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吐温——深谙儿童心理的艺术大师 被引量:9
1
作者 克冰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5-21,共7页
马克·吐温先生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他的艺术才华是多方面的。在他那引人发笑的风趣、幽默之下,常常闪耀着更加引人入胜的深刻的艺术魅力,比如,对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对儿童心理的深刻揭示和精采描写。《汤姆·索亚历险记》和《... 马克·吐温先生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他的艺术才华是多方面的。在他那引人发笑的风趣、幽默之下,常常闪耀着更加引人入胜的深刻的艺术魅力,比如,对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对儿童心理的深刻揭示和精采描写。《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两部儿童惊险小说,它们表明吐温先生是一位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心理发展 马克·吐温 弗洛伊德 好奇心 心理变化 集体无意识 社会环境 心理特征 哈克贝利·费恩 心理活动
下载PDF
柏拉图诗学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克冰 杨雅靖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8-92,共5页
我国学者大都认为柏拉图在文艺本质论上持摹仿说,其实柏氏将诗明确分为摹仿的和灵感的两种。柏拉图肯定灵感诗,贬抑摹仿诗,认为灵感诗代神说话,而摹仿诗远离真理。柏氏认为,灵感来自诗神附体,特点是“迷狂”。一些研究者以为柏氏之灵感... 我国学者大都认为柏拉图在文艺本质论上持摹仿说,其实柏氏将诗明确分为摹仿的和灵感的两种。柏拉图肯定灵感诗,贬抑摹仿诗,认为灵感诗代神说话,而摹仿诗远离真理。柏氏认为,灵感来自诗神附体,特点是“迷狂”。一些研究者以为柏氏之灵感也来自“回忆”,与神灵凭附并立,此说实为误解。柏拉图从理式论出发,设定文艺追求的目标为理性的“真”,可是他却将文艺创作过程描述为非理性的,由此引导了后来理性主义和非理主义两种相反的文艺取向。柏拉图对诗的本质的认识,在许多方面奠定了西方诗学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摹仿诗与灵感诗 诗神凭附与“回忆”说 理性与非理性
下载PDF
重提关于“无边的现实主义”的论争 被引量:2
3
作者 克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29-34,共6页
“现实主义”概念最早出现在中世纪的哲学里 ,歌德、席勒时代被用于文艺。马克思、恩格斯发展了现实主义理论。斯大林发挥列宁文艺“反映革命本质”的思想 ,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口号 ,从而取消了文艺的本体价值。文艺的本质意义... “现实主义”概念最早出现在中世纪的哲学里 ,歌德、席勒时代被用于文艺。马克思、恩格斯发展了现实主义理论。斯大林发挥列宁文艺“反映革命本质”的思想 ,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口号 ,从而取消了文艺的本体价值。文艺的本质意义在于审美。加罗迪等主张开放和扩大现实主义的定义 ,旨在突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束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学艺术 审美 艺术价值
下载PDF
人文主义与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 被引量:5
4
作者 克冰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19-122,共4页
人文主义是基督教精神融合古希腊文化形成的对待人的态度。人文主义关注人,尊重人,肯定人的现世生活,但并不否定上帝,对抗宗教,排斥精神道德和正常的宗教生活。将"humanism"译作"人本主义"是错误的。莎士比亚戏剧... 人文主义是基督教精神融合古希腊文化形成的对待人的态度。人文主义关注人,尊重人,肯定人的现世生活,但并不否定上帝,对抗宗教,排斥精神道德和正常的宗教生活。将"humanism"译作"人本主义"是错误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人文主义表现出"乐观——失望——回归"的变化轨迹,但是始终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 莎士比亚 戏剧创作
下载PDF
海德格尔:从“语言说”到解释学解释 被引量:2
5
作者 克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3-98,共6页
海德格尔一反传统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区分在场和在场者二者纯一性之二重性的寂静之音,人应合语言之说而道说,诗是人之纯粹所说。海德格尔认为,语言规定着解释学关联,解释是带来存在真理之音信和消息的展示。海德格尔的解释学在根本上... 海德格尔一反传统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区分在场和在场者二者纯一性之二重性的寂静之音,人应合语言之说而道说,诗是人之纯粹所说。海德格尔认为,语言规定着解释学关联,解释是带来存在真理之音信和消息的展示。海德格尔的解释学在根本上有别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加达默尔的解释学。如果说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是方法论的,那么,海德格尔意义的解释学则是存在论的。狄尔泰的解释是对生命体验的表达的解释,海德格尔的解释学意义则是存在消息的带来和保存。加达默尔的解释强调对神的消息的翻译,而海德格尔则强调对存在真理的倾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解释学 解释
