷投身社会变革的大潮中,期盼能求学报国。机缘巧合,同为湖南人的毛泽东和任弼时因此相识。在投身革命的实践中,两人成为尊重彼此、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相互信任的亲密战友,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奉献给了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志同道合的校友"识量过人,不好计较",是少年任弼时自勉的信条之一。1915年夏,任弼时在序贤小学毕业。这时,长沙第一师范学校高小部正招收新生,任父决定让任弼时报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
任弼时
毛泽东
友谊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社会
五四新文化
社会变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湘南起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3
作者
王相坤
光新伟
《湘潮》
2018年第5期38-41,共4页
90年前,当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潮汕失败,朱德、陈毅率领保留下来的部队,从粤北转移到湖南后,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农军的配合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湘南起义.1928年4月,起义部队转移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极大地壮大了我...
90年前,当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潮汕失败,朱德、陈毅率领保留下来的部队,从粤北转移到湖南后,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农军的配合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湘南起义.1928年4月,起义部队转移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极大地壮大了我党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回顾这段历史,赞颂朱德、陈毅等发动的湘南起义和率领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实现“朱毛会师”,是“点燃土地革命战争的燎原之火”的壮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起义
中国革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部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五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4
作者
光新伟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第7期19-22,共4页
近五年来,关于抗战时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学界争论的主要热点问题有:抗战时期的政党政治及国共关系;抗战时期的两个战场及军事斗争;抗战时期的经济及相关政策;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及群体研究;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抗战时期的对外关...
近五年来,关于抗战时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学界争论的主要热点问题有:抗战时期的政党政治及国共关系;抗战时期的两个战场及军事斗争;抗战时期的经济及相关政策;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及群体研究;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抗战时期的对外关系与国际合作;侵华日军罪行与抗战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史
研究述评
原文传递
论中共四大宣传工作方针的转变
被引量:
3
5
作者
光新伟
《北京党史》
2015年第1期31-34,共4页
中共四大的宣传工作方针是在对四大以前宣传工作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适应革命形势发展作出的调整。会上颁布了《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宣传工作目标、总结批评、调整方法,体现出鲜明的特点。宣传效果在之...
中共四大的宣传工作方针是在对四大以前宣传工作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适应革命形势发展作出的调整。会上颁布了《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宣传工作目标、总结批评、调整方法,体现出鲜明的特点。宣传效果在之后的五卅运动和宣传论战中得到了较好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四大
宣传方针
转变
原文传递
红军长征中决定命运转折的重要会议
被引量:
1
6
作者
光新伟
《新华文摘》
2021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据统计,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留有记录的就有30多次,其中一些重要会议成为我党和红军扭转时局、转危为安的关键。本文根据会议召开的目的、内容和历史影响,将长征中的重要会议分三类作一梳理。确定红军战略行军方向的系列...
据统计,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留有记录的就有30多次,其中一些重要会议成为我党和红军扭转时局、转危为安的关键。本文根据会议召开的目的、内容和历史影响,将长征中的重要会议分三类作一梳理。确定红军战略行军方向的系列会议行军方向是红军长征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对“战略方向”进行过多次调整,其中大的调整有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
中央红军
战略
命运转折
转危为安
会议
党和红军
行军
原文传递
郑金煜《七根火柴》里的无名战士
7
作者
光新伟
《瞭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3期23-23,共1页
1958年,军旅作家王愿坚发表了红色经典小说《七根火柴》。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主人公“无名战士”把自己用生命保存的七根火柴托付战友,带给前方部队。
关键词
《七根火柴》
战士
无名
经典小说
军旅作家
红军长征
王愿坚
主人公
原文传递
汝城在湘南起义中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8
作者
光新伟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8年第5期35-38,共4页
湖南郴州汝城县革命历史悠久,拥有良好的革命群众基础,是湘南起义的策源地。在毛泽东前期努力的基础上,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转兵湘南到达汝城后,实现了中央提出的湘南起义计划。朱德、陈毅等人在汝城对国民党范石生等人的统战...
