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美诺》导读
- 1
-
-
作者
克里斯托弗·布吕尔
李舒萌(译)
-
机构
不详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跨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57-179,200-201,共25页
-
文摘
依据苏格拉底谈话对象的转变,《美诺》可划分为“苏格拉底-美诺(第一次)对话”“苏格拉底-安虞托斯对话”“苏格拉底-美诺(第二次)对话”三部分,对“德性的可教性”的讨论是贯穿三个部分的核心线索。苏格拉底引导美诺首先思考“什么是德性”,探寻作为“一”而非“多”或“部分”的德性,并借此审视美诺承袭自高尔吉亚的德性观。通过呈现政界要员安虞托斯的愤怒,对话批判了智术师以及所谓贤人妄教德性的“无知”之举。在最后一部分的对话中,苏格拉底阐明德性既非知识,又不可教,并将德性的来源归为神旨。此外,苏格拉底对政界人士有所保留的批判,体现出对话作者对哲人应当如何在城邦中自处这一议题的思考。
-
关键词
苏格拉底
《美诺》
安虞托斯
德性可教性
智术师
-
Keywords
Socrates
“Meno”
Anytus
Teachability of Virtue
Sophists
-
分类号
B502.2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苏格拉底的申辩》导读
- 2
-
-
作者
克里斯托弗·布吕尔
肖炅焘(译)
-
机构
不详
圣安德鲁斯大学古典学学院
-
出处
《跨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31-156,200,共27页
-
文摘
《苏格拉底的申辩》作为唯一一篇柏拉图在其中充当角色的对话,是从名声、“名号”展开讨论的。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更关注长期名声,他矛盾的言语或许是为了将潜在信息传递给柏拉图。在回应指控时,他提及了一项早先的诬蔑-指控,进而处理了美勒托斯等人对自己不敬神、引进新的具有神性的事物和败坏青年的指控。其间,苏格拉底谈及指控与“德尔斐”考察之间的关系,他表明自己仅拥有无知之知。此外,他还强调了“道德”问题:何为高贵与善。通过将高贵重新阐释为捍卫权利和公正的意愿,苏格拉底的申辩词将高贵置于正义之上。而后,他讨论了“神性预兆”,并暗示哲学和政治共同体之间的冲突无法解决。
-
关键词
《苏格拉底的申辩》
高贵与善
诬蔑-指控
“德尔斐”考察
“神性预兆”
-
Keywords
“Apology of Socrates”
Noble and Good
Slander-Charge
“Delphic”Investigation
“Daimonion”
-
分类号
B502.2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游叙弗伦》导读
- 3
-
-
作者
克里斯托弗·布吕尔
周安馨(译)
-
机构
不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跨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09-130,199,共23页
-
文摘
《游叙弗伦》的主题是苏格拉底赖以生存的哲学与城邦政治共同体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该对话主要的表层目的是苏格拉底跟随游叙弗伦学习,从而应对美勒托斯认为他不虔敬且败坏的指控。而其真正目的是证明游叙弗伦控告自己父亲的行为不虔敬,说服游叙弗伦撤诉。实际上,苏格拉底拒斥了游叙弗伦所教授的知识,转而质询他有关神明及虔敬的问题。游叙弗伦认为神之所喜者是虔敬,一切虔敬的事物都是正义的,惩罚不义之人就是虔敬。而苏格拉底则表明虔敬是一种型相、形式,并不依赖于有关神明的先在知识,隶属于或在本质上存在争议的正义。最终,游叙弗伦发现自己无法教授苏格拉底关于虔敬与神明的知识。苏格拉底以“无知”战胜了游叙弗伦的“知识”。
-
关键词
苏格拉底
《游叙弗伦》
城邦诸神
虔敬
正义
-
Keywords
Socrates
“Euthyphro”
Gods
Piety
Justice
-
分类号
B502.2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