下载PDF
翻译,不自由的写作 被引量:1
6
作者 克冰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2-76,共5页
翻译(笔译)是写作,但是不自由的写作。译者须听从他者,即听从一个以词语形式存在的文本。翻译者基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破解语言符号。把握词语的意义,穿透言语的外壳,已进入翻译的程序,进而须追踪文字的精神,理解文本的意义。理解伴随着... 翻译(笔译)是写作,但是不自由的写作。译者须听从他者,即听从一个以词语形式存在的文本。翻译者基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破解语言符号。把握词语的意义,穿透言语的外壳,已进入翻译的程序,进而须追踪文字的精神,理解文本的意义。理解伴随着解释。在理解和解释中,陌生、僵死的东西转变成绝对亲近的和熟悉的东西,从而把对原文文本的理解转述为另一种语言,变成一个新的文本。"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亦即"应用"。但是"创造"不可以任意曲解原文所指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不自由写作 理解 解释
下载PDF
乌日勒春香的昭君情结
7
作者 克冰 《语文学刊》 2017年第5期47-49,共3页
大型歌舞剧《塞上昭君》女主人公的扮演者乌日勒春香女士因与王昭君有着相似的人生际遇,并在昭君身上看到"和"文化的精神之光而激励自己在演昭君、画昭君、写昭君,弘扬昭君精神,致力于传播昭君文化事业中。
关键词 昭君情结 乌日勒春香 《我与昭君》
下载PDF
沙俄末年文坛的一颗奇星——安德列耶夫创作浅探
8
作者 克冰 《阴山学刊》 1990年第3期54-60,81,共8页
生命短暂的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安德列耶夫(1871—1919)仅有二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但他象一颗划空而过的灿烂的流星,迸发出夺目的光辉,为旧俄国末年的文学世界增添了绚丽的奇光异彩。他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人道主义和批判社... 生命短暂的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安德列耶夫(1871—1919)仅有二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但他象一颗划空而过的灿烂的流星,迸发出夺目的光辉,为旧俄国末年的文学世界增添了绚丽的奇光异彩。他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人道主义和批判社会罪恶的根本原则,同时力图探求艺术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列耶夫 文学世界 尼古拉 下层人民 热爱生活 维奇 革命青年 阿克梅主义 助祭 受苦受难
下载PDF
马利坦文艺观念中的诗性直觉
9
作者 克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5期51-56,共6页
诗性直觉是马利坦美学和文艺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诗性直觉产生于精神无意识的幽夜中 ,它既是认识性的 ,更是创造性的。马利坦的诗性直觉的“同一性认识”,提出了与模仿说、反映论、表现说都不相同的文艺创作本体论见解。他认为... 诗性直觉是马利坦美学和文艺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诗性直觉产生于精神无意识的幽夜中 ,它既是认识性的 ,更是创造性的。马利坦的诗性直觉的“同一性认识”,提出了与模仿说、反映论、表现说都不相同的文艺创作本体论见解。他认为诗性认识中情感是起决定作用的工具 ,充分肯定了诗人的主观性和主动性。他将诗性直觉与创造性观念区别开来 ,从而从根本上区别了艺术创造和技术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直觉 认识性 创造性
下载PDF
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现代派文学实质辨析
10
作者 克冰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36-43,共8页
西方现代派文学于今已不是新鲜问题,然而其五花八门的形式和名目仍令人眼花缭乱。现代派文学的实质何在,这自然是认识现代派文学的关键。 现代派文学之为新的一派,是针对传统文学而言的,所以,将它与传统文学相比较,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西方现代派文学于今已不是新鲜问题,然而其五花八门的形式和名目仍令人眼花缭乱。现代派文学的实质何在,这自然是认识现代派文学的关键。 现代派文学之为新的一派,是针对传统文学而言的,所以,将它与传统文学相比较,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辨别现代派文学的实质的最佳或者必由途径。 众所周知,现代派文学是打着反传统的旗号登上历史舞台的。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派文学 传统文学 象征主义 西方现代派文学 车尔尼雪夫斯基 文学艺术 “意识流” 意识流小说 内心世界 《尤利西斯》
下载PDF
美不是诗的对象——马利坦观念中的诗与美
11
作者 克冰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10,共4页