湖南郴州汝城县革命历史悠久,拥有良好的革命群众基础,是湘南起义的策源地。在毛泽东前期努力的基础上,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转兵湘南到达汝城后,实现了中央提出的湘南起义计划。朱德、陈毅等人在汝城对国民党范石生等人的统战工作为工农革命军的稳定和成长提供了重要条件。汝城整编为湘南起义做了必要的思想、组织和军事准备。而汝城会议则策划、部署了湘南起义,使汝城成为湘南起义的策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城
湘南起义
贡献
原文传递
遵义会议与红军精神面貌面貌的演变
9
作者
光新伟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第2期23-25,共3页
从长征开始到遵义会议期间,红军的精神面貌经历了从高昂到持续低落再上升的过程,在遵义会议决议传达到各部队期间达到顶点。其演变过程大致与长征中红军所处的战略态势相符。遵义会议对长征中红军精神面貌的好转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红军精神面貌
演变
遵义会议
原文传递
四大党章:强化组织纪律
10
作者
光新伟
《中国纪检监察》
2015年第22期60-61,共2页
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中共四大对党章进行第二次修订,突出党支部作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
组织纪律
党章
战斗堡垒作用
革命形势
基层组织
党支部
中共
党员
原文传递
独臂将军刘畴西:共产党人的信仰不可动摇
11
作者
光新伟
《旗帜》
2019年第12期83-84,共2页
在中国共产党的众多优秀将领中,有这样一位鲜为人知的将军。他在征讨军阀陈炯明的东征中失去左臂,一战成名,被苏区人民称为“威震敌胆的独臂将军”。在敌人的监牢里,他铁骨铮铮,坚贞不屈。他就是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里的狱友“田寿”...
在中国共产党的众多优秀将领中,有这样一位鲜为人知的将军。他在征讨军阀陈炯明的东征中失去左臂,一战成名,被苏区人民称为“威震敌胆的独臂将军”。在敌人的监牢里,他铁骨铮铮,坚贞不屈。他就是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里的狱友“田寿”一一刘畴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炯明
刘畴西
方志敏
共产党人
苏区
人民
原文传递
党内组织学习《论持久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经验
12
作者
光新伟
《百年潮》
2022年第12期5-9,共5页
《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最重要的军事著作,作为指导抗日战争战略与政略层面的纲领性文件,在我们党的理论学习教育中曾发挥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研究总结党内组织学习《论持久战》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加强全党理论学习具有重...
《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最重要的军事著作,作为指导抗日战争战略与政略层面的纲领性文件,在我们党的理论学习教育中曾发挥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研究总结党内组织学习《论持久战》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加强全党理论学习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时期
军事著作
党的理论学习
纲领性文件
党内
现实启示
抗日战争战略
原文传递
实事求是的典范——百色起义的特点
13
作者
光新伟
《中华魂》
2021年第10期28-32,共5页
大革命失败后,在八七会议"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指引下,全国爆发了数以百计的武装起义和暴动。第一波武装起义,包括三大起义、清涧暴动、黄麻起义等,或是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或是受到"左"倾...
大革命失败后,在八七会议"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指引下,全国爆发了数以百计的武装起义和暴动。第一波武装起义,包括三大起义、清涧暴动、黄麻起义等,或是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或是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和干扰,并且土地革命与武装斗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脱节的。而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而领导发动的第二波武装起义(包括渭华起义、平江起义等)中的一次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起义,它有以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反动派
武装起义
八七会议
百色起义
黄麻起义
土地革命
武装反抗
平江起义
原文传递
狼牙山五壮士——一个抗日英雄群体
被引量:
1
14
作者
孙丽萍
光新伟
《百年潮》
2016年第1期70-73,共4页
从1941年起,侵华日军加紧了对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大搞“治安强化运动”,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及其武装力量作为主要进攻对象。根据地军民敌后抗战进入空前困难的时期,同日伪军展开英勇...
