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患儿(新生儿、婴幼儿及青少年)PKHD1基因变异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因"胎儿期肾脏增大,要求进一步检查""尿痛伴发热2 d""尿频伴...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患儿(新生儿、婴幼儿及青少年)PKHD1基因变异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因"胎儿期肾脏增大,要求进一步检查""尿痛伴发热2 d""尿频伴尿痛"于西安市儿童医院就诊,并在本院确诊的3例ARPKD患儿(先证者)[患儿1(生后25 d龄男童)、患儿2(4岁女童)、患儿3(13岁女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这3例患儿PKHD1基因变异的临床表型、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取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及Sanger测序进行致病突变基因位点分析和家系验证。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的《序列变异解释的标准和指南(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Sequence Variants:A Joint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以下简称为ACMG指南),综合评估PKHD1基因变异的致病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西安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并通过该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审批文号:伦20220059)。结果①3例患儿PKHD1基因变异临床表型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均存在双肾增大伴双肾多发囊肿(无肝、肾功能异常,无血尿及蛋白尿)。患儿2、3伴肝纤维化、肝内胆管扩张,患儿1合并高血压。②患儿及其家系成员PKHD1基因检测结果:患儿1为c.11223T>G(p.Y3741*)和c.4682G>A(p.C1561Y)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与父亲;患儿2为c.9007T>C(p.S3003P)和c.5935G>A(p.G1979R)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亲与母亲,而2位双胞胎弟弟为c.9007T>C杂合变异;患儿3为c.11542G>C(p.V3848L)和c.5935G>A(p.G1979R)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亲与母亲,与胞姐携带相同变异,而其胞弟为c.5935G>A杂合变异。③根据ACMG指南判断3例患儿上述5种PKHD1基因变异致病性:c.4682G>A(p.G1979R)和c.5935G>A(p.G1979R)为临床意义不明性变异与致病性变异;c.11223T>G(p.Y3741*)、c.9007T>C(p.S3003P)和c.11542G>C(p.V3848L)分别为无义、错义、错义变异,根据ACMG指南分别被判断为可能致病性变异、可能致病性变异与临床意义不明性变异。结论本研究3例患儿均为PKHD1基因变异所致ARPKD患儿。该病患儿临床表型多变,并且多数与其他囊性肾病患儿临床表型相似,对疑似该病患儿应尽早采取基因检测进行诊断,这对患儿预后及家系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患儿(新生儿、婴幼儿及青少年)PKHD1基因变异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因"胎儿期肾脏增大,要求进一步检查""尿痛伴发热2 d""尿频伴尿痛"于西安市儿童医院就诊,并在本院确诊的3例ARPKD患儿(先证者)[患儿1(生后25 d龄男童)、患儿2(4岁女童)、患儿3(13岁女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这3例患儿PKHD1基因变异的临床表型、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取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及Sanger测序进行致病突变基因位点分析和家系验证。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的《序列变异解释的标准和指南(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Sequence Variants:A Joint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以下简称为ACMG指南),综合评估PKHD1基因变异的致病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西安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并通过该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审批文号:伦20220059)。结果①3例患儿PKHD1基因变异临床表型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均存在双肾增大伴双肾多发囊肿(无肝、肾功能异常,无血尿及蛋白尿)。患儿2、3伴肝纤维化、肝内胆管扩张,患儿1合并高血压。②患儿及其家系成员PKHD1基因检测结果:患儿1为c.11223T>G(p.Y3741*)和c.4682G>A(p.C1561Y)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与父亲;患儿2为c.9007T>C(p.S3003P)和c.5935G>A(p.G1979R)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亲与母亲,而2位双胞胎弟弟为c.9007T>C杂合变异;患儿3为c.11542G>C(p.V3848L)和c.5935G>A(p.G1979R)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亲与母亲,与胞姐携带相同变异,而其胞弟为c.5935G>A杂合变异。③根据ACMG指南判断3例患儿上述5种PKHD1基因变异致病性:c.4682G>A(p.G1979R)和c.5935G>A(p.G1979R)为临床意义不明性变异与致病性变异;c.11223T>G(p.Y3741*)、c.9007T>C(p.S3003P)和c.11542G>C(p.V3848L)分别为无义、错义、错义变异,根据ACMG指南分别被判断为可能致病性变异、可能致病性变异与临床意义不明性变异。结论本研究3例患儿均为PKHD1基因变异所致ARPKD患儿。该病患儿临床表型多变,并且多数与其他囊性肾病患儿临床表型相似,对疑似该病患儿应尽早采取基因检测进行诊断,这对患儿预后及家系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