雅克·马利坦认为 ,美是超然的 ,它以不同程度参与一切存在 ,对于纯粹智性而言 ,存在着的一切都应是美的。但是在审美领域 ,即对于渗透着智力的感觉 ,事物便区分为美与丑。超然美与审美之间的差别 ,为艺术留下了空间。诗的精神创造... 雅克·马利坦认为 ,美是超然的 ,它以不同程度参与一切存在 ,对于纯粹智性而言 ,存在着的一切都应是美的。但是在审美领域 ,即对于渗透着智力的感觉 ,事物便区分为美与丑。超然美与审美之间的差别 ,为艺术留下了空间。诗的精神创造性是自由的 ,它没有对象 ,因而美也不是诗的对象 ,美是诗的超然的关联物。马利坦对美、审美、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解释 ,对于我们理解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诗 (艺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智性 感觉
下载PDF
文艺随笔二则
12
作者 克冰 《集宁师专学报》 2008年第2期9-14,共6页
一艺术与ideology “ideology”是个拉丁语词,“ideo”源于希腊语“t’δ ε’α”,即观念、理式等,“logy”表示“……学”、“……科学”等,所以可以译作“观念学”或“观念科学”。
关键词 汉语 词语 词义 拉丁语词
下载PDF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人物” 被引量:3
13
作者 克冰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7-61,共5页
俄国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从普希金1830年在《驿站长》中开先河后,许多作家在这个艺术范畴一试锋芒。果戈理紧随普希金,创作了《狂人日记》、《外套》等,塑造出不同性格的“小人物”,成为这方面卓有成就的作家。在果戈理之后,另一位... 俄国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从普希金1830年在《驿站长》中开先河后,许多作家在这个艺术范畴一试锋芒。果戈理紧随普希金,创作了《狂人日记》、《外套》等,塑造出不同性格的“小人物”,成为这方面卓有成就的作家。在果戈理之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对“小人物”的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那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十九世纪文学中最特殊的天才,他对生活的理解,对艺术的追求,都表现出极其特殊为个性。凡他涉笔的题材,总是表现出超凡脱俗的匠心,挖掘出与众迥异的意蕴,对“小人物”的描写也是如此。 一 “小人物”,即贫贱、低微的小官吏,在官僚体制的沙皇俄国,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一方面是“先生”,是“老爷”,另一方面则受歧视,受欺辱,穷愁潦倒,命运不济,往往被视为“鞋子”、“老鼠”,“连擦脚的破布也不如”。普希金的《驿站长》、果戈理的《外套》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都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小人物”的这种可悲地位和不幸遭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人物”形象 果戈理 普希金 《狂人日记》 主人公 人道主义 俄国文学 二重人格 《穷人》
下载PDF
海明威、托尔斯泰与战争主题 被引量:4
14
作者 克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6期75-80,共6页
海明威、托尔斯泰与战争主题克冰海明威是一位很自负而又追求很高的作家,他自信自己的创作赶上了、更多地是超过了许多已故的世界名作家,但有两位作家是他一直尊崇、不敢与之并列的,一位是莎士比亚,另一位便是列夫·托尔斯泰。... 海明威、托尔斯泰与战争主题克冰海明威是一位很自负而又追求很高的作家,他自信自己的创作赶上了、更多地是超过了许多已故的世界名作家,但有两位作家是他一直尊崇、不敢与之并列的,一位是莎士比亚,另一位便是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十分赞赏托尔斯泰,在自己的言论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主题 长篇小说 作家 《太阳照常升起》 战争小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 “冰山原则”
下载PDF
早期高尔基对人意识的呼唤 被引量:1
15
作者 克冰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1-47,共7页
高尔基1928年6月12日在苏联地方志学中央局的贺会上致答词时曾说:“……我的主要工作,我毕生的工作不是地方志学,而是人学。”作为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始终把研究和表现的中心明确地瞄准人。同时,高尔基的文学观是以社会学为基础的,在... 高尔基1928年6月12日在苏联地方志学中央局的贺会上致答词时曾说:“……我的主要工作,我毕生的工作不是地方志学,而是人学。”作为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始终把研究和表现的中心明确地瞄准人。同时,高尔基的文学观是以社会学为基础的,在创作活动中,十分重视人在社会座标中的位置和意义,总是把人的存在与社会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高尔基早年的思想核心是人道主义,即使以后的一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 文学观 创作活动 主要工作 文学家 绝对自由 普通人 意识 人格 人学
下载PDF
《荒原狼》:一个时代的写照 被引量:3
16