从1941年起,侵华日军加紧了对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大搞“治安强化运动”,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及其武装力量作为主要进攻对象。根据地军民敌后抗战进入空前困难的时期,同日伪军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英雄
华北抗日根据地
狼牙山
中国共产党领导
群体
侵华日军
武装力量
敌后抗战
原文传递
工人运动与中共早期地方组织的成长——基于水口山矿工人运动的分析
15
作者
光新伟
《北京党史》
2020年第2期48-51,共4页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放在青年知识分子集中的学校和以工人为主的工矿企业,加速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党领导湖南水口山矿工人运动的实践表明,工人运动的开展,为地方党组织接触和深入底层民众提供了通道,也为其培养了...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放在青年知识分子集中的学校和以工人为主的工矿企业,加速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党领导湖南水口山矿工人运动的实践表明,工人运动的开展,为地方党组织接触和深入底层民众提供了通道,也为其培养了大量人才和骨干,促进了地方党组织向纵深发展,并改变了以知识分子为主的单一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运动
中共早期地方组织
水口山矿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念与路径选择
16
作者
钟文圣
光新伟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第2期14-17,共4页
和谐、正义、优良的社会应该成为中国社会建设的一个目标,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必须处理好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及其路径选择,内在逻辑是立足于经济建设,以政治建设为顶层设计,带动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政治和文...
和谐、正义、优良的社会应该成为中国社会建设的一个目标,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必须处理好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及其路径选择,内在逻辑是立足于经济建设,以政治建设为顶层设计,带动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政治和文化建设塑造的法制、社会价值观和道德理念有利于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则要重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同推进,重视法制、道德、市场和制度等要素,致力于实现"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和均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国家
理念
选择
原文传递
题名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的特点
1
作者
光新伟
机构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出处
《苏区研究》
2017年第3期94-102,共9页
文摘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处在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之间,战略地位重要。根据地十年武装斗争的历程跌宕起伏,具有鲜明特点。在根据地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苏区连绵不断对外输送主力红军,同时又致力于培养新的本土红军,进行新的武装斗争。在武装斗争实践中,湘鄂赣红军形成独特的盘旋式游击战术。他们善于长途奔袭作战,转战湘鄂赣三省。湘鄂赣苏区在与邻近苏区武装力量的协同作战上,配合默契。这些特点凝聚着湘鄂赣红军的战略战术思想和智慧结晶,为中国革命留下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湘鄂赣根据地
武装斗争
特点
Keywords
the Hunan Hubei Jiangxi Revolutionary Base
armed struggle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泽东与任弼时的革命友谊
2
作者
光新伟
出处
《湘潮》
2018年第2期25-28,共4页
文摘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社会激烈动荡,各种新思潮传入中国。三湘大地的有志青年,纷纷投身社会变革的大潮中,期盼能求学报国。机缘巧合,同为湖南人的毛泽东和任弼时因此相识。在投身革命的实践中,两人成为尊重彼此、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相互信任的亲密战友,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奉献给了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志同道合的校友"识量过人,不好计较",是少年任弼时自勉的信条之一。1915年夏,任弼时在序贤小学毕业。这时,长沙第一师范学校高小部正招收新生,任父决定让任弼时报考。
关键词
中国革命
任弼时
毛泽东
友谊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社会
五四新文化
社会变革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湘南起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3
作者
王相坤
光新伟
出处
《湘潮》
2018年第5期38-41,共4页
文摘
90年前,当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潮汕失败,朱德、陈毅率领保留下来的部队,从粤北转移到湖南后,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农军的配合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湘南起义.1928年4月,起义部队转移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极大地壮大了我党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回顾这段历史,赞颂朱德、陈毅等发动的湘南起义和率领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实现“朱毛会师”,是“点燃土地革命战争的燎原之火”的壮举.
