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音乐教育近况——克莱南教授在中国的五次讲学
1
作者 克莱南 金经言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97年第1期47-56,共10页
1995年11月至12月间,笔者应杨通八教授、赵佳梓教授和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主任李丹娜女士之邀,先后在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讲学,现对当时的讲稿进行了整理加工,予以发表。但愿这些文字能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有所裨益,对中国... 1995年11月至12月间,笔者应杨通八教授、赵佳梓教授和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主任李丹娜女士之邀,先后在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讲学,现对当时的讲稿进行了整理加工,予以发表。但愿这些文字能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有所裨益,对中国的音乐教育能顺应时代要求而不断发展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音乐教育 克莱南 奥尔夫
下载PDF
德国音乐教育近况——克莱南教授在中国的五次讲学 被引量:1
2
作者 克莱南 金经言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97年第3期55-59,共5页
1.奥尔夫音乐教育构想概述 奥尔夫十分推崇德国著名女舞蹈家维克曼(Mary Wigman),奥尔夫用这样的词句来描述她的舞蹈:“她用身体表现音乐,又能把音乐融进身体之中。我认为,她的舞蹈是元素住的。我也要追求这种元素性,追求音乐中的元素... 1.奥尔夫音乐教育构想概述 奥尔夫十分推崇德国著名女舞蹈家维克曼(Mary Wigman),奥尔夫用这样的词句来描述她的舞蹈:“她用身体表现音乐,又能把音乐融进身体之中。我认为,她的舞蹈是元素住的。我也要追求这种元素性,追求音乐中的元素性。” 1942年,奥尔夫与京特合作开办了一所新型的、设有理论、音乐教育、体操、节奏、舞蹈等专业的学校。该校的课程安排使一种新型的、元素性音乐教育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教育 王子 学校音乐教材 元素性音乐 艺术音乐 舞蹈 教学构想 德国 乐器 魔王
下载PDF
德国音乐教育近况——克莱南教授在中国的五次讲学(二)
3
作者 克莱南 金经言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97年第2期62-64,共3页
1.奥尔夫:作曲家及其学校音乐教材 今年(1995)年是奥尔夫百年诞辰。除了欣德米特和勋伯格,奥尔夫可被称作二十世纪德国经典音乐大师之一。奥尔夫在批评性地解释瓦格纳、德彪西、勋伯格和里查·施特劳斯并明确与他们划清界线的同时,... 1.奥尔夫:作曲家及其学校音乐教材 今年(1995)年是奥尔夫百年诞辰。除了欣德米特和勋伯格,奥尔夫可被称作二十世纪德国经典音乐大师之一。奥尔夫在批评性地解释瓦格纳、德彪西、勋伯格和里查·施特劳斯并明确与他们划清界线的同时,找到了他自己的音乐风格。奥尔夫曾说:“我必须重新开始,必须寻找新的立足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夫 学校音乐教材 元素性音乐 音乐教育 音乐听赏 伊伦 斯特拉文斯基 勋伯格 德国 游戏
下载PDF
德国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17
4
作者 克莱南 金经言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0-30,共11页
多年来,本文作者——德国音乐教育学家、音乐学家克莱南(C(?)nter Kleinen)教授一直对中国音乐文化抱有极大的兴趣。他曾于1995年来华考察,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杭州和天津等城市,多次旁听中小学音乐课,井与多位中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多年来,本文作者——德国音乐教育学家、音乐学家克莱南(C(?)nter Kleinen)教授一直对中国音乐文化抱有极大的兴趣。他曾于1995年来华考察,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杭州和天津等城市,多次旁听中小学音乐课,井与多位中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当时,教授先后在上海、北京和天津音乐学院等单位讲学七次,内容主要为德国音乐教育的近况,为我们带来了德国音乐教育方面的不少信息(详见拙译《德国音乐教育近况——克莱南教授在中国的五次讲学),连载于《音乐学习与研究)1997年第1、2、3期)。后来,为与中方合作进行中德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教授予1998年再度来华考察。回国后,专门为该研究项目撰写了此文。我们相信,本文对于改变我们的某些音乐教育观念和改进我们的某些音乐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下面概要介绍教授的简况: 克莱南,1941年生于德国科隆。6岁开始学习钢琴,从10岁起学习小提琴。1960-63年在罗伯特·舒曼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小提琴、室内乐和音响技术等专业;1963-67年在汉堡大学攻读音乐学、心理学和哲学,并以(对音乐表达进行的试验,性研究)(Experimentelle Studien zum musikalischen Ausdruck,Hamburg 1968)一文获博士学位。1968-74年任不伦瑞克教育学院助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学 音乐心理学 音乐学习 小提琴 钢琴 讲学 大众音乐 教授 音乐学家 回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