作者 克冰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28-32,共5页
赫尔曼·黑塞在1943年发表了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玻璃球游戏》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早在1927年发表的《荒原狼》似乎更受读者的喜爱。《荒原狠》问世后,引起德国文学界的高度赞扬和激烈争论,成为西方青年最欢迎的作品。托马斯... 赫尔曼·黑塞在1943年发表了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玻璃球游戏》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早在1927年发表的《荒原狼》似乎更受读者的喜爱。《荒原狠》问世后,引起德国文学界的高度赞扬和激烈争论,成为西方青年最欢迎的作品。托马斯·曼甚至将它与乔伊斯的杰作相媲美,称《荒原狼》为德国的《尤利西斯》。《荒原狼》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主要在于它从表现内容到艺术手法都深具时代的特征.小说将传统的艺术方法与象征、魔幻、内心独白、心理分析等等极富现代特色的表现手段自然天成地结合起来,深刻地解剖了主人公哈里·哈勒尔的灵魂。而且,与传统文学着力描绘个别事件、具体现象、类型人物不同.《荒原狼》的作者极力把握时代精神的概括性和社会人格的抽象性。哈勒尔的精神疾病.不是个别人的,而是一代人的,是时代本身的。小说讲述的不是某个人的故事,而如小说中以“出版者”的名义所说的,“这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狼 陀思妥耶夫斯基 知识分子 酒神精神 集体无意识 心理分析 日神精神 小说 《尤利西斯》 形而上的慰藉
下载PDF
也谈魔幻现实主义的“魔幻” 被引量:3
17
作者 克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36-39,共4页
魔幻现实主义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打破人鬼界限,变现实为神话、梦幻,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手段等等,但魔幻现实主义之魔幻的根本,则在于作家以印第安人或非洲黑人的原始观念、宗教习俗和迷信思想去理解和表现现实生活、自然环境... 魔幻现实主义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打破人鬼界限,变现实为神话、梦幻,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手段等等,但魔幻现实主义之魔幻的根本,则在于作家以印第安人或非洲黑人的原始观念、宗教习俗和迷信思想去理解和表现现实生活、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主人或非洲黑人 原始观念 宗教意识 迷信思想
下载PDF
果戈理与魔幻现实主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克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46-53,共8页
在果戈理的一些作品中,有不少与魔幻现实主义相仿佛的东西,如:融合民间神话传说、宗教故事,打破人、鬼界限,运用夸张、隐喻、象征、梦幻、预言等手法。这种相似,为研究现代派、后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提供了佐证──现代派... 在果戈理的一些作品中,有不少与魔幻现实主义相仿佛的东西,如:融合民间神话传说、宗教故事,打破人、鬼界限,运用夸张、隐喻、象征、梦幻、预言等手法。这种相似,为研究现代派、后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提供了佐证──现代派、后现代派文学仍植根于传统文学的土壤,其独特、新颖的表现手法是传统文学中已有因素的某种夸张、变奏或绝对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传说 人鬼界限 夸张 隐喻 变奏
下载PDF
剑侠应有义,情缘怎堪了——《剑侠情缘》的攻略与感悟
19
作者 克冰 《软件》 1997年第5期32-35,共4页
终于可以进入游戏了,放进光碟,沏上一杯清茶,在如歌的丝竹乐中,面对一幅恬淡的中国山水,让我们开始《剑侠情缘》的侠客之行。
关键词 游戏 丝竹乐 攻略 岳飞 侠客 朱仙镇 武夷山 光碟 后花园 结局
下载PDF
他唱着乡村的歌走上文坛——浅析布宁早期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
20
作者 克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112-119,共8页
布宁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写作小说起,到十月革命后移居异域止,其间其小说的最基本的主题是“乡村”。这些作品展现了俄国农村日益萧条、农民日益贫困的景况,通过大量农民个体解剖整个俄罗斯民族的灵魂;反映了“贵族窝”的没落、衰... 布宁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写作小说起,到十月革命后移居异域止,其间其小说的最基本的主题是“乡村”。这些作品展现了俄国农村日益萧条、农民日益贫困的景况,通过大量农民个体解剖整个俄罗斯民族的灵魂;反映了“贵族窝”的没落、衰亡,描写了贵族地主们的堕落、灭亡;也揭示了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农村阶级关系的新变动。这些作品贯穿着人道主义主旋律。作家主要不在于揭露现实,而在于伤时怀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凋蔽 愚昧无知 没落 人道主义 式微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