关键词
湘南起义
中国革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部队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五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4
作者
光新伟
机构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出处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第7期19-22,共4页
文摘
近五年来,关于抗战时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学界争论的主要热点问题有:抗战时期的政党政治及国共关系;抗战时期的两个战场及军事斗争;抗战时期的经济及相关政策;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及群体研究;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抗战时期的对外关系与国际合作;侵华日军罪行与抗战损失。
关键词
抗日战争史
研究述评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中共四大宣传工作方针的转变
被引量:
3
5
作者
光新伟
机构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出处
《北京党史》
2015年第1期31-34,共4页
文摘
中共四大的宣传工作方针是在对四大以前宣传工作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适应革命形势发展作出的调整。会上颁布了《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宣传工作目标、总结批评、调整方法,体现出鲜明的特点。宣传效果在之后的五卅运动和宣传论战中得到了较好的检验。
关键词
中共四大
宣传方针
转变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红军长征中决定命运转折的重要会议
被引量:
1
6
作者
光新伟
机构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出处
《新华文摘》
2021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文摘
据统计,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留有记录的就有30多次,其中一些重要会议成为我党和红军扭转时局、转危为安的关键。本文根据会议召开的目的、内容和历史影响,将长征中的重要会议分三类作一梳理。确定红军战略行军方向的系列会议行军方向是红军长征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对“战略方向”进行过多次调整,其中大的调整有3次。
关键词
红军长征
中央红军
战略
命运转折
转危为安
会议
党和红军
行军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郑金煜《七根火柴》里的无名战士
7
作者
光新伟
机构
中央党史研究室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3期23-23,共1页
文摘
1958年,军旅作家王愿坚发表了红色经典小说《七根火柴》。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主人公“无名战士”把自己用生命保存的七根火柴托付战友,带给前方部队。
关键词
《七根火柴》
战士
无名
经典小说
军旅作家
红军长征
王愿坚
主人公
分类号
G633.30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汝城在湘南起义中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8
作者
光新伟
机构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出处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8年第5期35-38,共4页
文摘
湖南郴州汝城县革命历史悠久,拥有良好的革命群众基础,是湘南起义的策源地。在毛泽东前期努力的基础上,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转兵湘南到达汝城后,实现了中央提出的湘南起义计划。朱德、陈毅等人在汝城对国民党范石生等人的统战工作为工农革命军的稳定和成长提供了重要条件。汝城整编为湘南起义做了必要的思想、组织和军事准备。而汝城会议则策划、部署了湘南起义,使汝城成为湘南起义的策源地。
关键词
汝城
湘南起义
贡献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遵义会议与红军精神面貌面貌的演变
9
作者
光新伟
机构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出处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第2期23-25,共3页
文摘
从长征开始到遵义会议期间,红军的精神面貌经历了从高昂到持续低落再上升的过程,在遵义会议决议传达到各部队期间达到顶点。其演变过程大致与长征中红军所处的战略态势相符。遵义会议对长征中红军精神面貌的好转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红军精神面貌
演变
遵义会议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四大党章:强化组织纪律
10
作者
光新伟
机构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出处
《中国纪检监察》
2015年第22期60-61,共2页
文摘
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中共四大对党章进行第二次修订,突出党支部作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
组织纪律
党章
战斗堡垒作用
革命形势
基层组织
党支部
中共
党员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独臂将军刘畴西:共产党人的信仰不可动摇
11
作者
光新伟
机构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
出处
《旗帜》
2019年第12期83-84,共2页
文摘
在中国共产党的众多优秀将领中,有这样一位鲜为人知的将军。他在征讨军阀陈炯明的东征中失去左臂,一战成名,被苏区人民称为“威震敌胆的独臂将军”。在敌人的监牢里,他铁骨铮铮,坚贞不屈。他就是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里的狱友“田寿”一一刘畴西。
关键词
陈炯明
刘畴西
方志敏
共产党人
苏区
人民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党内组织学习《论持久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经验
12
作者
光新伟
机构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毛泽东思想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研究一处
出处
《百年潮》
2022年第12期5-9,共5页
文摘
《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最重要的军事著作,作为指导抗日战争战略与政略层面的纲领性文件,在我们党的理论学习教育中曾发挥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研究总结党内组织学习《论持久战》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加强全党理论学习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关键词
《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时期
军事著作
党的理论学习
纲领性文件
党内
现实启示
抗日战争战略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实事求是的典范——百色起义的特点
13
作者
光新伟
机构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
出处
《中华魂》
2021年第10期28-32,共5页
文摘
大革命失败后,在八七会议"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指引下,全国爆发了数以百计的武装起义和暴动。第一波武装起义,包括三大起义、清涧暴动、黄麻起义等,或是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或是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和干扰,并且土地革命与武装斗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脱节的。而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而领导发动的第二波武装起义(包括渭华起义、平江起义等)中的一次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起义,它有以下特点。
关键词
国民党反动派
武装起义
八七会议
百色起义
黄麻起义
土地革命
武装反抗
平江起义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狼牙山五壮士——一个抗日英雄群体
被引量:
1
14
作者
孙丽萍
光新伟
机构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出处
《百年潮》
2016年第1期70-73,共4页
文摘
从1941年起,侵华日军加紧了对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大搞“治安强化运动”,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及其武装力量作为主要进攻对象。根据地军民敌后抗战进入空前困难的时期,同日伪军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
关键词
抗日英雄
华北抗日根据地
狼牙山
中国共产党领导
群体
侵华日军
武装力量
敌后抗战
分类号
K8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工人运动与中共早期地方组织的成长——基于水口山矿工人运动的分析
15
作者
光新伟
机构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
出处
《北京党史》
2020年第2期48-51,共4页
文摘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放在青年知识分子集中的学校和以工人为主的工矿企业,加速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党领导湖南水口山矿工人运动的实践表明,工人运动的开展,为地方党组织接触和深入底层民众提供了通道,也为其培养了大量人才和骨干,促进了地方党组织向纵深发展,并改变了以知识分子为主的单一结构。
关键词
工人运动
中共早期地方组织
水口山矿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D23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念与路径选择
16
作者
钟文圣
光新伟
机构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出处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第2期14-17,共4页
文摘
和谐、正义、优良的社会应该成为中国社会建设的一个目标,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必须处理好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及其路径选择,内在逻辑是立足于经济建设,以政治建设为顶层设计,带动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政治和文化建设塑造的法制、社会价值观和道德理念有利于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则要重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同推进,重视法制、道德、市场和制度等要素,致力于实现"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和均势。
关键词
社会建设
国家
理念
选择
分类号
A849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的特点
光新伟
《苏区研究》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毛泽东与任弼时的革命友谊
光新伟
《湘潮》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湘南起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王相坤
光新伟
《湘潮》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近五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
光新伟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
1
原文传递
5
论中共四大宣传工作方针的转变
光新伟
《北京党史》
2015
3
原文传递
6
红军长征中决定命运转折的重要会议
光新伟
《新华文摘》
2021
1
原文传递
7
郑金煜《七根火柴》里的无名战士
光新伟
《瞭望》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8
汝城在湘南起义中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光新伟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8
0
原文传递
9
遵义会议与红军精神面貌面貌的演变
光新伟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
0
原文传递
10
四大党章:强化组织纪律
光新伟
《中国纪检监察》
2015
0
原文传递
11
独臂将军刘畴西:共产党人的信仰不可动摇
光新伟
《旗帜》
2019
0
原文传递
12
党内组织学习《论持久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经验
光新伟
《百年潮》
2022
0
原文传递
13
实事求是的典范——百色起义的特点
光新伟
《中华魂》
2021
0
原文传递
14
狼牙山五壮士——一个抗日英雄群体
孙丽萍
光新伟
《百年潮》
2016
1
原文传递
15
工人运动与中共早期地方组织的成长——基于水口山矿工人运动的分析
光新伟
《北京党史》
2020
0
原文传递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念与路径选择
钟文圣
光新伟
《延边党校学报》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